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编辑专家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基础科学 » 生态学 »

孙克勤——古植物学研究专家孙克勤——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7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孙克勤——古植物学研究专家孙克勤——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专家信息:

孙克勤,男,汉族,辽宁铁岭人,1955年7月31日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兼职教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

1987年获兰州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0年获长春地质学院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0年被长春地质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录取为博士后科研人员,从事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地层植物群、古生态和沉积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1年荣获长春地质学院“五四”青年地质学家奖。

1992年博士后出站后被分配到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工作。

1992晋升为副教授。

1998年晋升为教授。

学术兼职:

1、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副理事长;

2、印度萨尼古植物研究所访问科学家;

3、美国俄亥俄大学访问学者;

4、法国里尔理工大学(里尔第一大学)访问学者。

5、欧美同学会会员、

6、九三学社社员。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本科生:“古生物学”、“生态学与环境学”、“生态学概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生态旅游”(人文经管学院)、“旅游文化”(人文经管学院)。

硕士生:“古植物学”、现代生态学”、“遗产保护与开发”、“生态旅游地质学”、“旅游文化专题”(人文经管学院)、“综合地层学”(合讲)、“现代古生物学”(合讲)。

博士生:“理论古生物学”(合讲)。

培养学生情况:

目前正在培养研究生18名(硕士生17名,博士生1名)。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孙教授主要从事地球科学、古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旅游文化、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豫西华夏植物群系统学研究”,主要参加者;

2. 石油部门横向合作科研项目:“西北地区侏罗系及其对比”;

3. 地质矿产部‘九五’重大基础地质科研项目:“联合古陆(Pangea)时期重大地质事件与地球层圈相互作用系统”,1996—2000年,主要参加者;

4. 国家科委“九五”攀登项目:“中国层序地层学、地球节律与古大陆再造(SSER)”,1997—2000年,主要参加者;

5. 横向科研项目:“柴北缘地区多重地层系统的建立”,项目负责人;

6. 博士后科研课题:“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群、古生态及沉积环境”,1990—1992年,项目负责人;

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基金:“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2004—2006年,项目负责人;

8. 横向科研项目:“活动古地理”,2007—;

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资源环境管理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京西古村落遗产资源管理与保护”,2007—2008年,项目负责人;

10.植物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平台建设,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中国化石植物志”,2008—,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资源环境管理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北京城市边缘区遗产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09—,项目负责人;

12.“京西古村落研究”,2009—,项目负责人;

1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科研项目:“中国二叠纪、三叠纪陆地四足动物之演化”,2009—2011年,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1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资源环境管理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中国的世界遗产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研究”,2010—,项目负责人;

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9YJA630150,2009—2012年,项目负责人;

1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生态学》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1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课程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1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旅游文化》课程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19.北京市2007年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 《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群、古生态及沉积环境》,孙克勤,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2. 《中国化石植物志》,第一卷,中国煤核植物,王士俊,孙克勤,崔金钟,马施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中国化石植物志》,第二卷 中国蕨类植物, 孙克勤,崔金钟,王士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待出版),2010。

 

4.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孙克勤,2005。

 

5. 《地球漫步——意大利》,孙克勤,孙博,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6. 《探访京西古村落》,孙克勤,宋官雅,孙博,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6。

 

7. 《北京斋堂镇古村落》孙克勤,孙博,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8. 《北京斋堂古村落群》,孙克勤等,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6。

 

9. 《世界旅游文化》,孙克勤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北京古村燕家台》,孙克勤,李刚,谭明,汪媛媛,隗有田,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7。

 

11.《遗产保护与开发》,孙克勤主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12.《世界遗产学》,孙克勤,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13.《世界旅游地理》,孙克勤主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14.《Beautiful Villages of Beijing. Beijing; China Pictorial Publishing House》, (英文版,见2008年4月,第1版第2次印刷),Li Gang, Sun Keqin, et al., 2008。

 

15.《京西重镇——军庄》,孙克勤,闫美红,范文静,李琨,陈烨,北京:长征出版社,2009。

 

16.《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孙克勤主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17.《旅游环境保护学》,孙克勤主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发表论文:

1. 米家榕、孙克勤、金建华,1990,辽宁本溪附近发现早石炭世植物化石。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0(3):306。

 

2. 米家榕,孙克勤,金建华,1990,辽宁本溪早石炭世植物化石。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0(4):361—368。

 

3. 孙克勤,1991,山东淄博煤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植物群及其古生态学研究。煤田地质与勘探,19(3):9—14。

 

4. 孙克勤,1991,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化石新种。 石油勘探与开发,18(4):46—49。

 

5. 孙克勤,1992,山东淄博煤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植物群落特征。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1(4):335—341。

 

6. 孙克勤,1992,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群显示的古气候条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2(1):1—8。

 

7. 孙克勤,1992,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含煤地层植物古生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博士论文集),88—197。

 

8. 米家榕,孙克勤,金建华,1992, 辽东地区早石炭世地层的发现。 见:中国地质学会编,“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选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9—13。

 

9. 米家榕,孙克勤,王安平,李儒丰,1992,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含煤地层成煤植物与聚煤环境。 见:长春地质学院建院40周年科学研究论文集,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3—9。

 

10. 孙克勤,1993,山东淄博地区早二叠世地层。地层学杂志,17(1):56—63。

 

11. 孙克勤,1993,华夏植物群的起源和形成机制。 见:中国科协学会工作部编,全国首届新学说新观点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生命科学)。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89—294。

 

12. 胡善亭,孙克勤,赵东甫,1994,板块构造与花岗岩的成因分类。 山东地质,10(2):72—76。

 

13. 胡善亭,王英哲,刘桂荣,孟繁聪,孙克勤,李儒丰,1994,鸡西煤田煤成气赋存规律。 东北煤炭技术,(2):45—48。

 

14. 陈芬,孙克勤,周洪瑞,1994,心羊齿属的发现及其意义。 植物学报,36(7):552—556。

 

15. Sun Keqin, 1995, Evolution and ecology of the Cathaysia flora in Asia.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logy of Southeast Asia and Adjacent Areas, Geological Survey of Hanoi, Vietnam, Journal of Geology, Series B. (5-6) (Special issue) 165-167.

 

16. 李儒峰,门凤歧,李亚美,孙克勤,1995,山东淄博晚石炭世双壳类动物群及其古生态特征。现代地质,9(1):11—17。

 

17. 米家榕,孙克勤,1995,关于华夏植物群起源问题的探讨。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5(1):1—5。

 

18. 陈芬,周洪瑞,孙克勤,贾进华,张建平,武志国,1995,宁夏及邻区石炭纪植物群。 现代地质,9(1):1—10。

 

19. Sun Keqin, 1996, Origin of the Cathaysia flora in Asia. Palaeobotanist, 43 (2): 59-62.

 

20. Vijaya, Srivastava, A. K. and Sun Keqin, 1996, Origin of the Gondwana flora. Geophytology, 25: 119-124.

 

21. Chandra S and Sun Keqin, 1996, Distribution, evolution and extinction of global Early Carboniferous flora. Palaeobotanist, 43 (2): 88-97.

 

22. 陈芬,孙克勤,1996, 河南东南部早石炭世植物群。 植物学报,38(4):312—317。

 

23. 孙克勤,张周良,阴家润,胡善亭,1996,贺兰山北段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群古生态研究。现代地质,10(3):316—324。

 

24. 阴家润、张周良、孙克勤,1996,宁夏石嘴山石炭系中的半咸水遗迹群落及其古生态环境分析。现代地质,10卷,4期,427—436。

 

25. Zhang Zhouliang, Sun Keqin and Yin Jiarun, 1997, Sedimentolog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Shanxi Formation (Lower Permian) in the northwestern Ordos Basin, China: an alternative sequence model for fluvial strata. Sedimentary Geology, 112: 123-136.

 

26. Chandra S. and Sun Keqin, 1997, Evolu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Gondwana flora and the Cathaysia flora. Palaeobotanist, 46 (3): 35-46.

 

27. Chen Fen, Deng Shenghui and Sun Keqin, 1997, Early Cretaceous Athyrium Roth from northeastern China. Palaeobotanist, 46 (3): 117-133.

 

28. 孙克勤,1997,全球石炭纪—二叠纪植物群的演化和分布特征。 地学前缘,4(3):129—138。

 

29. 陈芬,王京东,孙克勤,1997,山西大同煤田晚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 现代地质,11(2):131—136。

 

30. Sun Keqin and Chandra, S., 1998, Evolution and ecology of the Cathaysia flora. Palaeobotanist, 47: 20-28。

 

31. 孙克勤,1998,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化和绝灭。 科学通报,43(20):2139—2147。

 

32. 孙克勤,1998,亚州华夏植物群的演化特征。见:中国植物学会编,中国植物学会六十五周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18—119。

 

33. 孙克勤,阎同生,张周良,1998,宁夏沙巴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煤地层和植物群。 煤炭学报,23(5):461—465。

 

34. 孙克勤,张周良,陈丛林,丁旋,1998,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 现代地质,12(4):586—590。

 

35. Sun Keqin, 1999, Origin, evolution and extinction of Cathaysia flor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 (2): 100-108.

 

36. Shi Xiaoying, Mei Shilong, Li Bin, Sun Yan and Sun Keqin, 1999, Perm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slope facies in southern Guizhou and its application inrefining chronostratigraphic boundaries. In: Yin Hongfu and Tong Jinnan eds, Pangea and the Paleozoic-Mesozoic Transition. Wuha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 35-42.

 

37. 孙克勤,邓胜徽,1999,蹄痕茎属(Caulopteris)在内蒙古乌达地区的发现及其意义。植物学报,41(5):484—486。?

 

38. 孙克勤,邓胜徽,崔金钟,商平,1999, Paratingia和Paratingiostachya在内蒙古乌达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的发现。植物学报,41(9):1024—1026。

 

39. 商平,邓胜徽,孙克勤,郭彦如,1999,内蒙古平庄-元宝山盆地早白垩世植物群落生态及古气候。地球学报,20(增刊):170—174。

 

40. 史晓颖,孙克勤,姚素峰,1999,宁夏北部沙巴台地区太原组沉积层序及其年代地层对比。现代地质,13(4):309—402。

 

41. 史晓颖,梅仕龙,孙岩,李斌,孙克勤,1999,黔南斜坡相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序列及其年代地层对比。现代地质,13(1):1—10。

 

42. 梅仕龙,朱自力,史晓颖,孙克勤,李斌,1999,广西中部二叠系乐平统层序地层研究。 现代地质,13(1):11—18。

 

43. 梅仕龙,史晓颖,陈学方,孙克勤,颜佳新,1999,黔南桂中二叠系Cisuralian统和Guadalupian层序地层及其与牙形石演化的关系。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4(1):21—31。

 

44. Sun Keqin and Shi Xiaoying, 2000, Advances of studies on the Cathaysia flora in China.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17 (Special Issue):11-20。

 

45. Deng Shenghui, Sun Keqin and Li Chengsen, 2000, A new Glecheniaceous fern Chansitheca (Sphenopteris) wudaensis from the Lower Permian of Wuda, Nei Mongol, China. Acta Botanica Sinica, 42(5): 533-538.

 

46. Mapes, G., Sun Keqin, Krings M., Rothwell, G. W., and Mapes, R. H., 2000. The earliest occurrence of Medullosa.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Abstracts, 7(6): 71-72.

 

47. Shi Xiaoying and Sun Keqin, 2000, Triass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 the Qomolongma area, South Tibet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7 (Suppl.): 67-68.

 

48. 孙克勤,史晓颖,崔金钟,2000,全球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地理分区。植物学通报,17(3):193—203。

 

49. 孙克勤,2001,中国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植物学通报。18(6):691—706。

 

50. 孙克勤,2002,华夏植物群及其与全球同期植物群的比较。 地学前缘,9(3):73—84。

 

51. Dunn, M. T., Krings, M., Mapes, G., Rothwell, G. W., Mapes, R. H. and Sun Keqin, 2003, Medullosa steinii sp. nov., a seed fern vine from the Upper Mississippian.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124: 307-324.

 

52. 孙克勤,邓胜徽,2003,贺兰山北段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群。现代地质,17(3):259—267。

 

53. 孙克勤,邓胜徽,2004,华夏植物群起源中心的研究。地质论评,50(4):337—342。

 

54. 孙克勤,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育的探讨。中国地质教育,2004。

 

55. 陈巧女,孙克勤,京西古道上的世外桃源——韭园村。北京档案,2005年第11期。

 

56. 孙克勤,川底下村遗产开发之忧。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 第3期。

 

57. 孙克勤,“世界自然遗产”与“生态学教学”。中国地质教育,2005。

 

58. 孙克勤 宋官雅,京西千年古村落——灵水。文化月刊,2005。

 

59. 孙克勤,维罗纳——永恒的爱情之城。文化月刊,2005。

 

60. 孙克勤,千年古村落 京西看灵水。北京规划建设,2005。

 

61. 孙克勤,灵水村古民居。北京档案,2005。

 

62. 孙克勤,西津渡街——别样情怀,文化月刊,2005。

 

63. 孙克勤,风情万种威尼斯。文化月刊,2005。

 

64. 孙克勤,魅力四射的佛罗伦萨。文化月刊,2005。

 

65. 孙克勤 孙博,走进京西古村落 阅尽沧桑之美。风范,2005。

 

66. 孙克勤 孙博,京西古村落的一千零一个表情。北京规划建设,2005。

 

67. 孙博 孙克勤,京西古村落——杨家峪。北京档案,2005。

 

68. Sun Keqin, 2006,The Cathaysia flora and the mixed Late Permian Cathaysian-Angaran floras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48(4):381-389.

 

69. Sun Keqin and Deng Shenghui, 2006, Parasphenopteris Sun et Deng, a new genus from the Lower Permian of Wuda, Nei Mongol, China.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44(2):161-164.

 

70.孙克勤 孙博,京西灵水村“中西合壁”的时辰钟。北京档案,2006。

 

71.孙克勤,驿路边城鸡鸣驿。中国城乡桥,2006。

 

72.孙克勤,京西古文化村:川底下村印象。青年知识报——今日关注,2006年。

 

73.孙克勤 王学会,京西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青年知识报——今日关注,2006年8月。

 

74.孙克勤 王学会,中国乡村聚落文化解读。青年知识报——今日关注,2006年8月。

 

75.孙克勤 杜伟苹,京西第一古村——川底下。现代消费导报,2006年7月。

 

76.孙克勤 杜伟苹,京西举人村——灵水。现代消费导报,2006年8月。

 

77.孙克勤 王学会,京西文化村川底下村印象,中国产经新闻,2006年9月第880期。

 

78.孙克勤,京西石佛村摩崖造像群。北京档案,2006。

 

79. 孙克勤,解读京西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第1期。

 

80. 孙克勤,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北京档案,2007。

 

81.孙克勤,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遗产旅游管理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刊) 2007。

 

82. 刘艳,孙克勤, 2008, 西藏二叠纪植物古地理分区研究。地质论评,54(3):289—295。

 

83.孙克勤,京西古村落——燕家台。风范,2008。

84.孙克勤,探寻印度的世界文化遗产。风范,2008。

85.孙克勤,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86.孙克勤,京西古村落地域文化考察, 《中国地方志》 2008

87.孙克勤,明清山村建筑的典范——川底下村, 《中华民居》 2008

88.孙克勤,四川汶川地震灾后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重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

 

89.孙克勤,世界遗产的教学与实践 《教育与现代化》 2009

 

90..为学甘淡薄 求真行天下——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学家孙克勤印象 文辉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09年 第12期

 

91.北京门头沟区古村落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 孙克勤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92.柬埔寨吴哥世界遗产地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 孙克勤 《资源与产业》2009年 第6期

 

93.发展世界遗产旅游——以澳门历史中心为例 孙克勤 《资源与产业》2009年 第2期

 

94. 孙克勤,2010,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植物群和古生态研究。现代地质,24(2)。

 

95. 孙克勤,刘俊,刘旭阳,李录,2010,甘肃玉门华夏和安加拉混生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地质论评,56(3)。

 

96. 孙克勤,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遗产资源整合与保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7. 孙克勤,世界自然遗产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 《资源与产业》 ,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1. 第二届国际古生态学大会(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alaeoecology, Nanjing, China, August 30-September3, 1991)

 

2. Sun Keqin, 1991, A study on palaeoecology of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flora in Zibo area, Shandong Province. Summaries of Papers,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alaeoecology, Nanjing, China, 70-71.

3. Mi Jiarong and Sun Keqin, 1991, Palaeoclimatic condition shown by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flora from Zibo, Shandong. Summaries of Papers,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alaeoecology, Nanjing, China, 29-30.

4. Mi Jiarong and Sun Keqin, 1991, Palaeoec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flora from Zibo, Shandong. Summaries of Papers,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alaeoecology, Nanjing, China, 64-65.

 

5. 地质时期陆生植物分异及进化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Diversification and Evolution of Terrestrial Plants in Geological Time, Nanjing, China, September4-8, 1995)

 

6. Sun Keqin, 1995, Origin of the Cathaysia flora.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Diversification and Evolution of Terrestrial Plants in Geological Time (ICTPG), Nanjing, 18-19.

 

7. 第五届国际古植物学大会(The Fifth Quadr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Palaeobotany,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U. S. A., June 30-July 5, 1996)

 

8.Sun Keqin, 1996, Evolution and ecology of the Cathaysia flora. Abstracts, The Fif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Palaeobotany (I.O.P.C.V),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USA, 98.

9. Chandra, S. and Sun Keqin, 1996, Evolu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Gondwana flora and the Cathaysia flora. Abstracts, The Fif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Palaeobotany (I.O.P.C.V),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USA, 16.XVI- Convention of Indian Association of Sedimentologists (An International Meeting) October 24-30, 1999

10. Sun Keqin, 1999, Palaeoecology of the Cathaysia flora in the northwestern Ordos Basin, China. Abstracts, XVI- Convention of Indian Association of Sedimentologists (An International Meeting) Convention of Indian Association of Sedimentologists (An International Meeting), PG. Department of Geology, University of Jammu, 75-76.

 

11. 第六届国际古植物学大会(The Sixth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Palaeobotany, Qinhuangdao of Hebei, China, July 31-August 3, 2000)

 

12. Sun Keqin, 2000,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Phytogeography in Chin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Abstract, The Sixth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Palaeobotany (IOPC-VI), Qinhuangdao of Hebei, China, 120-121.

13. Sun Keqin, Mapes, G. and Rothwell, G. W., 2000, Phytogeographic considerations of the Cathaysia flora and Euramerica flora. Abstract, The Sixth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Palaeobotany (IOPC-VI), Qinhuangdao of Hebei, China, 121-123.

 

14. 美国植物学会年会(美国,2000)(Botany 2000, Oregon Convention Center, 6-10 August, 2000 Portland, OR)

15.. Gene M., Sun Keqin, Krings M., Rothwell G. W., and Mapes R. H., 2000. The earliest occurrence of Medullosa.

16. 国际古植物学术大会(印度)(Diamond Jubil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anging Scenario in Palaeobotany and Allied Subjects”, Lucknow, India, November 15-17, 2006)

17.Sun Keqin, 2006, Palaeophyt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of the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Abstracts, Diamond Jubil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anging Scenario in Palaeobotany and Allied Subjects , Lucknow, Birbal Sahni Institute of Palaeobotany. 66.

 

 

荣誉奖励:

1.1991年荣获长春地质学院“五四”青年地质学家奖;

2.1992年荣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二等奖;

3.1993年荣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吉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荣誉证书(省级二等奖);

4.1995年荣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优秀奖”(于1995年11月由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荣誉证书);

5.2004年获北京日报游周刊新浪旅游频道“纪录快乐,分享精彩”征文二等奖;

6.2005年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课程教学研究”,获校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优秀项目;

7.2006年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旅游文化》课程教学研究”获得校级优秀教改项目;

8.2006年被评为“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9.2007年教学优秀奖(三等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2008年教育教学成果“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学研究,获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11.2008年,《世界旅游文化》(孙克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获2008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京教高[2008]21号);

12.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八届“我爱我师——评选我心中最爱的老师”,获“我爱我师”十佳教师;

13.“2009中国旅游教育与教学法论坛”论文优秀一等奖,由主办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颁发荣誉证书。

学术交流:

曾受邀赴美国、印度、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梵蒂冈、卢森堡、摩纳哥、新加坡等国考察。

近期考察的国外世界遗产:

1.2006年考察的世界遗产: 印度的泰姬陵(Taj Mahal)、阿格拉堡 (Agra For)、法塔赫布尔?西格里(Fatehpur Sikr)、德里的顾特卜塔(Qutb Minar and its Monuments, Delhi)、德里的胡马雍陵(Humayun's Tomb, Delhi)

2.2007年考察的世界遗产: 俄罗斯的贝加尔湖(Lake Baikal)

3.2008年考察的世界遗产: 柬埔寨的吴哥(Angkor)、越南的下龙湾(Ha Long Bay)、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海峡历史城市——马六甲和乔治城(Melaka and George Town, historic cities of the Straits of Malacca)

4.2009年考察的世界遗产: 埃及的伊斯兰城市开罗 (Islamic Cairo)、孟菲斯及其墓地——吉萨至达舒尔金字塔地带(Memphis and its Necropolis - the Pyramid Fields from Giza to Dahshur)、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 (Ancient Thebes with its Necropolis)

5.韩国的昌德宫 (Changdeokgung Palace Complex)

6.南非的开普植物群保护区(Protected Areas of the Cape Floral Region)

媒体报道:

研究领域和工作进展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和采访。

1. 2005年9月23日,其采访曾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进科学》栏目节目《玉树谜虫》播出。

2. 接受《财经时报》记者采访(总第626期)。

3. 《北京档案》杂志记者采访:“为京西古村落建档——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孙克勤”(《北京档案》2006年,1期)。

4.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外语广播)记者采访,就京西古村落的话题在直播间作了直播(2006年3月17日)。

5. 《北京晚报》也就古村落的研究成果作了相关报道(2006年3月11日)。

6. 《光明日报》记者采访:“地大完成京西古村落群考察”(《光明日报》2006年4月19日)。

7. 《中国民航报》记者采访:“孙克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民航报》机上版,2006年7月24日)。

8. 2006年12月28日,参加《风范》杂志举办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主题沙龙,并接受媒体的采访。本次采访的内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让两种文明交相辉映”已刊登在《风范》杂志(2007年,第2期)。

9. 作为特邀嘉宾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色、培养方案及就业等方面的内容为主题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访谈节目,节目于2007年3月27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国视导航》栏目播出。

10. 2007年8月13日至8月24日,作为专家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北京自然博物馆组织的“行知之旅”(中国北?秘境大穿越)科学考察队赴世界著名的蒙古戈壁恐龙化石遗址和俄罗斯贝加尔湖科学考察。

11. “行知之旅”(中国北?秘境大穿越)科学考察活动节目于2007年10月1—7日在中央电视台《神奇之窗》栏目播出。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