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编辑专家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水产学 »

李瑞波——著名生物腐植酸技术研究专家、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23-05-31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李瑞波 福建诏安籍,1944年生。1968年清华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广东、福建工作。参加深圳特区第一阶段建设,1997年创办福建省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现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曾获省级科技二等奖、市级科技进步奖、全国行业协会科技贡献奖、“”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和“中国优秀创新人物”称号。任诏安县商会副会长,诏安海西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并被聘任中国农科院客座研究员、福州大学客座教授。

个人还获评2008年度诏安县“感动诏安十大人物”、2012年“首届诏安道德模范”和2011年“热心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公司多次被评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漳州市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1994年开始研发生物腐植酸,1997年创办公司后,以生物腐植酸技术为核心开发多项有机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产品,已获七项国家发明专利,另一项发明专利申请已进入公开阶段。这些发明专利的推广对实现工农业有机废弃物零排放,有效地消除有机废弃物这一环境污染源,变废为宝,有重要的作用。 从2000年开始,在国内多家杂志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十余篇,其中关于“甘蔗糖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论文被收入由我国环境保护部付部长潘岳主编的《中国环境保护工作与环境维权启示》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先后发行的著作《生物腐植酸与生态农业》、《生物腐植酸肥料生产与应用》和《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集我国生物腐植酸理论之大成,在全国乃至国外产生较大的反响。

二十世纪末就率先把生物腐植酸技术成功地规模化地应用于水产养殖,是我国“以防为主,科学治水”养殖技术的倡导者之一,在东南沿海养殖区享有盛誉。由此也使其成为中国腐植酸行业内著名的“实干型学者”。 2008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研发了零污染生态垫床养猪技术,该项技术集循环经济、环保和高效益于一体,是养猪业大变革大发展的现代化模式。

2012年,把生物腐植酸理论推向新的高度,提出“生物腐植酸功能的核心是水溶有机碳和功能微生物”,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植物有机碳营养“两通道说”,首次质疑关于矿物质营养进入(植物内部)唯一形态是离子态的传统观点,认为有机无机组合零电价态的矿物质营养才是高效的合理态。并以理论和实验证明了传统的有机肥工厂化生产工艺是不合理的,这种工艺生产出一堆失去有机营养精华的“腐殖化空壳”。这一系列理论创新和有机碳肥生产的技术创新,为我国摆脱肥料结构“阳盛阴衰”的局面,为土地永续耕作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这些创新理论集中反映在其新著《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一书中。《中国改革报》2013年8月7日以“七旬制碳翁,执着寻梦路”为题,整版刊登其研发有机碳肥的事迹。历史将证明:这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和理论创新的贡献和作用,将是里程碑式的。由此2013年被中国国际技术合作促进会等三单位联合授予“中国优秀创新人物”荣誉称号、被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奖杯,2015年被中国科学家协会吸纳为中国科学家协会会员。

在进行艰巨繁重的科研和企业经营的同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倾注大量心血。其丰富的经验和开阔的视野,常常为家乡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最突出的是对梅岭半岛“污染集控区”规划的劝阻和对诏安县东部产业布局的献策,现在已变成现实,形成了一个国家级的“海洋生物产业园区”——漳州市诏安金都工业区。2006年后,先后在《丹诏乡讯》、《诏安海西经济发展研究学报》、《诏安县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演讲会》等传播媒介发表“诏安经济发展战略思考”、“试论诏安的区位分工和产业布局”、“诏安农业现代化机不可失”、“向着生态农业工业园目标前进”和“农村城镇化中的真招实招”等十余篇关于诏安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在诏安社会引起极大关注,受到诏安县委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好评。另外还于2009年,倡导闽南粤东李氏宗亲集资建“李伯瑶文化博物馆”,把传统的祖宗崇拜提升为新时代文化建设。该馆建成后,在当地和台湾新马胞亲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