|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编辑专家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两院院士 »

邱中建——石油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6-05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邱中建,男,汉族,石油地质专家。19336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四川省广安县。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业。毕业后50年来一直从事全国油气勘探工作,首先在祁连山北麓、鄂尔多斯草原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然后在松辽盆地大庆油田进行综合研究,并继续在渤海湾盆地胜利油田、四川盆地四川气田、我国近海盆地海洋油气田、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气田等地区进行勘探、生产、研究及组织管理等活动。历任地质技术员、勘探队队长、研究队队长、地质师、室主任、副总地质师、总地质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地质师、石油部勘探司司长、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指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等职。

 

邱中建在1957年是石油系统最早进入松辽盆地的石油地质工作者,对该盆地进行综合研究后,指出包括大庆油田在内的盆地主体极有含油远景,参与了大庆油田发现井的技术论证及该井的现场试油,是大庆油田发现者之一,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60年代参加山东胜利油田会战,对发现及评价胜坨大型油田做出了贡献。后期参加四川会战,成功评价了威远等大型气田并在泸州一带发现了一批气田。70年代整体研究渤海湾,通过整体解剖指出渤海湾主要断裂构造带是多种油藏组成的复合体,并与同志们合作首次提出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概念。渤海湾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是主要参加者。80年代组织并参与海洋石油对外合作,学习借鉴国外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并对珠江口盆地进行评价,合作发现流花及惠州等大中型油田,该方法已在全国推广。同时通过自营勘探在辽东湾发现绥中36等大油田,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0年代组织领导了塔里木石油会战,发现了塔中、哈得逊、牙哈等大中型油气田。同时对山地地震、山地深井钻探、高压地层测试及建立气藏模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并取得突破,成功地发现了我国巨大的天然气富集区及克拉2等大型气田,为“西气东输”工程奠定了资源基础,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组织领导了塔里木“八五”油气资源科技攻关及成功修建“死亡之海”沙漠公路,被评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十大成果之一。

1989年获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奖章。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