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编辑专家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基础科学 » 物理学 »

杨金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4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专家信息:

杨金龙,男,汉族,1966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专业:物理化学。

199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基础物理中心凝聚态物理理论专业。1991年10月至1997年9月在中国科大基础物理中心任教。曾在意大利Padova大学、Cagliari大学、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香港科技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单位工作和访问。从1997年10月起,为我校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起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理论与计算科学研究部主任。

 

 

 

主讲课程:

 

研究生课程:1、高等固体物理;2、单分子化学物理;3、多体理论;

 

本科生课程:1、化学物理概论;2、力学与热学。

 

教育及工作简历:

199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基础物理中心凝聚态物理理论专业;

 

1991年10月至1997年9月在中国科大基础物理中心任教;

 

1997年10月起为我校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起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理论与计算科学研究部主任。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杨教授长期从事理论和计算化学,一直致力于发展与应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与模型研究小分子,原子团簇,纳米结构,固体表面与界面的结构和性质方面的研究。

1,原子团簇的基态和低能激发态性质;

2,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dI/dV图象模拟;

3,纳米管的化学修饰及改性;

4,固体表面及吸附体系的结构与性质;

5,分子器件的输运性质;

6,新的计算方法与计算程序。

 

 

 

研究成果:

 

杨金龙教授的研究领域为理论和计算化学,一直致力于发展与应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与模型研究小分子,原子团簇,固体表面与界面的结构和性质。近年来他和实验合作者在单分子化学物理领域取得若干重要研究成果,如首次确定C60在Si(111)7x7表面上的吸附取向(发表在Phys.Rev.Lett.上,美国物理学会物理新闻图片网新闻,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 获得首张具有化学键分辨率的能够展示C60笼状结构的C60单分子STM图象(发表在2001年的Nature上,20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和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等,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的历史和进展 董振超; 张杨; 陶兴; 杨金龙; 侯建国 科学通报 2009-04-23

2 新材料物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李震宇; 杨金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05-15

3 O/Au(111)表面水活化氧化CO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 张文华; 李震宇; 罗毅; 杨金龙 科学通报 2009-04-23

4 通过单分子化学调控单个离子磁性——单分子“手术”开启分子磁性“开关” 潘栓; 赵爱迪; 杨金龙; 侯建国 物理 2006-02-12

5 C_(59)N单分子整流器 王克东; 李斌; 杨金龙; 侯建国 物理 2006-03-12

6 C_(72),La_2@C_(72)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的计算研究 唐春梅; 袁勇波; 邓开明; 杨金龙 物理学报 2006-07-12

7 表面单分子的表征和操纵 杨金龙; 李群祥; 侯建国; 朱清时 电子显微学报 2006-08-30

8 理论研究V_2O_6~-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英文) 陈招英; 杨金龙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6-10-27

9 Au(111)表面单个钴酞菁分子的去氢过程 李群祥; 赵爱迪; 杨金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07-04-25

10 单分子物理与化学的新进展 李群祥; 任浩; 杨金龙; 侯建国 物理学进展 2007-06-20

11 Au(111)表面自组装硫醇单分子膜的STM成像机理 李斌; 曾长淦; 李群祥; 杨金龙; 侯建国; 朱清时 电子显微学报 2003-06-25

12 钴酞菁分子结中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 李群祥; 武晓君; 李斌; 杨金龙; 侯建国; 朱清时 电子显微学报 2003-06-25

13 非晶化与量子限域效应 鲁山; 王兵; 杨金龙; 侯建国; 朱清时 物理 2003-10-24

14 能量与空间分辨的单分子显微术——透过碳笼“看”富勒烯包合物内的金属原子 王炜华; 王克东; 杨尚峰; 王兵; 杨世和; 杨金龙; 侯建国; 朱清时 物理 2004-05-12

15 单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 武晓君; 李群祥; 黄静; 杨金龙 物理化学学报 2004-12-30

16 富勒烯的理论研究 杨金龙; 李群祥; 陈招英 科技导报 2004-10-18

17 密度泛函理论及其数值方法新进展 李震宇; 贺伟; 杨金龙 化学进展 2005-03-24

18 a-DLC结构特性和电子态的计算(英文) 蔡军; 杨金龙; 汪克林 化学物理学报 1999-02-27

19 STM针尖和外电场在Si(111)-7×7表面单原子操纵中的作用 李群祥; 杨金龙; 丁长庚; 汪克林; 李家明 物理学报 1999-06-30

20 C_(60)不同吸附取向的STM图象的理论模拟 李群祥; 杨金龙; 侯建国; 汪克林; 朱清时 物理学报 1999-08-30

21 钒氧酞菁(VOPc)与钒酞菁(VPc)分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模拟 李群祥; 杨金龙; 袁岚峰; 侯建国; 朱清时 物理学报 2002-03-12

22 纳米隧道结的量子电容现象 王兵; 鲁山; 杨金龙; 侯建国; 肖旭东 物理 2002-04-24

23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单分子的最新进展 侯建国; 李斌; 杨金龙; 朱清时 科学通报 2000-09-30

24 STM图像的理论模拟 李群祥; 杨金龙; 赵瑾; 侯建国; 朱清时 物理学进展 2000-09-20

25 Si(111)7×7表面孤立C_(60)分子的吸附取向及局域电子态研究 曾长淦; 王海千; 杨金龙; 侯建国 物理 2000-07-24

26 单分子科学进展 杨金龙; 李震宇; 侯建国; 朱清时 物理 2000-10-24

27 可控单键生成和表征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袁岚峰; 李群祥; 杨金龙; 侯建国; 朱清时 电子显微学报 2001-10-25

28 单分子吸附在Cu(100)表面上的振动谱及其STM图像模拟 李群祥; 袁岚峰; 杨金龙; 侯建国; 朱清时 电子显微学报 2001-10-25

29 第一过渡金属酞菁分子的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李群祥; 杨金龙; 李震宇; 侯建国; 朱清时 物理学报 2001-10-12

30 钒团簇的几何和电子结构——从分子到体相性质的演化 丁长庚; 杨金龙; 李群祥 物理学报 2001-10-12

31 一种新的C_(60)二维畴拓扑结构 王克东; 王兵; 杨金龙; 侯建国 物理 2001-10-24

32 Ru13原子簇基态的磁性 邓开明; 肖传云; 杨金龙; 龙期威 物理学报 1996-12-30

33 磁性物质家族新成员———铑原子簇 杨金龙; 邓开明; 肖传云 物理 1996-10-24

34 Na_3的电子结构与构形 张培鸿; 杨金龙; 刘磊; 李家明 物理学报 1997-05-30

35 Calculation of C_(60) Adsorption on Metal Surfaces 刘达; 杨金龙; 吴自勤; 候建国 化学物理学报 1998-06-10

36 外电场下STM钨针尖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李群祥; 杨金龙; 汪克林; 侯建国; 李家明 物理学报 1998-03-12

37 Al(111)表面单个Al原子的操纵── W针尖与Al原子的相互作用 王福合; 杨金龙; 李家明 物理学报 1998-11-12

38 I_h点群与具有I_h点群对称的Al-Mn原子簇的电子结构 胡伟敏; 杨金龙 科学通报 1988-09-27

39 一维点阵的电子态 杨金龙; 汪克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88-04-01

40 DV-X_2计算红宝石的晶场谱 杨金龙; 夏上达; 汪克林 物理学报 1990-11-27

41 一种DV—X_α计算d~N配位场谱的方法——对(CrF_6)~(3-)的应用 杨金龙; 夏上达; 汪克林 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1991-03-02

43 单分子化学物理进展 杨金龙; 侯建国; 朱清时 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 2005-10-01

44 单分子结的非线性电导的理论研究 黄静; 李群祥; 武晓君; 杨金龙 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 2005-10-01

45 金团簇上N_2分子吸附的理论研究 丁迅雷; 杨金龙; 侯建国; 朱清时 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 2005-10-01

46 螺吡喃分子在Au(111)表面的手性表达 黄甜; 胡振芃; 王兵; 王海千; 侯建国; 杨金龙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 2006-07-01

47 单个钴酞菁分子的脱氢反应及其磁性研究 赵爱迪; 李群祥; 陈岚; 王兵; 杨金龙; 候建国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 2006-07-01

48 单个CoOEP分子的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 李竟成; 李群祥; 王兵; 杨金龙; 侯建国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 2006-07-01

49 针尖电子态和隧穿过程调控 陈岚; 胡振芃; 王兵; 杨金龙; 侯建国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 2006-07-01

50 钴酞菁分子结中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 李群祥; 武晓君; 李斌; 杨金龙; 侯建国; 朱清时 全国第七届扫描隧道显微学学术会议(STM'7)论文集(二) 2002-11-01

51 Au(111)表面自组装硫醇单分子膜的STM成像机理 李斌; 曾长淦; 李群祥; 杨金龙; 侯建国; 朱清时 全国第七届扫描隧道显微学学术会议(STM'7)论文集(二) 2002-11-01

52 横向电场对带缺陷或分子掺杂的硼氮纳米管电子结构的调控 贺伟; 胡双林; 李震宇; 杨金龙 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 2008-07-01

53 Linear-scaling density matrix perturbation treatment of electric fields in solids, Phys. Rev. Lett., 97(2006)

54 One-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benzene sandwich polymers: Possible ideal conductors for spin transport, J. Am. Chem. Soc., 128(2006)

55 Controlling the Kondo efect of an adsorbed magnetic ion through its chemical bonding, Science, 309(2005)

56 Single C59N molecule as a molecular rectifier, Phys. Rev. Lett., 95(2005), 045502.

57 Is mayenite without clathrated oxygen an inorganic electride? Angew. Chem. Int. Ed., 43 (2004)

 

 

 

 

荣誉奖励:

 

 

1. 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2. 2008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

 

3. 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

 

4. 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

 

5. 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6. 2006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

 

7. 2006年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8. 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

 

9、2005年“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获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10、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11、2004年获科技部973项目先进个人。

 

12、2004年入选国家七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13、2003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14、200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15、2001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

 

16、2001年“科学家成功直接观察分子内部结构”获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17、2001年“单分子的扫描隧道显微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特等奖 。

 

18、2000年获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 。

 

19、1999年“C60分子在Si (111) -7×7表面的吸附取向”获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20、1999年获安徽省五四青年奖章 。

 

 

 

媒体报道:

杨金龙:给分子做“手术”

 

[他与合作者一起“剪裁”分子,推动了世界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为祖国赢得荣誉———]

 

杨金龙,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理论与计算科学研究部主任,一直致力于发展与应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与模型,研究小分子,原子团簇,纳米粒子,固体表面与界面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近年来,他与实验研究者合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杨金龙不是医生,而他有高明的解剖技术。杨金龙不是裁缝,而他有令人惊奇的剪裁技术。这位年仅四十的科学家,多次用智慧给分子动“手术”,将中国的纳米技术研究推到世界前沿。

 

杨金龙,生于196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求学多年,1991年10月留校任教授,从事理论和计算化学研究与教学。杨金龙一直致力于发展与应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与模型,研究小分子,原子团簇,纳米粒子,固体表面与界面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在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单分子进行的成像、谱学表征和操纵、线性标度计算方法的发展等理论方面取得若干重要研究成果。

 

搞选键化学的人,希望做化学实验能够像裁缝剪裁衣服那样,做分子“剪裁”,对单个化学键进行选择性加工,以获得性质不同的物质,这是世界性的前沿课题。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启动实施首批“211工程”建设,校长朱清时院士开辟了选键化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对分子进行“手术”,杨金龙负责理论计算,侯建国负责实验工作,共同开展纳米领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要讲究团队作战。我与侯建国院士等人合作,共同努力作出了一些成绩!”坐在记者面前的杨金龙,儒雅沉着,语气绵软。2001年,侯建国、杨金龙首次直接“拍摄”到了能够分辨碳60化学键的单分子图像,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直接观察到分子的内部结构。2005年,侯建国、杨金龙等人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巧妙地对吸附于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这对“黄金搭档”推动了世界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究,为中国科学家赢得声誉。

 

杨金龙说,我国的研究条件和经费不如某些发达国家,学术传统和基础积累也不比他们。我们要缩小同他们的差距,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交叉和合作,发挥我们的“团体赛”优势。志趣相投的人聚到一起,围绕共同的目标,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就能发生“化学反应”,在科研上取得突破。

 

[人物寄语]

 

小分子,大世界。希望在这一微观世界研究领域,有我国更多研究团队的声音,有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立于国际前沿,并为祖国未来的信息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来源:安徽日报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