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周敏,男,1963年4月生,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机电五所所长兼总工程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5年7月,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环境工程系毕业,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7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暖通空调及燃气工程,工程硕士。
1985年7月至今,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暖通设计所总工程师、第五机电设计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
学术兼职及社会任职:
1.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兼职教授。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3. 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4. 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暖通空调专业 委员。
5.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节能技术与信息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SC8)委员。
6.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理事,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 副理事长,蓄能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7. 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和中国制冷学会空调热泵专业委员会的第八届全国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 委员。
8. 中国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9. 陕西省暖通空调与制冷行业协会 名誉会长。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暖通、空调、区域能源工程设计及咨询工作,主要侧重于以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高大空间低能耗技术、蓄能空调技术、置换通风技术、辐射供冷供热技术应用、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应用等低能耗建筑技术。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主持完成《高大空间新型节能空调方式的研究及应用》(中建股份)科研课题。
2.参与完成《办公建筑(行政中心)专业集成技术研究》(中建股份)科研课题。
科研成果:
1. 主持完成了百余项工程设计,负责设计(排名第一)的项目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暖通空调系统”荣获2013年陕西省第十七次优秀工程专项设计一等奖,2013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2014年第五届优秀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一等奖和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暖通),2014年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奖(清华大学节能中心颁发)等。
2. 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机场车站类高大空间新型空调系统的研究及应用”荣获2014年度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3. 拥有授权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专利(第一人)“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末及端蓄冷水系统”,荣获2012年度中国建筑优秀专利奖银奖和2013年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4. 主编国标图集2部、省标图集1部,其中国标准图集《空调系统热回收装置选用与安装》(06K301-2)荣获2008年陕西省第九届工程建设优秀标准设计省级二等奖和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中的—建筑工程标准设计三等奖。
5. 参编《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GB/T 17981-2007)等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5部;在专业核心期刊(排名第一)公开发表 “蓄冷空调系统设计与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探讨”等文章12篇。
附:“机场车站类高大空间新型空调系统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的主要成果
1. 针对性科学研究及成果
由于机场、车站、大型会展以及体育场馆等高大空间类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通常是普通公共建筑的2~3倍,而机场航站楼的空调能耗一般占到了50%以上。为降低建筑能耗和减少工程初投资,对已承接设计且即将进行建设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超大型项目,针对高能耗空调系统展开科研立项——“机场车站类高大空间新型空调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研究侧重于4个创新性技术系统集成和1个关键技术:
■ 高大空间空调末端形式研究——地板辐射供冷供热+置换式下送风+新风溶液除湿+干式盘管空调。
■ 空调末端水系统形式研究——多级泵和混水输配。
■ 空调供冷系统形式研究——开式外融冰直供。
■ 空调系统能量梯级利用研究——末端高低温串联式+冷机高效三级串联。
■ 地板辐射供冷特性的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研究配合工程项目同时进行,研究时间2009年1月~2014年3月。期间获得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研究成果2014年4月经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08)查新,结论为:“…综上所述,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外文献中未见与本创新点完全相同的报道。”;同时,经2014年4月科技成果鉴定(中建科健字【2014】第13号),结论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研究成果项目应用及效果
课题研究直接应用于2008年开始建设2012年5月投入运行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3A航站楼(280000㎡)项目,经2012年和2013年两年运行实测,全年能耗55.4 kWh/㎡;室内温湿度环境及室内空气品质均满足设计要求;室内噪声低、无吹风感、尤其冬季室内温度梯度小和热辐射的作用,人员体感舒适明显好传统方式。与传统空调方式T1、T2航站楼(T2全年能耗92.5 kWh/㎡)相比,T3A航站楼年耗电量降低39%,冬季年耗热量降低23%,折算每年节省运行费用930万元,同时,项目节省初投资2800万元(降低~15%)。国际一般大型航站楼年能耗108 kWh/㎡,国内大型航站楼年能耗84~179kWh/㎡,采用的新型空调系统与其相比节能率为46 %~75%。(注:因西安T2和T3A航站楼采用冰蓄冷空调,与常规空调相比年能耗可折算降低~10kWh/㎡)
3. 成果的社会认可及意义
“机场车站类高大空间新型空调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课题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暖通空调”项目,分别获得了2014年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2013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一等奖”等荣誉。由于高大空间新型空调系统运行节能效果显著,杭州机场T3航站楼、重庆机场T3航站楼以及青岛新机场等高大空间建筑纷纷采用,起到了行业示范和引领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新建的机场、车站、会展等高大空间建筑规模呈上升趋势。按照目前城市的发展规划,我国将有约1亿㎡这样的高大空间建筑,这类建筑的节能设计和运行一直是空调技术研究的热点,西安T3A航站楼所采用的新型空调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前沿领域的节能技术集成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较好的案例,取得了平均节能超过50%的重大突破。如果按此计算,每年将节省约30~50亿度电,约折合100~150万吨标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00~500万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
现拥有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申请的专利中19项为发明第一人。
发明专利:
1.“一种具有照明能力的室外进风系统”,授权号:ZL 2012 1 0125780.3,授权时间:2014年6月11日,排序:1/2;
2.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多功能屋顶供暖通风系统及方法”,授权号:ZL 2012 1 0125793.0,授权时间:2014年9月3日,排序:1/4;
3. “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末及端蓄冷水系统”,授权号:ZL 2011 1 0028653.7,授权时间:2015年4月22日,排序:1/2;
4. “一种落地置换式送风装置”,授权号:ZL 2010 1 0531883.0,授权时间:2015年9月9日,排序:1/2;
5. “一种以采暖热水为热源的小型生活热水换热装置”,授权号:ZL 2011 1 0196200.5,授权时间:2015年9月9日,排序:1/2;
6. “一种利用太阳能蓄热形式的太阳能供暖及通风系统”,授权号:ZL 2012 1 0471062.1,授权时间:2015年9月9日,排序:1/5;
7. “一利用毛细管辐射末端的高大空间节能空调系统”,授权号:ZL 2009 1 0162250.4,授权时间:2012年5月20日,排序:3/6;
8. “一种太阳能相变热及毛细管网辐射采暖系统”,授权号:ZL 2012 1 0019463.3,授权时间:2014年7月23日,排序:7/10;
9. “闭式换热系统用二次侧补水装置”,授权号:ZL 2013 1 0111888.1,授权时间:2015年9月30日,排序:1/2;
实用新型专利:
1. “一种多功能置换式送风装置”,授权号:ZL 2011 2 0286661.7,授权时间:2012年5月16日,排序:1/2;
2. “一种落地式置换送风装置”,授权号:ZL 2011 2 0286662.1,授权时间:2012年5月16日,排序:1/2;
3. “一种置换式送风装置”,授权号:ZL 2011 2 0286663.6,授权时间:2012年5月30日,排序:1/2;
4. “一种有风导向功能和可利用风驱动的自然通风进排风装置”,授权号:ZL 2011 2 0378712.9,授权时间:2012年5月30日,排序:1/2;
5. “一种具有风导向功能和可利用风驱动的自然通风进风装置”,授权号:ZL 2011 2 0378654.X,授权时间:2012年9月5日,排序:1/2;
6.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多功能屋顶供暖通风装置”,授权号:ZL 2012 2 0182677.8,授权时间:2012年11月28日,排序:1/4;
7. “一种室外进风装置”,授权号:ZL 2012 2 0182684.8,授权时间:2012年11月7日,排序:1/4;
8. “一种具有照明能力的室外进风装置”,授权号:ZL 2012 2 0182678.2,授权时间:2012年12月5日,排序:1/2;
9. “一种基于多点进风及利用地热能的置换式通风系统”,授权号:ZL 2012 2 0365801.4,授权时间:2013年4月3日,排序:1/4;
10.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蓄热型太阳房供暖及通风系统”,授权号:ZL 2012 2 0615366.6,授权时间:2013年4月24日,排序:1/2;
11. “一种多功能的辐射供冷供热地板”,授权号:ZL 2013 2 0438508.0,授权时间:2014年4月23日,排序:1/5;
12. “一种内置柔性塑料管用于辐射供冷供热的透水橡胶地板”,授权号:ZL 2013 2 0513684.6,授权时间:2014年4月23日,排序:1/3;
13. “一种配合地板辐射供冷系统使用的中央空调置换送风末端”,授权号:ZL 2010 2 0180016.2,授权时间:2010年12月15日,排序:2/7;
14. “一种具有风导向和热回收功能的自然通风进排风装置”,授权号:ZL 2011 2 0378655.4,授权时间:2012年5月30日,排序:2/2。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两项专利
获得“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
近日,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两项专利获得2012-2013年度“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
1.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统获得2012-2013年度“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该专利发明 (设计)人:周敏、李远斌。
2.一种落地置换式送风装置获得2012-2013年度“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优秀奖。
该专利发明 (设计)人:周敏、侯占魁。
来源: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2014-09-23
编制出版规范或标准:
1. 参加编制:《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GB/T 17981-2007).中国标准出版社;
2. 参加编制:《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5587-2008).中国标准出版社;
3. 参加编制:《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GB/T 26759-2011)中国标准出版社;
4. 参加编制:《蓄冰空调工程技术规程》(JGJ 158-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参加编制:《蒸发冷却制冷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 342-201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专著:
1. 主持编制:国家建筑标准图集《空调系统热回收装置选用与安装》(06K301-2).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
2. 主持编制;国家建筑标准图集《蒸发冷却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与安装》(15K515)《空调系统热回收装置选用与安装》,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年。
3. 主持编制:陕西省建筑标准图集《通风与空调工程》(陕09N2).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年。
4. 参加编制:《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暖通空调•动力》(2007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
5. 参加编制:《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9年。
6. 参加编制:《实用供暖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主持“第九章置换通风”和“第二十八章蓄冷和蓄热”章节编制。
7. 参加编制:《2014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
发表论文:
1. 国外卫生瓷干燥系统介绍·周敏·陶瓷,1990/4;
2. 卫生陶瓷干燥节能的主要途径·周敏·.中国建材,1991/3;
3. 西安市影剧院通风空调系统的现状及思考·周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
4. 蓄冷空调系统设计与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周敏、李晓威、王娟芳·暖通空调,2010/6;
5.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行政中心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周敏、侯占魁、薛建文、杨春方·暖通空调, 2011/5;
6.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应用·周敏·暖通空调,2011/11;
7. 办公建筑中庭、边庭节能及多元通风设计的应用初探·周敏、侯占魁·暖通空调,2012/12;
8. 蓄冷技术的应用及冰蓄冷工程的优化设计·周敏、杨春方·电力需求侧管理,2013/5;
9.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节能技术·周敏·建设科技,201410;
10. 机场车站类高大空间新型空调系统的研究及应用·周敏·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10;
11. 高压微雾与湿膜直接蒸发冷却降温特性的研究·周敏、侯占魁·山西建筑,2015/7;
12.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制冷站的设计及运行·周敏·城市管理与科技,2015/3;
13. 既有建筑的改造利用——陕西省政府1#蓄冰制冷供热站的设计及探讨·王娟芳、周敏·暖通空调,2010/6;
14. 宝鸡市会展中心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崔敏、周敏·暖通空调,2011/10;
15. 冰蓄冷系统优化与控制分析·石磊; 陈晓春; 刘咸定;、周敏·制冷与空调,2003/04;
16. 某报告厅空调系统的设计及其能耗分析·李铮伟; 刘艳华; 周敏·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4/02;
17. 蒸发式冷气机在湿热地区通信基站中的应用·范坤; 黄翔; 周敏; 周海东·制冷与空调,2013/03;
18.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测试·唐海达; 刘晓华; 张伦; 张涛; 江晶晶; 江亿; 周敏·暖通空调,2013/09;
19.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2和T3航站楼高大空间室内环境测试·吴明洋; 刘晓华; 赵康; 张伦; 周敏·暖通空调,2014/05;
20. 土壤新风换热系统在博物馆建筑中的应用研究·杨艳芳; 刘雄; 周敏·可再生能源,2014/09;
21. 公共建筑能耗指标值确定方法研究·刘刚; 叶倩; 魏庆芃; 周敏·建设科技,2015/14;
22. 地下建筑土壤温度取值及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分析·朱江鹏,周敏,刘艳峰·建筑节能,2016/1;
23.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n Xi’Xianyng International Airport·”.《Energy and Buildings》.2013/59:5/6。
科学技术奖:
1. “机场车站类高大空间新型空调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科研项目,排序1/15,获:
* 2014年度第六届中国制冷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14年度中建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 “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统”发明专利,排序1/2,荣获: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度中国建筑优秀专利奖银奖;
* 2013年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主要工程设计奖:
1.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暖通空调系统”项目,排序1/8,荣获:
* 2013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一等奖;
* 中国建筑学会2014年第五届优秀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一等奖,2015年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暖通);
*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颁发的“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奖;
* 2013年陕西省第十七次优秀工程专项设计(环境与设备专业)一等奖;
* 中建总公司2014年中国建筑优秀勘察设计奖专项建筑环境与设备一等奖。
2.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T2暖通空调)”项目,排序1/7,荣获:
* 2007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二等奖。
3. “西安浐灞生态区行政中心”工程,排序7/10,荣获:
* 2015年第十四届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银质奖”;
* 2009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工程 二等奖;
* 2009年陕西省第十五次优秀工程设计 一等奖。
4.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动力管理中心(4#制冷站)”工程,排序2/13,荣获:
* 2013年陕西省第十七次优秀工程设计 一等奖;
* 2013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公共建筑工程 三等奖;
* CDEA•2015全国区域能源优秀项目。
5.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3A航站楼”工程,排序11/14,荣获:
* 2013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公共建筑工程 二等奖;
* 2013年陕西省第十七次优秀工程设计 一等奖;
* 2011年度中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工程)一等奖。
6. “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工程,排序7/15,荣获:
* 2013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工程公建 二等奖;
* 2013年陕西省第十七次优秀工程设计 一等奖。
7.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2号航站楼”工程,排序10/12,荣获:
* 2005年建设部部级城乡优秀勘察设计 二等奖;
* 2005年陕西省第十三次优秀工程设计 一等奖。
工程标准设计奖:
1. 国标图集《空调系统热回收装置选用与安装》(06K301-2),排序2/10,荣获:
* 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中的—建筑工程标准设计 三等奖。
* 2008年度陕西省第九届工程建设优秀标准设计省级 二等奖;
团队荣誉:
1. 2013年5月被中建总公司团委授予“青年文明号”。
2. 2015年3月被共青团陕西省委科技工委授予——2014年度陕西科技系统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先进集体”。
个人荣誉:
1. 2011年6月被中国共产党建筑工程总公司党组授予——“四优”共产党员。
2. 2014年7月被中共陕西省委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授予——2014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
3. 2015年4月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2015年度“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周敏同志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机电五所周敏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我省共有70名在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品德高尚、业绩卓著、贡献突出的职工获得了这一荣誉称号,这也是建国以来省上首次命名表彰。
周敏同志现为我院机电五所总工程师,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是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及西安工程大学等院校的兼职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联合培养硕、博士生20多人;任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节能技术与信息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SC8)委员,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理事。现有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申请的专利中29项为发明第一人。申请的专利“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统”获得“2012年中国建筑优秀专利银奖”和“2013年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近年来参编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规范十多项,负责主编国家与地方标准图与书籍3部,公开发表论文15篇。同时,主持完成《高大空间新型节能空调方式的研究及应用》(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科研课题。主持完成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暖通空调系统获得“2013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一等奖”、“2014年中国建筑优秀勘察设计奖建筑环境与设备专项一等奖”、“2014年中国建筑学会优秀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一等奖”及“2014年度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暖通)”,主持完成的“机场车站类高大空间新型空调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科研项目获得“2014年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2014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建筑西北院供稿)
来源: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2015-5-6
4.2024年,获享国务院政府津贴。
热烈祝贺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建西北院总工程师,陕暖协名誉会长周敏获享国务院政府津贴
陕西省暖通空调与制冷行业协会 2024-01-31 00:00
近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通知公布202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中国建筑集团科技研发序列专家、中建西北院总工程师、陕暖协名誉会长周敏入选。至此,中建西北院共累计有18名专家获此殊荣。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爱护和凝聚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周敏的入选,不仅是对中建西北院“双碳”相关技术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嘉奖,也是院高端人才梯队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
周敏,现任中国建筑集团科技研发序列专家、中建西北院总工程师、中建西北院双碳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建筑产业“大国工匠”宣传人物,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库专家,“西安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他长期从事高大空间建筑节能、低能耗与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建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零碳园区综合能源规划等方向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周敏曾作为项目及专业负责人完成大中型工程项目百余项,其中大型机场车站类项目20余项、能源规划类项目20余项、高层及超高层办公建筑类项目25项;商业综合体、酒店建筑类项目20余项;观演、体育、博览、文化建筑类项目10余项;科教及医疗建筑类项目20余项;工业建筑类项目10余项;保护改造类项目10余项;咨询规划类项目10余项,其它类项目20余项。
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105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92项;公开发表文章30余篇;主编国家及行业标准6部,参编20余部;参编学术专著5部,目前正以执行主编身份负责暖通空调行业内影响力最大的设计手册——《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三版)》的编制工作,受到国内外学术及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西北院“双碳”领域领军人物,周敏已主持完成超过2000万㎡的能源规划项目。自2020年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以来,他带领团队已开展了陕西西咸新区院士谷、西咸新区中央商务区、秦创原创新生态城、长安大学城梦想小镇等接近3000万㎡的零碳能源规划。其中西宁机场为国家第一个规划为零碳机场的项目、陕西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首次实现了基于氢能实用化、规模化综合利用的多能源供需协同系统示范应用达到了“国内首创、世界领先”,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周敏大师长期深耕“双碳”设计、“双碳”研究,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双碳”目标新路径,并力求实现建筑设计与“双碳”技术的有机结合,树立了中建西北院“双碳”业务技术品牌,并为院新业务发展探索出可行道路。
周敏兼任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暖通专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制冷学会节能环保技术与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暖通空调与制冷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陕西省自然科学学会研究会智能建造决策咨询专家团队首席专家,同时担任包含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内6所高校的硕/博研究生指导教师,并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批“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双碳研究院团队
2022年7月21日,中国建筑大师、专家序列结果公布,周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陕西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建西北院双碳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荣获“中国建筑科技研发序列专家”称号。在此,特邀周敏总工及其团队,结合工程、研究方向及成果和大家做分享。
团队合影及介绍:
双碳研究院是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建西北院)本部直接管辖、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的二级“科研+工程应用”实体部门,研究院由中建西北院总经理王军亲自担任院长、中建西北院副总经理荆竞担任常务副院长,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建集团科技研发序列专家周敏担任首席科学家。双碳研究院固定研究人员20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名,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80%。研究院以“低碳、零碳”建筑综合能源应用、“低碳、零碳”园区规划作为主要的研究及业务方向,同时开展“低碳、零碳”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低碳建造与运行、低能耗建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工作。
团队带头人:周敏 总工
周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陕西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技研发序列专家、中建西北院总工程师、双碳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高大空间建筑节能、低能耗与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建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零碳园区综合能源规划等方向的研究与应用工作。2015年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荣获首届“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的称号;2018年入选全国建筑产业“大国工匠”宣传人物、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库专家;2019年被西安市委市政府评为“西安之星”;2020年被聘为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委员;2022年获聘中国建筑科技研发序列专家。担任包含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内6所高校的硕/博研究生指导教师,2017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批“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工程设计方面——作为项目及专业负责人完成大中型工程项目百余项,其中大型机场车站类项目20余项、能源规划类项目20余项、高层及超高层办公建筑类项目25项;商业综合体、酒店建筑类项目20余项;观演、体育、博览、文化建筑类项目10余项;科教及医疗建筑类项目20余项;工业建筑类项目10余项;保护改造类项目10余项;咨询规划类项目10余项,其它类项目20余项。
其负责设计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3航站楼及4#制冷站采用了12项节能技术,并应用了本人8项专利技术,建设成为我国首个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机场航站楼,也是我国最大规模的地板辐射供冷和置换送风项目。经第三方机构检测T3航站楼与T2航站楼相比,投资降低14.7%,节省耗电量39%,耗热量23%,成为同期国内机场投资最低且最节能的项目。因项目节能效果显著,被收录进《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及《中国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并荣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0余项。
“双碳”能源规划方面——从15年前的成都天府新城大源核心区域能源规划项目开始,主持完成超过2000万㎡的能源规划项目。2020年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以来,已开展了陕西西咸新区院士谷、西咸新区中央商务区、秦创原创新生态城、长安大学城梦想小镇等接近3000万㎡的零碳能源规划。其中西宁机场为国家第一个规划为零碳机场的项目、陕西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首次实现了基于氢能实用化、规模化综合利用的多能源供需协同系统示范应用,达到了“国内首创、世界领先”,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科技创新方面——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95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公开发表文章30余篇;主编国家及行业标准6部,参编20余部;参编学术专著5部,目前正以执行主编身份负责暖通空调行业内影响力最大的设计手册——《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三版)》的编制工作,受到国内外学术及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主持完成的“机场车站类高大空间新型节能空调方式的研究及应用”课题,成功应用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与传统形式相比节能46%~75%,节省投资 3000 万元,降低运行费用 960 万元,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分别获得:2017 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 年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 年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奖,2013 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一等奖。
同时,周敏总工积极发挥自身角色优势,不断促进科研成果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并获得多项奖励。。其专利成果“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统(ZL 201110028653.7)”荣获2012年中国建筑优秀专利奖银奖。
团队骨干
杨春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双碳研究院总工程师、省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团队带头人。 长期致力于建筑能源与建筑节能方向的研究与设计工作。主持完成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低能耗建筑技术创新团队(2016KCT-22)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净零能耗建筑适宜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子任务:严寒地区净零能耗公共建筑与住建筑适宜技术集成示范(2019YFE0100300-12)。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制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将一项,多次获全国、省、中建总公司工程勘察设计奖项,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文章10余篇。
|
|
薛建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双碳研究院暖通专业顾问总工程师。 主要负责大型综合“零碳、低碳”能源系统设计与咨询工作,完成包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三期扩建工程能源站等多项大型工程项目。获包含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制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内的全国、省、中建总公司奖项25项,参编国家标准设计图集《空调系统热回收装置选用与安装》(06K301-2)。
|
|
秦昕——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双碳研究院主创设计师。 主要负责大型综合“零碳、低碳”能源系统设计与咨询工作,完成包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1#能源站等多项大中型工程项目。获包含制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一等奖等在内的全国、省、中建总公司奖项10余项,参编国家标准设计图集陕西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通风与空调工程》(陕09N2)。
|
|
宋晗——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双碳研究院院长助理。 参与完成包含“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等在内的科研课题5项,获授权专利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工程项目获奖3项。
|
|
王晶轩——中共党员,工学硕士,工程师。中建西北院双碳研究院方案组负责人。 主要方向为双碳策划、区域能源方案和设计等。作为研究骨干和联系人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筑节能设计基础参数研究项目,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创新团队成员,曾获2020年度陕西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专项奖一等奖。参与完成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授权专利13项。
|
|
成浩——工程师。主要承担建筑能源与建筑节能方向的研究与设计工作。 参与包括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供冷供热项目在内的区域能源设计项目5项,以主要完成人完成中建股份公司课题1项、参与完成包括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净零能耗建筑适宜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子任务:严寒地区净零能耗公共建筑与住建筑适宜技术集成示范课题在内课题2项。获得中建西北院优秀设计奖1项,发表SCI论文1篇,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
|
|
冯桦——毕业于西北大学,双碳研究院综合办公室负责人。
|
|
许安琪——工学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能源规划及设计。 主持西北院“高大空间分层空调计算软件开发”课题;参与西北院“西部高原严寒地区低能耗技术研究及西宁机场示范应用”课题。参与“郑东新区科学谷数字小镇综合能源设计方案”,“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综合能源规划”等5项能源规划项目。参与“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设计工作。累计发表论文6篇,软件著作权1项。
|
|
谢雨辰——工学硕士,工程师。中建西北院双碳研究院工程部。 主要方向为暖通空调设计、高大空间采暖、燃气三联供等。参与陕西省创新团队项目等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1篇,授权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
|
|
阴勇光——工学硕士,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 主要从事机场车站类高大空间的暖通空调设计工作及园区建筑能源规划的研究,作为骨干人员参与的设计工作主要有:西宁曹家堡机场三期扩建T3航站楼施工图设计、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项目施工图设计等。主要完成的能源规划项目有泾河新城院士谷区域能源规划项目、长安大学梦想小镇绿色低碳能源规划项目等。在暖通动力领域相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发明专利1项。
|
|
李文涛——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双碳研究院方案组。 参与榆林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项目—国内首个将氢能应用于建筑能源项目;参与课题3项;发表专利9项;发表论文2篇;获西北院优秀工程二等奖1项。
|
|
杨若溪——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双碳研究院科研类工作。 参与完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建筑节能设计基础参数研究项目”,省部共建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超高层建筑窗户特性及应用研究,港务区新能源横向课题——区域综合能源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等3项课题。发表文章2篇,获得授权专利1项。
|
|
林卿宇——中建西北院-双碳研究院员工,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温结构材料、耐火材料、水泥添加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主要网络媒体报道:
中国科技网/人物/科技追梦人/周敏:7月1日(报道)
http://www.wokeji.com/kjrw/kjzmr/201507/t20150701_1355662.shtml
西北院内网 http://172.16.2.9/contents/3/1475.html
西北院外网 http://www.cscecnwi.com/art/2015/11/30/art_2204_247063.html
暖通空调在线“高端访谈“
http://topic.ehvacr.com/topinterview/top21/index.html
城市经济导报(电脑版)“周敏:用创新创造节能奇迹”
中国节能网:“周敏:用创新创造节能奇迹”
首页/建筑/建筑人才/2015-12-08 14:53:09•周敏:用创新创造节能奇迹
http://news.ces.cn/jianzhu/jianzhurencai/2015/12/08/91833_1.shtml
国内八大门户网站的报道
标题1:《永不停下努力的脚步》
标题2:《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永不停下努力的脚步》
1、中国网-科学频道的链接:已报道
http://science.china.com.cn/2015-12/31/content_8490116.htm
2、人民网-科技频道的链接:已报道
http://it.people.com.cn/n1/2016/0101/c223607-28003373.html
3、新华网的链接:已报道
http://www.tj.xinhuanet.com/web/cishan/2016-01/04/c_1117658999.htm
4、凤凰网的链接:已报道
http://ah.ifeng.com/news/wangluo/detail_2016_01/05/4719576_0.shtml
5、搜狐网-媒体平台的链接:已报道
http://mt.sohu.com/20151231/n433187807.shtml
6、新浪网-新闻中心的链接:已报道
http://news.sina.com.cn/o/2016-01-04/doc-ifxneept3654299.shtml
7、腾讯网-北京站的链接:已报道
http://bj.jjj.qq.com/a/20151231/046779.htm
8、中国科技新闻网-首页的链接:已报道
http://www.zgkjxww.com/kjxw/1451268255.html
铁肩扛责 让绿色为建筑“代言” 记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周敏
2023-03-28
编者按:对世界而言,最美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它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让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而在绿色建筑的背后,则是无数科研工作者披星戴月的付出,是他们让建筑变得更懂“呼吸”,更有“生命”。
周敏,一位探索绿色建筑的科研人员。他以千锤百炼、一丝不苟的精神,在绿色能源与建筑低能耗技术领域,奏响了被时代铭记的科技之音。
作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周敏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将奋斗写在课题上。
与咸阳机场有个约定
多年来,周敏一直将创新视为科研之本,立足科研服务工程和工程支撑科研,敢于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同时也依托工程研发各种新型技术。
众所周知,以车站,机场等代表的高大的空间建筑,其单位电耗是普通建筑的2到3倍,其中,空调电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因此,唯有研发新型节能空调系统,方能降低空调电耗。
因成功使用了针对高大空间的新型节能空调系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为绿色建筑的典范,而周敏就是该系统的缔造者。
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设计中,周敏根据高大空间能耗的特点,设计了“降低空调负荷、减少输送能耗、提高制冷供热效率”的节能方案,同时,引入温湿度独立控制理念,提高制冷效率。
沿着既定的设计方案,周敏发现,溶液除湿、置换送风和独立温湿控制是最佳的合作伙伴。因此,他找到温湿独立控制研究方面的国内权威——清华大学的江亿院士,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即,共用知识产权和成果,共同享有建后测试和分析的结果。
而在置换送风技术上,周敏则带领团队一路攻关,在研究资料极少的情况下,他们不仅掌握了这门技术,还进行了创新和改造。应用于T3航站楼主楼送客、办票大厅、和指廊候机厅的高大空间的置换送风系统就有多项发明专利——“一种落地置换式送风装置”“一种多功能置换式送风装置”“一种落地式置换送风装置”“一种置换式送风装置”。这些专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减少非工作区负荷扰量,进而降了低空调运行能耗。
在送风装置上,周敏团队打破常规,以专利“一种落地置换式送风装置”为例,该专利的置换送风装置与常规置换送风口相比,优势极其明显。
1. 专利的内部设置的卷筒式布帘可以很方便的手动推拉,控制主次送风口的出风面积,保证按不同季节需求进行送风 ;
2. 内部设置的锥形布袋,可以起到缓冲和调节气流组织分布均匀的作用,能使出风口气流均匀的被送到空间中,布袋的可拆卸性能够使装置更加方便灵活地进行检修;
3. 内置的带预制保温壳的分集水器,采取横向布置,竖向垂直直接进入地面接管的方法,其预制的整体式保温壳能满足保温、绝热和不结露的要求,解决了产生凝结水的技术难题,还能较便捷地进行管道安装 ;
4. 内部集成的扩音器和疏散指示设备或仪器,既合理又实用,可以很方便的解决大空间内独立设置扩音和疏散指示装置的不便。
而该装置只是周敏置换通风领域的一个专利,在T3航站楼,这样的专利有很多,而多个专利配合使用,则让T3航站楼在置换送风技术上,实现了降低空调运行能耗的设计目标。
新型节能空调系统是一项综合系统,在5年的时间里,周敏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该系统的研发,终于,拨开云雾见天日 守得云开见月明。周敏团队研究出了一种由地板辐射供冷供热、溶液除湿、置换送风及干盘管集成的新型空调系统。
该系统在减少空调设计负荷、降低空调系统输配能耗、提高冷源效率等方面,经2012年和2013年两年运行的数据和现场实测发现,与应用传统空调方式的T1、T2航站楼相比,T3A航站楼年耗电量降低39%,冬季年耗热量降低23%,与国内同类空调相比节能超过50%。新型节能空调系统实现了高大空间建筑的节能设计,避免了能源的极大浪费。
由于周敏在T3航站楼的出色设计,让他与机场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的他,至今仍承担着西宁T3和咸阳T5航站楼及能源站的设计。目前正积极推进西宁机场“零碳机场”的建设,结合机场特点将各项节能技术综合应用。
作为能源与建筑领域的专家,周敏在建筑低能耗领域发力的同时,亦承担起了陕西省首个氢能项目,该项目达到了“国内首创、世界领先”,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现在的他,正在探索将氢能应用在建筑能源中,推进氢能的分布式应用,促进绿色能源与建筑的融合,使两者能够和谐共存发展。
荣誉背后的学海无涯
科研的过程是枯燥的,但科研的成果却是振奋人心的。为了这振奋人心的一刻,周敏无怨无悔。
在科研岁月里,荣誉伴随着周敏走过了韶华,记录了他的创新故事。工作40余年,完成重大设计咨询类工程项目80余项;目前在手的科研课题8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44项,包括发明专利7项;主编国家标准图集3部、国家标准2部、省级标准图集1部;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9部。因其出色的科研业绩,先后被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大国工匠”、“西安之星”。2016年荣获陕西省首届勘察设计大师,2020年入选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
成绩的背后,往往是知识的底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周敏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去过周敏办公室的人,都会被那海量的书籍所震撼,书柜、墙角,书桌都是书籍的”领地”,书、资料、图纸是周敏的知识宝藏,对它们,周敏格外珍惜、珍视。
知识是周敏科研的伙伴,科研是他不变的初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有暖通和绿色能源的科研项目,周敏就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之后,在创新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项目方的重托。
这就是周敏,一位奋斗在绿色建筑领域的科研人。文/冯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搜狐网报道:
永不停下努力的脚步|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机电五所所长兼总工周敏
2022-05-30 17:36
走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你可能会被它的恢弘大气和独特设计所吸引,也可能会注目机场内规格统一、色调一致、清晰醒目的中转引导标识,但你却可能不会想到,这样舒适的环境需要多少能源来支撑,更不会想到这些能源是谁在“操纵”。在业界,这位能源的“操纵者”饱受赞誉,因为他成功地将针对高大空间的新型节能空调系统使用在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使得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室内舒适和能耗低,成为国内外屈指可数的节能典范并被行业认可。
这个人叫周敏,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机电五所所长兼暖通专业总工程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最成功的探索,也是最艰难的探索”,在回忆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周敏数次感慨。哥伦布说:“成功需要探索”,但这其中的探索需要多少努力,怕也只有成功者才能知道。如同所有成功者,周敏的探索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代价。
苦心人天不负
人生是一条路,只有每一步都走稳走扎实,最后的成功才能属于你。这一路上,留不得半点懈怠,因为你现在走的越多,以后就走的越远。如果要总结周敏的路,那就只有两个字,“努力”。
团队主要成员
1985年7月,周敏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环境工程系毕业,带着对专业的一腔热忱和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他迈进了暖通领域,此时的他并没有想到,自己将会与这个领域一生结缘并获得巨大成就。毕业后周敏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仍像在学校一样勤勉努力,他把工作当成学习,未曾放松过自己,凭着一股常人不具备的韧劲儿,他潜心工作了十几年。这十几年间,周敏像一头奋力耕耘的牛,用踏实与勤恳耕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年近40岁时,周敏被单位推荐,有机会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学习,攻读工程硕士学位。对于好学的周敏来说,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他迫切地想要学到更多知识来填补自己的空白。“那个时候,经常熬夜,有时为了不耽误工作,常常工作到凌晨4点,后来有一段时间都累到吐血了,没有时间,就只能扛着”,尽管还承担着十分重要艰巨的工作任务,但周敏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了学业,并取得优异成绩。在职学习这段时间,是周敏人生中最有价值的时刻之一。他说“因为是在职学习,没有充分的学习时间,所以我只能选择最有价值的课程,并且是最高效的学习”。因为那段时间的学习,周敏让自己储备了足够多的知识,积累了宝贵财富。这段安静而孤独的奋斗时光,虽然很辛苦,但却无比充实。
在这段日子里,周敏除了保质保量完成了设计任务外,还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同时,他还参与了国家、行业规范和标准《蓄冰空调工程技术规程》、《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以及陆耀庆总工主编的《实用供暖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的编制工作。对于第一次以两个章节主笔的身份参与到手册编制中的周敏来说,这份工作并不容易,他感慨道:“两年时间,只能靠自己去探索。”尽管十分辛苦,却收获颇丰。这段经历,让周敏接触到了行业内的领先人物,进一步深化了理论知识,为他打开了暖通领域的窗口。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周敏能够关注新技术、新材料信息,能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新建的机场、车站、会展等高大空间建筑规模呈上升趋势。机场、车站作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形式具有高大空间的特点。围护结构以大面积透光玻璃幕墙为主,进深大,旅客等候区域的层高多为10m以上,甚至超过30m,旅客人员密度变化大。这些特点造成了机场、车站室内热环境的特殊性:地板表面太阳辐射强度高、围护结构壁面温度高和仅近地面人员活动区域需要空调控制等。然而此类建筑通常采用全空气射流喷口的送风系统来控制室内4~6m高度的热湿环境,因此这种传统空调系统存在冬季“热风下不来”、热舒适性差及系统输配能耗高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空调系统要求冷水温度低,限制了冷源利用效率;风管占用空间大,甚至需要设置管道夹层,增加了土建投资。调研发现,大型机场航站楼单位面积空调电耗超过了100kWh/(㎡•a),因此降低空调电耗是机场、车站此类建筑节能的关键。
清华学习
热爱学习的周敏并不只是沉浸在书本里,他希望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充分应用,在实践中给世界带来改变。于是他的目光转到机场车站类高大空间新型空调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针对机场、车站类高大空间的特点,项目进行科研攻关,研究设计出新型空调系统。该新型空调系统仅控制室内靠近地面2m以内的温度和湿度空气环境,减少了空调设计负荷,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输配能耗并提高了冷源利用效率,减小了风管占用的建筑空间,从而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运行以及空调系统的低成本投入。
T3测试(西北院、清华及机场)
根据航站楼高大空间建筑能耗的特点,节能方案主要从“降低空调负荷、减少输送能耗、提高制冷供热效率”三方面着手。同时,引入温湿度独立控制设计理念(空调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以提高制冷效率。项目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原理,首次将地板辐射供冷供热、置换送风、溶液除湿和干式盘管等技术集成为一种适用于高大空间的新型空调末端系统,并成功应用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中的高大空间建筑。该新型空调系统能有效降低空调设计计算负荷;大大降低空调系统风机电耗;提高空调系统回水温度,为空调系统大温差运行创造了条件。项目建立了地板辐射供冷数学物理模型,对地板辐射换热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数学模型求解给出了辐射地板热阻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可在工程应用中简便计算与辐射地板相关的重要参数,大幅度缩短了计算的时间,同时保证了计算精度。
空调水系统采用“多级泵+末端混水”技术,该技术能满足空调末端对冷水温度和流量的不同需求,实现按需分配。同时又起到“以泵代阀”的作用,降低了水系统输送能耗。实现外网的“小流量、大温差”和末端的“大流量、小温差”运行,增加了系统稳定性有降低输送能耗。空调冷水能量(或温度)梯级利用技术。空调冷水按温度由低到高依次流经一级(常规空调末端)和二级(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末端)系统,实现能量(或温度)梯级利用,提高了冷源利用效率;制冷系统采用带冰蓄冷的三级串联制冷系统,实现了大温差制冷(温差约14℃),由于回水温度高,提高了一级制冷机组的制冷效率。项目采用蓄冰开式外融冰直接供冷技术,大幅度降低了工程造价和降低了水泵电耗。
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成功却总是善待努力者,周敏相信天道酬勤,即便是再艰难的探索,他也一往直前。其实早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2航站楼设计中,他就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率先采用冰蓄冷技术,成为早期在国内机场和西部应用蓄冷技术的第一人。因为是新技术的首次使用,尽管周敏已经进行过充分的准备,仍然遭到了质疑。周敏没有放弃,他用专业的知识水准、真挚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T3A航站楼建设中,他应用的地板辐射供冷供热、溶液除湿、置换送风及干盘管集成的新型空调系统,实现了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和运行以及暖通空调系统的低成本投入。最终,经2012年和2013年两年的实际运行结果显示,与传统空调方式T1、T2航站楼相比,T3A航站楼年耗电量降低39%,冬季年耗热量降低23%,折算节省运行费用每年930万元,项目节省初投资约3000万元左右,同时与国内同类相比节能超过50%。此项技术的应用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能源,也为周敏在暖通节能领域显示了实力且创造了一个奇迹。
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然而,这只是周敏职业生涯中的一小部分,凭借一腔热忱,始终奋战在第一线的周敏,取得了太多成就。“在T3A航站楼项目中我们拿到了这个行业所有的一等奖和荣誉”,温润儒雅的周敏微笑着,眼神里是无比的自豪与骄傲。2012年度中国建筑优秀专利银奖,2013年陕西省优秀工程专项设计一等奖,2013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一等奖,2013年中国建筑优秀勘察设计专项建筑环境与设备一等奖,2014年中国建筑学会优秀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一等奖,2014年中国制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年公共建筑节能最佳实践案例,2014年8月周敏被全国区域能源委员会聘为副理事长,2015年5月1日,他又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太多的荣誉和成就在肯定着周敏的付出,他这一路,可谓星光璀璨。
但不断努力的周敏并未因过多的荣誉而停下脚步, 如今的他是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及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老师及教授、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近年来参编国家或行业技术措施、标准、规范及手册10多部。负责主编国家和地方标准图集3部,发表论文15篇,获得授权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
怀感恩勤思索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虽然勤奋努力,但周敏并不奢求太多,他说:“当初并没有想到要走这么远,只是,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了。”如果说周敏事业上的成功来源于努力,他生活上的丰收却来源于感恩。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周敏,时时刻刻都谦虚地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别人。
对于自己工作的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周敏深表感激,“在这样一个浮夸的社会里,我们院还是会本着非常学术的态度支持我的工作,有很多奖励性和扶持性的政策,让我能够有物质和精神基础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对于自己的妻子,周敏高度赞扬,”我爱人很能干,她非常支持我的工作,而且她总是对我说,不要为了赚钱去工作,而应为了专业的爱好和事业去工作。我的学生常常开玩笑,说找女朋友就要找像师母一样任劳任怨支持老师工作”。更让周敏时时挂在嘴边的,是他的团队。“我身后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二十多年我们一起走到了今天”,周敏提起自己的团队时,一如既往地面露自豪,“不仅如此,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优秀的合作伙伴”。周敏从不吝啬对团队的赞美,因为对自己团队每个人的关心和感恩,他经常说:“我得对他们负责,不能让他们有后顾之忧”。周敏在结束此次采访之前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感谢与我一起战斗的团队同事,感谢与我一起奋斗的我的学生,感谢与我同巢合作的朋友,感谢在我遇到困难支持和帮助我的单位领导和同事”。作为机电五所的所长,周敏自觉责任重大,总不忘照顾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在他的带领下,机电五所屡创佳绩。他领导的青年团队,在2012年获得中建总公司“青年文明号”和2014年获陕西科技系统“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先进集体”;他领导的暖通专业团队,分别在专利、国标图集、设计以及科研等方面多次获得了行业一、二等奖,特别是他主持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设计和科研2012年至2014年囊括了国内行业所有一等奖。此外,他们承接的项目不断扩大,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机场车站类、文化事业类、体育馆场馆类、住宅小区类以及区域能源专项等都有他们的创造。在周敏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团结一心,勇往直前,打造了一个又一个行业传奇。
德国考察
作为所长和所总工兼支部书记,周敏把工作永远放在第一位,为全所职工特别是年轻设计师创先争优树立了榜样,工作近30年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特别是获得2次省部级先进表彰,他在工作上身先士卒,早走晚回是家常便饭,春节期间也能见到他加班的身影,年终奖金很少排名第一,用“爱岗敬业干在前,创新思路走在前”形容他真是恰如其分。他与人为善,亲和力强。在大家的心目中,他可亲可爱、有工作和生活激情、有很强的感召力。他坚持以人为本,办事公平公正,工作方法得当。在他的带领下,大家职工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形成了一只特别能战斗的和谐队伍。
同时,他像对待自己的团队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周敏同时担任了3个学校的研究生导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为人师后,周敏更加注重自己的专业修养,因为他深知老师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作为老师,他传授的知识需要无比准确与科学,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周敏清楚地知道,他身上担负的不仅是科研,还有对一群人的培养,这群人,将来会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于是,他总是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学生不会的地方,他耐心解答;学生迷茫的时候,他悉心劝解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让这些在象牙塔中的学子们找到自己的路,并一路顺风地走下去。
周敏是严师,他在专业上对学生要求很高。但他又是学生们的朋友,经常与学生打成一团,和学生交流学术,也会经常谈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他说:“与年轻人交流非常有好处,包括辅导他们做项目,看他们的论文,尽管有时候稍显稚嫩,但还是有年轻人的特征,经常触动我。周敏爱好广泛,唱歌,打羽毛球,看影视节目消遣……于是他就有了很多话题和年轻人交流。周敏对待学生总是非常热情,也不断关心他们的成长。亦师亦友的周敏可以说是学生心中当之无愧的好老师。周敏爱学生,爱这些单纯美好的孩子们,他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院里的奖励政策也多让他用来鼓励学生,支持年轻人的梦想。
感恩的人懂生活,所以他们能比别人得到更多的幸福;感恩的人有一颗细腻的心,这颗细腻的心能让他们比别人多看到更多东西。心思细腻的周敏在工作上也总比别人先走一步。他认为,产学研才是最重要的。
“空有理论是远远没有价值的”,周敏对待产学研的态度非常认真,在他的工作生涯里,一直都是边生产边学习边研究,让理论充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生产领域。同时,他又不断地学习研究,拓宽自己的视野。他总是非常谦逊地阅读书籍,与人交流,最大程度地汲取专业知识,推动自己的产学研链条,形成良性循环,确保自己走在暖通领域的前沿。读万卷书,才能不负功名尘土,周敏的阅读量非常大,他的书都是以箱为单位来计算。
“我搬家的时候,最在乎的是我的资料,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积攒,现在我已经有二十多箱了”,周敏孜孜不倦地学习,一点一滴积累。“我办公室里唯一多的就是书,书多了,多少有点凌乱。除了书柜里一排排的书,桌子上也堆着书。墙角地上还有四、五个纸箱里也装的书籍、资料和样本。纸箱里的书,是从单位老区搬过来的,里面主要是以前工作中积累的书籍和资料。这些资料有多年前的图纸,这些财富不能随便乱扔。电信网管改造时,这些图纸都派上了用场呢!”提到书,周敏严重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变得滔滔不绝。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周敏在书山中勤奋地寻求知识,在学海中自由游弋,但他并不觉得苦,读书和科研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暖通专业的同仁们感触最深的就是,周敏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专业技术的一丝不苟。他不仅热爱读书、热爱知识,而且鼓励身边的同事一起学习。周敏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但他更为享受的是知识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他也希望,他身边的人能学到更多知识,得到更多快乐。周敏的善良就像一束光,温暖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努力、儒雅、细腻、懂感恩……几近完人的周敏并没有停下自己探索的脚步,为了激发灵感,学习国际上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与理论,他的足迹留在了东亚、南亚、欧洲、美洲,他的研究成果、学术声音也留在了世界各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天都在攀登,爬过一座山,越过一道岭,眼前又是一座峰,所幸,这样的攀登让我们人生不断向前,经历不断丰富,眼界不断开阔。周敏的人生就处于不断攀登的过程中,“在项目开展以后,我发现自己被架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没办法,只能自己逼着自己前进”于是,他开始做科研,开始作研究专利,开始做发明,开始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尝试,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当初并没有想到要走这么远,只是,就这样一步步走过来了”周敏轻描淡写地笑道,“走到一个地方,如果不去开辟新的方向,就无路可走了”。
上海世博
如果不去开辟新的方向,就无路可走了。周敏就像一位探路人,一直寻求和尝试新的路线。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周敏,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自2010年至今已申请专利32项(23项获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2项(4项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项,申请的专利中29项为发明第一人。专利“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统”获得“2012年中国建筑优秀专利银奖”和“2013年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此外,周敏在实践的过程中,开始总结发表自己的经验看法,将更多的学术成果与人分享。他参与了大量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编制,例如,国标《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国标《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国标《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国标《民用建筑能耗标准》;行标《蓄冰空调工程技术规程》;行标《蒸发冷却制冷系统工程技术规程》等。参编手册、书籍:《实用供暖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2014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主编图集:国标《空调系统热回收装置选用与安装》;国标《蒸发冷却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等,同时,主持完成《高大空间新型节能空调方式的研究及应用》(中建股份)科研课题,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杂志上以第一人已发表文章十多篇⋯⋯
如果说有真正为人类福祉奋斗的人,那就是科学家,就是像周敏这样致力于研究创造的人。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周敏一往无前地走在研究创新的路上,他像一位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寻找着科学的仙草;像一位不怕巨浪的弄潮儿,寻觅着学术的骊珠。只因 他始终相信,自己的一份微小力量,定能给世界带来一份改变未来的能量。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