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励磁的全新高度》
——著名发电励磁领军人物黄大可

现代科技发展离不开各个科技领域潜心钻研、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有一位在发电控制领域科研创新、攻坚克难、硕果累累到退休的老者,他就是我国著名发电励磁领域领军人物、励磁专家——黄大可。
创新创造 引领超越
创新无止境,创造无极限。人生有目标,专业有高度。这就是黄大可励磁人生的写照,一个历尽艰辛,不畏险阻,坚持创新创造,勇於挑战权威、挑战传统、挑战洋货的中国工人,现代励磁技术高峰的攀登者。在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串孤独地探索前行的脚印,以及中国励磁落后的印记,他所开创的是中国发电励磁技术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全新篇章。
十多年前黄大可作为独立项目负责人提出并完成的 “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技术”方案和发明专利,首创了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事故保护的全新应用,引领了强磁场电子换流技术的先河,符合发电技术电力电子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是对传统强开关灭磁方式的颠覆性创新。实现了主动换流、无弧建压和理想灭磁的中国高度,创造性的解决了大型水电机组事故灭磁的世界级难题,首台“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装置在葛洲坝电厂安全稳定运行超过十年。 其在“励磁整流器及散热方式研究”科研项目中,他提出的“新型自冷热管散热”科研方案,有效地解决了自冷散热的瓶颈问题,实现很高的性价比和绿色应用前景,也获得多项专利,并在葛洲坝电厂发电机组全面应用实施,达到了国内大功率整流器自冷热管散热应用的领先水平。 近年来黄大可主持开展的“整流柜掉相监视器智能化和产品化研究”、“励磁控制系统静态、动态参数辨识与优化整定研究”、“新型叠加强励专利技术研究” 等科研创新项目均取得显著成效,并作为第一发明人和完成人,取得了多项专业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提出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发表了多篇科技论文,全面掌握和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提升了中国发电励磁技术的整体能力和应用水平,由被动应用到自主创新,由跟随模仿到创新超越。
厚积薄发 匠心独运
发电励磁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电力技术,大型发电机是这一技术整体呈现和运用效果的最终汇聚点,也是技术问题的多发点,直接关系到发电安全和主机设备的安全,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虽然励磁设备的整体较早年有所提高,但仍存在着深层技术问题和性能短板,黄大可紧紧抓住问题难点,立足于工程实践,集几十年现场工作经验和创新意识,十年来再完成了众多独创性创新成果。
专业技术成果获奖情况:《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技术研究》荣获第四届国际专利博览会 金奖和特别金奖;《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荣获2012年度电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 三等奖(国家电监委、国家安监总局);《现代励磁系统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荣获2012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 三等奖(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自冷热管整流器和散热方式的研究与应用》荣获2013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 三等奖(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现代励磁系统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荣获2012年湖北省第三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 一等奖(湖北省总工会、科技厅);《大型水电机组第三代励磁系统的展望》2012年度全国电力改革创新成果 一等奖(国家发改委主管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可控硅励磁谐波对发电机运行危害研究》荣获2011年第三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 一等奖;《自冷热管整流器及散热方式研究应用》荣获2009年首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 二等奖(中国能源化学工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新型干式励磁变压器(LCSC10-160/6)》通过了新产品定型检验,2014年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型式试验合格(14N0003-S);《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在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改造应用》荣获2014年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 一等奖(中国能源化学工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技术》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 技术发明 三等奖; 退休之年荣获2016年中国电力优秀科技工作者奖 。
原创发明 理论建树
除了上述获奖科研成果和荣誉,黄大可还取得12项重大发明和学术论文、技术标准。发明专利:无源零开断的自动灭磁装置及方法;一种发电机事故强行励磁电路;仿真状态量最优控制电力系统稳定器;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频响检测和参数优化分析方法及系统;实用新型专利:线性与非线性复合式阻容吸收器;集中无源选控过电压保护装置;一种自然冷却和辅助风冷转换的换热装置;一种发电机事故强行励磁电路;一种多电源独立叠加新型励磁装置等。
专业技术论文、标准有:《安全快速无限制的柔性灭磁技术》,水力发电,2010年第3期;《新型自冷热管散热励磁整流器的研制应用》,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第3期;《新型自冷热管散热励磁整流器的研制应用》,水电厂自动化,2011年第3期;《大型水轮发电机内部三相短路故障及事故灭磁功效评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2011年11月;《事故发电机实施快速灭磁的作用与评价指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2011年11月;《大型水电机组第三代励磁系统展望》,水电厂自动化,2012年2月;《5.21系统振荡及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器的研发应用》,水电厂自动化,2013年1月;《LYX 4F励磁事故全过程分析》,第三届全国水电厂机电设备改造新技术会议,2013年4月;《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新技术研究》,东方电机,2013年10月;《第三代励磁系统的展望》,发电机励磁系统学术年会,2013年10月;《事故发电机实施快速灭磁的作用与评价指标》,水电厂自动化,2014年8月;《励磁变压器传统配置的误区及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发电机励磁系统学术年会,2014年9月;《关于大型发电机组事故灭磁的有效防护问题》、《基于风险矩阵的发电安全风险预控机制建设》二篇2015年水电学会自动化年会论文集 (2015-6 南京);《自并励系统整流变压器创新设计方法研究》2016年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功率整流装置热管自冷散热的设计与应用》2019IEEE国际电气与能源大会、2019论文《热管散热器——励磁系统大功率整流器高效自冷散热的利器》、《高端励磁装备关键技术的创新超越》等。主持制定技术标准《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励磁控制系统技术规范》Q/CYPC.JS15-2015、Q/CTG 142-2017企业技术标准;DL行业标准制定《励磁控制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价导则》、《励磁系统热管自冷散热型整流装置技术导则》;翻译国际标准《IEEE Std 421.1-2007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的标准定义》(中文译稿2014);《IEEE Std 421.2-2014 励磁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鉴别、试验和评价导则》(中文译稿2015);《IEEE421.4-2014 IEEE励磁系统规范的编制导则》(IEEE标准翻译 2019-03);《IEEE421.6-2017 IEEE同步发电机灭磁设备规范和设计的推荐规程》(IEEE标准翻译2019-04)。
献身励磁 专业报国
长江电力励磁专业荣誉专家 黄大可:男,1956年出生,1974年参加工作,丰满水电学校学历,工人出身的高级工程师,连续五届被聘为公司励磁专业一级专家、荣誉专家,任公司唯一新技术开发岗位,黄大可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曾经荣获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能源部特等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 等称号。该同志长期从事发电励磁专业的检修维护、技术开发和研制工作,具有对本专业领域的深刻认识和创新能力,临近退休的这十多年里,更是其个人专业技术的大爆发,攻克和解决了诸多励磁技术难题,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取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国内重要刊物学会发表数十篇专业论文,在国内励磁行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是长期坚持在电力专业领域的实战型技术专家励磁达人,伴随着现代励磁四十年的专业生涯中,创造了中国励磁应用的一个个奇迹,并期待着将中国创造转化为中国制造,打造中国励磁的高端产品和品牌。
是改革开放的时代锻造了他,是伟大的民族复兴激励着他,是中国电力大发展召唤着他,是改变中国励磁技术落后的责任使命鞭策着他,即使痛失爱子也不能阻止他报国之志,哪怕身处逆境仍然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创新创造,倾心打造中国励磁的关键核心技术,不甘于作二流三流的跟随者,更不能将国家的电力安全系于一旦,体现了中国励磁人的担当和贡献,愿中国励磁与时代同辉,黄大可以一己之力、工匠之心选择和坚持了中国励磁梦,愿为中国梦的实现尽心竭力。 (2019-12-1)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现代水电机组励磁系统的应用开发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自动灭磁新技术研究” , 主持。
2、“励磁整流器及散热方式研究”, 主持。
3、“整流柜掉监视器智能化和产品化研究”, 主持。
4、“励磁控制系统静态、动态参数辨识与优化整定研究”, 主持。
5、“新型叠加强励专利技术研究”, 主持。
6、“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主持。
7、“现代励磁系统关键技术创新成果”, 主持。
8、“自冷热管整流器和散热方式的研究与应用” , 主持。
9、 “可控硅励磁谐波对发电机运行危害研究”, 主持。
10、“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在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改造应用”, 主持。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主持开展的“整流柜掉监视器智能化和产品化研究”、“励磁控制系统静态、动态参数辨识与优化整定研究”、 “新型叠加强励专利技术研究”等技术创新项目均取得显著成效,他作为第一发明人和完成人,取得了多项专业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数十篇高科技论文,获得诸多科技奖励。
1、“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荣获2012年度电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
2、“现代励磁系统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荣获2012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3、“自冷热管整流器和散热方式的研究与应用”荣获2013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4、“现代励磁系统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荣获2012年湖北省第三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5、“可控硅励磁谐波对发电机运行危害研究”荣获2011年第三届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
6、“自冷热管整流器及散热方式研究应用”荣获2009年首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
7、“新型干式励磁变压器(LCSC10-160/6)”通过了新产品定型检验;
8、“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在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改造应用”荣获2014年(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学术成就:
1、长期从事现代水电机组励磁系统的应用开发工作,首先实现了第一代国产励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第一代整流器产品超过15万小时的可靠性指标;
2、曾作为葛洲坝大江电厂电修车间主任,主持和管理大江厂电气检修维护工作,创造了连续超过1200天安全生产的纪录,直到因机构改革而终止;
3、主持制定《蓄电池运行维护规程》和《大江电厂励磁系统检验规程》等技术标准,为励磁专业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4、首先提出并实质性完成的《仿真状态量最优控制电力系统稳定器》,是国内现代励磁系统首先实现工业化应用的电力系统稳定器,获中国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并为葛洲坝二江、大江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华中电网的系统稳定问题,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
5、首创《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技术》,彻底解决了依赖强开关灭磁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灭磁装置针对极限灭磁的设防标准,实现了理想灭磁条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发电机、发变组的内部故障不被扩大,有效保护发电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发明博览会双金奖。
6、创新研制的《自冷热管散热整流器》,运用全新的热设计和结构设计,突破性的解决了长期困扰葛电厂的励磁整流器的散热方式问题,实现了大功率整流器全自冷散热的运行模式,大大提高了励磁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并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获得了三项专利,以及2009年首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
发明专利:
[1]胡嘉纯,黄大可,王玉忠. 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频响检测和参数优化分析方法及系统[P]. CN104460655A,2015-03-25.
[2]刘念,黄大可,瞿浩,李顺,潘荣超,王利来,李建. 一种多电源独立叠加新型励磁装置[P]. CN203289368U,2013-11-13.
[3]黄大可. 一种发电机事故强行励磁电路[P]. CN102064757B,2012-11-07.
[4]黄大可. 一种发电机事故强行励磁电路[P]. CN201887713U,2011-06-29.
[5]黄大可. 一种发电机事故强行励磁电路[P]. CN102064757A,2011-05-18.
[6]陈小明,何长平,黄大可,王波,邵显钧,张敬. 具有折线特征的灭磁电阻组合装置[P]. CN201414105,2010-02-24.
[7]黄大可,潘家才,邵显钧. 无源零开断的自动灭磁装置及方法[P]. CN100514786C,2009-07-15.
[8]黄大可. 线性与非线性复合式阻容吸收器[P]. CN201167286,2008-12-17.
[9]黄大可. 一种自然冷却和辅助风冷自动转换的换热装置[P]. CN201163744,2008-12-10.
[10]黄大可. 集中无源选控过电压保护装置[P]. CN201163749,2008-12-10.
[11]黄大可,潘家才,邵显钧. 无源零开断的自动灭磁装置及方法[P]. CN1829028,2006-09-06.
[12]任元,陈贤治,俸远禧,李国久,黄大可,张永设,孙全忠. 仿真状态量最优控制电力系统稳定器[P]. CN85103037B,1987-04-22.
发表期刊论文:
[1] 胡嘉纯,黄大可.励磁控制系统的动态频率响应检测分析系统[J].大电机技术,2020(01):78-83.
[2] 刘念,谢驰,赵欣,潘荣超,黄大可.同步发电机叠加强励励磁系统的强励特性分析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17,40(06):20-23.
[3] 赵欣,刘念,黄大可,潘荣超,李顺.误强励时同步发电机新型叠加强励励磁系统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6):30-32.
[4] 杨京广,黄大可,高劲松.励磁功率柜均流系数计算及智能均流试验研究[J].水电与新能源,2016(06):19-22.
[5] 黄大可.关于大型发电机组事故灭磁的有效防护问题[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05):71-75.
[6] 潘荣超; 李顺; 黄大可; 王利来; 李建; 刘念 新型叠加强励励磁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水电厂自动化 2015/01
[7] 黄大可 事故发电机实施快速灭磁的作用与评价指标 水电厂自动化 2014/03
[8] 潘荣超; 刘念; 黄大可; 李顺 新型叠加强励励磁系统强励倍数计算与调节精度分析 东方电机 2014/02
[9] 李顺,刘念,潘荣超,黄大可,李建,王利来.新型叠加强励励磁回路的电磁暂态特性与励磁变压器容量分析[J].电测与仪表,2014,51(11):50-55.
[10] 潘荣超,刘念,黄大可,李顺,李建,王利来.新型叠加强励励磁变压器的参数优化[J].变压器,2014,51(11):10-13.
[11] 王利来,刘念,潘荣超,黄大可,李建,李顺.同步发电机新型叠加强励励磁回路二极管故障和电容并联作用分析[J].电测与仪表,2014,51(17):112-116.
[12 ]李顺,刘念,潘荣超,黄大可,李建,王利来.新型叠加强励励磁回路的电磁暂态特性与励磁变压器容量分析[J].电测与仪表,2014,51(11):50-55.
[13] 李顺; 刘念; 黄大可; 潘荣超 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新技术研究 东方电机 2013/05
[14] 黄大可 5.21系统振荡及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器的研发应用 水电厂自动化 2013/01
[15] 黄大可 大型水电机组第3代励磁系统展望 水电厂自动化 2012/01
[16] 黄大可; 王洪波 新型自冷热管散热励磁整流器的研制应用 水电厂自动化 2011/03
[17] 黄大可,王洪波.新型自冷热管散热励磁整流器的研制应用[J].电力电子技术,2010,44(03):48-50.
[18] 黄大可.安全快速无限制的柔性灭磁技术[J].水力发电,2010,36(03):81-83.
[19] 黄大可.不同灭磁配置与灭磁时间特性分析[J].中国电力,2008(05):28-32.
[20] 黄大可 现代柔性灭磁技术 黄大可 水电厂自动化 2008/03
[21] 黄大可.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技术[J].大电机技术,2007(05):56-59.
[22] 黄大可,邵显钧.励磁系统大功率整流器的增容设计[J].大电机技术,2006(06):56-62.
[23] 黄大可 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技术简介 水电厂自动化 2006/S1
[24] 黄大可; 邵显钧; 陈小明 具有磁场电流动态转移特性的发电机灭磁方案 水电科技进展 2000/01
[25] 黄大可,陈旭.葛洲坝大江电厂机组自动化改造初探[J].湖北水力发电,1992(01):60-62.
[26] 黄大可,邵显钧.六相双脉冲监视器原理及应用[J].大电机技术,1990(05):51-52.
发表会议论文:
[1] 黄大可,黄一申. 水电机组静止励磁装置产生高频轴电压问题的研究探讨——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我们的思考[C].全国大中型水电厂技术协作网技术交流文集(十三)水电厂改造专集.2010:205-215.
[2] 黄大可,王洪波. 新型自冷热管散热励磁整流器的研制应用[C].全国大中型水电厂技术协作网技术交流文集(十三)水电厂改造专集.2010:197-204.
[3] 黄大可. 超级安全快速无限制的柔性灭磁技术[C].全国大中型水电厂技术协作网技术交流文集(十三)水电厂改造专集.2010:216-223.
[4] 黄大可. 大型发电机内部故障保护技术的难点与突破[C].全国大中型水电厂技术协作网技术交流论文集(十一)水电机组励磁系统专集.2009:233-238.
[5] 黄大可. 现代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柔性灭磁技术[C].全国大中型水电厂技术协作网技术交流论文集(十一)水电机组励磁系统专集.2009:252-262.
[6] 黄大可. 不同灭磁配置与灭磁时间特性的分析[C].全国大中型水电厂技术协作网技术交流论文集(十一)水电机组励磁系统专集.2009:222-232.
[7] 黄大可,王洪波. 新型自冷热管散热励磁整流器的研制应用[C].全国大中型水电厂技术协作网技术交流论文集(十一)水电机组励磁系统专集.2009:239-251.
[8] 黄大可. 现代电机的柔性灭磁技术[C].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2008:58-61.
[9] 黄大可. 方案三 采用电子组合型灭磁装置试验方案[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力系统稳定及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学科组第二届年会2003学术论文集.2003:153-154.
【黄大可劳模创新工作室】
自 主 创 新 成 果
1.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技术
发明专利《无源零开断的自动灭磁装置及方法》(2005100196361)(2009.5)
长江电力总经理特别奖 一等奖
长江电力优秀科研项目奖 二等奖
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证书(EK070821)
2007年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 金奖和特别金奖
2016年湖北省科技奖 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申报2016年第十八届中国专利奖
申报2016年国家能源科技奖 技术发明奖
2.自冷热管整流器和散热方式研究与应用
含有三项专利技术:
实用新型专利:线性与非线性复合式阻容吸收器
实用新型专利:集中无源选控过电压保护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自然冷却和辅助风冷转换的换热装置
2009年首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 二等奖
2013年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3.可控硅励磁谐波对发电机危害的研究和治理技术
2011年第三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 一等奖
4.整流柜掉相监视器智能化和产品化研究
2011年长江电力自主创新科研项目成果
5.《仿真状态量最优控制电力系统稳定器》
发明专利、国际专利,并且率先实施工业化应用,解决了葛洲坝电厂初期输电和系统稳定的问题。
1987.10获得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 三等奖。
6.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012年 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2.7 电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 三等奖
7.现代励磁系统关键技术创新成果
第三届湖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2012.12)
8.自并励系统参数优化设计与新型强励方式研究
发明专利:《一种发电机事故强励电路》ZL2010106031560(2012.11)
实用新型:《一种多电源独立叠加新型励磁装置》(2013.11)
2015年长江电力自主创新科研成果
9.《大型水电机组第三代励磁系统的展望》科技论文
2012年度 全国电力改革创新成果 一等奖
10.《关于大型发电机组事故灭磁的有效防护问题》
获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2013-12)
11. 长江电力励磁专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4-7)
12.大型发电机组第三代励磁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
长江电力自主创新科研成果
13.大型发电机组内部事故的安全管控与危机意识
长江电力自主创新科研成果
14.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在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改造应用
2014年11月 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 一等奖
2014年 第四届湖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申报
2018年 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 银 奖
15.第三代柔性事故灭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电力创新奖申报(长江电力2015-1)
16.励磁控制系统动态监测仪研制与应用
三峡集团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申报(2015-4)
17.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及实施工业化改造的研究和应用
申报2015年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 (2015-6)
18.基于风险矩阵的发电安全风险预控机制建设研究
2014年度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2015-6)
2015年水电厂自动化年会 技术交流论文 (2015-6)
19.《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励磁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企业技术标准制定(讨论稿2015-6)Q/CYPC XXXX-2015
三峡标准修订 Q/CTG 142-2017
DL行业标准制定(征求意见稿2018-12)
20.《励磁系统热管自冷散热型整流装置技术导则》
DL行业标准制定(征求意见稿2018-12)
21.IEEE Std 421.1-2007 IEEE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的标准定义
(IEEE标准翻译150401)
22.IEEE421.2-2014 励磁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鉴别,试验和评价导则
(IEEE标准翻译 英-中稿 2015-02-06)
23.IEEE421.4-2014 IEEE励磁系统规范的编制导则
(IEEE标准翻译 英-中稿 2019-03)
24.IEEE421.6-2017 IEEE同步发电机灭磁设备规范和设计的推荐规程
(IEEE标准翻译 英-中稿 2019-04)
25.葛洲坝电厂大功率励磁整流器全面实现自冷热管技术推广应用
长江电力自主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2015-6)
26.11F励磁技改缺陷测试分析及应急处置
葛洲坝电厂特别贡献奖 (2015-7)
27.励磁控制系统静态、动态参数辨识与优化整定研究
长江电力自主创新科研成果(2016-12)
28.2016年中国电力优秀科技工作者奖
29.2016年湖北省总工会命名【黄大可劳模创新工作室】
荣誉奖励:
1、 2012年荣获电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
2、 2012年荣获水力发电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3、 2013年荣获水力发电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4、 2012年荣获湖北省第三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5、 2011年荣获第三届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
6、 2009年荣获首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
7、 2014年荣获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8、获第四届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
学术交流:
1、2013年发电机励磁系统学术年会暨技术研讨会。
2、2012年发电机励磁学术年会暨技术研讨会。
3、2012年受邀参加第二届全国水电厂(站)技术交流研讨会。
4、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 中国会议 2008-12。
5、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电力系统稳定及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学科组第二届年会 中国会议 2003-12。
6、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1991年学术会议。
7、2015年年会暨全国水电厂自动化技术学术交流会。
8、第三届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会议。
【辉煌中国 复兴之路】报道:
献身水电四十载 创新中国励磁梦
——记全国劳动模范 发电励磁专家黄大可
黄大可,中国长江电力退休励磁专家,湖北省命名【黄大可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出生于中国水电的摇篮吉林丰满,投身于长江葛洲坝电厂,长期坚持在水电励磁专业岗位上,伴随中国电力发展和现代励磁的成长走过了近四十年的风雨路程。早在八十年代将第一代国产静止励磁设备用到极致,甩掉了励磁事故大王的帽子,为中国励磁争气;发明了中国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器,获得国际发明展铜奖,是中国最早一批专利发明家,并率先应用于葛洲坝水电站,自主解决了电力输送和电网稳定的难题,确保当时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二十年;在中国电力崛起的初期,为从零开始的现代发电励磁专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创造了其职业生涯第一个十年的高峰,曾受到湖北省、电力部、能源部和国务院等的嘉奖,荣获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能源部特等劳模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进入新世纪大型发电机事故灭磁保护出现了新问题,GZB电厂的发电机组接连发生灭磁事故,暴露出过去灭磁改造方案的缺陷和隐患,说明当时国产发电机普遍使用的“强开关+ZnO非线性电阻”灭磁的方案遇到了瓶颈、障碍,常规灭磁配置形同虚设。为此黄大可首先提出来采用“线性与非线性电阻复合”的过渡措施,缓解了安全技术问题,也为研发新型灭磁方案,彻底解决发电机事故灭磁的技术矛盾赢得了时间。
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如何解决大型发电机事故灭磁这一世界级难题也摆在了中国励磁人的面前,黄大可以其对励磁专业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认识,大胆选择了一个独特的没有先例的技术方向,依托葛洲坝电厂这一三峡工程的准备和演习电站,紧紧抓住工程实际中的问题症结,以多年的现场经验、技术积累和创新灵感,凭着中国励磁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没有立项没有资金没有团队支持情况下,默默地展开了一场可能没有结果的马拉松式的创新研究工作,几乎是以5+2白加黑的模式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虽然常常不被人理解,也被满足现状者不看好,更被引进技术者所抵触,可是黄大可坚信这一技术难题可以攻破,也应该由中国励磁人攻破,仅凭一己之力、三无之身,也没有任何指令任务安排,独自发起了向传统经典和国外技术垄断的挑战。
经过了多年的艰苦研究,终于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发电机事故灭磁解决方案,也是完全依靠中国特色产品和技术的中国方案,首创了“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技术”发明专利,该技术一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强开关遮断移能灭磁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励磁的特点,将电机界沿用百年的机械式强开关电光火石的灭磁方式,创新为柔性化、电力电子化和智能化无限制灭磁方式,突破了机械开关的限制极限,实现主动换流、自动建压、无弧分断和理想灭磁的优异效果,品质性能全面超越现行国内外发电机灭磁装置,很好的解决了发电机事故灭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可从根本上消除大型发电机事故保护能力不足的缺陷隐患,并筑牢发电机事故保护的最后防线,大大提高了大型发电机组的本质安全性。该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国内外首创,国际先进”,新型灭磁装置投入运行十余年,性能稳定可靠,灭磁无忧,至今无出其二,项目屡获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湖北省技术发明奖等奖项。
近年来大型发电机组事故时有发生,由于灭磁保护不力而严重损坏发电主机设备的问题,黄大可发出了“我们的大型发电机再也不应作牺牲品了”的呼吁,强调重视和提升大型发电机灭磁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不能仅停留在能用的水平,而应该达到快速有效万无一失的高度,担负起电力能源的心脏——发电机的终极保护者。愿将自主原创的新型灭磁技术贡献给国家电力事业,让中国励磁与中国电力的发展相匹配,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彻底消除中国发电装备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对于这样自主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现实中却遭受重重打压,长期不推广、不转化、不应用,还在习主席去年视察三峡期间,将唯一一套经历十余年考验的工程样机,葛电厂6号机无源零开断灭磁装置无情的破坏性拆除,连同连续在线十多年的数据资料被卖了废铁,这是十足的破坏,是对来之不易的创新成果的亵渎,是对劳动、创造的蔑视,更是对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倒行逆施,对中央决策部署的阳奉阴违。面对现实的无奈,黄大可没有放弃,因为他坚信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需要属于自己的关键核心技术,中国不能把发电机的安危系于靠不住的洋拐棍,必须自主根本性解决,让中国梦里有我们中国励磁人的一份担当。
临近退休的十多年里,他率先成立了【黄大可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推进现代励磁技术的创新研究,着力从根本上解决一味跟随模仿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问题。黄大可就是这样向一个个堡垒发起突击,攻下了励磁专业领域的诸多制高点,成就了许多的不可能,进入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再次大爆发,一项项原创性科研成果结题应用,多项专利发明获准授权,数十篇科技论文接连发表和获奖,十多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主持制定了多项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黄大可厚积薄发匠心独运,收获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技术研究的领域覆盖了励磁系统及其周边相关交叉专业范围,攻克和解决了大型发电机组现代励磁系统全方位的结构性的深层技术问题。例如,由于自并励系统事故强励能力被削弱的问题,黄大可发明了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发电机设备改造,解决了自并励系统固有和深层的技术缺陷,实现了励磁系统的一体化综合设计,全面提升了现代励磁的性能品质,还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效益,是对传统经典励磁设计的颠覆性创新创造,将励磁技术整体提升到新高度。发明专利获得2018年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在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改造应用》荣获2014年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 一等奖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至此黄大可的励磁人生,勇于面对任何苦难和打击,将对爱子的思念转为对励磁专业技术的热爱,以精益的工匠精神攻坚克难,开创了中国励磁应用技术的一个个奇迹,以赤子之心践行了报国之志,只是希望祖国母亲不要拒绝赤子的丹心一片,希望中国励磁也与中国电力一样成长壮大。以先进核心技术、创新理念和应用成果,构筑起全新的中国创造“第三代励磁系统”的完整构架,推进中国励磁技术超越和引领时代的梦想。
◇2019-7


展望中国年鉴报道: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为电力事业献终生
——记全国劳动模范 发电励磁专家黄大可
黄大可,1956年出生,1974年参加工作,大学专科学历,中国长江电力退休励磁专家,湖北省命名【黄大可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出生于中国水电的摇篮吉林丰满,投身于长江葛洲坝电厂,长期坚持在水电励磁专业岗位上,伴随中国电力发展和现代励磁的成长走过了近四十年的风雨路程。早在八十年代将第一代国产静止励磁设备用到极致,甩掉了励磁事故大王的帽子,为中国励磁争气;发明了中国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器,获得国际发明展铜奖,是中国最早一批专利发明家,并率先应用于葛洲坝水电站,自主解决了电力输送和电网稳定的难题,确保当时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二十年;在中国电力崛起的初期,为从零开始的现代发电励磁专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创造了其职业生涯第一个十年的高峰,曾受到湖北省、电力部、能源部和国务院等的嘉奖,荣获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能源部特等劳模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进入新世纪大型发电机事故灭磁保护出现了新问题,GZB电厂的发电机组接连发生灭磁事故,暴露出过去灭磁改造方案的缺陷和隐患,说明当时国产发电机普遍使用的“强开关+ZnO非线性电阻”灭磁的方案遇到了瓶颈、障碍,常规灭磁配置形同虚设。为此黄大可首先提出来采用“线性与非线性电阻复合”的过渡措施,缓解了安全技术问题,也为研发新型灭磁方案,彻底解决发电机事故灭磁的技术矛盾赢得了时间。
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如何解决大型发电机事故灭磁这一世界级难题也摆在了中国励磁人的面前,黄大可以其对励磁专业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认识,大胆选择了一个独特的没有先例的技术方向,依托葛洲坝电厂这一三峡工程的准备和演习电站,紧紧抓住工程实际中的问题症结,他将专业当生命,视技术如孩子,以创新为乐趣,担克难为使命,以多年的现场经验、技术积累和创新灵感,在没有立项没有资金没有团队支持情况下,默默地展开了一场可能没有结果的马拉松式的创新研究工作,几乎是以5+2白加黑的模式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黄大可对发电励磁技术的情真意笃孜孜以求,成就了中国现代励磁技术的创新突破。经过了多年的艰苦研究,终于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发电机事故灭磁解决方案,也是完全依靠中国特色产品和技术的中国方案,首创了“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技术”发明专利,该技术一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强开关遮断移能灭磁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励磁的特点,将电机界沿用百年的机械式强开关电光火石的灭磁方式,创新为柔性化、电力电子化和智能化无限制灭磁方式,突破了机械开关的限制极限,实现主动换流、自动建压、无弧分断和理想灭磁的优异效果,品质性能全面超越现行国内外发电机灭磁装置,很好的解决了发电机事故灭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可从根本上消除大型发电机事故保护能力不足的缺陷隐患,并筑牢发电机事故保护的最后防线,大大提高了大型发电机组的本质安全性。该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国内外首创,国际先进”,新型灭磁装置投入运行十余年,性能稳定可靠,灭磁无忧,至今无出其二,项目屡获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湖北省技术发明奖等奖项。
近年来大型发电机组事故时有发生,由于灭磁保护不力而严重损坏发电主机设备的问题,黄大可发出了“我们的大型发电机再也不应作牺牲品了”的呼吁,强调重视和提升大型发电机灭磁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不能仅停留在能用的水平,而应该达到快速有效万无一失的高度,担负起电力能源的心脏——发电机的终极保护者。愿将自主原创的新型灭磁技术贡献给国家电力事业,让中国励磁与中国电力的发展相匹配,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彻底消除中国发电装备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对于这样自主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现实中却遭受重重打压,长期不推广、不转化、不应用,还在习主席去年视察三峡期间,将唯一一套经历十余年考验的工程样机,葛电厂6号机无源零开断灭磁装置无情的破坏性拆除,连同连续在线十多年的数据资料被卖了废铁,这是十足的破坏,是对来之不易的创新成果的亵渎,是对劳动、创造的蔑视,更是对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倒行逆施,对中央决策部署的阳奉阴违。面对现实的无奈,黄大可没有放弃,因为他坚信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需要属于自己的关键核心技术,中国不能把发电机的安危系于靠不住的洋拐棍,必须自主根本性解决,让中国梦里有我们中国励磁人的一份担当。
临近退休的十多年里,他率先成立了【黄大可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推进现代励磁技术的创新研究,着力从根本上解决一味跟随模仿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问题。黄大可就是这样向一个个堡垒发起突击,攻下了励磁专业领域的诸多制高点,成就了许多的不可能,进入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再次大爆发,一项项科研成果结题应用,多项专利发明获准授权,数十篇科技论文接连发表和获奖,十多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主持制定了多项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黄大可厚积薄发匠心独运,收获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技术研究的领域覆盖了励磁系统及其周边相关交叉专业范围,攻克和解决了大型发电机组现代励磁系统全方位的结构性的深层技术问题。《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技术成果,2012年分别获得国家电监会、国家安监总局,电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湖北省总工会、科技厅第三届湖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他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数十篇专业论文。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共同组织的2014年(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中,长江电力黄大可等6人研究的成果《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在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改造应用》荣获一等奖。《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在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改造应用》荣获2014年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 。发明专利获得2018年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他的每一次科研创新成果都倾注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路还很长,需要做的事情太多,黄大可以先进核心技术、创新理念和应用成果,构筑起全新的中国创造“第三代励磁系统”的完整构架,践行中国励磁技术超越和引领时代的梦想。
海峡科技与产业报道:
创新不止 为电力安全护航
——记长江电力励磁专业荣誉专家黄大可及其研究成果
随着电力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的普遍应用,电力生产安全问题愈加严重,尤其是在大型的发电厂,发电机的安全运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发电机出现故障,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葛洲坝电厂生产技术部技术开发主任、创新工作室黄大可先生,长期致力于现代发电控制系统――励磁专业的检修维护、开发和研制工作,具有对该专业领域的深刻认识和创新能力,研制了一系列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励磁专业技术成果,曾连续四届被聘为中国长江电力公司励磁专业一级专家,为大型发电机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
近年来,长江电力公司建立了新的创新机制,黄大可紧跟创新时代步伐,在葛洲坝电厂“自动灭磁新技术研究”项目中,作为独立项目负责人提出了全新的“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技术”方案,首创了无源零开断的自动灭磁技术和装置,有效解决了水电机组事故灭磁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灭磁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及“第四届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公司也积极配合其科研技术成果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发电机励磁系统在水电能源行业的应用价值,全面推广,取代进口设备,实现完全自主国产化应用的目标和产业化发展方向。在葛洲坝电厂“励磁整流器及散热方式研究”科研项目中,他提出的“新型自冷热管散热”科研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自冷散热的瓶颈问题,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和应用前景,并在葛洲坝电厂机组全面应用实施,达到了国内大功率自冷热管散热应用的领先水平。
同时,黄大可主持开展的“整流柜掉相监视器智能化和产品化研究”、“励磁控制系统静态、动态参数辨识与优化整定研究”、“新型叠加强励专利技术研究”等技术创新项目均取得显著成效,他还作为第一发明人和完成人,取得了多项专业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数十篇科技论文,获得诸多科技奖项。其中“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荣获2012年度电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现代励磁系统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自冷热管整流器和散热方式的研究与应用”分别荣获2012年度和2013年度水力发电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现代励磁系统关键技术创新成果”荣获2012年湖北省第三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可控硅励磁谐波对发电机运行危害研究”荣获2011年第三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自冷热管整流器及散热方式研究应用”荣获2009年首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新型干式励磁变压器(LCSC10-160/6)”通过了新产品定型检验,“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在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改造应用”荣获2014年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不仅将他的个人价值得以放大,也为我国电力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电力安全无小事,在黄大可眼里他所坚持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业,虽然科研创新是艰苦的,甚至是孤独的,但他相信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事,最终必定取得成功,因此他将继续执着而坚定的走下去。
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01期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为电力事业献终生
——记全国劳动模范 发电励磁专家黄大可
黄大可,1956年出生,1974年参加工作,大学专科学历,中国长江电力退休励磁专家,湖北省命名【黄大可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出生于中国水电的摇篮吉林丰满,投身于长江葛洲坝电厂,长期坚持在水电励磁专业岗位上,伴随中国电力发展和现代励磁的成长走过了近四十年的风雨路程。早在八十年代将第一代国产静止励磁设备用到极致,甩掉了励磁事故大王的帽子,为中国励磁争气;发明了中国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器,获得国际发明展铜奖,是中国最早一批专利发明家,并率先应用于葛洲坝水电站,自主解决了电力输送和电网稳定的难题,确保当时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二十年;在中国电力崛起的初期,为从零开始的现代发电励磁专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创造了其职业生涯第一个十年的高峰,曾受到湖北省、电力部、能源部和国务院等的嘉奖,荣获湖北省青年科技精英、能源部特等劳模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进入新世纪大型发电机事故灭磁保护出现了新问题,GZB电厂的发电机组接连发生灭磁事故,暴露出过去灭磁改造方案的缺陷和隐患,说明当时国产发电机普遍使用的“强开关+ZnO非线性电阻”灭磁的方案遇到了瓶颈、障碍,常规灭磁配置形同虚设。为此黄大可首先提出来采用“线性与非线性电阻复合”的过渡措施,缓解了安全技术问题,也为研发新型灭磁方案,彻底解决发电机事故灭磁的技术矛盾赢得了时间。
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如何解决大型发电机事故灭磁这一世界级难题也摆在了中国励磁人的面前,黄大可以其对励磁专业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认识,大胆选择了一个独特的没有先例的技术方向,依托葛洲坝电厂这一三峡工程的准备和演习电站,紧紧抓住工程实际中的问题症结,他将专业当生命,视技术如孩子,以创新为乐趣,担克难为使命,以多年的现场经验、技术积累和创新灵感,在没有立项没有资金没有团队支持情况下,默默地展开了一场可能没有结果的马拉松式的创新研究工作,几乎是以5+2白加黑的模式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黄大可对发电励磁技术的情真意笃孜孜以求,成就了中国现代励磁技术的创新突破。经过了多年的艰苦研究,终于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发电机事故灭磁解决方案,也是完全依靠中国特色产品和技术的中国方案,首创了“无源零开断自动灭磁技术”发明专利,该技术一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强开关遮断移能灭磁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励磁的特点,将电机界沿用百年的机械式强开关电光火石的灭磁方式,创新为柔性化、电力电子化和智能化无限制灭磁方式,突破了机械开关的限制极限,实现主动换流、自动建压、无弧分断和理想灭磁的优异效果,品质性能全面超越现行国内外发电机灭磁装置,很好的解决了发电机事故灭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可从根本上消除大型发电机事故保护能力不足的缺陷隐患,并筑牢发电机事故保护的最后防线,大大提高了大型发电机组的本质安全性。该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国内外首创,国际先进”,新型灭磁装置投入运行十余年,性能稳定可靠,灭磁无忧,至今无出其二,项目屡获国际专利博览会金奖、湖北省技术发明奖等奖项。
近年来大型发电机组事故时有发生,由于灭磁保护不力而严重损坏发电主机设备的问题,黄大可发出了“我们的大型发电机再也不应作牺牲品了”的呼吁,强调重视和提升大型发电机灭磁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不能仅停留在能用的水平,而应该达到快速有效万无一失的高度,担负起电力能源的心脏——发电机的终极保护者。愿将自主原创的新型灭磁技术贡献给国家电力事业,让中国励磁与中国电力的发展相匹配,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彻底消除中国发电装备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对于这样自主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现实中却遭受重重打压,长期不推广、不转化、不应用,还在习主席去年视察三峡期间,将唯一一套经历十余年考验的工程样机,葛电厂6号机无源零开断灭磁装置无情的破坏性拆除,连同连续在线十多年的数据资料被卖了废铁,这是十足的破坏,是对来之不易的创新成果的亵渎,是对劳动、创造的蔑视,更是对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倒行逆施,对中央决策部署的阳奉阴违。面对现实的无奈,黄大可没有放弃,因为他坚信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需要属于自己的关键核心技术,中国不能把发电机的安危系于靠不住的洋拐棍,必须自主根本性解决,让中国梦里有我们中国励磁人的一份担当。
临近退休的十多年里,他率先成立了【黄大可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推进现代励磁技术的创新研究,着力从根本上解决一味跟随模仿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问题。黄大可就是这样向一个个堡垒发起突击,攻下了励磁专业领域的诸多制高点,成就了许多的不可能,进入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再次大爆发,一项项科研成果结题应用,多项专利发明获准授权,数十篇科技论文接连发表和获奖,十多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主持制定了多项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黄大可厚积薄发匠心独运,收获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技术研究的领域覆盖了励磁系统及其周边相关交叉专业范围,攻克和解决了大型发电机组现代励磁系统全方位的结构性的深层技术问题。《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技术成果,2012年分别获得国家电监会、国家安监总局,电力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湖北省总工会、科技厅第三届湖北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他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数十篇专业论文。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共同组织的2014年(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中,长江电力黄大可等6人研究的成果《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在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改造应用》荣获一等奖。《新型叠加强励技术在发电机励磁系统的改造应用》荣获2014年第六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 。发明专利获得2018年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他的每一次科研创新成果都倾注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路还很长,需要做的事情太多,黄大可以先进核心技术、创新理念和应用成果,构筑起全新的中国创造“第三代励磁系统”的完整构架,践行中国励磁技术超越和引领时代的梦想。
中国名人大典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