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教授,2003年与2006年分别获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士及硕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博士学位。2010年至2022年任教于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环境与可持续性学院及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并担任环境与可持续性学院中国项目主任。现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201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奖励青年教师的最高奖CAREER Award。2017和2021年分别获得美国华人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协会首次设立的Nanova/CAPEES前沿研究奖(Frontier Research Award)和CAPEES/UCEEF环境教育者奖(Environmental Educator Award)。2019年入选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杂志青年科学家(Young Investigator),获得华人产业生态学会颁发的Research Frontier Award。2021年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针对职业生涯中期科学家的最高奖Walter L. Huber Civil Engineering Research Prize,是产业生态和生命周期评价领域首位获奖者。
由于在产业生态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于2015年获得国际产业生态学会(ISIE)青年科学家奖(Laudise奖),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位华裔获奖者。当选国际产业生态学会主席(任期2023-2024),是该学会成立以来首位华裔主席。
担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编委(环境与轻纺工程领域)。自2015年起出任环境领域顶级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主编(2021影响因子13.716,中科院一区Top)。
课题组长期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课题组毕业的硕士生大多在世界五百强工作,多名博士生和博士后在国内外高校任教并获得国家级人才荣誉,包括美国名校长聘副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85高校长聘教授/副教授等。
教育背景:
1999.9–2003.7 本科 清华大学 环境工程
2003.9–2006.7 硕士 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6.8–2009.5 博士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
工作经历:
2009.6-2010.8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博士后
2010.9-2016.8 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 自然资源与环境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助理教授
2016.9-2020.8 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 环境与可持续性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副教授
2020.9-2022.8 美国密西根大学(安娜堡) 环境与可持续性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教授
2022.8至今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教授
2023.7至今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 副院长
学术兼职:
1、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主编。
2、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 Advances主编。
3、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编委(环境与轻纺工程领域)。
4、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秘书长。
5、国际产业生态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dustrial Ecology)主席(2023-2024)。
研究领域:
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数据科学
产业生态
生命周期评价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资料更新中……
英文期刊部分论文:
[1]Zhao, B.; Shuai, C.-Y.; Qu, S.; Xu, M.* Use deep learning to fill data gaps in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account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2, 56 (16), 11897-11906.
[2]Shuai, C.-Y.; Yu, L.; Chen, X.; Zhao, B.; Qu, S.; Zhu, J.; Liu, J.; Miller, S. A.; Xu, M.* Principal indicators to monit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22, 16 (2), 124015.
[3]Kang, P.; Song, G.-H.; Xu, M.*; Miller, T. R.; Wang, H.-K.; Zhang, H.; Liu, G.; Zhou, Y.; Ren, J.-S.; Zhou, R.-Y.; Duan, H.-B.* Low-carbon pathways for the booming express delivery sector in China.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450.
[4]Qu, S.; Yang, Y.-T.; Wang, Z.-H.; Zou, J.-P.; Xu, M.* Great divergence exists in Chinese provincial trade-related CO2 emission accou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 54 (14), 8527-8538.
[5]Liang, S.; Qu, S.; Zhao, Q.-T.; Zhang, X.-L.; Daigger, G. T.; Newell, J. P.; Miller, S. A.; Johnson, J. X.; Love, N. G.; Zhang, L.-X.; Yang, Z.-F.; Xu, M.* Quantifying the urban food-energy-water nexus: the case of the Detroit Metropolitan Are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53 (2), 779-788.
中文期刊部分论文:
[1]李文玉; 郭权; 徐明*.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美国经验及中国实践. 中国环境管理 2020, 2, 50-55.
[2]周新; 冯天天; 徐明. 基于网络系统的结构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目标和核心指标.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8, 33 (1), 20-29.
[3]张琦峰; 方恺; 徐明; 刘庆燕.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碳足迹研究进展.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 (4), 696-708.
[4]徐明, 王玉涛. 特约专栏主编寄语[J]. 智慧电力, 2024, 52 (02): 7-8.
[5]杨静, 刘会娟, 吉庆华, 李淼, 徐明, 曹晓峰. 降碳减污多维协同的基础科学问题[J]. 中国科学基金, 2023, 37 (06): 1021-1026.
[6]李文玉, 郭权, 徐明.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美国经验及中国实践[J]. 中国环境管理, 2020, 12 (02): 50-55.
[7]郭权, 徐明, 董颖, 王志新, 秦余国, 陈吕军.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 2016, 8 (06): 43-49.
[8]梁赛, 王亚菲, 徐明, 张天柱. 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在产业生态学中的应用[J]. 生态学报, 2016, 36 (22): 7217-7227.
[9]石海佳, 梁赛, 王震, 朱俊明, 陈伟强, 徐明, 石磊. 科学、系统与可持续性——第六届工业生态学国际大会述评[J]. 生态学报, 2011, 31 (21): 6641-6644.
[10]郭权, 徐明, 董颖, 陈吕军.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于市场的环境风险管理工具[J]. 环境保护, 2016, 44 (18): 56-59.
[11]徐明,张天柱. 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投入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3): 324-328.
[12]徐明,张天柱. 中国经济系统中化石燃料的物质流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9): 1166-1170.
奖励与荣誉
1、Fellow, Royal Society of Arts, 2022
2、CAPEES/UCEEF Environmental Educator Award, Chinese-American Professor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CAPEES), 2021 (for “excellence in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outreach”)
3、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2021-2022
4、Walter L. Huber Civil Engineering Research Priz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 for “hi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advancing life-cycl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industrial systems”, 2021
5、Research Frontier Award, Chinese Society for Industrial Ecology (CSIE), 2019
6、ES&T and ES&T Letters Early Career Scientists Virtual Issue, 2019 (one of 24 “outstanding researchers” for “critical role that early career investigators play in discovering new phenomena and pioneering new approaches for solving old problems” in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
7、Nanova/CAPEES Frontier Research Award, Chinese-American Professor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CAPEES), 2017 (for “recognized research leadership and pioneered an innovative research area”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8、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RDT Visiting Professor,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2017
9、NSF CAREER Award, 2016 (NSF’s “most prestigious award in support of junior faculty who exemplify the role of teacher-scholars through outstanding research, excellent educ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mission of their organizations”)
10、Robert A. Laudise Med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ndustrial Ecology (ISIE), 2015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industrial ecology by a researcher under the age of 36”)
11、Recognized for Impact in Global Education (among 54 faculty/staff members recognized campus wide), Council on Global Engagemen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13
追寻碳排放的足迹
他是深耕环境科学领域20年
活跃于世界舞台的中国科学家
追随内心的声音
他是辞去海外终身教职
全职回归的清华教授
2022年
他回到清华环境学院任教
帮助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铸牢数据基础
他说
这是中国责无旁贷的大国责任
也是他值得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本期“报国清华人”系列报道
让我们一起走近
徐明追寻“碳足迹”的科研故事
2023年11月
他牵头建设的“天工LCA数据库”发布
这是中国首个开放、透明的
生命周期单元过程数据库
能够用来核算产品碳足迹
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打破发达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数据霸权”
实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国破局
他就是中国碳足迹数据的“破局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碳中和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国际产业生态学会主席
徐明

“回国这个决定并不是突然做出来的
一切都在计划之内”
对于环境科学家徐明而言
2022年
回到清华任教
既是最好的时机
也是事业的新起点
在此之前
徐明已经在环境科学领域
深耕20余年

从1999年
考入清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到2006年前往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再到2010年入职
密西根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
22年来
徐明一直在环境系统工程领域
寻找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新方法

徐明(右二)与密西根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合影
环境系统工程
是一种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
去看待环境问题的新兴学科分支
与传统环境工程
“追着污染物跑”的方法相比
环境系统工程能够为环境治理
提供更加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撑
前沿的眼光 扎实的积淀
让徐明成为环境系统工程
这一长期由欧美科学家主导的
前沿领域中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声音”
“国际产业生态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首位华人获奖者
“美国华人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协会
环境教育者奖”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职业生涯中期科学家最高奖”
……
荣誉加身 责任也更大

美国华人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协会颁发“前沿研究奖”
在外多年
立志在环境领域有所作为
用科研推动社会进步的徐明
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
他也在祖国的绿水青山中
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事业
用“生命周期”和“数据驱动”追寻碳足迹
2020年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履行国际责任的庄严承诺

在密西根大学组织中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之一
就是核算清楚碳足迹
建立中国自己的碳足迹基础数据库
不仅能为国内的绿色发展
提供坚实支撑
也是将“标准”握在自己手中
以应对国际贸易中的
碳足迹要求和“碳壁垒”等
新技术壁垒的挑战
回国后 一直在思考
如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如何解决“卡脖子”痛点的徐明
瞄准我国碳足迹数据这一关键问题
牵头发起了“天工计划”

“天工计划”是一项联合了
国内外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
共同发起的国际科学计划
旨在基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构建智能化、标准化、开放透明的
生命周期评价体系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供新一代方法、技术、工具和数据基础
“天工LCA数据库”
是该计划的第一阶段成果
这个由150余位行业专家
联合构建的数据库
汇聚了涵盖我国55个行业
4000多组单元过程的
70000多条公开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规范、完善、可追溯
该数据库也在全球范围开放、免费使用
并能与其他国家数据库进行汇交和互认

主持中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开放、共享、透明”
“公平、公正、公开”
徐明希望以此为契机
联合全球学者和行业专家
共同建立一个新的行业生态
齐心协力形成国际影响力
徐明用技术实现着
碳足迹核算的“中国破局”
也期待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国际舞台上
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在中科院“交叉学科论坛”作学术报告
2022年
徐明当选为国际产业生态学会主席
作为该学会成立以来的首位华裔主席
徐明希望在任期之内
能够推动学界与业界的进一步交流
为全球产业生态领域的发展
和社会进步作出实质性贡献
这体现了中国学者的领导力
也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大国的担当
从出发到归来
作为清华人
徐明最难以忘怀的
是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风
和心怀家国天下的使命感

徐明与密西根大学团队的中国学生及老师合影
徐明始终记得
25年前
在清华大一的一门本科课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钱易
曾这样说过:
“一个人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
应该是利在天下、利在万世的
教育和环保
就是这样一项值得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
如今
徐明也和他的榜样钱易院士一样
都在清华这片教育的沃土
和环境科学的科研工作中
找到了值得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sE0239XUoAYjN7K9Oj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