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编辑专家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基础科学 » 物理学 »

王牧——晶体生长动力学专家王牧——南京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1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王牧——晶体生长动力学专家王牧——南京大学教授 

专家信息:

王牧,男,1962年12月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现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4年获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

1991年获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

1995年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起首批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南京大学特聘教授。

2001-2003年、2005-2009年和2010-2014年间三次出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光电功能晶体的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和制备过程的研究’首席科学家。

2004年当选英国物理学会(IOP)Fellow。

社会兼职:

1.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与材料分会副理事长。

2.英国J. Phys.: Condensed Matter顾问委员会成员。

3.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副主任。

4.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5.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6.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7.《自然科学进展》编委。

8.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9.中国结晶学会常务理事。

10国际晶体生长组织(IOCG)理事会理事。

11.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Applied Physics、Chinese Physics Letters 等物的编委。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学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晶体生长动力学和形态学、纳米结构的制备和物理性质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光电功能晶体的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和制备过程的研究”。

2.“晶体生长机制与动力学若干问题的研究”。

3.目前主持973项目子课题一项和自然科学基金会课题2项。

科研成果:

王牧在晶体生长物理学的传统学科里,从近平衡条件下晶体生长机制和远离平衡条件下时空自组织现象出发,揭示了表面张力对流和电致对流对晶体生长的效应,发展环境相中的传输理论;提出了传输限制生长系统的概念,并系统地研究非平衡条件下的晶体生长形态学与动力学,将传统的晶体生长与非线性物理紧密结合起来,为微结构自组织生长技术提供物理基础, 并开展了微纳金属结构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表面等离激元学的研究。

他在当代凝聚态物理学的前沿课题之一“传输限制系统中的非平衡态生长与聚集”的研究方面,潜心钻研、悉心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实验结果。针状晶体生长与液膜振荡的研究直接显示了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溶质边界层”的行为和表面张力梯度的效应,这对于进一步发展晶体生长理论与弥散流体相的物现学有重要意义;对枝晶尖端浓度场振荡的系统深入研究,对最终解决枝晶生长理论有着重要贡献。基于分形生长的实是时观察和分形生长的实时观察和分形微结构的研究所提出的“成核限制聚集”模型以及基于枝晶、致密分叉形态间的周期转变的实际研究所提出的关于“生长形态选择律”的修正──将“最快生长速率”修正为“质量最大选择律”,在“pattem formation”研究中将会产生重大影响。2001年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首批创新研究群体的资助,2004年获得2004–2007年度的延续资助。

发明专利:

1 一种级联的法布里-玻罗光学共振腔及其制备方法 彭茹雯; 李德; 曹鲁帅; 吴昕; 高峰; 林涛; 王牧 南京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大学 2008-07-30

2 一种介电滤波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彭茹雯; 王展; 唐朝晖; 黄秀清 ; 王牧; 林涛; 胡安; 蒋树声; 冯端 南京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大学 2005-12-14

3 一种具有温度调控的超薄的多通道太赫兹滤波器 彭茹雯; 吴昕; 高峰; 胡青; 李德; 林涛; 王牧 南京大学 【中国专利】南京大学 2009-08-12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

英文论文:

1.Y.-J. Bao, R.-W. Peng,* D.-J. Shu, M. Wang,* X. Lu, J. Shao, W. Lu, and N.-B. MingRole of interference between localized and propagating surface waves on the extraord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a subwavelength-aperture array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1, 087401 (2008)

2.X. Xiong, W.-H. Sun, Y.-J. Bao, R.-W. Peng*, M. Wang*, C. Sun, X. Lu, J. Shao, Z.-F. Li, and N.-B. MingSwitching the electric and magnetic responses in a metamaterialPhysical Review B, 80, 201105 (R) (2009)

3.M. Wang, D.-W. Li, D.-J. Shu, P. Bennema, Y.-W. Mao, W. Pan, and N.-B. MingConsecutive rotation of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in lateral growth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4, 125505 (2005)

4.X.-P. Huang, Z.-L. Shi, M. Wang,* M. Konoto, H.-S. Zhou, G.-B. Ma, D. Wu, R. W. Peng, and N.-B. MingFormation of regular magnetic domains on spontaneously nanostructured cobalt filamentsAdvanced Materials, 22, 1–6 (2010) (DOI: 10.1002/adma.200904066)

5.B. Zhang, Y.-Y. Weng, X.-P. Huang, Mu Wang*, R.-W. Peng, N.-B. Ming, B. Yang, N. Lu, and L. ChiCreating in-plane metallic nanowire arrays by corner-mediated electrodepositionAdvanced Materials, 21, 3576 (2009)

中文论文:

1 界面生长中成核过程对生长形态的影响 王牧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第15 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9-11-06

2 电结晶系统中铜沉积物的形态和生长机制的研究 冯岩; 张明喆 ; 于光伟; 王牧; 闵乃本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3-06-30

3 晶体生长中结晶学取向的自发连续性旋转:一种全新的界面生长模式 毛彦伟; 潘炜; 李大伟; 王牧; 闵乃本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3-06-30

4 模板诱导成核:电结晶系统中有序铜线阵列的自组装生长研究 张明喆; 冯岩; 于光伟; 王牧; 闵乃本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3-06-30

5 Cu_2O纳米晶粒的制备、形态和电学性质的研究 于光伟; 鲍永军; 高文婷; 冯岩; 王牧; 闵乃本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3-06-30

6 各向异性成核对准二维电结晶生长的影响 冯岩; 张明喆; 于光伟; 王牧; 闵乃本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3-06-30

7 成核控制生长与外延过程中结晶学取向的自发旋转 王牧; 闵乃本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3-06-30

8 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的取向研究 马国斌; 朱健民; 章闻奇; 王牧; 闵乃本 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微结构实验室; 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微结构实验室; 南京大学材料系 【会议】第十一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6-10-01

9 自组装Si纳米环结构的制备和气相自限制生长模型 余林蔚; 陈坤基; 徐骏; 李伟; 王牧; 黄信凡 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 【会议】第十六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7-09-01

10 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的取向研究 马国斌; 朱健民; 章闻奇; 王牧; 闵乃本 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微结构实验室; 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微结构实验室; 南京大学材料系; 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微结构实验室 南京 【期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6-12-25

11 YBCO/MgO衬底台阶结的制备及其高频特性 尤立星; 冯一军; 潘俊; 吉争鸣; 周赣东; 康琳; 左景萍; 杨森祖; 吴培亨; 陈国新; 王牧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期刊】低温物理学报 1999-10-15

12 单分子膜系统中二维生长过程的研究(英文) 闵乃本; 王牧; 李大伟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物理系;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物理系 南京 【期刊】人工晶体学报 2002-06-30

13 生长温度对Si基Ge量子点VLP-CVD自组织生长的影响 吴军; 顾书林; 施毅; 江宁; 朱顺明; 郑有炓; 王牧; 刘晓勇; 闵乃本 南京大学物理系国家固体微结构实验室; 南京大学物理系国家固体微结构实验室; 南京大学物理系国家固体微? 【期刊】高技术通讯 2000-04-28

14 用AFM对Y_1Ba_2Cu_3O_(7-δ)微桥局部改性研究 熊予莹; 黎夏生; 冯一军; 吉争鸣; 康琳; 杨森祖; 吴培亨 ; 尹晓波; 王牧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期刊】低温物理学报 2002-03-28

15 单个准分子激光脉冲和位相光栅模板制作表面周期结构 骆桂蓬; 王牧; 祝世宁; 陆延青; 刘治国; 韦钰; 吴海明; 韦钰; 闵乃本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固体微? 【期刊】科学通报 1997-07-23

16 电结晶过程中结晶形态的表征和分析 张克勤; 刘小勇; 孙诚; 王牧; 闵乃本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人工晶体学报 1997-11-30

17 各向异性成核限制聚集形态的研究 刘小勇; 李大伟; 王牧; 闵乃本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人工晶体学报 1997-11- 30

18 晶体生长中的周期性粗糙化转变现象的研究 刘小勇; 李大伟; 孙诚; 王牧; 闵乃本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人工晶体学报 1997-11-30

19 k组元Fibonacci多层膜的光学性质的研究 彭茹雯; 王牧; 胡安; 蒋树声; 冯端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人工晶体学报 1997-11- 30

20 MOCVD 两步生长法制备 GaN 量子点 陈鹏; 沈波; 王牧; 周玉刚; 陈志忠; 臧岚; 刘小勇; 黄振春; 郑有; 闵乃本; 杭寅 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微结构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期刊】高技术通讯 1998-06-28

21 低电场下LiNbO_3薄膜在非晶衬底上的取向生长 吴状春; 胡卫生; 刘俊明; 王牧; 刘治国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物理学报 1998-02-12

22 直拉法生长的GGG和YAG单晶体中螺型位错的双折射像 葛传珍; 凌黎; 王牧; 牛钟明; 闵乃本; 冯端 南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物理系; 南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 固体物理专业1983届毕业生; 固体物理专业1984届毕业生 【期刊】物理学报 1986-03-02

23 水溶液薄膜电解系统中枝晶尖端浓度场振荡 王牧; 闵乃本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 南京 【期刊】人工晶体学报 1991-12-31

24 薄膜水溶液系统中针状晶体生长时液膜周期振荡的实时研究 王牧; 闵乃本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 南京 【期刊】人工晶体学报 1991-12-31

荣誉奖励:

1.1992年荣获第三届“吴健雄物理奖”。

2.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

3.19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199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

5.1994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会“宝钢教育奖”。

6.1994年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7.1994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

8.1994年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9.1995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杰出青年学者奖”。

10.1999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

11.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媒体报道一:

回报的足迹——记南京大学特聘教授王牧

具有百年历史的南京大学尤以物理学美名远播。半个多世纪以来,她曾培育了像吴健雄、吴有训、赵忠尧、朱光亚、汤定元、魏荣爵、冯端、闵乃本、王业宁等蜚声物理学界的物理学家,南京大学物理学系被国际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杂志评价为世界上最好的物理学系之一。

王牧就是这个物理学系毕业的学生。

在新世纪第一个春天里,我访问了这位不到40岁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他刚刚从国外做学术访问回来。

王牧的童年、少年,是在江苏扬州外婆家度过的。父母都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大学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吉林长春中科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

1962年隆冬,母亲从遥远的长春回到扬州,12月 19日生下一个男孩,他就是王牧。

王牧三个月时,母亲就把他丢在扬州外婆家,又回到了冰雪封冻的北国,去与丈夫一起成就那个年代里知识分子的报国之梦。

王牧的名字为什么独取一个"牧"字,也颇费他外公一番心思。今天谈及此,王牧还深有感慨 :中国的传统理想人格,祖辈都希望儿孙能成就大事。外公是教授古典文学的,对史地颇有研究,从史的角度,外公很推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他多年守赵戍边,匈奴不敢来犯。从文学的角度,外公又颇推崇一位与古城扬州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唐诗人杜牧。因此外公取李牧、杜牧之"牧",包含了对小王牧的殷殷期望。

1982年,18岁的王牧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大学物理学系。

大学4年,王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他毕业分配到原电子工业部五十五所工作。

两年工作实践,王牧深深感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必须进一步深造才能赶上时代步伐。

1986年,王牧又回到了母校南京大学,师从我国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闵乃本教授,这使王牧如鱼得水。1991年,王牧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留校任教。从此闵乃本教授把实时观测显微实验室的工作放手交给王牧。

这一年,他29岁。

翌年,王牧受聘副教授。

科研中,王牧从不忽视每一个细节,以特有的细心和耐心对待自己的工作。

还是在刚刚攻博时,王牧为了验证导师一项新的晶体生长理论,不经意地在一块玻璃上滴了几滴硝酸钡溶液。当时他并未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小事会引出一系列重要发现。

几小时以后,王牧发现玻璃片上结了一层白色晶体,放在显微镜下,呈现在王牧面前的景象着实令他激动不已。眼前出现的是宛如吉林的雾松那样的玉树琼枝般的白色花纹,用科学的话来描述,即一种分形形态的晶体,它如同拨落蛋壳的松花蛋里长出的"松花",如同冬日里结冰的"窗花",这一簇簇花,使王牧异常激动。因为这种看似普通的"雾松"、"松花"、"窗花"呈现给人们的二维、三维形态,恰是国际上当时非常热门的话题。虽有不少人潜心研究,但人们对"花"仍然是知之甚少。

这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细心的王牧立即对所发现的一切做了处理、分析,并把自己的想法报告给导师。闵教授以自己的敏感,察觉到这个意外的发现将令世界瞩目。于是他支持王牧将课题从晶体生长的缺陷机制实验研究转向分形聚集体的形成规律研究,并鼓励王牧,要"沉"下去,"钻"进去,钻出个名堂来。

从那以后,王牧为了钻出名堂来,就像机器人似的一天到晚泡在实验室里,他想到的不单是"花"是什么?他要追寻的是它为什么会成为"花"?能不能不成为 "花"?

实际上,这就是远离平衡状态下的晶体生长规律的探索。

王牧别出心裁地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了传输限制生长系统,并巧妙地应用光学显微镜适时观测技术等。

时隔不久,这项科学成果,发表在美国著名杂志《物理评论》上。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当时的中国物理学会会长冯端院士在评价这项成果时,不无溢美地说:"本项目通过巧妙的设计、精细的实验观测和分析,对于非平衡态生长中形态的生长与选择、枝晶侧枝形成的机制,提供了大量首次观察的结果,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很显然,这组工作远远超过国内同类研究工作的学术水平。国际上,这一实验现象都是前人未报道过的,对于研究生长与聚集现象将有重要意义,因而可以说这组工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个发现,使王牧荣获第三届"吴健雄物理奖"。

获奖后不久,王牧以其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被远在荷兰奈梅亨大学的著名学者贝乃马教授看中,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寄至南京大学。

在郁金香盛开的日子里,王牧应邀来到荷兰。

奈梅亨大学为王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只要你有精力,一天24小时,实验室全部为你开放。王牧沉浸在紧张兴奋的科学探索中。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终于,奇迹出现了。在那架已经和王牧相伴了几个月的微分干涉衬度显微镜下,出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图像。那是一道道像彩虹一样的亮弧,跨接着相邻的生长枝杈的尖端,随着分形的生长,闪闪烁烁,最终导致了一种网状形态的生成。电致对流!电致对流与网状形态的生成有某种联系!王牧大喜过望,连忙起动摄像系统,录下了这一精彩的片段。实验表明这一现象不仅可以重复,而且揭示了网状形态的形成原因。这一奇妙的发现让王牧心动不已,他的脑海里立即复现出三年前的图像:那是在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一次做电化学沉积实验时,在显微镜下,王牧看见了以前从未见过的一种网状晶体形态的生长过程。他试图重复,屡试未果。此时此刻,王牧的手心汗津津的,他意识到这也许正是一个新的发现。他记起导师的教诲 :任何你尚且不能认识和解释的物理现象,你都无权怠慢或轻视,也许稍纵即逝的正是一个伟大的发现。现在要做的是把它迅速地记录下来,过程、形态、最初的推断……然后贮存起来,等着有一天去揭这个谜。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实验条件,王牧终于找到了三年前不能重复的那个实验现象的原因,并对这一物理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一发现后来成了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个系列的科学成果。王牧在晶体物理这一前沿领域里,发现了晶体生长的水溶液膜振荡的现象;发现了浓度场振荡与树晶侧枝形成的对应关系;首次观测到电致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这一发现,使得王牧负责的研究组成为世界上最早认识到电致对流对晶体生长形态影响的两个研究组之一,与法国的弗莱瑞博士的研究组平分秋色。王牧的发现被《自然》杂志评审人称为"晶体形态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贡献"。

检索国际上有关晶体形态的形成和选择的资料,其中必有王牧的名字。王牧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他青春的足迹。

王牧是一个做学问善于科学用时间的人。他不死读书,读死书,他也喜欢玩,喜欢放松。在荷兰的一年半时间里,除了特殊情况,周末经常和妻子一起骑车到森林里去拣栗子,或到湖边看别人玩帆板,在他看来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王牧在荷兰期间,大部分工作是在荷兰做的,但由于荷兰的奈梅亨大学里没有光莹光显微镜,经贝乃马教授介绍,需要到德国的美茵茨大学去做。经常是一个样品出来,先是在荷兰做一部分,然后再到德国去做,在那里做一周,再回到荷兰分析。尽管从荷兰的奈梅亨到德国的美茵茨乘火车才四五个小时,可每次都要到阿姆斯特丹去办签证。

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数九寒天,王牧穿行在荷兰和德国之间,来去匆匆。

在荷兰的一年半时间,是王牧丰收的季节。1994年4月,王牧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到了祖国,回到南京大学。这时,他已在《自然》、《物理评论快报》等刊物发表论文6篇。

回国的这一年,他连续得了几项奖:

9月份,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1月份,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

同月,王牧作为主要参加者之一的科研成果--"晶体生长与聚集过程的机制与动力学研究"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4月,33岁的王牧晋升为教授。

1995年7月,王牧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杰出青年学者奖"。

王牧还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首批获得者之一。

从1994年4月至2001年初春这7年中,王牧获得了许多令人羡慕的荣誉,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必须得拿出相应的科研成果来回报祖国……"

从王牧的几份报奖资料中,不难找到这种"回报"的足迹:

在远离平衡态条件下晶体生长和聚集中过中非线性物理现象的研究方面,王牧创造性地设计了传输限制的生长系统;在电化学沉积系统中,首次发现了电致对流对生长形态的重要影响;首次发现并研究了电化学沉积系统交替出现的枝晶和致密分枝形态间的转变,提出了"质量生长速率最大"的形态选择律 ; 在电化学沉积系统中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利用琼脂凝胶代替水作为CuSO4载体来抑制起源于自然对流和电致对流引起的噪音和扰动的方法;首次发现并系统研究了在内禀各向异性影响下由于枝晶生长与电解质传输之间的竞争引起的生长界面前沿浓度场周期振荡现象,发现了枝晶生长过程侧枝的产生与浓度场振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实验中还首次观察到花瓣式的浓度场分布……

从上面的一部分摘录中,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首次发现"、"首次观察"。

近10年来,王牧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受到国内外同行重视。

6月初,王牧刚从法国短期访问回来。谈到自1999年受聘特聘教授后的科研工作,王牧讲,主要是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往两个方面深入,一是在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纳米结构材料方面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提高集成电路的运行速度,降低功耗,IBM公司率先使用铜取代传统的铝/钛作为集成电路芯片内电路间的联接材料。目前工业界的通常做法是利用电化学沉积,在经过微加工技术处理的界面上产生铜的导电沟道。其基本方案是电化学沉积加上微加工技术,遵循的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由大到小"方式。这样的方式受到微加工技术本身极限的限制,同时又受到电化学沉积生长特性的限制。王牧领导的研究组试图利用自组织的办法在衬底上直接进行图案式的生长,产生纳米量级的铜的导电沟道阵列。这种利用自组织生长纳米结构的方式通常被人们称为"由小到大"的加工技术,是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他们已经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第一篇论文已于今年4月被《物理评论快讯》刊登。王牧认为,不管是从基础研究来看,还是从应用技术来看,该生长现象都非常有意义,如果成功的话,将可能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产生重要变革。

王牧另一个方面的工作是球晶研究,也取得令人非常兴奋的结果。球晶是在19世纪发现的,但100多年来,对其形成机理仍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微观理论。王牧领导的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晶体在生长过程中一边生长、一边旋转的现象。这一重要发现为最终理解球晶生长提供了重要思路。王牧还特别强调,在当今普遍使用现代先进分析手段的时候,吃苦耐劳、奋力拼搏的精神仍是非常重要的。为研究晶体的旋转机制,需要用到微区同步辐射X光衍射。而当时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尚未建立这样的设备。王牧和他的学生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硬是在米线上搭出微衍射装置。经过几十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与王牧谈到队伍建设问题,他说,目前实验室的大量工作主要依靠博士后和研究生,他正在设想,聘请一些身体好、科研经验丰富、刚刚退休的教授来参与一些科研工作。因为这样既可以发挥老专家的经验,又可以弥补研究生在实验物理方面的不足。

采访期间,我们看到了科技部聘任王牧接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光电功能晶体的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和制备过程的研究"首席科学家的消息。王牧非常认真地说:"我感到压力很大,这个项目包括全国好几个重点大学,还有3位德高望重的院士,怎样协调好、组织好,担子很重。我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争取把这项工作做好。"

这就是王牧,一个实实在在、从不懈怠、志在报国的年轻科学家。

王牧简历

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晶体物理专业。1991年获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2年至1994年在荷兰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起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6月至1998年3月在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微重力材料研究中心任访问教授。1999年起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

现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光电功能晶体的结构性能、分子设计、微结构设计和制备过程的研究"首席科学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晶体生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自然科学进展》编委。

来源:《神州学人》2001年第8期

 

 

媒体报道二:

王牧:“明”师出高徒

王牧是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在他的办公室初见后第一感觉是:人如其名,随和、自然、稳重又不失严谨。因为身负副主任的头衔,而且多次获得国内外重大奖项,这使王牧举止言谈间透露出的沉稳超过了他的同龄人。

“我觉得,我们这个实验室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人和’”。王牧平淡的开场白让记者微微有些失望,这是不是王牧副主任的身份使他的“官方”口吻重了些呢?

我的疑虑还未散去,王牧已经娓娓道来。“与北京、上海相比,在南京做高端的基础科学研究,基本上与天时、地利无缘,但是我们这个实验室赢在了‘人和’”。王牧从大学本科起就见证了南大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与发展,但是在这么多年里,不论是在科研方向的选择,还是项目资金的分配,或是实验仪器的配置,组织人事的安排等等方方面面,大家都是互相合作、照顾全局。

实验室里一团和气,并不等于没有竞争,如何把研究做好才是像王牧这样的研究人员最关心的。“假如听说某位教授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那么我就会立刻感到很大的压力”。王牧说。

在王牧的话语中,“人和”二字是历任实验室主任相互传承的,但是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的导师闵乃本院士。古人云:名师出高徒。但是在这里,或许用“明师”来形容更为合适。

“ 和而不同,是闵先生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王牧回忆起导师的这句话时,仍然难忘师恩,因为他的成功与闵院士开明的学术态度以及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最初,在闵乃本院士的指导下,王牧的工作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课题:利用水溶液生长晶体,然后研究晶体生长的缺陷机制。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王牧做实验时不小心把一滴溶液滴在玻璃片上,随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果让他激动异常:玻璃片上生长出一个非常漂亮的“分形”花样晶体。分形图案生长机制是当时国际上热门的研究领域,但是要想获得完整、漂亮的分形晶体却并非易事,王牧的随意一滴就生长出来,他怎么能不激动呢。

但是,这里面的奥妙之处就需要有人做深入研究了。如果王牧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势必要放弃导师为他指引的方向,这让王牧左右为难。然而闵乃本院士并没有以学术权威的架势左右王牧的研究方向,相反地,他还主动为王牧进入这一全新领域的研究进行指导,并鼓励王牧赶紧设计新的实验装置,这让王牧感激万分。

正是闵乃本院士的这个开明之举,让王牧在这条新的科研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并先后在《自然》、《物理通讯快报》这样重量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6篇论文。

在这样一个氛围浓厚、人心凝聚、导师开明的实验室里,王牧的学术道路上也越走越顺。近年来,王牧与其科研小组利用原子力显微技术、扫描电子显微和光学原位观测技术研究了晶体生长系统、电结晶系统和单分子膜实验系统中界面生长时的若干形态生成机制,研究了界面演变的过程及其动力学规律,揭示了传输限制系统中特有的生长界面附近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对生长形态和生长机制的作用。

来源:科报网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