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高级搜索 人才直达
招聘推广
招聘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化肥没有原罪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25-03-20
 
 
详细说明

化肥没有原罪

2025.3.20

随着“化学农业耕作模式”造成一系列问题的不断爆发,全社会都在追索:谁是罪魁禍首?于是化肥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特别是“返回有机”、“有机食品”之风盛行之后,化肥的罪责似乎实锤了。

作为有机肥行业的参与者、有机碳肥理论的首创人,我要站出来为化肥说几句公道话。咱们先用事实说话。

我们团队在福建诏发县推广碳肥二十多年,因为公司就位于此地, 便于连续安排试验、跟踪观察,收集数据。我们发现:

板结的土壤每亩使用相当于0.6公斤的有效碳,五天后土壤完全疏松,而且在没再施碳肥而化肥照常规的情况下,土壤半年内保持疏松状态。

用“碳肥带动化肥”的施肥方案,诏安县几万亩蔬菜大棚的土壤越种越肥,沿海千亩盐碱地也变成了高产田。现在这些农田随处可挖到蚯蚓。更神奇的是“重茬症”没有了,根结病、青枯病等常见土传病害不发生了。作物病害极少,化学农药基本上用不着了。还有一个现象:据农户反映,同一品种蔬菜现在亩产比早年提高了不少。

我在之前《红薯宴上论好肥》一文记述了这样的情况:几个朋友围着吃三盘蒸红薯,最后发现:化肥红薯只动了一点点,纯有机肥红薯吃了一大半,“有机碳—无机”肥红薯被吃得光光。朋友说:“有机红薯甜,有机碳无机红薯不但甜,还有香气,风味更浓。”

二十多年实践感悟,使我有底气做化肥的志願辩护律师,辩护词如下:

一、正像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用对路了它能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但它也会被反人类者用于危害社会。今天我国农业领域的问题,是人类不当地使用化肥。

人类几千年农业文明传承的密码是物质循坏,是养地。但我国农业从业者已经半个多世纪不养地,只施化肥。祖先留在土壤中的碳,必然被化肥虏掠殆尽,这是化肥的错,还是人类的错?

二、从植物所需全部营养元素占比来说,碳占86%以上,而氮磷钾充其量占2.5%左右。如果这里所指的碳有20%来自根部吸收,那么有机肥的分量就应该相当于化肥的10倍。但在“化学植物营养学” 指导下的农民,有几人做到10:1 地使用有机肥?

可见施肥本应以有机肥为主,它是主角。但农民们却被引导以施化肥为主,配角当了主角,甚至让它唱独脚戏。几十年肥力阴阳不平衡造成农业今天的不堪局面,始作俑者不出来承担责任却甩锅给化肥,是何道理?

三、以上两点说的是化肥无原罪,还要强调一点是:化肥有大功。 今天全球70亿人口,究竟有多少人的食物没有化肥提供的养分?化肥工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肥料革命。现代农业最突出的成果就是工业化生产植物无机养分和推行生物动力农法,后者是以农业物质循环 工程为基础的。许多发达国家依靠这两招保持了土地可持续耕作,而 我国不幸只学了前一招,是谁之过?

以上是我的辩护词。意犹未尽,我还要说一下真理的阶段性和相对性。李比希180多年前开创化肥的时代,是人类经历了千年甚至万年的有机种植模式,耕地土壤并不缺有机质,而无机养分尤其是氮磷钾极其稀缺,他及其后继者向土壤施化肥就能使农作物获得空前的丰收。那个历史阶段李比希们是掌握了真理。现在我国经历了半个世纪 “化学农业耕作模式”,土壤已经严重贫瘠化并导致作物低产,食品不健康,若仍固守“化学农业思维”,言必称氮磷钾,看不到比比皆是的农作物“缺碳病”,找不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之道,只能怪李比希的徒孙们犯了”刻舟求剑“之错了。

墨守陈规当然不对,但走极端也不可取。将化肥污名化,把自己置于不敢用化肥的窘境,对事业对社会都不会有好处。 墨守陈规当然不对,但走极端也不可取。将化肥污名化,把自己 置于不敢用化肥的窘境,对事业对社会都不会有好处。

 
更多..同类信息

[ 现代农业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