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作物学 »

谢逸萍——甘薯抗病育种专家、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3-18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谢逸萍——甘薯抗病育种专家、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女,1962年出生,广东罗定人,共产党员。现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薯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3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

资料更新中……

社会任职:

1. 徐州市农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员。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甘薯抗病育种和甘薯病害研究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江苏省高技术课题:能源作物新品种选育(甘薯和菊芋),主持。

2. 农业部行业计划:甘薯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主持。

3. 农业部“948”:甘薯病毒病检测新技术的引进及病毒病普查,主持。

4. 江苏省高技术课题:优质高产抗病专用型甘薯新品种选育,主持。

5. 国家“863”计划:优质耐逆专用甘薯分子与细胞品种创制,参加。

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产优质专用甘薯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参加。

7. Harvestplus-china项目:高β胡萝卜素甘薯推广及应用,参加。

科研成果:

主持育成了“徐薯22”、“徐薯24”、“徐紫薯2号” 等3个甘薯新品种,参加育成了10个甘薯新品种。

1. 亚蔬资源材料的引进利用及苏薯7号等甘薯新品种的选育推广,2003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植物新品种甘薯DUS测试指南制定及应用,2008年获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 甘薯高胡萝卜素食用品种的亲本筛选,2009年获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4. 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SCAR标记辅助育种初探,2009年获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5. 甘薯茎线虫病抗侵入和抗扩展资源评价,2009年获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6. 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徐薯23的选育及综合栽培技术的建立与应用,2011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7. 甘薯优质多抗育种材料的创新和生物技术育种体系的建立 马代夫; 刘庆昌; 李洪民; 李秀英; 谢逸萍; 翟红; 李惟基; 李强; 王玉萍 【科技成果】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 2003-01-01

发明专利:

1. 一种利用甘薯实生种籽培育无病无毒试管苗的方法 李强; 王欣; 李洪民; 谢逸萍; 李秀英 【中国专利】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2010-01-20

2. 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鉴定方法 谢逸萍; 马代夫; 李洪民; 李强; 王欣; 李秀英 【中国专利】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2008-09-10

3. 一种甘薯胚性愈伤长期增殖保存的方法 王欣; 李强; 马代夫; 李秀英; 谢逸萍 【中国专利】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2011-10-19

4. 一种甘薯病毒病血清检测取样方法 谢逸萍; 孙厚俊; 王欣; 赵永强; 邢继英; 陈晓宇 【中国专利】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2012-01-04

5. 一种甘薯黑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 孙厚俊; 谢逸萍; 赵永强; 徐振; 杨冬静; 张成玲 【中国专利】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2012-08-01

论文专著:

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甘薯抗甘薯茎线虫病品种资源鉴定 徐振; 赵永强; 孙厚俊; 陈晓宇; 谢逸萍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中国会议】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11-06

2 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赵永强; 孙厚俊; 徐振; 陈晓宇; 谢逸萍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中国会议】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11-06

3 30%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治甘薯地下害虫效果评价 孙厚俊; 杨爱梅; 赵永强; 谢逸萍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商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会议】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 2010-10-28

4 甘薯高淀粉育种研究 李洪民; 马代夫; 李秀英; 谢逸萍; 马飞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中国会议】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3-10-01

5 部分甘薯育成品种ISSR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李强; 刘庆昌; 李秀英; 李洪民; 谢逸萍; 马代夫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中国会议】江苏省遗传学会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7-07-01

6 甘薯近缘优异抗性基因资源发掘及种间杂种新类型的创制 曹清河; 张安; 马代夫; 谢逸萍; 李秀英; 王欣; 李鹏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中国会议】第五次全国植物分子育种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8-09-01

7 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马代夫; 李强; 曹清河; 钮福祥; 谢逸萍; 唐君; 李洪民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12-10-31

8 化学药剂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试验 郭小丁; 谢一芝; 马佩勇; 贾赵东; 谢逸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12-04-25

9 黑斑病对甘薯叶酚类物质含量、PPO及PAL活性的影响 王景景; 刘美艳; 谢逸萍; 孙厚俊; 张健 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广西植物 2012-05-15

10 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赵永强; 张成玲; 孙厚俊; 徐振; 陈晓宇; 谢逸萍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期刊】西南农业学报 2012-06-28

11 甘薯块根抗黑斑病酚类物质代谢的研究 刘美艳; 孙厚俊; 王景景; 王考艳; 申杰; 刘丹; 张健; 谢逸萍 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12-08-25

12 黑斑病对甘薯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孙厚俊; 刘美艳; 宗玮玮; 赵永强; 陈晓宇; 谢逸萍 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 徐州师范大学 【期刊】广西农学报 2011-06-30

13 牛蒡根结线虫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孙厚俊; 谢逸萍; 梁家荣; 张凤海; 赵永强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2010-03-15

14 抗病高淀粉甘薯品种徐薯26的选育及产量形成特点 李强; 李秀英; 谢逸萍; 马代夫; 李洪民; 王欣; 曹清河; 唐忠厚; 后猛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09-16

15 新型能源植物菊芋资源的引种鉴定与海涂利用评价 谢逸萍; 孙厚俊; 王欣; 吉荣龙; 邢继英 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省盐城新洋试验站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2010-09-15

16 甘薯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胡玲; 李强; 王欣; 唐忠厚; 李秀英; 李洪民; 谢逸萍; 唐君; 曹清河; 马代夫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徐州师范大学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10-10-31

17 不同干燥方法对甘薯液化糖化的影响研究 吕巧玲; 张兴; 谢逸萍; 马代夫; 辛婷; 王坤; 葛义杰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江苏徐州农科院 【期刊】中国酿造 2009-02-15

18 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SCAR标记辅助育种初探 王欣; 马代夫; 李强; 李秀英; 谢逸萍; 李洪民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09-02-28

19 基于Taguchi试验设计稻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优化 辛婷; 谢逸萍; 张兴; 马代夫; 王慧 徐州农科院; 中国矿业大学生物工程系 【期刊】酿酒科技 2009-05-18

20 不同酶对淀粉的协同作用动力学研究 吕巧玲; 张兴; 谢逸萍; 马代夫; 辛婷; 蒋七熳; 付彦凯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江苏徐州农科院 【期刊】食品工业科技 2009-06-25

21 甘薯近缘野生种的抗病性鉴定与新型种间杂种的获得 曹清河; 张安; 李鹏; 李洪民; 谢逸萍; 李秀英; 王欣; 马代夫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06-16

22 甘薯F_1胡萝卜素含量测定及遗传趋势探讨 谢逸萍; 马飞;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马代夫; 许士礼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江苏徐州; 江苏徐州; 江苏邳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6-05-15

23 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徐薯23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马代夫; 李秀英; 李洪民; 谢逸萍; 李强; 王欣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 江苏徐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7-02-15

24 5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谢逸萍; 马代夫; 李秀英; 李洪民; 李强; 王欣; 唐忠厚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江苏徐州; 江苏徐州 【期刊】江西农业学报 2008-02-15

25 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徐薯24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谢逸萍;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王欣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 江苏徐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8-04-15

26 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CAR标记 揭琴; 姜伟; 李华; 翟红; 马代夫; 谢逸萍; 刘庆昌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市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教育部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期刊】分子植物育种 2008-06-15

27 影响稻草降解及其产纤维素酶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辛婷; 张兴; 谢逸萍; 吕巧玲; 葛义杰; 马代夫; 王慧 中国矿业大学生物工程系; 徐州农科院 【期刊】粮油加工 2008-10-08

28 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AFLP标记的开发 揭琴; 李华; 翟红; 王玉萍; 李强; 马代夫; 谢逸萍; 刘庆昌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8-10-15

29 甘薯病毒检测技术的改进与组培苗病毒分布特征研究 谢逸萍;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唐君; 马飞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 江苏徐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3-01-30

30 甘薯叶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孙勇; 马代夫; 谢逸萍; 蒋继宏 徐州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生物工程中心 江苏省药用植物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州; 江苏省药用植物重点实验室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3-03-30

31 NAA和6-BA在甘薯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李强; 马代夫; 李洪民; 马飞; 谢逸萍; 李秀英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3-07-30

32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徐薯22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马代夫; 谢逸萍;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马飞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 江苏徐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3-11-30

33 甘薯及近缘野生种耐病毒特性鉴定 李洪民; 邢继英; 马代夫; 谢逸萍; 李强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徐州市东郊贺村; 副研究员 徐州市东郊贺村 【期刊】作物杂志 2003-06-15

34 甘薯抗茎线虫病基因的RAPD标记 周忠; 王欣; 马代夫; 李洪民; 谢逸萍; 李秀英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徐州; 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5-10-30

35 引物对甘薯品种聚类分析结果的影响 孙勇; 马代夫; 谢逸萍; 蒋继宏; 陈凤美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重点实验室; 徐州农科所甘薯研究中心;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重点实验室;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州; 江苏徐州 【期刊】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3-30

36 抗病高干特异资源材料徐781的特性鉴定和亲本利用评价 李秀英; 马代夫; 李洪民; 谢逸萍; 李强; 马飞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徐州 【期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09-30

37 高胡萝卜素甘薯亲本材料的引进、筛选、创新与应用 谢逸萍; 马飞;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马代夫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 江苏徐州 【期刊】杂粮作物 2004-08-25

38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马代夫; 李秀英; 李洪民; 谢逸萍; 李强; 马飞 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 江苏徐州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2004-11-30

39 甘薯DUS测试标准制定及新品种保护 李强;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谢逸萍; 马飞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 江苏徐州 【期刊】杂粮作物 2005-02-25

40 甘薯抗、感茎线虫病品种遗传多态性的RAPD分析 周忠; 王欣; 马代夫; 李洪民; 谢逸萍; 李秀英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 江苏徐州; 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江苏徐州 【期刊】江苏农业学报 2005-03-28

41 甘薯根腐病抗病性室内鉴定方法的研究 谢逸萍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植物保护 1999-12-08

42 甘薯茎线虫病抗性鉴定方法及评价 谢逸萍;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马飞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 江苏徐州 【期刊】杂粮作物 2002-02-25

43 脱毒甘薯主要经济性状特性分析及增产对策 马代夫; 李秀英; 李洪民; 谢逸萍; 王毅; 张立明; 刘章雄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国际马铃薯中心北京办事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1999-12-30

44 甘薯脱毒薯特性鉴定及亲本利用评价 马代夫; 李秀英; 李洪民; 谢逸萍; 王毅; 张立明; 李强; 刘章雄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国际马铃薯中心北京办事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济南25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01-04-20

45 甘薯良种推广和茎线虫病防治 李秀英; 马代夫; 李洪民; 谢逸萍; 李强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种业 2001-07-20

46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甘薯品种综合评价上的应用 李强;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谢逸萍 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杂粮作物 2001-02-25

47 外引甘薯高淀粉亲本材料的筛选与评价 谢逸萍;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李强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 江苏徐州 【期刊】杂粮作物 2001-12-25

48 缩节胺(pix)对甘薯生理特性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李强;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谢逸萍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耕作与栽培 2001-05-28

49 高产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苏薯6号的选育 李秀英; 朱崇文; 马代夫; 谢逸萍; 李洪民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4-07-30

50 甘薯F_1抗茎线虫病特性遗传变异趋势 谢逸萍; 朱崇文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5-05-30

51 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甘薯资源的鉴定和利用 马代夫; 朱崇文; 李秀英; 谢逸萍; 李洪民 江苏徐州甘薯中心 【期刊】作物品种资源 1995-10-21

52 甘薯花药培养诱导适期的研究 张允刚; 唐君; 郭小丁; 谢逸萍; 项彩云; 邬景禹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7-03-30

53 抗病高产甘薯新品种苏薯7号的选育和栽培要点 朱崇文; 马代夫; 李洪民; 李秀英; 谢逸萍 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997-07-30

54 甘薯育种亲本筛选程序的建立 朱崇文; 马代夫; 李秀英; 谢逸萍; 李洪民 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作物杂志 1992-07-01

55 全国甘薯品种资源茎线虫病的抗性鉴定 孙近友; 邬景禹; 郭小丁; 谢逸萍; 唐君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作物杂志 1993-04-02

56 甘薯对马铃薯腐烂线虫分泌物的反应 林茂松; 方中达; 谢逸萍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植物病理学报 1993-07-02

57 鲁78066甘薯的特性鉴定与其亲本利用价值 马代夫; 李秀英; 谢逸萍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期刊】山东农业科学 1993-06-15

荣誉奖励:

1. 1999、2003、2007年入选江苏省“333”重点培养对象。

2. 2002、2007年获徐州市优秀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3. 2010年获徐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为甘薯科研事业奉献青春和力量——记第三支部共产党员谢逸萍

 

 

谢逸萍,1983年7月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为徐州市农科院甘薯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甘薯抗病育种和甘薯病虫害防控工作,主持了 “十五”、“十一五”国家和省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育成了“徐薯22”、“徐薯24”、“徐紫薯2号” 等3个甘薯新品种,参加育成了10个甘薯新品种,累计推广200万余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亿多元。发表研究论文35篇,获国家、农业部、江苏省和徐州市科技成果奖1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2002、2007年两次荣获徐州市优秀拔尖人才称号,1999、2003、2007年三次被评为江苏省“333”重点培养对象,2010年获得徐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一、难舍的亲情 无悔的选择

谢逸萍出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高考时,她毅然报考了西南农学院。当时,有许多矿业大学的叔叔阿姨劝他父母:“让孩子再考一年吧,学农不会有什么出息。”可她坚持走进了人们认为工作艰苦又没有前途的农学院。刚踏进农学院,确实让这个小麦韭菜分不清的城市小姑娘茫然了,对于农作物一点感性认识都没有,但从小好强倔犟的性格,使她顺利地完成了大学的全部课程。在毕业分配时,她被分到天津农垦局搞行政,尽管搞行政是人们所向往的,但长期希望从事基层农业科研工作的想法,使她放弃大城市,毅然来到徐州农科所,走上了一条艰难而又充满挑战的农业科技之路,当时她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为自己所生存的环境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做为一名女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成功的路上,将要比常人付出更多汗水、勇气、毅力和艰辛,面对父母,是一个不称职的女儿,面对丈夫,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面对孩子,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与同龄人相比,也有过很强的失落感,她不曾有过身穿花裙街头慢步的潇洒,也不曾感受过抱着孩子花前月下的闲遐,更不曾有卡拉OK厅的激情感受。她们所面临的是强烈的紫外线的烘烤,是天灾的威胁,是泥泞的乡间小路,是穷乡僻壤的寂寞。但当看到培育出的新品种,发明的新技术为农民兄弟创造了可喜的收成和可观的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的时候,心里平衡了,欣慰了。为了人民的餐桌永远丰盛,为了祖国永披绿装,她将格守诺言:“辛苦我一人,富裕千万家。”

二、虚心学习 团结协作 勇攀高峰

谢逸萍走上工作岗位,就师从于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得者盛家廉、袁宝忠、朱崇文三位研究员名下,有一个不记名利、齐心协力、高水平的课题组,有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的室主任,在他们的耐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她很快掌握了甘薯育种和甘薯病虫害防控的全部程序和技能。2008年组织上安排,由她负责组建甘薯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从此,开始了艰苦而具有挑战的甘薯植物保护研究历程。

甘薯病虫害防控研究室是院领导为应对甘薯行业专项和甘薯产业体系而设立,一切从零开始,没有人员引进硕士、博士,没有设备争取经费购买仪器,在领导的关怀、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研究室现已有一名研究员、2名硕士、1名博士后在进行甘薯病虫害防控工作,建室3年已初渡难关,初具辉煌。

为了甘薯病虫害防控研究室能赶上其它研究室的发展步伐,为了保证甘薯产业健康发展,三年来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在田间地头、在实验室、在甘薯病虫害的发生地,到处都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从海南三亚到河北的甘薯大县卢龙,在甘薯的各大薯区都留下她考察甘薯病虫害的脚印,她勤奋、努力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她出色的工作业绩使她在全国甘薯体系考核中,连续两年以第二、第三的优异成绩获得优秀。

三、不懈的努力 丰硕的成果

在组织上的关心和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先后推出了:北方薯区甘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30%辛硫磷微胶囊剂蘸根防治甘薯茎线虫病和地下害虫技术、南方薯区甘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甘薯贮藏库消毒技术、甘薯苗床用药规程等6项轻简化技术,并在北京大兴;河北易县、迁安、石家庄;安徽阜阳;河南漯河、商丘;山东济南、济宁、烟台、威海;江苏泗洪等11个甘薯种植区进行了试验示范,得到了甘薯界科技工作者和薯农的好评。

由她主持育成的甘薯高淀粉新品种徐薯22,在北方薯区淀粉利用和长江中下游薯区甘薯燃料乙醇开发利用上得到广泛应用;为薯农和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育成的紫色特用甘薯新品种徐紫薯2号,正在食用甘薯种植区推广应用,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为薯农带来效益。

为了加快甘薯抗病育种进程,她借助甘薯国家区试平台统一了甘薯根腐病、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甘薯蔓割病、甘薯瘟病的抗性鉴定方法,还在2008年申报了甘薯茎线虫病抗扩展性鉴定方法的国家发明专利,该项专利已在2010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甘薯病毒病近两年十分猖獗,防治很困难,甘薯脱毒获得无毒种苗提供生产应用是防治的主要手段,而脱毒薯苗的病毒检测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给生产提供优质脱毒薯苗,她改进病毒血清检测方法,使病毒检出率提高20%;为了培育抗病毒品种,经过多年摸索,形成了甘薯病毒病抗性鉴定方法,并将在2011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