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旭辉,男,博导,男,1965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空间地球物理和遥感应用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曾任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总工程师。
教育背景
1991-09--1996-07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1987-09--1990-06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83-09--1987-07 河北地质学院,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2-10~现在,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研究员。
2020年8月~2022年9月,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总工程师。
2015年4月~2020年8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员,2015年6月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 。
1997年1月~2015年1月历任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
1990年7月~ 1996年12月历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室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社会兼职
1、2017-08-31-今,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专业委员会, 主任。
2、2015-08-31-今,中国航天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成员。
3、2013-08-31-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专家委员会, 委员。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070802-空间物理学
招生方向
灾害遥感,空间地球物理学
研究生培养情况:
培养研究生数十名。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空间地球物理和遥感应用等领域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
1、2005年—2007年,地震电磁卫星关键技术预研,国家民用航天预研计划项目,主持人。
2、2007年—2009年,地震电磁卫星观测技术、数据处理与应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计划重点项目,主持人。
3、2008年—2011年,基于空间对地观测的地震监测技术、预测方法与应用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项目主持人。
4、2010年—2020年,地震遥感监测与应急应用示范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应用系统项目,项目主持人。
5、2011年—2020年,遥感地震监测与应急应用示范工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
6、2013年—2018年,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民用航天科研工程,项目负责人。
7、2013年—2018年,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民用航天重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主持人。
8、2018年—2023年,电磁监测02卫星工程,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项目负责人。
9、2019年—2022年,地球物理场卫星数据处理技术与应用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主持人。
10、2019年—2023年,张衡一号02卫星工程,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项目主持人。
11、2023年—2025年,地球关键圈层耦合过程及其灾害环境效应,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12、2020年—2023年,基于雷电源的天基电磁探测正反演算法研发, 负责人, 境内委托项目。
13、2018年—2021年,地球物理探测卫星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与地震预测应用研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遥感地学应用和活动构造研究;系统开展了地震遥感监测技术、数据处理和地震遥感机理研究;建立了综合性多源遥感地震应用模型并震例检验;开展了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研究以及地震电离层前兆统计特征分析,突破了卫星电磁观测理论和技术瓶颈;提出并全面主持中国首颗地球物理遥感卫星—电磁监测试验卫星论证和研制工作,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为后续建立自主的全球基本地球物理场模型奠定了基础。
发明公开:
[1]许嵩, 林剑, 泽仁志玛, 崔静, 楚伟, 颜蕊, 黄建平, 申旭辉. 一种基于太阳位置和双频组合的GNSS导航卫星PCO改正方法[P]. 北京市: CN117310758A, 2023-12-29.
[2]崔静, 邹明敏, 许嵩, 楚伟, 王旭, 王林, 黄亚兰, 申旭辉. 一种多源卫星甲烷柱浓度产品的地震异常提取方法[P]. 北京市: CN115775598A, 2023-03-10.
[3]许嵩, 泽仁志玛, 楚伟, 颜蕊, 崔静, 林剑, 申旭辉. 一种GNSS掩星电离层数据的修正方法[P]. 北京市: CN114545447A, 2022-05-27.
[4]黄建平, 申旭辉, 鲁恒新, 谭巧, 李文静, 王桥, 郭峰, 周娜, 张兴国, 楚伟, 许嵩, 颜蕊, 杨艳艳, 刘大鹏. 张衡一号卫星的多维度数据检索方法及系统[P]. 北京市: CN114443642A, 2022-05-06.
[5]黄建平, 申旭辉, 李文静, 鲁恒新, 谭巧, 王桥, 郭峰, 周娜, 张兴国. 张衡一号卫星详查区域的动态设计方法及系统[P]. 北京市: CN113971343A, 2022-01-25.
[6]杨德贺, 泽仁志玛, 黄建平, 王桥, 申旭辉, 郭峰, 鲁恒新. 张衡一号卫星电磁场观测数据精密时间校准方法及系统[P]. 北京市: CN113852440A, 2021-12-28.
发明授权:
[1]楚伟, 申旭辉, 泽仁志玛, 张振霞, 李新乔, 刘大鹏, 林剑, 张学民, 黄建平, 谭巧. 高能粒子探测器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P]. 北京市: CN113900137B, 2024-08-27.
[2]颜蕊, 申旭辉, 泽仁志玛, 刘大鹏, 关燚炳, 刘超, 刘静, 郑香脂, 林剑, 黄建平, 周娜. 朗缪尔探针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P]. 北京市: CN113567729B, 2024-07-26.
[3]王桥, 泽仁志玛, 申旭辉, 袁静, 杨德贺, 周新, 周娜. 张衡一号感应磁力仪数据闪电哨声波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P]. 北京市: CN112633227B, 2024-02-23.
[4]杨德贺, 泽仁志玛, 黄建平, 王桥, 申旭辉, 郭峰, 鲁恒新. 张衡一号卫星电磁场观测数据精密时间校准方法及系统[P]. 北京市: CN113852440B, 2023-12-29.
[5]林剑, 申旭辉, 泽仁志玛, 黄建平, 鲁恒新, 杨德贺, 刘大鹏, 谭巧. 基于数据仿真验证三频信标TEC反演精度的方法及系统[P]. 北京市: CN113589392B, 2023-12-05.
[6]王桥, 泽仁志玛, 申旭辉, 袁静, 杨德贺, 李文静. 基于智能语音技术的闪电哨声波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P]. 北京市: CN113782054B, 2023-09-15.
[7]许嵩, 泽仁志玛, 楚伟, 颜蕊, 崔静, 林剑, 申旭辉. 一种GNSS掩星电离层数据的修正方法[P]. 北京市: CN114545447B, 2023-01-03.
实用新型:
[1]金红林, 郭鹏, 王卫华, 申旭辉, 平劲松. 卫星三频信标接收装置[P]. 北京: CN205176303U, 2016-04-20.
出版专著:
[1]《地震红外遥感》,孟庆岩、康春丽、申旭辉、荆凤,地震出版社,2014年。
发表期刊论文:
[1]崔学深, 张宾宾, 刘其辉, 申旭辉, 李铮, 孙栩. 基于匹配控制的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联动调频控制策略与方法[J]. 现代电力, 1-11.
[2]王婕, 杨艳艳, 纪飞, 罗钰馨, 泽仁志玛, 黄建平, 申旭辉. 岩石圈长波长磁异常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 55 (06): 668-680.
[3]杨艳艳, 王婕, 泽仁志玛, 申旭辉, 周斌, 袁仕耿, 苗元青, 徐玥. 低轨卫星磁测及全球地磁场建模[J].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 55 (06): 652-667.
[4]路超, 泽仁志玛, 杨德贺, 孙晓英, 吕访贤, 冉子霖, 申旭辉. 改进YOLOv5的闪电哨声波轻量化自动检测模型[J]. 空间科学学报, 2024, 44 (03): 458-473.
[5]杨艳艳, 泽仁志玛, 申旭辉, 王婕, 黄建平, 王桥, 鲁恒新. 基于Swarm卫星磁测数据的全球多场源地磁场建模[J]. 地球物理学报, 2024, 67 (05): 1881-1890.
[6]Solar Cycle Variation of Radiated Electric Field and Ionospheric Reflection Height Over NWC Transmitter During 2005-2009: DEMETER Spacecraft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JGR space physics, 2024, 第 3 作者 通讯作者
[7]徐文杰, 刘芹芹, 申旭辉. 小行星撞遇陆地成坑动力学的计算模拟[J].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2024, 11 (02): 195-202.
[8]王亚璐, 项正, 泽仁志玛, 倪彬彬, 刘阳希子, 张学民, 欧阳新艳, 吴迎燕, 申旭辉. 基于张衡一号卫星波动观测的人工甚低频台站信号特征统计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2023, 66 (11): 4451-4463.
[9]崔学深, 刘勇鑫, 刘其辉, 申旭辉, 汤海雁. 单机柔直接入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法[J]. 现代电力, 1-12.
[10]王旭, 崔静, 王林, 李晨曦, 王钟浩, 申旭辉, 姜文亮, 张景发. 川滇局部区域甲烷地震监测可行性探索——以2021年9月四川泸县M6.0地震为例[J]. 遥感学报, 2023, 27 (07): 1731-1743.
[11]王婕, 申旭辉, 杨艳艳, 泽仁志玛, 黄建平, 赵庶凡, 王桥, 鲁恒新, 郭峰. 基于张衡一号卫星数据的中国区域岩石圈磁场球冠谐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2023, 66 (07): 2973-2982.
[12]黄建平, 张富志, 李忠, 申旭辉, 杨百一, 李文静, 泽仁志玛, 鲁恒新, 谭巧. 张衡一号卫星观测的震前电场数据扰动识别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3, 53 (08): 1834-1843.
[13]申旭辉, 袁仕耿, 泽仁志玛. 拓展全球地球物理场和空间环境感知建模能力——张衡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五周年[J]. 国际太空, 2023, (03): 31-37.
[14]冯小康, 袁静, 王桥, 刘海军, 韩莹, 赵晨旭, 丰继林, 申旭辉, 泽仁志玛, 黄建平, 王亚丽. 基于人工智能的张衡卫星闪电哨声波物理参数自动提取[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3, 38 (06): 2373-2391.
[15]泽仁志玛, 刘大鹏, 孙晓英, 杨艳艳, 赵庶凡, 颜蕊, 张振霞, 黄河, 杨德贺, 王婕, 楚伟, 王桥, 许嵩, 胡云鹏, 林剑, 谭巧, 黄建平, 鲁恒新, 郭峰, 周娜, 李文静, 申旭辉.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在轨情况及主要的科学成果[J]. Current statu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Zhangheng-1 satellite mission,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3, 54 (04): 455-465.
[16] A global lithospheric magnetic field model between �� 65�� latitude derived from CSES satellite scalar data, 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 2023,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17]近地小行星撞遇地球灾害链效应, 空间碎片研究, 2022, 第 3 作者 通讯作者
[18]地球物理探测卫星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与地震预测应用研究项目及研究进展, Project plan and research on data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satellite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地震科学进展, 2022, 第 1 作者
[19]余意, 丰继林, 袁静, 王桥, 杨德贺, 泽仁志玛, 申旭辉. 张衡一号卫星闪电哨声波扩散状态识别算法, Diffusion state recognition algorithm for lightning whistler waves of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2, 37 (02): 541-550.
[20]鲁恒新, 申旭辉, 赵庶凡, 廖力, 林剑, 黄建平, 泽仁志玛, 孙芳, 郭峰. 张衡一号卫星三频信标载荷典型事件观测, Typical event observation of the tri-band beacon onboard the CSES (ZH-1) satellite, 电波科学学报, 2022, 37 (03): 426-433.
[21]周云良, 杨艳艳, 朱劼, 熊超, 王丰珏, 泽仁志玛, 申旭辉.CSES卫星观测的赤道电集流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equatorial electrojet revealed by CSES observation, 地球物理学报, 2022, 65 (11): 4141-4151.
[22]韩莹, 袁静, 丰继林, 杨德贺, 黄建平, 王桥, 申旭辉, 泽仁志玛. 基于水平卷积核的“张衡一号”EFD数据水平状电磁波扰动自动检测, Automatic detection of "horizontal" electromagnetic wave disturbance in the data of EFD on ZH-1,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2, 37 (01): 11-18.
[23]杨牧萍, 钱庚, 张学民, 孔祥瑞, 申旭辉, 张萌, 翟丽娜, 金艳铭.利用张衡一号卫星电场数据研究吉林松原、河北唐山MS5.1地震前后空间电场时空演化特征,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Electric Field Pre-and Post-Earthquakes Based on the CSES Satellite:MS5.1 Earthquakes in Songyuan,Jilin Province and Tangshan,Hebei Province,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2, 42 (11): 1161-1165.
[24]基于智能语音技术的闪电哨声波自动识别, Automatic recognition algorithm of the lightning whistler waves by using speech processing technology, 地球物理学报, 2022, 第 6 作者
[25]李美, 王海涛, 刘杰, 申旭辉. 张衡一号卫星数据地震预报实践期间记录青海2次大地震前电离层异常[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 43 (S1): 179-182.
[26]吴立新, 齐源, 毛文飞, 刘善军, 丁逸凡, 荆凤, 申旭辉. 多波段多极化被动微波遥感地震应用研究进展与前沿方向探索[J]. 测绘学报, 2022, 51 (07): 1356-1371.
[27]杨牧萍, 钱庚, 张学民, 申旭辉, 张萌, 金艳铭. 东北亚地区MS6.0以上地震异常电磁波动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2, 42 (07): 669-674.
[28]申旭辉. 复合链生自然灾害防控科技发展若干思考[J]. 中国应急管理, 2022, (10): 82-85.通讯作者
[29]韩莹, 袁静, 丰继林, 杨德贺, 黄建平, 王桥, 申旭辉, 泽仁志玛. “ “张衡一号”电场探测仪数据水平状电磁波扰动自动检测, Automatic detection of"horizontal"electromagnetic wave disturbance in the data of EFD on ZH-1,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1, 36 (06): 2303-2311.
[30]袁静, 王桥, 张学民, 杨德贺, 王志国, 张乐, 申旭辉, 泽仁志玛. 基于电磁卫星的闪电哨声波智能检测算法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algorithms for lightning whistlers recorded by 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 data, 地球物理学报, 2021, 64 (05): 1471-1495.
[31]刘大鹏, 申旭辉, 杨德贺, 赵庶凡. 张衡一号卫星观测的地基VLF波电离层加热扰动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ionospheric heating disturbances caused by ground-based VLF waves observed by ZHANGHENG-1 satellite, 电波科学学报, 2021, 36 (06): 970-976.
[32]张振霞, 申旭辉, 李新乔, 王永福. Proton loss of inner radiation belt during geomagnetic storm of 2018 based on CSES satelliteobservation[J]. Chinese Physics B, 2021, 30 (12): 758-764.通讯作者
[33]Xiong, Pan; Tong, Lei; Zhang, Kun; Shen, Xuhui*; Battiston, Roberto; Ouzounov, Dimitar; Iuppa, Roberto; Crookes, Danny; Long, Cheng; Zhou, Huiyu.Towards advancing the earthquake forecasting by machine learning of satellite dat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1, 771: 145256. 通讯作者
[34]楚伟, 秦刚, 黄建平, 许嵩, 泽仁志玛, 申旭辉. 地磁平静期间磁层高能粒子非垂直地磁截止刚度研究, A study on non-vertical geomagnetic cutoff rigidity of magnetosphere energetic particles during geomagnetic quiet period, 地球物理学报, 2021, 64 (02): 410-418.
[35]杨牧萍, 张学民, 泽仁志玛, 申旭辉, 黄建平, 钱庚, 金艳铭, 黄明威. 东北亚地区MS5.0以上地震前后空间电场时空演化特征研究[J]. 地震, 2021, 41 (04): 78-92.
[36]楚伟, 秦刚, 许嵩, 黄建平, 泽仁志玛, 申旭辉. 磁层高能粒子运动的Fokker Planck方程位置项扩散系数研究[J]. 空间科学学报, 2021, 41 (05): 715-723.
[37]袁静, 王桥, 杨德贺, 刘芹芹, 泽仁志玛, 申旭辉.张衡一号感应磁力仪数据闪电哨声波自动识别, Automatic recognition algorithm of lightning whistlers observed by the Search Coil Magnetometer onboard the Zhangheng-1 Satellite, 地球物理学报, 2021, 64 (11): 3905-3924.
[38]Yang, Yanyan; Zhou, Bin; Hulot, Gauthier; Olsen, Nils; Wu, Yingyan; Xiong, Chao; Stolle, Claudia; Zhima, Zeren; Huang, Jianping; Zhu, Xinghong; Pollinger, Andreas; Cheng, Bingjun; Magnes, Werner; Zhao, Xudong; Shen, Xuhui*.CSES High Precision Magnetometer Data Products and Example Study of an Intense Geomagnetic Storm.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 2021, 126(4): e2020JA028026. 通讯作者
[39] Jie Wang, Xuhui Shen, Yanyan Yang, et al. Initial scalar lithospheric magnetic anomaly map of China and surrounding regions derived from CSES satellite data,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21,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40]A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model for ELF electromagnetic waves radiated from seismic sources and its possibility observed by the CSES,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21,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41]Xiong, Pan; Marchetti, Dedalo; De Santis, Angelo; Zhang, Xuemin; Shen, Xuhui*.SafeNet: SwArm for Earthquake Perturbations Identification Using Deep Learning Networks.Remote Sensing, 2021, 13(24): 5033.
[42]Xiong, Pan; Long, Cheng; Zhou, Huiyu; Battiston, Roberto; De Santis, Angelo; Ouzounov, Dimitar; Zhang, Xuemin; Shen, Xuhui*.Pre-Earthquake Ionospheric Perturbation Identification Using CSES Data via Transfer Learning.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1, 9: 779255.
[43]Xiong, Pan; Zhai, Dulin; Long, Cheng; Zhou, Huiyu; Zhang, Xuemin; Shen, Xuhui*.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 for Ionospheri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Forecasting Over China.Space Weather-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21, 19(4): e2020SW002706.
[44]Yang, Yanyan; Hulot, Gauthier*; Vigneron, Pierre; Shen, Xuhui*; Zhima, Zeren; Zhou, Bin; Magnes, Werner; Olsen, Nils; Toffner-Clausen, Lars; Huang, Jianpin; Zhang, Xuemin; Yuan, Shigeng; Wang, Lanwei; Cheng, Bingjun; Pollinger, Andreas; Lammegger, Roland; Dai, Jianpin; Lin, Jun; Guo, Feng; Yu, Jingbo; Wang, Jie; Wu, Yingyan; Zhao, Xudong; Zhu, Xinghong.The CSES global geomagnetic field model (CGGM): an IGRF-type global geomagnetic field model based on data from the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Earth, Planets and Space, 2021, 73(1): 45.
[45]申旭辉, 泽仁志玛, 袁仕耿, 张学民, 王兰炜, 吴云, 黄建平, 赵庶凡, 杨艳艳, 颜蕊, 张振霞, 林剑, 刘大鹏, 郭峰, 谭巧. 中国“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计划进展[J]. 城市与减灾, 2021, (04): 27-32.
[46]王秀英, 杨德贺, 周子涵, 崔静, 周娜, 申旭辉. ZH-1卫星得到的中国及邻区顶部电离层背景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21, 64 (02): 391-409.
[47]Aerosol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occurrence of recent strong earthquakes (> M 8.0),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2020,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48]Shufan Zhao, Xuhui Shen, Chen Zhou, Li Liao, Zeren Zhima, Feng Wang, The influence of the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on the groundbased VLF transmitter signal recorded by LEO satellite–Insight from full wave simulation. Results in Physics, DOI: 10.1016/j.rinp.2020.103391. 通讯作者
[49]Shen Xuhui, Zeren Zhima, Yuan Shigeng, Dai Jianping, Huang Jianping, Zhu Xinghong, Yang Yanyan, Yan Rui, Zhao Shufan, Liu Dapeng, Zhang Zhenxia, Wang Qiao, Chu Wei, Lu Hengxin, Xu Song, Guo Feng, Tan Qiao, Li Wenjing, Zhou Na. Current Status and Main Scientific Results of In-flight CSES Mission. Chin. J. Space Sci., 2020, 40(5): 662-678. DOI:10.11728/cjss2020.05.662.
[50]Liu, Qinqin; De Santis, Angelo; Piscini, Alessandro; Cianchini, Gianfranco; Ventura, Guido; Shen, Xuhui*.Multi-Parametric Climatological Analysis Reveals the Involvement of Fluids in the Preparation Phase of the 2008 Ms 8.0 Wenchuan and 2013 Ms 7.0 Lushan Earthquakes.Remote Sensing, 2020, 12(10): 1663. 通讯作者
[51]Zhao, Shufan*; Shen, Xuhui; Liao, Li; Zhima, Zeren; Zhou, Chen; Wang, Zhuangkai; Cui, Jing; Lu, Hengxin.Investigation of Precursors in VLF Subionospheric Signals Related to Strong Earthquakes (M > 7) in Western China and Possible Explanations.Remote Sensing, 2020, 12(21): 3563.
[52]Zhao, S.; Shen, X.; Zhima, Z.; Zhou, C. The very low-frequency transmitter radio wave anomalies related to the 2010 Ms 7.1 Yushu earthquake observed by the DEMETER satellite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Ann. Geophys.-Germany. 2020, 38, 969-81, doi: 10.5194/angeo-38-969-2020.
[53]The First Intense Geomagnetic Storm Event Recorded by the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 SPACE WEATHER-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20,
[54]Xiong, Pan; Long, Cheng; Zhou, Huiyu; Battiston, Roberto; Zhang, Xuemin; Shen, Xuhui*.Identif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Pre-Earthquake Perturbations from the DEMETER Data by Machine Learning.Remote Sensing, 2020, 12(21): 3643.
[55]Ghamry, Essam*; Marchetti, Dedalo; Yoshikawa, Akimasa; Uozumi, Teiji; De Santis, Angelo; Perrone, Loredana; Shen, Xuhui; Fathy, Adel.The First Pi2 Pulsation Observed by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Remote Sensing, 2020, 12(14): 2300.
[56]Shen Xuhui, Zeren Zhima, Yuan Shigeng, Dai Jianping, Huang Jianping, Zhu Xinghong, Yang Yanyan, Yan Rui, Zhao Shufan, Liu Dapeng, Zhang Zhenxia, Wang Qiao, Chu Wei, Lu Hengxin, Xu Song, Guo Feng, Tan Qiao, Li Wenjing, Zhou Na. The CSES Mission and its Preliminary Results. Aerospace China, 2020, 21(01): 5-18.
[57]Wang, J.; Yao, C.; Li, Z.; Zheng, Y.; Shen, X.; Zeren, Z.; Liu, W. 3D inversion of the Sichuan Basin magnetic anomaly in South China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Earth Planets and Space. 2020, 72, doi: 10.1186/s40623-020-01167-5.
[58]Huang, J.; Shen, X.; Li, W.; Chu, W. Energetic Particle Flux Variations around magnetic storm and huge earthquake. Ann. Geophys.-Italy. 2020, 63, doi: 10.4401/ag-7933.
[59]申旭辉. 致广大 尽精微——“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计划[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0, (04): 26-31.
[60]李进田, 申旭辉, 张景发, 罗毅. 地震同震形变场失相干恢复方法研究——以2009年拉奎拉M_W6.3地震为例[J]. 地震学报, 2020, 42 (05): 604-612+508.
[61]申俊峰, 申旭辉, 李胜荣, 徐立为, 杜柏松, 王冬丽, 王书豪. 矿物热电效应与火山地震之热电异常[J]. 地学前缘, 2020, 27 (05): 207-217.
[62]何苗, 吴立新, 崔静, 王威, 齐源, 毛文飞, 苗则朗, 陈必焰, 申旭辉. 汶川地震前多圈层短—临遥感异常回顾及其时空关联性[J]. 遥感学报, 2020, 24 (06): 681-700.
[63]胡云鹏, 泽仁志玛, 黄建平, 赵庶凡, 郭峰, 王桥, 申旭辉. 张衡一号卫星记录的空间电磁波传播特征分析方法及算法实现[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 63 (05): 1751-1765.
[64]张学民, 钱家栋, 申旭辉, 刘静, 王亚璐, 黄建平, 赵庶凡, 欧阳新艳. 电磁卫星地震应用进展及未来发展思考[J]. 地震, 2020, 40 (02): 18-37.
[65]王秀英, 杨德贺, 楚伟, 刘大鹏, 谭巧, 李文静, 申旭辉. DEMETER卫星ISL离子密度数据一致性检验[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0, 28 (01): 89-102.
[66]申旭辉. 致广大 尽精微——“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计划[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0, (04): 26-31.
[67]李进田, 申旭辉, 张景发, 罗毅. 地震同震形变场失相干恢复方法研究——以2009年拉奎拉M_W6.3地震为例[J]. 地震学报, 2020, 42 (05): 604-612+508.
[68]申俊峰, 申旭辉, 李胜荣, 徐立为, 杜柏松, 王冬丽, 王书豪. 矿物热电效应与火山地震之热电异常[J]. 地学前缘, 2020, 27 (05): 207-217.
[69]何苗, 吴立新, 崔静, 王威, 齐源, 毛文飞, 苗则朗, 陈必焰, 申旭辉. 汶川地震前多圈层短—临遥感异常回顾及其时空关联性[J]. 遥感学报, 2020, 24 (06): 681-700.
[70]胡云鹏, 泽仁志玛, 黄建平, 赵庶凡, 郭峰, 王桥, 申旭辉. 张衡一号卫星记录的空间电磁波传播特征分析方法及算法实现[J]. 地球物理学报, 2020, 63 (05): 1751-1765.
[71]张学民, 钱家栋, 申旭辉, 刘静, 王亚璐, 黄建平, 赵庶凡, 欧阳新艳. 电磁卫星地震应用进展及未来发展思考[J]. 地震, 2020, 40 (02): 18-37.
[72]王秀英, 杨德贺, 楚伟, 刘大鹏, 谭巧, 李文静, 申旭辉. DEMETER卫星ISL离子密度数据一致性检验[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0, 28 (01): 89-102.
[73]Cui, J.; Shen, X.; Zhang, J.; Ma, W.; Chu, W. 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middle-tropospheric to upper-tropospheric methane during the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by three indices. Nat. Hazard. Earth Sys. 2019, 19, 2841-54, doi: 10.5194/nhess-19-2841-2019.
[74]Liu, Qinqin; Shen, Xuhui*; Zhang, Jingfa; Li, Miao.Exploring the abnormal fluctuations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before the 2008 Wenchuan and 2013 Lushan earthquakes.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9, 63(12): 3768-3776.
[75]Liu, Jing*; Wan, Weixing; Zhou, Chen; Zhang, Xuemin; Liu, Yi; Shen, Xuhui.A study of the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associated with strong earthquakes using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9, 171: 225-232.
[76]Jing, F.; Singh, R.P.; Shen, X. Land - Atmosphere - Meteorological coupling associated with the 2015 Gorkha (M 7.8) and Dolakha (M 7.3) Nepal earthquakes. Geomat. Nat. Haz. Risk. 2019, 10, 1267-84, doi: 10.1080/19475705.2019.1573629.
[77]纪润池, 申旭辉, 张景发, 田云锋. 中小地震三维形变场重构方法研究与同震滑动分布反演——以2016年5月22日定日M_W5.3地震为例[J]. 地震, 2019, 39 (04): 84-97.
[78]李成文, 申旭辉. 张锡纯应用经方配伍阿司匹林经验[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1 (07): 5-8.
[79]廖力, 赵庶凡, 申旭辉, 汪枫, 泽仁志玛, 黄建平, 张学民, 欧阳新艳, 鲁恒新. ZH-1卫星观测的VLF人工源信号特征分析与全波模拟[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 62 (04): 1210-1217.
[80]王桥, 颜蕊, 黄建平, 申旭辉. “张衡一号”卫星数据发布仪式暨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第三届国际研讨会会议纪要[J]. 国际地震动态, 2019, (01): 39-42.
[81]Shen, X., Zhang, X., Yuan, S., Wang, L., Cao, J., Huang, J., Zhu, X., Piergiorgio, P., Dai, J., (2018). The state-of-the-art of the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 mission,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61(5): 634-642.
[82]Shen, XuHui.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in earthquake science research and geophysical fields exploration satellite mission in China,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18, 第 1 作者
[83]Lin, Jian*; Shen, XuHui*; Hu, LiangChen; Wang, LanWei; Zhu, FuYing.CSES GNSS ionospheric inversion technique, validation and error analysis.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8, 61(5): 669-677. doi: 10.1007/s11431-018-9245-6.
[84]Shen, X., Q. G. Zong, X. Zhang,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section on the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 and initial results,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2018,2(6), 439-443.doi: 10.26464/epp2018041.
[85]Huang, J.; Shen, X.; Zhang, X.; Lu, H.; Tan, Q.; Wang, Q.; Yan, R.; Chu, W.; Yang, Y.; Liu, D.; et al.. Application system and data description of the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2018, 2, 444-454, doi: 10.26464/epp2018042.
[86]Yan, R.; Shen, X.; Huang, J.; Wang, Q.; Chu, W.; Liu, D.; Yang, Y.; Lu, H.; Xu, S. Examples of unusual ionospheric observations by the CSES prior to earthquakes.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2018, 2, 515-526, doi: 10.26464/epp2018050.
[87]张学民, 申旭辉, 刘静, 武艳强, 郑勇. 多地球物理场观测的玉树地震孕育过程分析[J]. 遥感学报, 2018, 22 (S1): 56-63.
[88]王兰炜, 胡哲, 申旭辉, 张兴国, 黄建平, 张宇, 杨艳艳.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数据处理方法和流程[J]. 遥感学报, 2018, 22 (S1): 39-55.
[89]刘祎, 孙睿迪, 周晨, 赵庶凡, 张学民, 申旭辉, 赵正予. GNSS掩星探测数据的f0F2和hmF2全球分布特征[J]. 遥感学报, 2018, 22 (S1): 81-92.
[90]申旭辉, 张学民, 崔静, 周新, 姜文亮, 龚丽霞, 李永生, 刘芹芹. 中国地震遥感应用研究与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J]. 遥感学报, 2018, 22 (S1): 1-16.
[91]周新, 万晓云, 申旭辉. 主喜马拉雅逆冲带的震间与同震重力场变化[J]. 遥感学报, 2018, 22 (S1): 100-113.
[92]姜文亮, 张景发, 申旭辉, 焦其松, 田甜, 王鑫.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活动断层研究中的应用[J]. 遥感学报, 2018, 22 (S1): 192-211.
[93]王阳明, 张景发, 刘智荣, 申旭辉.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西藏山南地区活动断层解译[J]. 国土资源遥感, 2018, 30 (03): 230-237.
[94]杨德贺, 王秀英, 申旭辉, 陈佳维, 卫清. 基于自编码网络的浅源和深源诱发型微震识别[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 33 (05): 1844-1853.
[95]余晨晖, 申旭辉, 张景发, 李永生. 2008年于田MW7.2地震滑动分布反演及三维同震形变场解算[J]. 地震, 2018, 38 (03): 24-34.
[96]Zhou Chen*; Liu Yi; Zhao Shufan; Liu Jing; Zhang Xuemin; Huang Jianping; Shen Xuhui; Ni Binbin; Zhao Zhengyu.An electric field penetration model for seismo-ionospheric research.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7, 60(10): 2217-2232.
[97]Zang Sicong; Pi Dechang*; Zhang Xuemin; Shen Xuhui.Recognizing methods for epicenter-neighboring orbits with ionospheric information from DEMETER satellite data.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7, 60(5): 980-990.
[98]Shen Xuhui; Zhima Zeren*; Zhao Shufan; Qian Geng; Ye Qing; Ruzhin Yuri.VLF radio wav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2010 Ms 7.1 Yushu earthquake.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7, 59(10): 2636-2644. doi: 10.1016/j.asr.2017.02.040.
[99]Zang Sicong; Pi Dechang*; Zhang Xuemin; Shen Xuhui.Seismic classification-based method for recognizing epicenter-neighboring orbits.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7, 59(7): 1886-1894.
[100]Xiong, Pan*; Shen, Xuhui.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anomalies analys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eismic activity.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7, 59(5): 1408-1415. doi: 10.1016/j.asr.2016.12.011.
[101]Shen Xuhui, Zhang Xuemin. (2017).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ydrogen ions at topside ionosphere in local daytime. Terr. Atmos. Ocean. Sci., 28(6): 1009-1017.
[102]Shen Xuhui. Develop electromagnetic monitoring satellites and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pace-based seismic observation systems, Overview of Disaster Prevention, 2017, 62-65.
[103]Shen, X.; Zhang, X.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ydrogen ions at topside ionosphere in local daytime. Terr. Atmos. Ocean. Sci. 2017, 28, 1009-17, doi: 10.3319/TAO.2017.06.30.01.
[105]杜学彬; JacquesZlotnicki; 黄清华; 申旭辉.2016年地震和火山电磁方法国际研讨会专辑前言.地震学报, 2017, (04): 451-454.
[106]王桥, 杨艳艳, 申旭辉. 第四届SWARM卫星工程科学大会进展[J]. 国际地震动态, 2017, (05): 35-37.
[107]申旭辉. 发展电磁监测卫星 推进天基地震观测系统建设[J]. 防灾博览, 2017, (02): 62-65.
[108]孙珂, 单新建, 申旭辉, 孙林. 基于MODTRAN模型对高分五号卫星断层逸出气体探测能力的辐射模拟[J]. 地震, 2017, 37 (02): 32-46.
[109]何建辉, 张学民, 林剑, 王敏, 申旭辉. 汶川地震同震电离层扰动研究[J]. 地震, 2017, 37 (02): 126-134.
[110]鲁恒新, 徐岳仁, 陈立泽, 张学民, 申旭辉, 崔静. 国产GF-2和ZY-3卫星数据在活动断裂定量研究中的应用——以哈思山南麓断裂带为例[J]. 地震, 2017, 37 (01): 121-133.
[111]Liu Jing*; Lou Wen Yu; Zhang Xue Min; Shen Xu Hui.A Comparison Study of foF2 Derived from Oblique Sounding Network and Vertical Ionosonde in Northern China.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2016, 27(6): 933-941.
[112]Zhang Xuemin*; Frolov Vladimir; Zhou Chen; Zhao Shufan; Ruzhin Yury; Shen Xuhui; Zhima Zeren; Liu Jing.Plasma perturbations HF-induced in the topside ionosphere.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 2016, 121(10): 10052-10063.
[113]Liu Jing*; Zhang Xuemin; Novikov Victor; Shen Xuhui.Variations of ionospheric plasma at different altitudes before the 2005 Sumatra Indonesia M-s 7.2 earthquake.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 2016, 121(9): 9179-9187.
[114]Tao Dan*; Battiston Roberto; Vitale Vincenzo; Burger William J; Lazzizzera Ignazio; Cao Jinbin; Shen Xuhui.A new method to study the time correlation between Van Allen Belt electrons and earthquak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16, 37(22): 5304-5319.
[115]崔静, 申旭辉, 黄建平.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换届暨2016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 国际地震动态, 2016, (12): 38-39.
[116]赵庶凡, 廖力, 张学民, 申旭辉. 地面甚低频辐射渗透进电离层的数值模拟分析[J]. 电波科学学报, 2016, 31 (05): 825-833.
[117]荆凤, 徐岳仁, 张小咏, 申旭辉, 陈立泽. “高分四号”卫星在地震行业中的应用潜力分析[J].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6, 37 (04): 110-115.
[118]孟庆岩, 卢显, 邵楠清, 申旭辉, 耿飞, 王园园. 地震红外背景场研究进展与示范区亮温背景场构建[J]. 地震学报, 2016, 38 (03): 438-447+508.
[119]张学民, 申旭辉, 赵庶凡, 刘静, 欧阳新艳, 娄文宇, 泽仁志玛, 何建辉, 钱庚. 地震电离层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地震学报, 2016, 38 (03): 356-375.
[120]张宇, 王兰炜, 申旭辉, 张兴国, 张世中, 颜蕊. 中国电磁卫星地面对比观测系统方案研究[J]. 地震学报, 2016, 38 (03): 458-466.
[121]王兰炜, 申旭辉, 张宇, 张兴国, 胡哲, 颜蕊, 袁仕耿, 朱兴鸿. 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研制进展[J]. 地震学报, 2016, 38 (03): 376-385+509.
[122]荆凤, 申旭辉, 王辉, 康春丽, 熊攀. 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红外特征分析[J]. 地震学报, 2016, 38 (03): 429-437.
[123]申旭辉. 《卫星地震应用研究》专辑前言[J]. 地震学报, 2016, 38 (03): 329-332.
[124]陈立泽, 申旭辉, 王辉, 洪顺英, 荆凤. 我国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J]. 地震学报, 2016, 38 (03): 333-344+508.
[125]钱庚, 泽仁志玛, 张学民, 申旭辉. 强震前后空间电磁场时空演化特征[J]. 地震学报, 2016, 38 (02): 259-271+329.
[126]张学民, FROLOV V L, 申旭辉, RUZHIN Y, 赵庶凡, 泽仁志玛, 徐维东, 钱庚. DEMETER卫星记录到的电离层加热现象[J]. 空间科学学报, 2016, 36 (01): 25-39.
[127]荆凤, 申旭辉, 康春丽. 百米级空间分辨率红外数据地震监测应用能力评价[J]. 国际地震动态, 2015, (09): 124.
[128]欧阳新艳, 申旭辉. DEMETER卫星观测的超低频电场扰动预处理方法及震例应用分析[J]. 地震学报, 2015, 37 (05): 820-829.
[129]欧阳新艳, 申旭辉. DEMETER卫星观测的ULF电场波形干扰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 36 (04): 19-25.
[130]申旭辉. 《卫星地震应用研究》专辑前言[J]. 地震学报, 2016, 38 (03): 329-332.
[131]陈立泽, 申旭辉, 王辉, 洪顺英, 荆凤. 我国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J]. 地震学报, 2016, 38 (03): 333-344+508.
[132]钱庚, 泽仁志玛, 张学民, 申旭辉. 强震前后空间电磁场时空演化特征[J]. 地震学报, 2016, 38 (02): 259-271+329.
[133]张学民, FROLOV V L, 申旭辉, RUZHIN Y, 赵庶凡, 泽仁志玛, 徐维东, 钱庚. DEMETER卫星记录到的电离层加热现象[J]. 空间科学学报, 2016, 36 (01): 25-39.
[134]Liu, J. Y.*; Chen, Y. I.; Huang, C. C.; Parrot, M.; Shen, X. H.; Pulinets, S. A.; Yang, Q. S.; Ho, Y. Y.A spatial analysis on seismo-ionospheric anomalies observed by DEMETER during the 2008 M8.0 Wenchuan earthquake.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5, 114: 414-419.
[135]Zhang Xuemin*; Shen Xuhui; Yuan Guiping.The solar cycle variations of plasma parameter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at topside ionosphere from DEMETER during 2005-2010.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5, 56(7): 1374-1388.
[136]Zhao Shu-Fan*; Zhang Xue-Min; Zhao Zheng-Yu; Shen Xu-Hui; Zhou Chen.Temporal variations of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 in the ionosphere excited by the NWC communication station.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5, 58(7): 2263-2273.
[137]Zhima, Zeren*; Cao, Jinbin; Fu, Huishan; Liu, Wenlong; Chen, Lunjin; Dunlop, Malcolm; Zhang, Xue Min; Shen, Xu Hui.Whistler mode wave generation at the edges of a magnetic dip.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 2015, 120(4): 2469-2476.
[138]Wang, Y. D.; Pi, D. C.*; Zhang, X. M.; Shen, X. H.Seismo-ionospheric precursory anomalies detection from DEMETER satellite data based on data mining.Natural Hazards, 2015, 76(2): 823-837.
[139]Shen, X. H.; Zhang, X.*; Liu, J.; Zhao, S. F.; Yuan, G. P.Analysis of the enhanced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lectron density and electron temperature related to earthquakes.Annales Geophysicae, 2015, 33(4): 471-479.
[140]Xiong, Pan*; Shen, Xuhui; Gu, Xingfa; Meng, Qingyan; Zhao, Liming; Zhao, Yanhua; Li, Yan; Dong, Jianting.Seismic infrared anomalies detection in the case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using bi-angular advanced along-track scanning radiometer data.Annals of Geophysics, 2015, 58(2): S0217.doi: 10.4401/ag-6706.
[141]Xiong, P.; Shen, X.; Gu, X.; Meng, Q.; Bi, Y.; Zhao, L.; Zhao, Y.; Li, Y.; Dong, J. Satellite detection of IR precursors using bi-angular advanced along-track scanning radiometer data: a case study of Yushu earthquake. Earthquake Science. 2015, 28, 25-36, doi: 10.1007/s11589-015-0111-6.
[142]荆凤, 申旭辉, 康春丽. 百米级空间分辨率红外数据地震监测应用能力评价[J]. 国际地震动态, 2015, (09): 124.
[143]欧阳新艳, 申旭辉. DEMETER卫星观测的超低频电场扰动预处理方法及震例应用分析[J]. 地震学报, 2015, 37 (05): 820-829.
[144]欧阳新艳, 申旭辉. DEMETER卫星观测的ULF电场波形干扰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 36 (04): 19-25.
[145]赵庶凡, 张学民, 赵正予, 申旭辉, 周晨. NWC通信台在电离层中激发电磁响应的时变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5, 58 (07): 2263-2273.
[146]郭亮, 沈志, 申旭辉, 孙倩. 干旱区盐渍地土壤含水量分布及其光谱特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 (15): 102-106.
[147]徐岳仁, 陈立泽, 申旭辉, 洪顺英, 王辉, 荆凤, 董彦芳. 基于GF-1卫星影像解译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J]. 地震, 2015, 35 (02): 61-71.
[148]洪顺英, 刘智荣, 申旭辉, 陈立泽, 荆凤, 戴娅琼. 多视线向InSAR形变场约束的改则地震滑动分布反演[J]. 遥感学报, 2015, 19 (02): 295-301.
[149]赵庶凡, 申旭辉, 张学民, 潘威炎. VLF电波渗透到卫星高度电离层传播的全波计算[J]. 空间科学学报, 2015, 35 (02): 178-184.
[150]欧阳新艳, 娄文宇, 申旭辉, 张学民. 中国大陆区域6级以上地震舒曼谐振异常特征分析[J]. 地震, 2015, 35 (01): 123-130.
[151]荆凤, 申旭辉, 康春丽, 熊攀. 基于地震监测应用的地表温度和长波辐射数据对比分析[J]. 国土资源遥感, 2015, 27 (01): 81-86.
[152]Zhang, Xuemin*; Shen, Xuhui; Liu, Jing; Yao, Lu; Yuan, Guiping; Huang, Jianping.The asymmetrical features in electron density during extreme solar minimum.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4, 54(11): 2236-2248.
[153]Zhang Zhen-Xia*; Wang Chen-Yu; Shen Xu-Hui; Li Xin-Qiao; Wu Shu-Gui.Study of typical space wave-particle coupling events possibly related with seismic activity.Chinese Physics B, 2014, 23(10): 109401.
[154]Zhang, Xuemin*; Shen, Xuhui; Liu, Jing; Zeren, Zhima; Yao, Lu; Ouyang, Xinyan; Zhao, Shufan; Yuan, Guiping; Qian, Jiadong.The solar cycle variation of plasma parameters in equatorial and mid latitudinal areas during 2005-2010.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4, 54(3): 306-319.
[155]Lin, Jian; Yue, Xinan; Zeng, Zhen; Lou, Yidong*; Shen, Xuhui; Wu, Yun; Schreiner, William S.; Kuo, Ying-Hwa.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the ionospheric peak height during the years 2002-2011.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 2014, 119(5): 3915-3929.
[156]Zhang, Xuemin*; Qian, Jiadong; Shen, Xuhui.Solar cycle variation of the electron density in the topside ionosphere at local nighttime observed by DEMETER during 2006-2008.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 2014, 119(5): 3803-3814.
[157]Zhima, Zeren*; Cao, JinBin; Liu, WenLong; Fu, HuiShan; Wang, TieYan; Zhang, XueMin; Shen, XuHui.Storm time evolution of ELF/VLF waves observed by DEMETER satellite.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 2014, 119(4): 2612-2622.
[158]Qin, K.; Wu, L. X.*; Ouyang, X. Y.; Shen, X. H.; Zheng, S.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anomalies quasi-synchronous with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before the 2007 Pu'er earthquake in China.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4, 53(2): 266-271.
[159]Zhang, X.*; Shen, X.; Zhao, S.; Yao, Lu; Ouyang, X.; Qian, J.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sistatic electric field perturbations observed by DEMETER satellite before large earthquakes.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14, 79: 42-52.
[160]张学民, 刘静, 赵必强, 徐彤, 申旭辉, 姚璐. 玉树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现象分析[J]. 空间科学学报, 2014, 34 (06): 822-829.
[161]张振霞, 王辰宇, 申旭辉, 李新乔, 吴书贵. Study of typical space wave–particle coupling events possibly related with seismic activity[J]. Chinese Physics B, 2014, 23 (10): 645-653.
[162]姚璐, 申旭辉, 张学民. 玉树MS7.1地震前电离层异常扰动分析[J]. 地震, 2014, 34 (03): 74-85.
[163]徐岳仁, 何宏林, 陈立泽, 申旭辉. 基于CBERS数据的福建南平地质灾害动态遥感解译[J]. 国土资源遥感, 2014, 26 (03): 153-159.
[164]Wang, Min*; Lou, Wenyu; Li, Peng; Shen, Xuhui; Li, Qiang.Monitoring the ionospheric storm effect with multiple instruments in North China: July 15-16, 2012 magnetic storm event.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2013, 102: 261-268.
[165]Ouyang Xin-Yan*; Zhang Xue-Min; Shen Xu-Hui; Miao Yuan-Qing.Background features of Schumann resonance observed in Yunnan, southwestern China.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3, 56(6): 1937-1944.
[166]Zhang X*; Fidani C; Huang J; Shen X; Zeren Z; Qian J.Burst increases of precipitating electrons recorded by the DEMETER satellite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13, 13(1): 197-209.
[167]Jing, F.*; Shen, X. H.; Kang, C. L.; Xiong, P.Variations of multi-parameter observations in atmosphere related to earthquake.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13, 13(1): 27-33.
[168]Xiong, P.; Gu, X. F.*; Bi, Y. X.; Shen, X. H.; Meng, Q. Y.; Zhao, L. M.; Kang, C. L.; Chen, L. Z.; Jing, F.; Yao, N.; Zhao, Y. H.; Li, X. M.; Li, Y.; Dong, J. T.Detecting seismic IR anomalies in bi-angular Advanced Along-Track Scanning Radiometer data.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13, 13(8): 2065-2074.
[169]申旭辉, 韩涛, 李昱. 机场噪声监测布点方法[J]. 环境影响评价, 2013, (06): 40-41.
[170]吉祥, 申旭辉, 张景发, 洪顺英, 荆凤. 地震电磁卫星地面传输系统简介[J]. 防灾减灾学报, 2013, 29 (04): 40-44.
[171]申旭辉, 王辉, 孙珂, 洪顺英. 防震减灾遥感信息应用现状与发展思路[J]. 中国减灾, 2013, (24): 34-35.
[172]欧阳新艳, 张学民, 申旭辉, 苗园青. 云南地区观测的舒曼谐振背景变化特征[J].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6): 1937-1944.
[173]荆凤, 申旭辉, 张铁宝, 熊攀, 孙珂. 与地震有关的活动断裂带红外辐射变化特征[J]. 国土资源遥感, 2013, 25 (01): 56-60.
[174]洪顺英, 单新建, 刘智荣, 申旭辉, 戴娅琼, 荆凤. 新疆于田Mw7.2地震3D同震形变场解算与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3, 33 (01): 6-12.
[175]刘静, 黄建平, 张学民, 申旭辉. 基于DEMETER卫星原位等离子体参量的震前异常提取方法研究及震例分析[J]. 地震学报, 2013, 35 (01): 72-83+137.
[176]Zeren Zhi-Ma*; Shen Xu-Hui; Cao Jin-Bin; Zhang Xue-Min; Huang Jian-Ping; Liu Jing; Ouyang Xin-Yan; Zhao Shu-Fan.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LF/VLF magnetic field disturbances before major earthquakes.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2, 55(11): 3699-3708.
[177]Zhang, Xuemin*; Chen, Huaran; Liu, Jing; Shen, Xuhui; Miao, Yuanqing; Du, Xuebin; Qian, Jiadong.Ground-based and satellite DC-ULF electric field anomalies around Wenchuan M8.0 earthquake.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2, 50(1): 85-95.
[178]Zhima, Zeren*; Shen Xuhui; Zhang Xuemin; Cao Jinbin; Huang Jianping; Ouyang Xinyan; Jing, Liu; Lu, Bingqing.Possible Ionospheric Electromagnetic Perturbations Induced by the Ms7.1 Yushu Earthquake.Earth, Moon, and Planets, 2012, 108(3-4): 231-241.
[179]Zhang Zhen-Xia*; Li Xin-Qiao; Wu Shu-Gui; Ma Yu-Qian; Shen Xu-Hui; Chen Hua-Ran; Wang Ping; You Xin-Zhao; Yuan Ya-Hong.DEMET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 of energetic particle prior to Chile earthquake.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2, 55(5): 1581-1590.
[180]Zhang X*; Shen X; Parrot M; Zeren Z; Ouyang X; Liu J; Qian J; Zhao S; Miao Y.Phenomena of electrostatic perturbations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2005-2010) observed on DEMETER.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12, 12(1): 75-83.
[181]泽仁志玛, 申旭辉, 曹晋滨, 张学民, 黄建平, 刘静, 欧阳新艳, 赵庶凡. 强震前ELF/VLF磁场的扰动特征统计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11): 3699-3708.
[182]荆凤, 申旭辉, 康春丽, 熊攀, 孙珂. 2010年新西兰M7.1地震前的长波辐射变化特征[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 (09): 979-986.
[183]张振霞, 李新乔, 吴书贵, 马宇蒨, 申旭辉, 陈化然, 王平, 游新兆, 袁亚红. 智利地震前DEMETER卫星对空间高能粒子的观测[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 55 (05): 1581-1590.
[184]A regional topside-ionospheric subsidence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f 2008 observed from aboard the DEMETER spacecraft: Seismic respondency of the topside-ionospher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ICMT 2011, 2011, 第 4 作者
[185]徐岳仁, 申旭辉, 何宏林, 陈立泽, 孙浩越. CBERS-02B数据在霍山山前活动断裂带1:5万填图中的应用[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1, 41 (S1): 202-212.
[186]张文朋, 申旭辉, 曹忠权, 陈立泽. 桑干河阳原—涿鹿段地貌演化[J]. 地震, 2011, 31 (04): 108-117.
[187]欧阳新艳, 张学民, 申旭辉, 黄建平, 刘静, 泽仁志玛, 赵庶凡. DEMETER卫星探测到的强震前O~+浓度变化[J]. 空间科学学报, 2011, 31 (05): 607-617.
[188]申旭辉. 铁路专用线验收噪声监测方法探讨[J]. 干旱环境监测, 2011, 25 (03): 175-177.
[189]苗园青, 张学民, 申旭辉, 欧阳新艳. 云南地区震前舒曼谐振异常初步分析[J]. 中国地震, 2011, 27 (03): 290-299.
[190]申旭辉. 机场环保验收的噪声监测方法探讨[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1, 31 (04): 115-118.
[191]邵叶, 申旭辉, 洪顺英, 戴娅琼. 基于D-InSAR技术的玉树M_S7.1地震同震形变场提取与分析[J]. 地震, 2011, 31 (03): 37-45.
[192]张学民, 泽仁志玛, 申旭辉, 蔡军涛, 赵庶凡, 熊攀, 陈化然, 欧阳新艳. 地震前后电离层截止频率处电场频谱强度变化分析——以2006年汤加M_W8.0地震为例[J]. 地震学报, 2011, 33 (04): 451-460.
[193]徐岳仁, 何宏林, 申旭辉, 陈立泽. 利用CBERS数据开展资兴市东江水库库区地质灾害动态监测试验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 (04): 689-697.
[194]申旭辉, 李丽娜. 新疆公路噪声监测方法的几点建议[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36 (02): 60-62.
[195]王辉, 曹建玲, 申旭辉. 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及区域未来强震危险性[J]. 地震, 2011, 31 (02): 11-23.
[196]赵庶凡, 申旭辉, 潘威炎, 张学民. VLF波从大气层到低电离层的传输特性分析[J]. 空间科学学报, 2011, 31 (02): 194-200.
[197]Zhang X*; Zeren Z; Parrot M; Battiston R; Qian J; Shen X.ULF/ELF ionospheric electric field and plasma perturbations related to Chile earthquakes.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1, 47(6): 991-1000.
[198]Wang, Hui*; Liu, Mian; Cao, Jianling; Shen, Xuhui; Zhang, Guomin.Slip rates and seismic moment deficits on major active faults in mainland China.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11, 116: B02405.
[199]王辉, 刘杰, 申旭辉, 刘勉, 李青松, 石耀霖, 张国民. 断层分布及几何形态对川西及邻区应变分配的影响[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04): 458-472.
[200]申俊峰; 申旭辉; 刘倩.磁铁矿热电效应:地震地电异常的新模式.矿物岩石, 2010, (04).
[201]洪顺英; 申旭辉; 单新建; 刘智荣; 戴娅琼; 荆凤.基于升降轨ASAR的于田Ms 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信息提取与分析.国土资源遥感, 2010, (04): 98-102.
[202]泽仁志玛; 张学民; 刘静; 欧阳新艳; 熊攀; 申旭辉.利用DEMETER卫星LANGMIUR探针观测数据研究强震前的电离层扰动.地震地质, 2010, (03).
[203]张吉龙, 丁鉴海, 申旭辉, 李纲, 余素荣, 王辉, 卢红, 谭有恒. 汶川地震前羊八井中子-μ子望远镜计数率异常[J]. 电波科学学报, 2010, 25 (02): 227-233.
[204]洪顺英, 刘智荣, 戴娅琼, 申旭辉, 单新建, 荆凤. 西藏改则地震升降轨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与破裂模式[J]. 国土资源遥感, 2010, (01): 44-48+54.
[205]Zhang Xue-Min; Liu Jing; Shen Xu-Hui; Parrot, M.; Qan Jia-Dong; Ouyang Xin-Yan; Zhao Shu-Fan; Huang Jian-Ping.IONOSPHERIC PERTURB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M8.6 SUMATRA EARTHQUAKE ON 28 MARCH 2005.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0, 53(3): 567-575.
[206]Wang Hui*; Liu Mian; Shen Xuhui; Liu Jie.Balance of seismic moment in the Songpan-Ganze region, eastern Tibet: Implications for the 2008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Tectonophysics, 2010, 491(1-4): 154-164.
[207]Wang Hui; Liu Jie; Shen XuHui; Liu Mian; Li QingSong; Shi YaoLin; Zhang GuoMin.Influence of fault geometry and fault interaction on strain partitioning within western Sichuan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0, 53(7): 1056-1070.
[208]申旭辉.综合利用航天技术 发展立体地震观测系统.防灾博览, 2010, (03).
[209]Cao Zhong-Quan*; Shen Xu-Hui; Yan Yong-Li; Ma Xiao-Bing; Yuan Guo-Ping; You Hui-Chuan; Yin Gong-Ming; Teng Chuan-Kai; Xie Pin; Mei Duo.The study of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on Qushui-Duodi profile in Lhasa basin.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0, 53(5): 1173-1178.
[210]Xiong P*; Shen X H; Bi Y X; Kang C L; Chen L Z; Jing F; Chen Y.Study of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Haiti earthquake.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2010, 10(10): 2169-2178.
[211]曹忠权; 申旭辉; 阎永利; 马晓冰; 袁国平; 尤惠川; 尹功明; 滕春凯; 谢平; 美朵.拉萨盆地曲水—夺底剖面大地电磁测深研究.地球物理学报, 2010, (05): 1178.
[212]Zhang, Xuemin; Shen, Xuhui; Liu, Jing; Ouyang, Xinyan; Qian, Jiadong; Zhao, Shufan.Ionospheric perturbations of electron density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10, 31(13): 3559-3569.
[213]张吉龙, 丁鉴海, 申旭辉, 李纲, 余素荣. 强震前中子监测器计数率异常现象探索[J]. 电波科学学报, 2010, 25 (01): 31-36.
[214]李志雄, 陶本藻, PONOMAREV A.V., 李圣强, 和平, 申旭辉. 震级频度与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式偏离的实验与震例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 55 (06): 721-727.
[215]张学民, 申旭辉, 欧阳新艳, 蔡晋安, 黄建平, 刘静, 赵庶凡. 汶川8级地震前空间电离层VLF电场异常现象[J]. 电波科学学报, 2009, 24 (06): 1024-1032.
[216]刘国买, 聂如松, 申旭辉. 地震作用下地表变形的数值分析[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9, 7 (06): 665-668.
[217]洪顺英, 申旭辉, 单新建, 刘智荣, 戴娅琼, 荆凤. 基于D-InSAR技术的西藏改则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J]. 地震, 2009, 29 (04): 23-31.
[218]荆凤, 申旭辉, 康春丽, 孟庆岩, 熊攀. 中强地震前的长波辐射异常震例研究[J]. 地震, 2009, 29 (04): 117-122.
[219]刘静, 申旭辉, 孟恺, 关鹏. 西藏谷露盆地西缘断裂新活动特征研究[J]. 西北地震学报, 2009, 31 (03): 272-276+284.
[220]曹晋滨, 杨俊英, 袁仕耿, 申旭辉, 刘元默, 燕春晓, 李文曾, 陈涛. 卫星低频电磁辐射在轨探测研究[J].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9, 39 (09): 1544-1550.
[221]张学民, 钱家栋, 欧阳新艳, 申旭辉, 蔡晋安, 赵庶凡. 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智利7.9级地震前的电离层电磁扰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9, 24 (04): 1196-1203.
[222]王亮, 张学民, 张小涛, 欧阳新艳, 刘静, 申旭辉, 焦明若. 等离子体参量春夏季节背景变化特征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09, (07): 92-99.
[223]申俊峰, 申旭辉, 刘倩. 几种天然半导体矿物热电特性对地震电场变化的启示意义[J]. 地学前缘, 2009, 16 (04): 313-319.
[224]刘静, 申旭辉, 孟恺, 陈正位, 戴娅琼, 徐岳仁, 荆凤, 洪顺英. 谷露盆地西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初步研究[J]. 地震, 2009, 29 (03): 45-53.
[225]申俊峰, 申旭辉, 刘倩. 试论天然半导体矿物的热电特性及其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可能性[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9, 28 (03): 301-307.
[226]刘静, 申旭辉, 徐岳仁, 申俊峰, 荆凤, 洪顺英. 拉萨那林拉卡断裂带晚第四纪古地震研究[J]. 地震地质, 2009, 31 (02): 265-275.
[227]荆凤, 申旭辉, 冯春, 洪顺英, 刘静, 徐岳仁.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在地震活断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巴里坤断裂带为例[J]. 地震, 2009, 29 (02): 48-56.
[228]张学民, 钱家栋, 欧阳新艳, 蔡晋安, 刘静, 申旭辉, 赵庶凡. 新疆于田7.2级地震前的电离层电磁扰动[J]. 空间科学学报, 2009, 29 (02): 213-221.
[229]王亮, 张学民, 张小涛, 欧阳新艳, 刘静, 申旭辉, 焦明若. 等离子体参量春夏季节背景变化特征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09, (07): 92-99.
[230]申俊峰, 申旭辉, 刘倩. 几种天然半导体矿物热电特性对地震电场变化的启示意义[J]. 地学前缘, 2009, 16 (04): 313-319.
[231]刘静, 申旭辉, 孟恺, 陈正位, 戴娅琼, 徐岳仁, 荆凤, 洪顺英. 谷露盆地西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初步研究[J]. 地震, 2009, 29 (03): 45-53.
[232]申俊峰, 申旭辉, 刘倩. 试论天然半导体矿物的热电特性及其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可能性[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9, 28 (03): 301-307.
[233]Cao JinBin; Yang JunYing; Yuan ShiGan; Shen XuHui; Liu YuanMo; Yan ChunXiao; Li WenZhen; Chen Tao.In-flight observations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emitted by satellite.Science in China -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 2009, 52(7): 2112-2118.
[234]刘静, 申旭辉, 徐岳仁, 申俊峰, 荆凤, 洪顺英. 拉萨那林拉卡断裂带晚第四纪古地震研究[J]. 地震地质, 2009, 31 (02): 265-275.
[235]荆凤, 申旭辉, 冯春, 洪顺英, 刘静, 徐岳仁.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在地震活断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巴里坤断裂带为例[J]. 地震, 2009, 29 (02): 48-56.
[236]张学民, 钱家栋, 欧阳新艳, 蔡晋安, 刘静, 申旭辉, 赵庶凡. 新疆于田7.2级地震前的电离层电磁扰动[J]. 空间科学学报, 2009, 29 (02): 213-221.
[237]孟国杰, 申旭辉, Vladimir Smirnov, Eugene A Rogozhin, 伍吉仓. 堪察加地区现今地壳运动与变形特征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3): 720-731.
[238]张学民, 丁鉴海, 申旭辉, 王敏, 刘静, 余素荣, 王亚丽, 欧阳新艳. 汶川8级地震前电磁扰动与电磁立体监测体系[J]. 电波科学学报, 2009, 24 (01): 1-8.
[239]张军龙, 申旭辉, 徐岳仁, 高战武, 吕晓健, 杨攀新. 汶川8级大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及分段[J]. 地震, 2009, 29 (01): 149-163.
[240]荆凤, 申旭辉, 康春丽, 孟庆岩. 与2008年几个6.5级以上地震有关的长波辐射异常[J]. 国际地震动态, 2008, (11): 155.
[241]张学民, 申旭辉, 蔡晋安, 欧阳新艳, 黄建平, 刘静, 赵庶凡. 汶川8级地震前的空间电离层异常现象[J]. 国际地震动态, 2008, (11): 154.
[242]申旭辉, 吴云, 单新建, 张景发, 康春丽, 陈化然, 张学民, 钱家栋, 丁鉴海, 王兰炜, 赵国泽. 中国卫星地震应用系统框架与地震电磁卫星计划进展[J]. 国际地震动态, 2008, (11): 153.
[243]张军龙, 申晋利, 田勤俭, 申旭辉, 张小龙, 李兵. 邙山东侧地貌陡坎与老鸦陈断层活动性关系讨论[J]. 地震, 2008, (04): 121-127.
[244]张学民, 钱家栋, 欧阳新艳, 申旭辉, 刘静, 赵庶凡, 关华平. 夏季磁静日中国大陆上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变化特征[J]. 中国地震, 2008, (03): 261-268.
[245]张学民, 刘静, 钱家栋, 申旭辉, 蔡晋安, 欧阳新艳, 赵庶凡. 西藏改则6.9级地震前的电离层电磁扰动[J]. 地震, 2008, (03): 14-22.
[246]黄建平, 丁鉴海, 余素荣, 申旭辉, 杜则澄. 地磁场大尺度变化特征分析[J]. 地震, 2008, (03): 49-54.
[247]欧阳新艳, 张学民, 申旭辉, 刘静, 钱家栋, 蔡晋安, 赵庶凡. Ionospheric Ne disturbances before 2007 Pu'er, Yunnan, China, earthquake[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8, (04): 425-437+442.
[248]欧阳新艳, 张学民, 申旭辉, 刘静, 钱家栋, 蔡晋安, 赵庶凡. 普洱地震前电离层电子密度扰动变化研究[J]. 地震学报, 2008, (04): 424-436+440.
[249]荆凤, 申旭辉, 洪顺英, 欧阳新艳. 遥感技术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 国土资源遥感, 2008, (02): 5-8.
[250]孟国杰, 任金卫, 伍吉仓, 申旭辉. Computation of strain and rotation tensor as well as their uncertainties for small arrays in spherical coordinate system[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8, (01): 67-76+109.
[251]孟国杰, 任金卫, 伍吉仓, 申旭辉. 球坐标系中图形单元应变与旋转张量及其误差解算[J]. 地震学报, 2008, (01): 67-75+105.
[252]杨芳, 申旭辉, 吴云, 卓林. 电磁环境卫星系统及在地震短临预测中的应用[J]. 航天器工程, 2008, (01): 68-73.
[253]王辉, 曹建玲, 张怀, 张国民, 石耀霖, 申旭辉.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lower-crustal flow o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7, (06): 617-627+715.
[254]王辉, 曹建玲, 张怀, 张国民, 石耀霖, 申旭辉. 川滇地区下地壳流动对上地壳运动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J]. 地震学报, 2007, (06): 581-591+671.
[255]王辉, 张国民, 张怀, 石耀霖, 刘杰, 申旭辉. 昆仑山口西M_S 8.1地震同震影响场的数值模拟[J]. 地震地质, 2007, (03): 637-647.
[256]洪顺英, 申旭辉, 荆凤, 杜则澄. 基于SRTM-DEM的阿尔泰山构造地貌特征分析[J]. 国土资源遥感, 2007, (03): 62-66+108-109.
[257]申旭辉, 吴云, 单新建. 地震遥感应用趋势与中国地震卫星发展框架[J]. 国际地震动态, 2007, (08): 38-45.
[258]陈正位, 谢平, 申旭辉, 曹忠权, 洪顺英, 荆凤. 构造和气候共同控制下的藏南热隆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演化[J]. 地震, 2007, (03): 131-138.
[259]申俊峰, 申旭辉, 曹忠全, 郭士金. 断层泥石英微形貌特征在断层活动性研究中的意义[J]. 矿物岩石, 2007, (01): 90-96.
[260]金红林, 加藤照之, 马宏生, 申旭辉. 两种GPS反演方法在日本西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的应用与比较[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7, (01): 14-18.
[261]孟国杰, 申旭辉, 伍吉仓, 任金卫, Eugene A Rogozhin. 东北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7, (01): 19-23.
[262]洪顺英, 张红英, 申旭辉, 胡友健, 张丽娜. 南京市活动断层卫星遥感图像的研究, The Research 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Nanjing Active Falts, 遥感信息, 2007, (04): 46-50+106.
[263]丁鉴海, 申旭辉, 潘威炎, 张晶, 余素荣, 李纲, 关华平. 地震电磁前兆研究进展[J]. 电波科学学报, 2006, (05): 791-801.
[264]孟国杰, 任金卫, 伍吉仓, 申旭辉. 应用GPS研究现今地壳运动的一些新特点[J]. 国际地震动态, 2006, (10): 9-16.
[265]申旭辉. 运用Visual Basic和MapX进行电力系统GIS软件开发[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8): 189-190+195.
[266]荆凤, 申旭辉, 洪顺英, 陈正位, E.Rogozhin. 基于遥感技术研究依兰-伊通断裂带[J]. 地震, 2006, (03): 79-84.
[267]孟国杰, 申旭辉, 伍吉仓, 任金卫, Vladimir Smirnov. 阿穆尔板块相对欧亚板块的欧拉运动[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6, (03): 23-27+64.
[268]孟国杰, 申旭辉, 伍吉仓, 沈云中, 张秋文. GPS地壳形变监测网应变解算方法与程序设计[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6, (02): 70-74.
[269]洪顺英, 申旭辉, 赖木收, 陈正位, 荆凤, 欧阳新艳, E A Rogozhin. 阿尔泰山东缘主要活动断裂影像特征分析[J]. 地震地质, 2006, (01): 119-128.
[270]孟国杰, 申旭辉, 伍吉仓, 任金卫, Eugene A Rogozhin. GPS揭示的贝加尔湖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6, (01): 15-20.
[271]陈正位, 谢平, 申旭辉, 曹忠权, 洪顺英, 荆凤. 藏南宁金抗沙西麓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01): 118-126.
[272]Meng, Guojie; Shen, Xuhui; Wu, Jicang; Rogozhin, Eugene A..Present-day crustal motion in northeast China determined from GPS measurements.Earth Planets and Space, 2006, 58(11): 1441-1445.
[273]程三友, 刘少峰, 张会平, 申旭辉, 苏三, 雷国静. 大别山构造地貌的DEM初步分析[J]. 地质力学学报, 2005, (04): 333-340.
[274]杨林章,申旭辉. 空间观测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J]. 地震, 2005, (03): 129-133.
[275]梁北援,郭铁拴,申旭辉. 地质雷达双域数据处理软件及其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2): 443-445.
[276]洪顺英,申旭辉,陈正位,陈立泽. 基于小波变换的SAR图像噪声滤除方法[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5, (02): 107-112.
[277]陈颙,陈运泰,张国民,高建国,吴忠良,申旭辉. “十一·五”期间中国重大地震灾害预测预警和防治对策[J]. 灾害学, 2005, (01): 2-15.
[278]孟国杰,申旭辉,伍吉仓,张秋文. ITRF2000无净旋转对中国大陆地壳形变的影响[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5, (01): 35-39+60.
[279]程三友,刘少峰,申旭辉. 差分干涉雷达测量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研究[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 (04): 355-360.
[280]曹忠权,苏楠,申旭辉,谢平,金花. 西藏米林机场场地工程地震条件和地震砂土液化可能性评价[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4, (03): 703-708.
[281]冯希杰,田勤俭,申旭辉. 渭河断裂西段活动差异性分析[J]. 地质论评, 2003, (03): 233-238.
[282]田勤俭,申旭辉,冯希杰,韦开波. 渭河盆地断层活动反映的第四纪构造事件初步研究[J]. 地震地质, 2003, (01): 146-154.
[283]陈立泽,申旭辉,田勤俭. 合成孔径雷达(SAR)及其在地质和地震研究中的应用[J]. 地震, 2003, (01): 29-35.
[284]赵登福,周琳,申旭辉,张讲社,王锡凡. 基于正交最小二乘法模糊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2, (04): 331-334.
[285]田勤俭,丁国瑜,申旭辉. 青藏高原东北隅强震构造模型[J]. 地震, 2002, (01): 9-16.
[286]邢成起,尹功明,丁国瑜,卢演俦,申旭辉,田勤俭,柴炽章,韦开波. 黄河黑山峡阶地的砾石Ca膜厚度与粗碎屑沉积地貌面形成年代的测定[J]. 科学通报, 2002, (03): 167-172.
[287]柴炽章,张文孝,廖玉华,许文俊,申旭辉,田勤俭,韦开波,陈正位. 危险率函数在地表破裂型地震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以宁夏灵武断裂为例[J]. 中国地震, 2001, (03): 43-51.
[288]顾国华,申旭辉,王敏,郑贵明,方颖,李鹏.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水平运动基本特征[J]. 地震学报, 2001, (04): 362-369.
[289]顾国华,申旭辉,王敏,郑贵明,方颖,李鹏.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cent horizontal crustal movement in Chinese mainland[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1, (04): 384-393.
[290]顾国华,申旭辉,王敏. 利用GPS观测到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J]. 全球定位系统, 2001, (04): 23-30+52.
[291]申旭辉,田勤俭,丁国瑜,韦开波,陈正位,柴炽章. 宁夏贺家口子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序列及其构造意义[J]. 中国地震, 2001, (02): 56-66.
[292]田勤俭,丁国瑜,申旭辉. 拉分盆地与海原断裂带新生代水平位移规模[J]. 中国地震, 2001, (02): 67-75.
[293]邢成起,丁国瑜,卢演俦,申旭辉,田勤俭,尹功明,柴炽章,韦开波. 黄河中游河流阶地的对比及阶地系列形成中构造作用的多层次性分析[J]. 中国地震, 2001, (02): 87-101.
[294]柴炽章,廖玉华,张文孝,许文俊,申旭辉,田勤俭. 灵武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及其破裂特征[J]. 地震地质, 2001, (01): 15-23.
[295]李建华,申旭辉. 青藏高原东北隅弧束断裂与南鄂尔多斯环形构造[J]. 地震地质, 2001, (01): 116-121.
[296]申旭辉,田勤俭,韦开波,陈正位. 中上地壳应变分配模型及其地震学研究意义[J]. 地震, 2000, (S1): 58-64.
[297]申旭辉,陈正位,许任德,张宁. 凉山活动构造带晚新生代变形特征与位移规模[J]. 地震地质, 2000, (03): 232-238.
[298]田勤俭,申旭辉,丁国瑜,陈正位,韦开波,邢成起,柴炽章. 海原断裂带内第三纪老龙湾拉分盆地的地质特征[J]. 地震地质, 2000, (03): 329-336.
[299]申旭辉,潘世军. 一起亚硝酸盐二次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0, (02): 84.
[300]李升峰,王富葆,张捷,申旭辉,曾昭琪. 西藏昂仁湖全新世硅藻记录与环境演变[J]. 科学通报, 1999, (03): 320-323.
[301]宋方敏,蒋溥,李建华,叶文华,殷秀华,汪一鹏,曹忠权,申旭辉. 雅砻江锦屏水电站工程区活动构造研究及地壳稳定性评价[J]. 工程地质学报, 1998, (01): 86-91.
[302]沈军,汪一鹏,宋方敏,俞维贤,曹忠权,侯学英,申旭辉,李志祥. 小江断裂带中段晚新生代构造盆地演化阶段[J]. 地震研究, 1998, (01): 58-64.
[303]沈军,汪一鹏,宋方敏,俞维贤,曹忠权,申旭辉,侯学英,李志祥. 小江断裂带中段水系位移值的分组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J]. 中国地震, 1997, (04): 58-67.
[304]沈军,汪一鹏,宋方敏,曹忠权,申旭辉,俞维贤,侯学英,李志祥. 小江断裂带中段的北东向断裂与断块结构[J]. 地震地质, 1997, (03): 12-19.
[305]宋方敏,汪一鹏,沈军,曹忠权,申旭辉,俞维贤. 小江断裂带中段盆地的发育阶段及其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J]. 地震地质, 1997, (03): 20-26.
[306]俞维贤,汪一鹏,宋方敏,候学英,曹忠权,申旭辉,李志祥,沈军. 1833年云南嵩明8级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考查研究[J]. 地震研究, 1996, (04): 385-390.
[307]王富葆,李升峰,张捷,阎革,申旭辉. 吉隆盆地的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喜马拉雅山隆起[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29-335.
[308]王富葆,李升峰,申旭辉,张捷,阎革. Fonnation,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the Gyirong Basin and uplift of the Himalaya[J]. Science in China,Ser.D, 1996, (04): 401-409.
[309]罗福忠,冯先岳,向宏发,申旭辉. 新疆开都河中下游地震地质特征[J]. 内陆地震, 1996, (02): 139-146.
[310]曹忠权,申旭辉,宋方敏,汪一鹏. 1500年云南宜良地震的发震构造[J]. 地震研究, 1996, (02): 184-191.
[311]俞维贤,李志祥,侯学英,申旭辉,宋方敏,曹忠权,汪一鹏. 1500年宜良地震地表形变带的考证[J]. 地震研究, 1995, (04): 405-411.
[312]张捷,王富葆,李升峰,申旭辉. 西藏及邻区高寒及干旱荒漠环境下灰岩表面风定向溶痕的初步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2): 290-300.
[313]申旭辉,汪一鹏. 1626年灵丘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与阻震构造初步讨论[J].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01): 9-16.
[314]申旭辉,汪一鹏. 太白维山山前断裂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03): 17-26.
[315]申旭辉,汪一鹏. 双向剪切──晋北张性构造区形成演化的一种模式[J]. 地震研究, 1994, (03): 288-291.
[316]王富葆,张捷,李升峰,申旭辉. 西藏南部定日盆地古地震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J]. 科学通报, 1994, (08): 731-733.
会议论文:
[1]泽仁志玛, 黄建平, 颜蕊, 杨艳艳, 张振霞, 林剑 & 申旭辉. (2023).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在轨情况及主要的科学成果. (eds.) 2023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十一 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专题十二 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 (pp.35).
[2]刘大鹏, 泽仁志玛, 颜蕊, 黄河, 王桥, 杨德贺 & 申旭辉. (2023). 张衡一号卫星电离层等离子体扰动观测研究. (eds.) 2023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十一 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专题十二 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 (pp.39).
[3]张振霞, 王璐, 泽仁志玛, 楚伟, 李新乔 & 申旭辉. (2023). 基于电磁卫星观测的低磁壳层波粒相互作用以及空间天气事件研究. (eds.) 第十八届全国电波传播年会论文集 (pp.760-768).
[4]黄建平,申旭辉,泽仁志玛,鲁恒新,李文静,谭巧... & 郭峰. (2022). 张衡一号卫星在轨运行状态及数据服务. (eds.) 2022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十一: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地下结构成像及介质变化监测、专题十二: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 (pp.55).
[5]黄建平, 贾娟, 李忠, 申旭辉, 泽仁志玛 & 鲁恒新. (2022). 张衡一号观测的地基VLF发射站信号在空间中的稳定性分析. (eds.) 2022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十一: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地下结构成像及介质变化监测、专题十二: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 (pp.56).
[6]泽仁志玛, 申旭辉, 刘大鹏 & 黄建平. (2022).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在轨情况及主要的科学成果. (eds.) 2022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十一: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地下结构成像及介质变化监测、专题十二: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 (pp.52).
[7]王婕, 申旭辉, 杨艳艳 & 泽仁志玛. (2022). 基于张衡一号卫星磁测标量数据的全球岩石圈磁场建模. (eds.) 2022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十一: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地下结构成像及介质变化监测、专题十二: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 (pp.54).
[8]韩莹,袁静,泽仁志玛,黄建平,丰继林,李忠... & 申旭辉. (2022). 张衡一号卫星电场VLF的水平状电磁波自动检测研究进展. (eds.) 2022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十一: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地下结构成像及介质变化监测、专题十二: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 (pp.57).
[9]刘芹芹, 申旭辉, 张景发, 王晶, 杨瑞琦 & 李淼. (2022). 基于卫星遥感探索地震活动与地球化学关联性研究. (eds.) 2022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八十一:深地过程与地球宜居性、专题八十二:地球流体系统及其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 (pp.7).
[10]王旭,崔静,王林,李晨曦,王钟浩,申旭辉... & 张景发. (2022). 川滇区域地震甲烷地震监测可行性探索——2021年9月四川泸县M6.0地震为例. (eds.) 2022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四十九:解剖地震、专题五十:实验室地震 (pp.5).
[11]泽仁志玛 & 申旭辉. (2021).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最新进展. (eds.) 2021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专题十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专题十一 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地下结构成像及介质变化监测、专题十二 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 (pp.212).
[12]王婕, 申旭辉, 杨艳艳 & 泽仁志玛. (2021). 基于张衡一号卫星磁测数据的首张全球岩石圈磁异常标量图. (eds.) 2021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专题十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专题十一 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地下结构成像及介质变化监测、专题十二 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 (pp.202).
[13]陈泓燕, 缪淼, 常莹, 王桥, 申旭辉, 服部克巳 & 韩鹏. (2021). 地震前后GIM-TEC奇异谱分析. (eds.) 2021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专题十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专题十一 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地下结构成像及介质变化监测、专题十二 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 (pp.207-210).
[14]杨艳艳,申旭辉,Gauthier Hulot,泽仁志玛,Pierre Vigneron,周斌... & 朱兴鸿. (2021). 张衡一号卫星高精度磁强计及全球地磁场建模应用. (eds.)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 (pp.4-5).
[15]王婕, 申旭辉, 杨艳艳, 泽仁志玛 & 赵庶凡. (2021). 基于张衡一号卫星磁测数据的中国区域岩石圈磁异常信号识别. (eds.)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委员会第九届学术会议—全域地球物理探测与智能感知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 (pp.94-95).
[16]冯小康,袁静,王桥,申旭辉,丰继林,王小英... & 余意. (2020). 基于YOLO神经网络的张衡卫星闪电哨声波智能检测算法. (eds.)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六)——大数据与地球物理 (pp.19-25). 防灾科技学院;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17]赵庶凡, 申旭辉 & 廖力. (2020). 下行ELF/VLF波穿透电离层传播研究. (eds.)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六)——大数据与地球物理 (pp.116-120).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8]杨艳艳,申旭辉,Gauthier Hulot,泽仁志玛,周斌,Werner Magnes... & 朱兴鸿. (2020). 基于张衡一号卫星数据的全球地磁场建模. (eds.)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六)——大数据与地球物理 (pp.14-18).
[19]泽仁志玛, 申旭辉 & 黄建平. (2020). 张衡一号卫星最新进展. (eds.) 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九)—专题二十五:大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和技术、专题二十六: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专题二十七: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 (pp.27-28).
[20]王婕,申旭辉,杨艳艳,泽仁志玛,黄建平,郭峰... & 于靖波. (2020). 基于张衡一号卫星磁测数据的中国岩石圈磁异常图. (eds.) 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九)—专题二十五:大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和技术、专题二十六: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专题二十七: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 (pp.29).
[21]赵庶凡, 申旭辉, 泽仁志玛, 周晨 & 鲁恒新. (2020). 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玉树地震电磁异常及其可能的机制. (eds.) 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九)—专题二十五:大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和技术、专题二十六: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专题二十七: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 (pp.34-35).
[22]许嵩,楚伟,泽仁志玛,黄建平,申旭辉,林剑... & 鲁恒新. (2020). 张衡一号GNSS掩星接收机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特征及地震响应研究. (eds.) 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九)—专题二十五:大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和技术、专题二十六: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专题二十七: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 (pp.37).
[23]刘芹芹, 申旭辉, 张景发, 崔静, 李淼 & 赵少华. (2020). 探索近期强震(M>8.0)活动与气溶胶异常关联性. (eds.) 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九)—专题二十五:大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和技术、专题二十六: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专题二十七: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 (pp.42).
[24]鲁恒新, 黄建平, 赵庶凡, 林建 & 申旭辉. (2020). 张衡一号卫星三频信标载荷观测结果. (eds.) 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九)—专题二十五:大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和技术、专题二十六:地球物理场卫星观测技术与应用、专题二十七: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 (pp.46).
[25]许嵩, 黄建平, 楚伟, 颜蕊, 崔静, 泽仁志玛 & 申旭辉. (2019). 张衡一号卫星GNSS掩星接收机载荷探测初步结果. (eds.) 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一)——专题28:大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和技术、专题29:“张衡一号”卫星应用与国家地球物理场卫星探测计划、专题30: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 (pp.19).
[26]刘芹芹, 申旭辉, 张景发, 崔静 & 李淼. (2019). 探索气溶胶异常与地震活动关联性——芦山地震. (eds.) 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八)——专题21: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机理与预测、专题22: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pp.38-39).
[27]泽仁志玛, 黄建平, 杨艳艳, 王桥, 楚伟 & 申旭辉. (2019). “张衡一号”观测的准周期ELF/VLF电磁波动. (eds.) 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一)——专题28:大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和技术、专题29:“张衡一号”卫星应用与国家地球物理场卫星探测计划、专题30: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 (pp.14).
[28]楚伟, 申旭辉, 泽仁志玛, 黄建平 & 许嵩. (2019). 基于人工源的甚低频电磁波引起的高能粒子投掷角变化研究. (eds.) 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一)——专题28:大地震发生的物理机制与预测方法和技术、专题29:“张衡一号”卫星应用与国家地球物理场卫星探测计划、专题30: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 (pp.18).
[29]周新, 万晓云 & 申旭辉. (2018). 重力卫星检测主喜马拉雅逆冲带地震循环的模拟. (eds.) 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30:“张衡一号”卫星应用与国家地球物理场卫星探测计划、专题31:强震动观测及其应用、专题32:地震应急的现状与前景 (pp.4).
[30]杨艳艳, 申旭辉, 黄建平, 周斌 & 程炳钧. (2018). 电磁卫星高精度磁强计初步成果介绍. (eds.) 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30:“张衡一号”卫星应用与国家地球物理场卫星探测计划、专题31:强震动观测及其应用、专题32:地震应急的现状与前景 (pp.5).
[31]颜蕊, 申旭辉, 张学民, 黄建平, 关燚炳 & 刘超. (2018). 张衡一号卫星朗缪尔探针数据反演方法及初步应用结果. (eds.) 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30:“张衡一号”卫星应用与国家地球物理场卫星探测计划、专题31:强震动观测及其应用、专题32:地震应急的现状与前景 (pp.7).
[32]崔静, 张世民, 丁锐 & 申旭辉. (2018). 基于光谱磁化率模型的黄土剖面地层划分. (eds.) 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六)——专题76:亚洲季风与干旱环境演化、专题77:中国地层学研究进展与问题、专题78:大洋钻探的科学成就、进展和未来设想 (pp.14).
[33]崔静 & 申旭辉. (2018). 汶川Ms8.0地震对流层中高层大气甲烷时空变化特征. (eds.) 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五)——专题27:地震波衰减与深部成像、专题28: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与地震灾害评估、专题29:大地震预测技术与方法 (pp.61).
[34]申旭辉, 袁仕耿, 张学民, 黄建平 & 朱兴鸿. (2018). 张衡一号卫星计划总体进展. (eds.)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暨地震电磁探测新技术进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62).
[35]王亚璐, 张学民 & 申旭辉. (2018). CSES卫星低能段电子和质子全球分布特征分析. (eds.)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暨地震电磁探测新技术进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64-65).
[36]赵庶凡,申旭辉,廖力,泽仁志玛,欧阳新艳,黄建平... & 鲁恒新. (2018). 中国地震电磁试验卫星观测的VLF人工源信号特征分析与全波模拟. (eds.)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暨地震电磁探测新技术进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71-72).
[37]鲁恒新, 刘大鹏, 赵庶凡, 欧明, 黄建平, 王兰炜 & 申旭辉. (2017).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三频信标数据处理及产品介绍. (eds.) 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八)——专题71:内磁层动力学、专题72:计算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专题73:地热:“学”以致“用”、专题74:电磁卫星观测与应用 (pp.71).
[38]王桥, 陈昱, 曾立, 胡哲, 谭巧, 王兰炜 & 申旭辉. (2017).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感应式磁力仪数据处理及产品介绍. (eds.) 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八)——专题71:内磁层动力学、专题72:计算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专题73:地热:“学”以致“用”、专题74:电磁卫星观测与应用 (pp.75).
[39]杨艳艳, 张兴国, 周斌, 李文静, 申旭辉 & 王兰炜. (2017). 电磁卫星高精度磁强计数据处理及产品介绍. (eds.) 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八)——专题71:内磁层动力学、专题72:计算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专题73:地热:“学”以致“用”、专题74:电磁卫星观测与应用 (pp.76).
[40]申旭辉, 袁仕耿, 王兰炜 & 张学民. (2017). 中国的电磁监测卫星计划. (eds.) 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八)——专题71:内磁层动力学、专题72:计算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专题73:地热:“学”以致“用”、专题74:电磁卫星观测与应用 (pp.79).
[41]周新, 万晓云 & 申旭辉. (2017). 主喜马拉雅逆冲带的震间与同震重力场变化. (eds.) 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四)——专题48:地震大地测量学、专题49:现代化 GNSS 数据及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pp.11).
[42]李文静 & 申旭辉. (2017). 中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发展规划. (eds.) “地球物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 研究论坛论文摘要集 (pp.46-47).
[43]刘静, 张学民 & 申旭辉. (2016). 2005年苏门答腊Ms7.2级地震不同高度上电离层等离子体扰动特征研究. (eds.)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技术专业委员会地震电磁新技术新方法研讨活动论文摘要集 (pp.26-27).
[44]赵庶凡, 廖力, 张学民 & 申旭辉. (2016). 地基VLF辐射渗透进电离层传播研究. (eds.)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技术专业委员会地震电磁新技术新方法研讨活动论文摘要集 (pp.69-71).
[45]Xiong, Pan*; Shen, Xuhui; Dong, Yanfang; Zhang, Yanmei.DETECTING SEISMIC IR ANOMALIES IN BI-ANGULAR ADVANCED ALONG-TRACK SCANNING RADIOMETER DATA.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 2015-07-26 to 2015-07-31.
[46]荆凤, 申旭辉 & 康春丽. (2013). 孕震过程地气系统多参量变化特征及地震红外异常模型研究.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32).
[47]洪顺英, 陈立泽, 刘智荣, 申旭辉, 戴娅琼 & 荆凤. (2013). 基于多视线向InSAR形变场约束的改则地震滑动分布反演. (eds.) 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七专题论文集 (pp.36-38).
[48]张学民, 申旭辉 & 赵庶凡. (2013). 电磁卫星数据分析与科学研究进展. (eds.)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 (pp.17).
[49]泽仁志玛,申旭辉,曹晋滨,张学民,黄建平,刘静... & 赵庶凡. (2012). 强震前ELF/VLF磁场的扰动特征统计研究.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5).
[50]欧阳新艳, 张学民, 申旭辉 & 苗园青. (2012). 云南地区观测的舒曼谐振背景特征及其日本大地震震前异常分析.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13).
[51]Xiong, Pan*; Gu, Xingfa; Shen, Xuhui; Zhang, Xuemin; Kang, Chunli; Bi, Yaxin.A Wavelet-Based Method for Detecting Seismic Anomalies in DEMETER Satellite Data.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KSEM 2011), 2011-12-12 To 2011-12-14.
[52]Jing, Feng*; Shen, Xuhui; Kang, Chunli; Xiong, Pan; Hong, Shunying.The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anomalies related to major earthquake.7th Symposium on Multispectral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MIPPR) -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2011-11-04 to 2011-11-06.
[53]Chen, Lize*; Shen, Xuhui; Hong, Shunying; Shao, Ye.Estimation of the building damages in Yushu earthquake based on ALOS SAR data.7th Symposium on Multispectral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MIPPR) -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2011-11-04 to 2011-11-06.
[54]洪顺英, 单新建, 申旭辉, 戴娅琼, 邵叶 & 刘智荣. (2011). 基于PS-InSAR技术的丽江断裂2003~2010年形变信息提取与初步分析. (eds.)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 (pp.1067).
[55]荆凤, 申旭辉, 康春丽, 孙珂 & 熊攀. (2011). 长波辐射短期及临震地震信息提取方法及震例分析. (eds.)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 (pp.1085).
[56]张贵霞, 郭鹏, 李建勇, 申旭辉, 严豪健 & 孟国杰. (2011). 利用COSMIC+CHAMP掩星数据观测研究大地震的电离层响应.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12).
[57]苗园青, 张学民 & 申旭辉. (2011). 地震舒曼谐振异常的研究现状. (eds.) 2011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 (pp.20).
[58]Zhang, Xuemin*; Battiston, Roberto; Shen, Xuhui; Zeren, Zhima; Ouyang, Xinyan; Qian, Jiadong; Liu, Jing; Huang, Jianping; Miao, Yuanqing.Automatic Collecting Technique of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arthquake Study.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KSEM), 2010-09-01 to 2010-09-03.
[59]Ma, Ze Ren Zhi*; Zhang Xue-Ming; Shen Xu-Hui; Jing, Liu; Pan, Xiong; Li, Kang Chun.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ASSOCIATED WITH TONGA MW7.9 EARTHQUAKE-RESULTS FROM LANGMUIR PROBE INSTRUMENT ONBOARD DEMETER SATELLITE.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10-06-25 to 2010-06-30.
[60]Zhang, Xuemin*; Shen, Xuhui; Battiston, Roberto; Parrot, Michel; Zeren, Zhima.Is the strengthened spectrum at cut-off frequency in daytime electromagnetic field a precursor of strong earthquakes?Conference on PIAGENG 2010 - Photonics and Imaging for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0-12-25 to 2010-12-26.
[61]Jing, Feng*; Shen, Xuhui; Kang, Chunli; Meng, Qingyan; Chen, Yang; Hong, Shunying.EXTRACTING SEISMIC ANOMALIES BASED ON STD THRESHOLD METHOD USING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DATA.IEEE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10-06-25 to 2010-06-30.
[62]Bi, Yaxin; Wu, Shengli; Shen, Xuhui; Guan, Jiwen.Rough Analysis for Knowledge Discovery in a Simplified Earthquake Database.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grated Uncertainty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s, 2010-04-09 to 2010-04-11.
[63]王绍刚, 申旭辉, 刘翔 & 向冬梅. (2010). 基于多源地震空间数据信息系统集成研究. (eds.)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10年会暨区域遥感发展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 (pp.38-42).
[64]申俊峰, 申旭辉, 刘倩 & 殷娜. (2010). 磁铁矿热电性与地震地电异常. (eds.)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 (pp.29).
[65]赵庶凡, 申旭辉 & 张学民. (2010). 地震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电磁耦合机理研究. (eds.)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 (pp.39-40).
[66]Xiong, Pan; Bi, Yaxin; Shen, Xuhui.Study of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wo Earthquakes in China Using Wavelet Maxima.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ybri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s, 2009-06-10 to 2009-06-12.
[67]Zhang, Xuemin; Ding, Jianhai; Shen, Xuhui; Ouyang, Xinyan; Huang, Jianping; Zeren, Zhima; Zhao, Shufan; Liu, Jing.The Analysis on the Electromagnetic Anomalies before Wenchuan Earthquake Based on Satellite and Ground Observing Data.International Disaster and Risk Conference (IDRC), 2009-07-13 to 2009-07-15.
[68]Xiong, Pan; Bi, Yaxin; Shen, Xuhui.A Wavelet-Based Method for Detecting Seismic Anomalies i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Data.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 Mining in Pattern Recognition, 2009-07-23 to 2009-07-25.
[69]申旭辉,张学民,金红林,吴云,单新建,陈化然... & 汤吉. (2009). 我国地震电磁立体观测体系发展框架与初步试验. (eds.) 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pp.413).
[70]申俊峰, 申旭辉 & 刘倩. (2009). 地震地电异常的“热电”模式——来自矿物热电性的证据.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19).
[71]赵庶凡, 申旭辉, 潘威炎, 张学民 & 廖力. (2009). VLF电磁波从大气层到低电离层的传播特性分析.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8).
[72]李建勇, 孟国杰, 王敏 & 申旭辉. (2009). 基于统计分析和信号探测方法研究汶川地震电离层TEC变化特征.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15).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73]王兰炜, 申旭辉, 张永仙, 张世中 & 朱涛. (2009). 天祝地区垂直地电场观测试验及数据初步分析.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20).
[74]张贵霞, 郭鹏, 申旭辉, 孟国杰 & 李建勇. (2009). 汶川地震震前电离层扰动特征的观测与研究.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23).
[75]欧阳新艳, 张学民, 申旭辉 & 黄建平. (2009). 汤加群岛7.9级地震前电离层扰动现象.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30).
[76]孟国杰, 申旭辉, Vladimir Smirnov, Eugene A Rogozhin & 伍吉仓. (2009). 勘察加地区现今地壳运动与变形特征研究.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38).
[77]洪顺英, 刘智荣, 申旭辉, 单新建, 戴娅琼 & 荆凤. (2009). 基于升降轨ASAR的于田Ms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信息提取与分析.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50).
[78]陈化然, 申旭辉, 张学民, 刘晓灿, 姚丽 & 黄建平. (2009). 电磁卫星数据处理分系统的初步研究.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6).
[79]申旭辉,吴云,单新建,张景发,康春丽,陈化然... & 赵国泽. (2008). 中国卫星地震应用系统框架与地震电磁卫星计划进展. (eds.) 国际地震动态——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 (pp.170).
[80]张学民, 申旭辉, 蔡晋安, 欧阳新艳, 黄建平, 刘静 & 赵庶凡. (2008). 汶川8级地震前的空间电离层异常现象. (eds.) 国际地震动态——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 (pp.171).
[81]荆凤, 申旭辉, 康春丽 & 孟庆岩. (2008). 与2008年几个6.5级以上地震有关的长波辐射异常. (eds.) 国际地震动态——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 (pp.172).
[82]张学民, 申旭辉, 钱家栋, 路立, 陈化然 & 欧阳新艳. (2008). 我国地震电磁卫星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进展.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38-49).
[83]颜蕊, 张景发, 申旭辉 & 刘玉荣. (2008). 中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地面接收站选择研究.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50-57).
[84]刘静, 张学民, 申旭辉, 欧阳新艳 & 黄建平. (2008). 九江地震前DEMETER卫星观测到的电离层异常.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64-70).
[85]康春丽,李志雄,孟庆岩,荆凤,李美,闫伟... & 李安. (2008). 地震红外长波辐射的短期预测指标研究.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87-93).
[86]荆凤, 申旭辉, 康春丽, 孟庆岩 & 熊攀. (2008). 中国大陆地区卫星长波辐射背景场特征初步分析及震例研究.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94-101).
[87]熊攀, 申旭辉, 毕亚新, 康春丽 & 荆凤. (2008). 小波极大值法在长波辐射地震异常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102-108).
[88]戴娅琼, 申旭辉 & 洪顺英. (2008). 机载LiDAR技术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126-133).
[89]徐岳仁, 申旭辉, 洪顺英, 荆凤, 刘静 & 陈庞龙. (2008). 用多源遥感数据解译深圳市主要活断层. (eds.)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158-167).
[90]申旭辉, 吴云 & 单新建. (2007). 地震遥感应用趋势与中国地震卫星发展框架. (eds.) 纪念赵九章百年诞辰专辑 (pp.40-47).
[91]孟国杰, 申旭辉, 任金卫 & 伍吉仓. (2006). 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现今地壳形变特征研究. (eds.)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 (pp.571).
[92]孟国杰, 任金卫, 申旭辉 & 伍吉仓. (2006). 利用GPS观测数据研究东北地区现今地壳形变. (eds.) 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pp.115).
[93]丁鉴海, 吴云 & 申旭辉. (2006). 中国地震电磁探测试验卫星科学目标. (eds.) 空间环境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pp.73).
[94]孟国杰, 申旭辉, 伍吉仓 & 张秋文. (2005). GPS揭示的东北亚现今地壳运动特征. (eds.) 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 (pp.546).
[95]孟国杰, 申旭辉 & 伍吉仓. (2004). ITRF2000框架净旋转对中国大陆地壳形变结果的影响. (eds.)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 (pp.487).
荣誉奖励:
1、2022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
2、2001年,获防震减灾优秀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3、2014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
4、2019年,“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大会学会成果奖。
5、2020年,第十六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专题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 以广大 至精微——记电磁监测试验卫星计划首席科学家申旭辉及他的空间地球物理“中国方案” 蔡巧玉;户万 科学中国人 2023-02-25 特色期刊
2 卫星监测地震,预知地球“动静”——专访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申旭辉研究员 靳颖;贠敏 卫星应用 2014-03-25 期刊
——记电磁监测试验卫星计划首席科学家申旭辉及他的空间地球物理“中国方案”
1976年7月28日拂晓,河北唐山。一场“没有任何征兆”的灾难袭击了这里,强度高达里氏7.8级的大地震瞬间让这座曾经充满生机的城市变成了满目疮痍的废墟,24万多条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这场灾难,连同20世纪接踵而至的重大地震事件,推进了地震预测科学的发展, “地震能否预测?”成为国际科学界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数千年前,人类即开始记录地震的现象,并逐步展开对地震成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总结。然而面对“威力巨大”的地震,如何在灾难发生前有效预警、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时间进入20世纪,随着“弹性回跳”“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地震预测理论和实践都收获了一些成果,1975年中国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更是给予了学界极大的信心。然而很快,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不期而至,又给了学术界当头一棒。随后一系列地震“突如其来”的情况更让地震预测的相关研究陷入迷茫。1997年,国际地震学界爆发了一张著名的论战:罗伯特·盖勒(Robert J. Geller)等4名地震学者联名在《科学》杂志发表了《地震无法被预测》的论文。很快,同样发表于《科学》的一篇名为《地震无法被预测吗?》的文章,与其打起了“对台”。就此,相关研究的核心问题回到了“地震是否能被预测”。而对于这个根本性问题,陈运泰院士撰文表态:“慎言不可能。昨日之梦想,今日有希望,明日变现实。”他认为,虽然地震预报现在还有难度,但未来是“可有作为”的领域,应该继续去探索。许绍燮院士也认为:“地震应可预测。”
2018年,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打开了飞到天上“看”地震的地震监测新思路,这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这颗“星”背后,沉淀着电磁监测试验卫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工程副总设计师申旭辉二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时光和辛勤汗水。回首来时路,申旭辉常说:“人生,挺得住,才精彩。”为此,他带领团队“白手起家”,将研究从“地下”搬到了“天上”。而如今闪耀于太空的“张衡一号”,亦成为他“昨日之梦想,今日有希望,明日变现实”的最佳注脚。
昨日之梦想:从零开始的新世界
2003年,世界范围内有关地震预测的论战仍在持续,国内学界即已抱定“更进一步”的念头,不断探索地震预测研究发展的新方向。当年2月,中国地震局、科技部、国家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委联合在北京召开香山会议,而“震星”一词则成为这场学术大会当之无愧的主题词。
统计震例太少、机理认识不清、观测能力有限且标准不一,是地震预测亟须解决的主要难点问题,而震例太少更是让相关研究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窘境的最主要原因。“我们可用于研究的数据太少。实际的情况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围着十分有限的破坏性震例做研究,缺乏对地震机制的普适性认知和了解。”申旭辉解释道。如何突破一时一地的研究限制?就在此时,可提供大范围、高动态、多参数、不受地面条件限制观测且可执行全球统一标准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进入专家的视野。
以卫星作为观测媒介,将观测范围拓宽至全球尺度,并克服地面环境条件所带来的影响,关注地震发生的全过程并将地震全程数据完整地收集起来,统一全球观测数据标准,是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优势所在。据统计,中国每3年有2次7级以上地震、每年有4次6级以上地震;而全球每年则有18次7级以上地震。从震例观测、收集的角度来讲,“天上一年,等于地面二三十年”,借由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地震预测研究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也是香山会议与会院士殷切呼唤“中国震星”的原因所在。而打造这颗“中国震星”的任务,就交到了致力于中国地震立体观测系统建立和发展、时任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科技处处长申旭辉手上。
万事开头难,对于当时的申旭辉来说尤为如此。“20年前,中国第一次做这类卫星。我们不光‘没吃过猪肉’,甚至‘没见过猪跑’。对外要在国际上大量学习,对内要解释‘震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实走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光。”申旭辉回忆道。甚至由于涉及领域众多,很多人不能理解“地震是地下的事情,为什么要到天上去搞?”一次又一次地解释地震前兆的表现形式、阐释空间电磁扰动与地震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成了申旭辉初始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于他个人来说,这同样是一场极大的挑战,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是典型的跨学科交叉融合技术,“恶补知识”也成了申旭辉的常态:“我首先要从地质学去了解地球物理学,还需要了解空间物理学、航天工程和等离子体物理。再加上团队的管理、调度等一系列工作,我有时开玩笑说,这十多年把自己熬成了一个‘老弱病残’。”不过,当问及这段“造星”前的艰苦时光,科学、技术、管理3个岗位一肩挑,有过积劳成疾甚至在手术后不到一周就坐着轮椅主持评审会议经历的申旭辉仍然无悔地表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项目预研的过程中,我们又经历了一场极为惨烈的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地震让我和团队更加意识到地震预测研究的紧迫性,与法国、俄罗斯、意大利、日本等国展开积极的国际合作也顺势被加入整个项目的进程中。”
▲2010年10月,“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项目建议书评审会现场
经过几番周折沉浮,在中国地震局、国家国防科工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申旭辉团队及其合作单位经过10年沉淀深耕,终于在2013年7月30日早上收获了好消息:“那天我还在病休中,科工局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国务院已经批准了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项目。”回想当初得知项目通过的瞬间,申旭辉仍然难掩激动:“这10年花了国家很多钱,有一大批人在里边奉献,终于上了一个台阶。我觉得我已经很坚强了,但当时还是控制不住大哭了一场。”
兴奋的心情还未散去,申旭辉团队就紧锣密鼓地走入了下一个5年——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的卫星研制阶段。作为一颗承载着重要使命的卫星,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从立项之初就设定了两个目标:其一,要直接面对地震预测这一科学难题,借助卫星提高地震孕育发生规律的研究和认识,积累地震震例,探索地震短临预测新方法;其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然灾害的孕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以探索地震的多圈层前兆扰动为契机,系统观测和研究地球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等多圈层、多物理场相互作用。基于这一情况,申旭辉团队将使用卫星探测及获取地球地磁场、电磁波、电离层等离子体原位和结构信息列入“目标清单”。“司南、指南针,这都是很早的人类利用地球磁场性质进行‘导航’的例子。当然,地球磁场的作用远不止于此。”申旭辉依旧深入浅出地解释道,“它既可以是指引方向的天然导航基准,也可以是了解地球的一把钥匙。”据了解,对地球磁场及受到地球磁场和日地相互作用强烈约束的地球电离层的观测,是人类系统认识地球内部结构、探索地球圈层耦合过程、探查地球资源、解析灾害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当时,全球地磁场、电离层建模以欧美国家为主,其所提供共享的全球地球物理场空间模型分辨率“很差”,“电离层模型在部分地区大概有60%的误差,这样产生的数据实际上是没有太大实际应用价值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面对“外来数据不好用”的状况,申旭辉及其团队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正在研制的这颗电磁监测卫星,获取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环境并建立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分辨率、自主可控的地球物理场模型,进而研究空间天气活动及地球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耦合机制,为我国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服务。
确定了目标,便只顾风雨兼程。尽管“造星”过程中涉及众多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和工艺问题,走过了“国际合作—国内研制—再国内研制—再国际合作”的曲折过程,申旭辉仍保持着自己的科研初心和坚定信心。在他看来,不断向前思考、勇于探索未知,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者的使命所在。“在我看来,地震预测归根结底是自然科学问题,而自然科学问题必然有解。回到最初的问题,地震是否能被预测?我认为地震预测是有可能实现突破的,但现在还没有突破。这就需要新技术、新方法的‘加持’。”而凝结了他多年研究心血和团队努力成果的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即将以“新技术、新方法”结合体的形式,开启中国看世界的全新历程。
今日之希望:天基测震显神通
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发射升空。这颗以候风地动仪发明者张衡命名的卫星,承载着汗水与梦想,正式打开了我国“从空间看地震”的新视野。“这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首发星,也是中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进入太空后,它的表现将会怎样?那时候的我很忐忑。”申旭辉回忆,“2018年2月17日,‘张衡一号’卫星在轨开机工作3天后,就成功记录到墨西哥7.1级地震。这是个特别好的信号,它证明了我们走的技术路线是对的。收到这条记录,我才放下心来,觉得这个卫星不会太差,对得起国家对我们研究工作的持续支持和投入。”
“张衡一号”01卫星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基于“张衡一号”卫星数据,我国成功建立了首个全球参考地磁场模型CGGM 2020.0。模型经国际地磁与高空物理联合会评估,符合全球地磁参考场IGRF建模精度要求,达到国际同期水平并入选新一代IGRF模型IGRF-13。曾经,中国在IGRF建模领域有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缺位”,而CGGM 2020.0则是IGRF一个多世纪以来唯一由中国科学家牵头,且唯一完全采用中国数据制作的全球参考地磁场模型。
CGGM 2020.0的建立,同样是一个醒目的里程碑。它标志我国已经全面掌握全球地磁场建模关键技术,填补了我国在全球地磁场战略信息资源获取领域的能力空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过融合多种数据、构建高分辨率高精度全球和区域地磁场模型,申旭辉及其团队正在为应急组合导航、全球资源探查、国家安全,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保障。
回归到“看地震”的层面,经由“张衡一号”01卫星的海量观测数据和由此开展的大量数学物理模拟,申旭辉团队构建了基于全波方法的低频电磁波跨圈层传播模型,系统证实地下低频电磁波能够穿透岩石层、大气层和电离层到达卫星高度,精细仿真了低频电磁波传播渗透特征,修正了前人关于地球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间电磁波传播问题“高频波出不来,低频波上不去”的认识局限,发展了低频电磁波跨电离层传播渗透模型。“地表或地下的电磁辐射经过层层‘折损’,到达电离层的电磁波能量可能仅有原始能量的5%,最多不超过10%。这样微小的能量,在过去的研究中经常被忽略。而现在我们通过卫星的帮助,可以将原本大家都忽略的东西‘抓出来’研究,这就成为我们的特色和优势,从而获取一些我们独有的成果。”申旭辉解释道。目前,相关成果在理论上将空间对地观测能力从地表拓展到地下,为发展天基隐伏地物高分辨率探测技术、规划发展下一代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完善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此外,“张衡一号”01卫星还初步证实地震电磁辐射能够到达电离层高度被卫星接收到,为地震预测科学探索提供了新的途径。除了在轨工作3天即记录下墨西哥7.1级地震的“首功”,在随后近5年的时间里,“张衡一号”01卫星也兢兢业业地记录着世界范围内地震的各项数据。截至目前,“张衡一号”01卫星共记录到全球7级以上地震50多次、6级以上地震500多次。根据这些震例的跟踪研究及统计分析,申旭辉团队初步认为对于大部分强地震,“张衡一号”卫星均记录到了与其相关的电磁波和等离子体异常扰动现象,6级以上地震的可探测概率达到60%以上;且随着发震时刻临近,可能检测到的概率也明显提高。地震预测作为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大地震的小概率特性。而“张衡一号”01卫星凭借其全球观测能力,得以有效捕捉到比地面观测系统多得多的观测震例,从而为探索地震预测科学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全新的数据和可能。
与此同时,“张衡一号”01卫星服役以来,也成为空间天气活动的精准记录者,支撑形成空间天气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为我国通信导航环境管理和重大带电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保障。申旭辉强调:“‘张衡一号’是一个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仪器的集合体,其搭载的很多仪器和技术都属于国内首例,‘全面突破’是‘张衡一号’不折不扣的主题词。”具体来讲,“张衡一号”卫星各个载荷具备了对空间天气灾害事件的精准响应能力,例如2018年8月发生的大磁暴是“张衡一号”卫星发射以来遇到的最大的磁暴,卫星各个载荷观测到了磁暴初始相、主相和恢复相的各个阶段全球多种地球物理场物理参量的扰动,是全时空尺度观测和理解空间天气活动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卫星在轨期间,发生的火山、日食、海啸、风暴潮、南大西洋磁异常活动及多种空间电磁波活动也被“张衡一号”01卫星逐一精准记录,显示出其在空间天气灾害、极端天气灾害和火山活动监测预警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
提及空间天气灾害监控记录的重要性,申旭辉为记者介绍了许多“前车之鉴”:1989年冬季加拿大魁北克600万人停电、2011年日本3.11地震后GPS导航信号中断46个小时、2017年北美太阳风暴-飓风-地震复合灾害期间应急通信系统失效……这些都是空间天气灾害影响现代技术系统稳定运行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在这一领域,“张衡一号”01卫星的作用也十分明确:它将形成生命线工程的空间天气灾害效应和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导航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密切配合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需要,为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以及现代技术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强大推力。
尽管是我国地球物理领域的“首星”,“厚积薄发”的“张衡一号”01卫星依然凭借其优异表现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卫星入轨以来,“张衡一号”卫星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了系统的科学研究和广泛的国际合作,取得丰硕研究成果。2018年2月2日和2019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高度评价“张衡一号”01卫星研制和合作成果;荣获2019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的意大利空间局前局长罗伯托·巴蒂斯通教授盛赞“中国科学家是可靠的合作伙伴”;国际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地震与火山电磁学跨协会工作组前后两任主席均表示“热切期待与‘张衡一号’卫星的合作”。申旭辉不无感慨地说:“现在国际上对中国电磁星的评价很高,说数据非常好。‘张衡一号’卫星也被国际学界称为‘未来10年地球电磁学研究领域国际合作之桥’。20年圆梦,还能收获这样的认可,对于我和我的团队来说,这既是动力,同样也是鞭策。除了地震研究,我们还在不断思考,‘张衡一号’卫星可以参与到哪些其他的应用中?如何让其在交叉领域发光发热?想到这些,我们就得继续前行,一步也不能松懈。”
明日变现实:幸运和勇敢缺一不可
申旭辉常常说,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我家有6个兄弟姊妹,生活条件很艰苦,叔伯们也经常劝父母让我们务农。”然而,中小学教师出身的父亲却并未因此放弃让孩子们读书看世界的追求。待到申旭辉上初中时,因他要去远在10公里外的学校就读,忙于工作的父亲特意匀出时间,每天求学路的半程之处,便成了父亲接送他的“渡口”。
辰星与晚霞的交替中,3年倏忽而过,申旭辉凭借自身的努力把崎岖的山路走成了坦途,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湖南省重点中学——新民中学。在这里,申旭辉遇见了一大批学识渊博、远见卓识的老师,而这些老师也给求知若渴的申旭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虽然在高考中失利,但母校河北地质学院(今河北地质大学)给予了这个成绩优异的年轻人极大的自由——因为被允许不计考勤分,申旭辉将大量的时间投注到相关书籍的阅读中。“学校老师甚至给了我一把图书馆的钥匙,我可以随时进去看书。那时候我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从地质学开始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地质学涉及很多基础理论,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数学、物理学的著作,还有一些跟地学有关的经典著作,我基本都在大学4年的时间里看完了。可以说,高中为我打好了底子,大学给了我一个开放的环境,这才成就了后来的我。”
随后在中国地震局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导师汪一鹏研究员和丁国瑜院士言传身教,给予了申旭辉触摸地质专业前沿研究的机会,并在实践操作中敢于让他“放手一搏”,承担起地质研究与数理模型相结合、地质研究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等多项重要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得以接触到不同的研究领域,也获得了大型项目管理的经验。”申旭辉回忆道。申旭辉个人的丰富积累、导师的有力引导,以及扎实的科研成果,也成为他被推选为“张衡一号”卫星计划牵头人的主要原因——“年轻、有一定学术水平、有交叉学科研发背景和重大项目管理经验”,这正是当时申旭辉的真实写照。
而当申旭辉进入“张衡一号”卫星研发团队时,团队的有效协作成为他这一阶段前行的重要动力。“我们这个团队实际上工作压力蛮大的,待遇也并不丰厚,是对科学的热爱将我们凝聚在一起。现在回想起来,团队能够协同发展、并肩作战,一方面靠的是‘三力’——亲和力、执行力、创造力。在我看来,团队首先要有亲和力,没有亲和力就不是团队;其次团队一定要有执行力,这是我们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第三要有创造力,要有求新求变的魄力和胆量,也需试错认错从头再来的勇气。另一方面就要靠‘三度’,即厚度、宽度、高度。对于团队中的个人来说,不能人云亦云、随着大流走,个人也还要不断地积累厚度,这才是科学家该有的求真态度。如果想要走得远一些,还需要有一定的宽度,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这也是我的切身体会。此外,还要不断提升高度,无论是科研水平,或是技术方法,都要有高度的要求。在‘三力’和‘三度’的基础上,我们分工明确、精诚合作,这也是我们最终能获得一些不错成果的根本原因。对于我个人而言,能够与这样的团队合作,是我最大的幸运。”
提及未来发展,申旭辉坦言,“张衡一号”就像自己的团队一样,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点,其最终形态也将是一支“并肩作战、效率高、精度高、服务范围广的精锐之师”。目前,“张衡一号”01卫星已经顺利完成设计的5年在轨运行任务,并以其优良性能继续延寿运行,“张衡一号”02卫星及其姊妹星“澳科一号”科学卫星将于近期发射入轨,与“张衡一号”01卫星在轨接续并组网观测,以提升我国在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环境获取建模的能力。考虑到我国空间地球物理技术发展趋势和全球地球物理场建模及其科学数据应用的需求,“张衡一号”卫星在高时空分辨率全球地磁场和电磁环境测量、基于量子原理的磁场梯度及梯度张量测量、地球物理场卫星系列发展及地球磁场重力场联合反演、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球关键带灾害环境效应研究4个方面持续发力,面向全球地壳运动、全球变化、地球系统科学,以及资源调查、环境管理、灾害监测预警需求,大力发展地球全系统、多物理场联合精细反演技术,全面推进和支撑相关领域科技创新。
在2018年2月“张衡一号”卫星发射升空时,申旭辉这样概括自己的研究生涯:“十五载呕心沥血,读数据、穷机理、钻技术,百千同仁竭力铸造张衡星;五千天殚精竭虑,问名师、找外援、寻后生,几代学者联手共圆科学梦。”他很推崇伽利略的一句话——“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而他也正是这样,在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中,以自己的赤子之心,长久地践行着这句箴言。
专家简介
申旭辉,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二级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工程副总设计师兼国际科学家委员会主席。兼任国家遥感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流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兼职教授;中法、中意、中欧航天合作电磁卫星联合工作组中方组长,中欧航天合作重力卫星联合工作组中方组长,国际地震火山电磁方法委员会—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执委会委员,国际地磁和高空大气物理协会—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地球观测组织中国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专家委员会委员。他长期从事空间地球物理、灾害遥感及通导遥一体化技术集成研究,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民用航天科研计划重点项目,以及“973”、“863”和国际合作计划重点课题,公开发表各类科研论文2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发明专利十余项。
来源:科学中国人 2023年2期 封面人物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