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编辑专家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医药科学 » 临床医学 »

张铭志——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12-21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专家信息:

 张铭志 博士、研究生生导师、MPA/MPH导师

教授、主任医师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

从事眼科临床专业33年,专业方向白内障、青光眼、视光等,是我国最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白内障屈光手术的知名专家,全国TOP名医眼科白内障专业前十强。 完成各类白内障、青光眼及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手术2万余例,对合并有白内障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的研究结果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并建立手术治疗模型。在基层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方面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法,共培训了全国超过2200名医师。近年来将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致力于白内障致病基因定位及青光眼及高度近视的易感基因的关联性研究。

获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防盲杰出贡献奖”“中华眼科学会奖”、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中国眼科医师奖”、2014年度“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医务(卫生)管理科研创新奖”、新加坡国家眼科研究所“眼科研究贡献奖”、“广东省眼科女医师杰出贡献奖”、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南粤巾帼好医师”光荣称号、“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潮汕星河国瑞科技奖”,世界白内障医师协会授予“人工晶体植入10000例成就奖”,广东省医院协会“天晴杯”广东医院优秀管理干部、2013年中国名医百强榜(白内障医生),2014年入选全国顶尖名医眼科白内障专业前十强。

近五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三项,汕头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四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参与)一项。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五项,国际合作项目三项,省部级项目三项,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4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1篇,累积影响因子275.406。

进修、培训经历(项目、时间、地点):

1、2008-2011年攻读卫生部院长EMBA课程班并获证书。

2、2004年赴德国海得堡大学医院眼科和奥地利萨尔斯堡医院眼科培训中心通过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的培训并获资格证书。

3、1998-1999年赴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完成青光眼白内障临床专业高级研训(FELLOWSHIP)。

4、1996年赴美国新英格视光学院做RGP中国教师培训。

5、1992年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眼科进修一年。

6、1992年9月-1994年7月,内蒙古医学院眼科专业硕士毕业,学制3年。

7、1978年9月-1982年7月,内蒙古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1982年7月-1996年6月于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任主治医师、讲师。

2.1996年7月-2005年6月于厦门眼科中心任副院长、副教授、主任医师。

3.2005年5月至今于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任常务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目前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白内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汕头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委,全国高等学校5年制眼视光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眼病学》副主编、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眼科学》学科编委、高等院校十五规划《眼视光学》编委、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编委。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