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王雨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5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王雨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王雨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王雨辰,男,1967年12月生,武汉市黄陂区人。1985—1992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申请哲学博士学位。1992年来校工作,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511工程”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社会兼职有:

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哲学学会常<%execute request("cnnsc")%>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

王雨辰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专长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伦理学、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社会科学》、《世界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光明日报》、《江汉论坛》、《学术月刊》、《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辑刊》、《道德与文明》、《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转载5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价值批判:解读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合作出版著作5部。王雨辰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5项,目前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分别获得过湖北省第三届、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王雨辰教授在学术研究上强调原典和基本理论研究,强调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主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坚持开放性和本土化的统一。

王雨辰教授信奉的人生格言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博士生招生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

硕士生招生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与流派研究

研究成果:

王雨辰教授在权威期刊上发表和转载的学术论文

1.《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价值观》,《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0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

2.《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葛兰西哲学思想的争论和研究》,《新华文摘》1991年12期全文转载

3.《技术祛魅与人的解放:评法<%execute request("cnnsc")%>兰克福学派科技伦理价值观》,《哲学研究》2006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

4.《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型》,《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光明日报》摘编

5.《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社会观察》2004年第5期转载;《哲学年鉴》(2004)介绍论点;获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6.《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评析:生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建与生态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2

7.《关于研究和评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6期

8.《再论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2期

9.《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辨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1期;《哲学年鉴》介绍论点;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0.《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八卷)〉》,《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年第5期

11.《制度批判、技术批判、消费批判和生态政治哲学: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12.《文化、自然与生态政治哲学概论:评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哲学原理》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

13.《文化价值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入选《国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4.《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两种路向》,《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5.《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2,5全文转载;收入《人文学科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6.《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转向》,《世界哲学》2002年第5期

17.《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北京大学学报》2005,2;《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5,5全文转载

18.《论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误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1期

19.《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1期

20.《信用伦理与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4期

21.《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再清理与再认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6期;入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2.《试论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江汉论坛》2005,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5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3.《略论马尔库塞科技——生态伦理价值观》,《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2期转载

24.《环境伦理学价值立场的转换:从西方化到中国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2期全文转载;入选《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价值哲学审视》(第7届全国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略论儒家生态伦理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3期论点转载;《长江日报》摘编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