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陈永忠,1965年8月出生,汉族,广西横县人,博士、研究员, 1985年7月参加工作,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常务理事。
当选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现任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党委委员、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科协常委。
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
先后获“湖南省光召科技奖”、“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全国林业突出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授予“湖南省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1年,考取中南林学院经济林专业。
1997年~2002年攻读中南林学院在职硕士和森林培育专业博士学位。
2000年~2001年被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拔和委派赴瑞典农业大学进修,学习林业生物技术。
1985年7月至2002年12月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工作。
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在瑞典农业大学访问学习。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先后任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经济林果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2009年至今任国家林业局油茶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
2010年1至今任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兼任经济林果研究所、油茶研究所所长。
2019年6月任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协管科研管理工作,分管科技委、油茶所和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管平台建设。
2020年9月任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负责学会、协会、野外科研站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协管科研,主管岳麓山种业中心油茶分中心,分管油茶研究所和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植物研究所、林产工业研究所、竹类研究所、森林资源保护研究所、科技委,联系四个分院。
学术兼职:
1、湖南林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2、湖南省标准化技术首席专家。
3、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技术委员会(TC270/SC2)委员。
4、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557)副主任。
5、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副理事长。
6、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油茶分会副理事长。
7、中国经济林协会木本油料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油茶育种与栽培研究。
研究领域:
经济林育种、栽培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标准化建设等。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参加“七五”油茶良种国家攻关,“八五”以来主持和参加国家和部、省级重点科研的推广项目20多项,在油茶良种选育、丰产栽培和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完成科研成果8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研究成果:
长期从事油茶科学研究,在我国油茶科技创新高地上占有重要位置。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0多项,带领团队筹建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油茶种质资源库等研发平台,针对油茶产业主要环节的瓶颈开展研究,在种质资源收集评价、无性系良种选育、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规模快繁、组织培养,油茶良种早实丰产、配方施肥、树体培育、生态栽培与复合经营等高效栽培技术,产品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5项。突破油茶两系杂交育种技术瓶颈,主持完成的成果“油茶雄性不育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了全国首个油茶种质资源库和两系杂交种子园,保存种质材料2500多份;选育的94个高产良种,“湘林系列”品牌良种在14个省(区)辐射推广400多万亩;获授权专利20项,制定标准15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科技论文150多篇;举办大小科技培训班200多期,为全国120多个油茶核心产区县培训技术员和林农50000多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为国家粮油安全、生态安全、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1.主持《油茶雄性不育选育和杂交育种研究》通过国家林业局成果鉴定;
2.主持《油茶高产新品种推广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
3.主持成果《油茶优良杂交组合、家系和无性系选育及其群体产量性状的研究》2004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4.《油茶‘寒露籽’优良无性系选育及脂肪酸组成的研究》199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5.参加成果《油茶19个高产新品种的选育研究》1994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6);
6.《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其授粉生物学特性》1990年获湖南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
7.《油茶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研究》1991年获湖南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4);
8.《用正丁醇提取茶皂素的工艺》2003年获中国发明专利(证书号:110785;排名第4)。
认定成果:
1 油茶果热爆脱蒲技术研究及成套设备开发 何宗敏;陈永忠;李立初;李志钢;陈国强;何宗智;马力 湘潭鑫源自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19
2 油茶高含油核心种质创制与源库调控技术 陈永忠;苏淑钗;袁军;陈隆升;王开良;左继林;叶航;彭邵锋;谭晓风;王瑞;徐林初;马锦林;温玥;许彦明;张震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2018
3 油茶高效栽培与综合利用新技术 管天球;陈永忠;黄光文;管敏;覃佐东;王宋辉;雷爱民;沈玉平;王瑞;李治章;蒋艾青;刘宏辉 湖南科技学院 2017
4 油茶籽壳提取物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刘佳佳;陈永忠;马力;何广文;李美群;康文术;彭邵锋;王湘南;陈隆升;王瑞;李志钢;唐炜;刘文豪;杨晨;刘健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2017
5 油茶施肥技术规程 王东雪;陈国臣;梁国校;刘凯;陈永忠;姚小华;曾雯珺;夏莹莹;江泽鹏;陈林强;张乃燕;叶航;梁斌;谢少义;马锦林;陈江平;张敏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6
6 油茶幼林立体高效复合经营技术 陈隆升;陈永忠;王瑞;杨小胡;彭邵锋;马力;王保明;唐炜;彭映赫;罗健;张慧中;王湘南;李安亮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2014
7 山茶优良种质选育与应用关键技术 彭邵锋;陈永忠;王湘南;马力;陈隆升;王瑞;彭映赫;喻锦秀;杨小胡;唐炜;罗健;黄忠良;肖吉;王保明;吴天乐;李安亮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2014
8 油茶幼林立体高效复合经营技术 陈隆升;陈永忠;王瑞;杨小胡;彭邵锋;马力;王保明;唐炜;彭映赫;罗健;张慧中;王湘南;李安亮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2014
9 山茶优良种质选育与应用关键技术 彭邵锋;陈永忠;王湘南;马力;陈隆升;王瑞;彭映赫;喻锦秀;杨小胡;唐炜;罗健;黄忠良;肖吉;王保明;吴天乐;李安亮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2014
10 油茶遗传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 王浩杰;姚小华;任华东;郑勇奇;王开良;陈永忠;徐林初;马锦林;李江南;李生;林萍;曹永庆;龙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2013
11 湖南油茶良种组合区划和标准化栽培研究 陈永忠;彭邵锋;陈隆升;彭方仁;马力;胡孔飞;王瑞;皮兵;喻锦秀;潘新军;廖德志;吴际友;吴红强;罗健;唐炜;王玉娟;王保明;王磊;王金路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2013
12 油茶饼粕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成章;刘琦;周昊;丁定安;肖志红;陈永忠;张喜雨;晁燕;陈东;周军;陈虹霞;张奎;张亮亮;马力;唐炜;范东斌 湖南林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3
13 油茶籽油压榨工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张喜雨;陈永忠;刘琦;丁定安;陆新光;晁燕;张奎;马力;周军;陈东 湖南林之神林韵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3
14 湖南油茶良种组合区划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陈永忠;彭邵锋;陈隆生;彭方仁;马力;胡孔飞;王瑞;皮兵;喻锦秀;潘新军;廖德志;吴际友;吴红强;罗健;唐炜;王玉娟;王保明;王磊;王金路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2013
15 湖南油茶良种组合区划和标准化栽培 陈永忠;彭邵锋;彭方仁;马力;胡孔飞;王瑞;潘新军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2013
16 油茶良种嫁接及容器育苗技术优化研究 殷元良;陈隆升;吴振明;陈永忠;彭晓锋;王瑞;韦里俊;马力;汪丽;彭邵锋;王湘南;罗健;杨小胡;唐炜 湖南省林业种苗中心 2012
17 湖南优良种质资源遗传背景数据库建设与规模快繁技术研究 王湘南;陈永忠;姜孝成;王瑞;彭邵锋;陈隆升;马力;肖敏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2012
18 油茶两系杂交种子园营建及其高产培育技术研究 陈永忠;彭邵峰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2011
19 油茶优良无性系快速繁育技术推广示范 孙建;陈永忠;殷元良;周小玲;彭晓峰;彭邵峰 湖南省林木种苗繁育示范中心 2011
20 油茶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姚小华;谭晓风;王成章;徐林初;陈永忠;马锦林;费学谦;钟海雁;郎南军;邓先珍;李湘洲;殷元良;袁德义;周国英;肖正东;马履一;张露;李江南;黄素梅;李芳东;何志华;陈晓阳;李文林;杜红岩;刘明刚;邱建生;王开良;陆顺忠;金青哲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2011
制定标准:
1 水肥一体化设备 即将实施 GB/T 43908-2024 2024-06-19 国家标准
2 油茶 现行 LY/T 3355-2023 2025-01-21 行业标准
3 主要木本油料树种苗木质量等级 现行 LY/T 3266-2021 2022-03-22 行业标准
4 油茶施肥技术规程 废止 LY/T 2750-2016 2025-02-13 行业标准
5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废止 LY/T 1328-2015 2025-02-13 行业标准
6 油茶遗传资源调查编目技术规程 现行 LY/T 2247-2014 2019-11-27 行业标准
7 油茶高干嫁接技术规程 废止 LY/T 2204-2013 2025-02-13 行业标准
8 油茶林产量测定方法 废止 LY/T 2116-2013 2025-02-13 行业标准
9 油茶无性系芽苗砧嫁接技术规程 废止 LY/T 2117-2013 2025-02-13 行业标准
10 油茶饼粕有机肥 废止 LY/T 2115-2013 2018-11-13 行业标准
11 油茶苗木质量分级 现行 GB/T 26907-2011 2012-03-13 国家标准
12 油茶 第1部分:优树选择和优良无性系选育技术规程 废止 LY/T 1730.1-2008 2025-02-13 行业标准
13 油茶 第2部分:优良家系和优良杂交组合选育技术规程 废止 LY/T 1730.2-2008 2025-02-13 行业标准
14 油茶 第3部分:育苗技术及苗木质量分级 废止 LY/T 1730.3-2008 2025-02-13 行业标准.
发明专利:
发明公开:
[1]蒋友如, 陈永忠, 尹立新, 何之龙, 曹明月, 王瑞, 田冰川, 王湘南, 唐顺学. 一种油茶SNP分子标记组合及其应用[P]. 湖南省: CN119242841A, 2025-01-03.
[2]刘彩霞, 陈隆升, 许彦明, 陈永忠, 唐炜, 龙玲, 彭映赫. 一种油茶抗旱保果剂及提高油茶抗旱能力和减少落果裂果的方法[P]. 湖南省: CN118633616A, 2024-09-13.
[3]叶昌荣, 何之龙, 李为国, 王爱, 刘志贤, 贾高峰, 陈永忠, 田冰川, 纪绍勤, 辛盛, 王雯雯. 一种与油茶果实大小和重量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应用[P]. 湖南省: CN118374632A, 2024-07-23.
[4]王瑞, 何之龙, 陈永忠, 王湘南, 张震, 陈隆升, 张英, 刘彩霞, 许彦明, 马力. 一种基于表型和分子标记的“湘林”油茶品种鉴别方法[P]. 湖南省: CN118127205A, 2024-06-04.
[5]张英, 何之龙, 寻成峰, 王湘南, 王瑞, 陈永忠. 一种油茶倍性检测方法[P]. 湖南省: CN118067698A, 2024-05-24.
[6]陈永忠, 王瑞, 何之龙, 张英, 张震, 寻成峰, 王湘南. 一种与油茶抗炭疽病指数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P]. 湖南省: CN117987584A, 2024-05-07.
[7]王瑞, 王湘南, 何之龙, 陈永忠, 寻成峰, 张震, 张英. 一种与油茶种仁含油率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P]. 湖南省: CN117821644A, 2024-04-05.
[8]何之龙, 张英, 张震, 寻成峰, 王湘南, 王瑞, 陈永忠. 一种与油茶亚油酸含量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P]. 湖南省: CN117821643A, 2024-04-05.
[9]吴友杰, 胡德勇, 陈永忠, 蒋亭亭, 刘鑫. 一种应用于低山丘陵地区的节能高效灌溉系统[P]. 湖南省: CN117480900A, 2024-02-02.
[10]刘彩霞, 许彦明, 陈隆升, 陈永忠, 唐炜, 张英. 一种用于油茶育苗的苗床[P]. 湖南省: CN117136769A, 2023-12-01.
[11]刘彩霞, 许彦明, 陈隆升, 唐炜, 陈永忠, 张英. 一种用于油茶管理的间断式开沟施肥装置[P]. 湖南省: CN117044470A, 2023-11-14.
[12]刘彩霞, 陈永忠, 陈隆升, 许彦明, 唐炜, 龙玲. 一种用于油茶种植的水肥一体化施喷设备[P]. 湖南省: CN117044473A, 2023-11-14.
[13]刘彩霞, 许彦明, 陈隆升, 马力, 陈永忠, 唐炜. 一种油茶用落果收集装置[P]. 湖南省: CN116616043A, 2023-08-22.
[14]马力, 周琨博, 康地, 高晶, 邓森文, 李志钢, 张震, 许彦明, 龚树康, 陈隆升, 陈永忠, 胡家玮. 一种油茶果壳籽分选机构[P]. 湖南省: CN115365112A, 2022-11-22.
[15]马力, 李志钢, 许彦明, 张震, 周琨博, 康地, 高晶, 邓森文, 龚树康, 陈永忠, 陈隆升, 胡家玮. 一种油茶籽声波水雾清洗机[P]. 湖南省: CN115318748A, 2022-11-11.
[16]马力, 康地, 周琨博, 李志钢, 邓森文, 高晶, 张震, 许彦明, 龚树康, 陈永忠, 陈隆升, 胡家玮. 一种油茶蒲籽分离装置[P]. 湖南省: CN115226905A, 2022-10-25.
[17]朱咏华, 崔坤鹏, 徐婷, 陈佳伟, 陈永忠, 王瑞, 王湘南. 具有溶解难溶性磷和促生长功能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及其应用[P]. 湖南省: CN114921362A, 2022-08-19.
[18]徐婷, 陈永忠, 崔坤鹏, 朱咏华, 彭映赫, 张震, 何之龙, 刘彩霞, 张英. 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及其应用[P]. 湖南省: CN114908014A, 2022-08-16.
[19]高晶, 马力, 李志钢, 陈永忠. 一种以茶粕为原料制备复合茶皂素清塘剂的方法[P]. 湖南省: CN114097789A, 2022-03-01.
[20]刘彩霞, 徐婷, 王瑞, 陈隆升, 何之龙, 唐炜, 陈永忠. 一株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及其应用[P]. 湖南省: CN113549573A, 2021-10-26.
[21]彭映赫, 陈隆升, 陈永忠, 王瑞, 马力, 李志钢, 张震, 许彦明. 一种油茶幼林专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P]. 湖南省: CN112457112A, 2021-03-09.
[22]王湘南, 陈永忠, 张震, 陈柏林, 何之龙, 王瑞, 马力, 陈隆升, 唐炜. 一种透明包埋油茶果标本的制作方法[P]. 湖南省: CN110637811A, 2020-01-03.
[23]陈永忠, 王湘南, 陈隆升, 许彦明, 王瑞, 彭邵锋, 李志钢, 彭映赫. 一种透明包埋制作油茶-山茶枝叶的标本制作方法[P]. 湖南省: CN110583631A, 2019-12-20.
[24]王湘南, 陈永忠, 王瑞, 彭邵锋, 杨诗嘉, 刘彩霞, 张震, 许彦明. 一种透明包埋制作山茶花的标本制作方法[P]. 湖南省: CN110447638A, 2019-11-15.
[25]彭邵锋, 吴红, 邬荣领, 陈永忠, 张震, 陆佳, 梁丹, 马力, 陈隆升, 李美群, 王瑞, 王湘南, 李志钢, 彭映赫, 许彦明, 唐炜. 一种微量油茶种仁油脂含量和脂肪酸同时测定的方法[P]. 北京市: CN109283278A, 2019-01-29.
[26]王瑞, 陈永忠, 陈隆升, 王湘南, 张震, 唐炜, 许彦明, 彭邵锋, 马力, 彭映赫, 李志钢, 李美群. 促进油茶苗木生根的生根剂及其生根方法[P]. 湖南: CN108402082A, 2018-08-17.
[27]许彦明, 王瑞, 陈刚, 饶培元, 陈永忠, 向辉, 王湘南, 陈隆升, 彭邵锋, 张震, 马力. 一种茶花的嫁接方法[P]. 湖南: CN108124619A, 2018-06-08.
[28]许彦明, 王瑞, 陈刚, 饶培元, 陈永忠, 向辉, 王湘南, 陈隆升, 彭邵锋, 张震, 马力. 茶花砧木基质土及其栽种方法[P]. 湖南: CN108124721A, 2018-06-08.
[29]王瑞, 陈永忠, 陈隆升, 唐炜, 许彦明, 王湘南, 彭邵锋, 张震, 彭映赫, 李志钢, 马力, 李美群. 一种油茶幼林同时套种黑花生、油菜的种植方法[P]. 湖南: CN108029420A, 2018-05-15.
[30]马力, 刘佳佳, 陈永忠, 李美群, 彭邵锋, 王湘南, 李志钢, 陈隆升, 王瑞, 唐炜, 许彦明, 彭映赫, 张震. 一种以 1,3#丁二醇为溶剂从油茶茶籽皮中提取抗氧化成分的方法[P]. 湖南: CN107737036A, 2018-02-27.
[31]许彦明, 王瑞, 陈刚, 陈隆升, 陈永忠, 向辉, 王湘南. 茶花盆景的制作方法[P]. 湖南: CN107409701A, 2017-12-01.
[32]陈隆升, 唐炜, 王瑞, 陈永忠, 彭映赫, 王湘南, 张震, 许彦明, 彭邵锋, 罗佳. 一种油茶新造林土壤保水保肥方法[P]. 湖南: CN107318296A, 2017-11-07.
[33]杨晨, 刘佳佳, 马力, 陈永忠, 何广文, 康文术, 刘文豪, 彭邵锋. 油茶籽皮中抗氧化成分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P]. 湖南: CN107198668A, 2017-09-26.
[34]彭邵锋, 陆佳, 许彦明, 马力, 李美群, 王瑞, 李志钢, 陈永忠, 王湘南, 陈隆升, 罗健. 一种用于修复山茶属植物树洞的复合材料和修复方法[P]. 湖南: CN106900396A, 2017-06-30.
[35]许彦明, 彭邵锋, 陈刚, 向辉, 陈永忠, 王湘南, 陈隆升. 一种油茶大树裸根的室内盆栽方法[P]. 湖南: CN106665265A, 2017-05-17.
[36]陈永忠, 陈刚, 马力, 吴昌建, 张震, 唐炜, 许彦明. 一种油茶根段嫁接茶花的方法[P]. 湖南: CN106613379A, 2017-05-10.
[37]周波, 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陈家法, 钟海雁, 蒋海明, 张燕, 曾文立, 廖晨曦. 一种可抗菌和抗氧化的食品保鲜膜的制备方法[P]. 湖南: CN105111510A, 2015-12-02.
[38]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杨小胡, 王瑞, 唐炜, 罗健, 彭映赫, 王保明. 一种生物酶酿造油茶酒的方法[P]. 湖南: CN103981054A, 2014-08-13.
[39]陈永忠, 刘琦, 晁燕, 杨迪军, 刘昌华, 丁定安. 便携式油茶果采摘机[P]. 湖南: CN102972155A, 2013-03-20.
[40]刘琦, 陈永忠, 晁燕, 丁定安, 张喜雨, 张奎. 油茶籽油精制过程木质活性炭添加装置[P]. 湖南: CN102965194A, 2013-03-13.
[41]陈永忠, 王瑞, 陈隆升, 王湘南, 彭邵锋, 罗健, 马力, 杨小胡, 唐炜, 王金路, 王磊. 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脱毒方法[P]. 湖南: CN102696482A, 2012-10-03.
[42]陈永忠, 王晓明, 王瑞, 李永欣, 王湘南, 彭邵锋, 王玉娟, 蔡能, 曾慧杰, 马力, 杨小胡, 陈隆升. 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苗高效生根方法[P]. 湖南: CN102007867A, 2011-04-13.
[43]陈永忠, 李永欣, 王瑞, 王晓明, 王玉娟, 曾慧杰, 王湘南, 蔡能, 彭邵锋, 杨小胡. 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方法[P]. 湖南: CN101530063, 2009-09-16.
[44]张新生, 王德斌, 谭利娟, 陈永忠. 用正丁醇从茶枯饼中提取茶皂素的工艺[P]. 湖南: CN1263100, 2000-08-16.
发明授权:
[1]朱咏华, 崔坤鹏, 徐婷, 陈佳伟, 陈永忠, 王瑞, 王湘南. 具有溶解难溶性磷和促生长功能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及其应用[P]. 湖南省: CN114921362B, 2023-07-25.
[2]朱咏华, 崔坤鹏, 徐婷, 杨海余, 刘选明, 陈永忠, 陈隆升, 唐炜. 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及其应用[P]. 湖南省: CN114752538B, 2023-07-21.
[3]马力, 李志钢, 许彦明, 张震, 周琨博, 康地, 高晶, 邓森文, 龚树康, 陈永忠, 陈隆升, 胡家玮. 一种油茶籽声波水雾清洗机[P]. 湖南省: CN115318748B, 2023-07-14.
[4]徐婷, 陈永忠, 崔坤鹏, 朱咏华, 彭映赫, 张震, 何之龙, 刘彩霞, 张英. 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及其应用[P]. 湖南省: CN114908014B, 2023-07-11.
[5]马力, 康地, 周琨博, 李志钢, 邓森文, 高晶, 张震, 许彦明, 龚树康, 陈永忠, 陈隆升, 胡家玮. 一种油茶蒲籽分离装置[P]. 湖南省: CN115226905B, 2023-06-16.
[6]刘彩霞, 徐婷, 王瑞, 陈隆升, 何之龙, 唐炜, 陈永忠. 一株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及其应用[P]. 湖南省: CN113549573B, 2022-05-17.
[7]彭邵锋, 吴红, 邬荣领, 陈永忠, 张震, 陆佳, 梁丹, 马力, 陈隆升, 李美群, 王瑞, 王湘南, 李志钢, 彭映赫, 许彦明, 唐炜. 一种微量油茶种仁油脂含量和脂肪酸同时测定的方法[P]. 北京市: CN109283278B, 2021-10-01.
[8]王瑞, 陈永忠, 陈隆升, 王湘南, 张震, 唐炜, 许彦明, 彭邵锋, 马力, 彭映赫, 李志钢, 李美群. 促进油茶苗木生根的生根剂及其生根方法[P]. 湖南省: CN108402082B, 2021-07-06.
[9]马力, 刘佳佳, 陈永忠, 李美群, 彭邵锋, 王湘南, 李志钢, 陈隆升, 王瑞, 唐炜, 许彦明, 彭映赫, 张震. 一种以1,3-丁二醇为溶剂从油茶茶籽皮中提取抗氧化成分的方法[P]. 湖南省: CN107737036B, 2021-06-08.
[10]杨晨, 刘佳佳, 马力, 陈永忠, 何广文, 康文术, 刘文豪, 彭邵锋. 油茶籽皮中抗氧化成分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P]. 湖南省: CN107198668B, 2020-10-23.
[11]彭邵锋, 陆佳, 许彦明, 马力, 李美群, 王瑞, 李志钢, 陈永忠, 王湘南, 陈隆升, 罗健. 一种用于修复山茶属植物树洞的复合材料和修复方法[P]. 湖南省: CN106900396B, 2018-04-24.
[12]周波, 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陈家法, 钟海雁, 蒋海明, 张燕, 曾文立, 廖晨曦. 一种可抗菌和抗氧化的食品保鲜膜的制备方法[P]. 湖南省: CN105111510B, 2017-06-30.
[13]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杨小胡, 王瑞, 唐炜, 罗健, 彭映赫, 王保明. 一种生物酶酿造油茶酒的方法[P]. 湖南省: CN103981054B, 2015-11-25.
[14]陈永忠, 刘琦, 晁燕, 杨迪军, 刘昌华, 丁定安. 便携式油茶果采摘机[P]. 湖南省: CN102972155B, 2015-09-09.
[15]刘琦, 陈永忠, 晁燕, 丁定安, 张喜雨, 张奎. 油茶籽油精制过程木质活性炭添加装置[P]. 湖南省: CN102965194B, 2013-11-27.
[16]陈永忠, 王瑞, 陈隆升, 王湘南, 彭邵锋, 罗健, 马力, 杨小胡, 唐炜, 王金路, 王磊. 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外植体脱毒方法[P]. 湖南省: CN102696482B, 2013-06-12.
[17]陈永忠, 王晓明, 王瑞, 李永欣, 王湘南, 彭邵锋, 王玉娟, 蔡能, 曾慧杰, 马力, 杨小胡, 陈隆升. 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苗生根方法[P]. 湖南省: CN102007867B, 2012-07-25.
[18]陈永忠, 李永欣, 王瑞, 王晓明, 王玉娟, 曾慧杰, 王湘南, 蔡能, 彭邵锋, 杨小胡. 一种油茶无性系组培快繁方法[P]. 湖南省: CN101530063B, 2012-03-28.
[19]张新生, 王德斌, 谭利娟, 陈永忠. 用正丁醇从茶枯饼中提取茶皂素的工艺[P]. 湖南省: CN1109042C, 2003-05-21.
实用新型:
[1]吴友杰, 胡德勇, 陈永忠, 刘鑫, 将亭亭. 一种用于丘陵地区的灌溉系统[P]. 湖南省: CN221576106U, 2024-08-23.
[2]马力, 李志钢, 高晶, 邓森文, 许彦明, 张震, 陈永忠, 陈隆升, 杨小胡, 龙玲, 龚玉子. 一种带有滤渣功能的茶油用接油桶[P]. 湖南省: CN221139503U, 2024-06-14.
[3]高晶, 马力, 李志钢, 李铁军, 印遇龙, 陈永忠. 一种茶油加工过滤装置[P]. 湖南省: CN220609396U, 2024-03-19.
[4]高晶, 马力, 李志钢, 李铁军, 印遇龙, 陈永忠. 一种茶油加工用压榨装置[P]. 湖南省: CN220594167U, 2024-03-15.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油茶优良种质资源》,陈永忠,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发表期刊论文:
[1]许彦明, 张震, 缪子琪, 张英, 刘彩霞, 王瑞, 陈隆升, 陈永忠. 基质配比对60Co-γ辐射诱变油茶光合特性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1-10.
[2]张震, 周磊, 陈永忠, 张英, 王瑞, 缪子琪, 李志钢, 龙玲, 许彦明. 缓释肥施用量对油茶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5, 54 (06): 63-71.
[3]许彦明, 张震, 陈永忠, 王瑞, 刘彩霞, 陈隆升, 寻成峰, 刘红军. 种子大小对油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24, 42 (04): 81-86+98.
[4]王保明, 尹迎峰, 颜廷骥, 张元华, 陈永忠. 油茶sRNA分析及其对光合油脂代谢的调控[J]. 经济林研究, 2024, 42 (03): 25-35+119.
[5]张震, 许彦明, 彭映赫, 王瑞, 陈永忠, 何之龙, 张英, 寻成峰, 马玉申, 王湘南, 龙玲, 杨小胡.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油茶SSR、SNP和InDel 位点特征分析[J]. 绿色科技, 2024, 26 (18): 200-204.
[6]陈代慧, 陈永忠, 张震, 刘彩霞, 杨小胡, 龙玲, 陈隆升, 王瑞. 油茶品种果实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25, 40 (02): 112-118.
[7]何彝敏, 张英, 王瑞, 陈永忠, 杨大宇, 何之龙, 沈建才, 马晓帆, 赖杭桂. 378份油茶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22 (08): 2732-2749.
[8]王志超, 何之龙, 陈永忠, 邓雪梅, 王瑞, 赖杭桂. 油茶‘湘林210’抗干旱特性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4, 44 (01): 37-48.
[9]王瑞, 何之龙, 张震, 徐婷, 王湘南, 张英, 陈永忠.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评价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3, 43 (10): 11-19.
[10]陈永忠. 我国油茶科技进展与未来核心技术[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3, 43 (07): 1-22.
[11]许彦明, 刘彩霞, 吴慧, 彭映赫, 张震, 李芳, 龚玉子, 杨小胡, 陈永忠, 陈隆升. 油茶林生草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23, 41 (01): 45-51.
[12]陈永忠, 刘彩霞, 许彦明, 张震, 彭映赫, 陈隆升, 苏以荣, 王瑞, 唐炜. 生草栽培对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2, 58 (11): 61-70.
[13]杨世雄, 王湘南, 张震, 陈隆升, 王瑞, 陈永忠. 湖南省山茶属植物资源[J]. 广西林业科学, 2022, 51 (05): 583-590.
[14]岳伶俐, 陈永忠, 夏雄, 刘栋, 王湘南, 吴友杰. 南方丘陵区降雨同位素组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以长沙油茶林为例[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05): 224-233.
[15]王保明, 颜士华, 王胜清, 陈永忠, 商建波. ‘横冲89’油茶转录组及光合油脂代谢途径基因表达分析[J]. 经济林研究, 2022, 40 (02): 31-39.
[16]王瑞 , 李刘泽木 , 张震 , 唐炜 , 王湘南 , 何之龙 , 陈隆升 , 刘彩霞 , 陈永忠 , 李安亮 . 氨基酸态氮对油茶幼苗生长和吸收氮素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22, 40 (02): 10-16.
[17]王保明, 颜士华, 商建波, 陈永忠. 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资源特征及其育种利用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22, 28 (03): 87-93+113.
[18]夏雄, 陈永忠, 岳伶俐, 马彬, 吴友杰. 南方丘陵区油茶气孔导度模型修正[J].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38 (03): 93-102.
[19]何之龙, 张震, 许彦明, 王瑞, 王湘南, 陈永忠. 油茶节律基因LHY的克隆及其在外源激素处理下对光合作用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21, 39 (04): 1-9.
[20]唐炜 , 陈隆升 , 陈永忠 , 彭映赫 , 刘彩霞 . 湖南油茶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J]. 经济林研究, 2021, 39 (04): 51-59.
[21]陈隆升, 梅莉, 陈永忠, 赵泽尧, 许彦明, 张震, 胡亚军, 刘彩霞, 苏以荣. 油茶林生草栽培对地表径流及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5 (06): 127-134.
[22]高晶, 马力, 陈隆升, 李志钢, 陈永忠. 油茶粕制备复合茶皂素清塘剂产品对鱼和虾毒杀效能的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21, 48 (03): 61-68.
[23]马力, 陈永忠, 李志钢, 高晶, 陈隆升, 张震, 刘彩霞. 种质差异对油茶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21, 36 (07): 100-105.
[24]彭邵锋, 吴红, 陆佳, 马力, 陈永忠, 邬荣领, 王甘春. 油茶半微量种仁中油脂和茶皂素含量的同步提取测定[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1, 41 (05): 133-141.
[25]陈永忠, 许彦明, 张震, 马力, 王湘南, 陈隆升, 彭邵锋, 王瑞, 彭映赫, 李志钢, 唐炜, 李美群. 油茶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分析及育种指标体系筛选[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1, 41 (03): 1-9.
[26]彭映赫, 陈永忠, 陈彩虹, 王瑞, 陈隆升, 刘元年, 彭邵锋, 马力, 龚召松. 衡南县油茶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9 (08): 70-79.
[27]王湘南, 陈永忠, 王瑞, 陈隆升, 彭邵锋, 张震, 许彦明. 2个山茶新品种的选育[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 40 (08): 1-6+24.
[28]陈隆升, 袁冬菊, 王瑞, 陈永忠, 许彦明, 张震, 彭映赫. 不同间种模式对油茶幼林产量及病虫害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1, 41 (03): 152-156.
[29]许彦明, 张震,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陈隆升, 王瑞, 马力, 李志钢, 李美群. 油茶古树抗衰老叶片生理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 (22): 188-191.
[30]陈永忠, 邓绍宏, 陈隆升, 马力, 何宏, 王湘南, 彭邵锋, 刘彩霞, 王瑞, 许彥明, 张震. 油茶产业发展新论[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4 (01): 1-10.
[31]王保明, 李红波, 陈永忠, 莫华. 油茶Rubisco基因的鉴定及其在高产种质筛选中的应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8 (05): 605-613.
[32]陈永忠. 为了万家茶油香[J]. 新湘评论, 2019, (17): 20.
[33]吴晓龙, 唐正, 吴毅, 曹基武, 李琪, 马斌, 陈永忠, 孙敏红, 李娇婕. 2个油茶品种及6个近缘种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J]. 经济林研究, 2019, 37 (03): 101-109.
[34]范友华, 喻宁华, 邓腊云, 王勇, 李志高, 陈永忠. 氧化镁负载的油茶壳基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吸附镉性能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9, 46 (03): 1-8.
[35]肖璞, 刘虎虎, 王翀, 陈永忠, 田云. 植物高光效研究进展[J]. 生物学杂志, 2020, 37 (02): 88-91.
[36]何之龙, 陈永忠, 王瑞. 油茶果实生长期光合特性与经济性状关联分析[J]. 经济林研究, 2019, 37 (02): 34-40.
[37]王瑞, 陈隆升, 王湘南, 唐炜, 彭映赫, 张震, 李安亮, 陈永忠. 氮素形态对油茶苗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3 (04): 26-32.
[38]王保明, 陈永忠, 李红波, 莫华, 黄露波. 植物雄性不育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 (05): 1-9.
[39]罗佳, 周小玲, 田育新, 宋庆安, 陈永忠, 陈隆升, 牛艳东. 油茶低产林养分需求和时间配置动态变化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 39 (06): 1945-1953.
[40]许彦明, 张震, 陈隆升, 陈永忠, 彭邵锋, 彭映赫, 李志钢, 王瑞. 柠檬酸改性油茶果壳对Ca2+吸附性能的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9, 46 (01): 1-5.
[41]王瑞, 陈隆升, 王湘南, 张震, 彭邵锋, 唐炜, 陈永忠. 不同类型油茶穗条提取液中生根抑制物的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19, 37 (01): 11-16.
[42]马力, 陈永忠, 钟海雁, 彭邵锋, 李志钢, 李美群, 许彦明, 张震. 油茶籽在成熟过程中化学成分的积累动态[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 39 (03): 47-50.
[43]许彦明, 陈隆升, 张震, 陈永忠, 彭邵锋. 油茶果壳对Al3+和Ca2+的吸附性能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 39 (02): 41-46.
[44]陈隆升, 罗佳, 陈永忠, 许彦明, 张震, 唐炜, 彭映赫. 油茶果实生长高峰期养分分配特征[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 39 (04): 11-15.
[45]唐炜, 莫小勤, 陈隆升, 陈永忠, 刘彩霞, 王瑞, 杨云耀, 柳铁平. 油茶专用除草垫覆盖栽培试验[J]. 湖南林业科技, 2018, 45 (06): 51-56.
[46]张震, 许彦明, 陈永忠, 李志钢, 王湘南, 陈隆升, 彭邵锋, 马力, 王瑞, 李美群, 唐炜, 彭映赫. 油茶转录组测序与SSR特征分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38 (06): 63-68.
[47]马力, 陈永忠, 李美群, 彭邵锋, 李志钢, 唐炜, 张震, 许彦明. 茶油质量标准分析及修订建议[J]. 湖南林业科技, 2018, 45 (04): 75-81.
[48]欧阳硕龙, 欧阳泽怡, 陈永忠, 李锡泉, 罗佳. 南方低山丘陵区油茶林地表径流特征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8, 45 (03): 1-4.
[49]陈隆升, 王湘南, 唐炜, 陈永忠, 彭映赫. 油茶凋落叶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6 (10): 35-39+48.
[50]李志钢, 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李美群, 张震, 许彦明, 唐炜. 我国油茶籽的综合利用现状概述[J]. 绿色科技, 2018, (06): 191-194.
[51]王瑞, 陈隆升, 彭映赫, 王湘南, 彭邵锋, 许彦明, 马力, 陈永忠. 油茶新品种‘晚霞’嫁接亲和性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 38 (03): 9-12+19.
[52]彭映赫, 许彦明, 王瑞, 陈隆升, 彭邵锋, 王湘南, 陈永忠. 不同林龄油茶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特征[J]. 湖南林业科技, 2018, 45 (01): 65-70+77.
[53]牛艳东, 龙维, 孙友平, 陈永忠, 王瑞. 传感器控制自动灌溉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油茶苗木生产中的应用[J]. 湖南林业科技, 2018, 45 (01): 6-11.
[54]彭映赫, 陈永忠, 许彦明, 王瑞, 陈隆升, 马力, 彭邵锋. 库源调节对油茶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酶活性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38 (01): 41-45.
[55]王瑞, 陈隆升, 王湘南, 彭映赫, 陈永忠. 4个油茶新品种抑制物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 38 (01): 207-210.
[56]陈隆升, 陈永忠, 许彦明, 彭映赫, 彭邵锋. 油茶花、果及春梢生长相关性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 38 (01): 1-5+54.
[57]陈永忠. 油茶产业扶贫 助力山区致富[J]. 新湘评论, 2018, (01): 22-23.
[58]陈隆升, 王瑞, 陈永忠, 许彦明, 王湘南. 油茶果壳改良材料对红壤有效磷的影响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7, 39 (06): 1170-1177.
[59]彭映赫, 唐炜, 袁毅, 蓝芳荣, 王继智, 陈永忠, 陈隆升, 杨继敏, 王瑞. 品种和穗条类型对油茶穗条中生根抑制物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17, 44 (06): 70-74.
[60]王湘南, 王瑞, 陈隆升, 唐炜, 彭映赫, 彭邵锋, 张震, 陈永忠. 油茶新品种芽苗砧嫁接砧穗组合的亲和性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 37 (12): 1-6.
[61]李志钢, 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彭映赫, 张震, 许彦明, 唐炜. 茶油冷榨工艺[J]. 湖南林业科技, 2017, 44 (04): 92-95.
[62]唐炜, 陈永忠, 陈隆升, 王瑞. 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绿色科技, 2017, (15): 208-210+212.
[63]马力, 陈永忠, 钟海雁, 彭邵锋, 李志钢, 王湘南, 彭映赫, 王瑞. 油茶籽储藏过程中品质因子的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 (14): 164-166.
[64]李美群, 马力,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陈隆升, 王瑞, 许彦明, 唐炜, 彭映赫, 李志钢, 张震. 纤维质原料发酵制取酒精工艺研究进展[J]. 酿酒科技, 2017, (11): 97-102.
[65]罗佳, 陈永忠, 周小玲, 欧阳硕龙, 田育新, 陈隆升, 阳绪雄, 黄写怡. 油茶林果实成熟期养分分配特征[J]. 经济林研究, 2017, 35 (03): 102-108.
[66]唐炜, 刘豪健, 陈隆升, 莫小勤, 陈永忠, 彭映赫. 油茶林高效施肥技术[J]. 湖南林业科技, 2017, 44 (03): 105-108.
[67]陈永忠, 陈隆升, 李儒法, 马力. 海南油茶资源调研及产业发展建议[J]. 热带林业, 2017, 45 (01): 49-52.
[68]马力, 陈永忠, 钟海雁, 周波, 彭邵锋, 李志钢, 王湘南, 王保明, 彭映赫, 王瑞. 工艺差异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 36 (06): 164-169.
[69]王湘南, 陈永忠, 王瑞, 陈隆升, 彭邵锋, 马力, 罗健, 唐炜. 不同种源油茶良种花粉生活力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 36 (12): 1-5.
[70]陈隆升, 陈永忠, 彭邵锋, 王瑞, 许彦明, 王湘南, 马力. 湖南省油茶林产量调查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6, 43 (05): 67-70+76.
[71]彭邵锋, 陆佳, 陈隆升, 马力, 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油茶穗条储存方式和储存时间对嫁接苗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 (28): 28-33.
[72]马力, 陈永忠, 钟海雁, 周波, 彭邵锋, 李志钢, 王湘南, 王保明, 彭映赫, 王瑞. 油茶籽油中角鲨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 (08): 353-356.
[73]许彦明, 陈永忠, 陈勇, 陈隆升, 彭嘉栋. 持续干旱对油茶叶片及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16, 43 (04): 7-11.
[74]王瑞, 彭映赫, 陈勇, 陈永忠, 王湘南, 陈隆升, 彭邵锋, 马力. 削砧、削穗后放置时间对油茶嫁接成活率及苗木生长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16, 43 (04): 21-24.
[75]李安亮, 陈永忠, 王瑞, 王爱云. 氨基酸态氮对油茶嫁接苗生长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 36 (07): 25-30.
[76]彭邵锋, 陆佳, 陈永忠, 陈隆升, 马力, 王瑞. 高温胁迫下21个山茶种质的生理生化响应[J]. 经济林研究, 2016, 34 (03): 121-125.
[77]陈隆升, 杨小胡, 李志刚, 彭映赫, 陈永忠, 彭邵锋. 间种迷迭香对油茶幼林生长及病虫害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 36 (05): 38-40+46.
[78]彭映赫, 伍利奇, 陈永忠, 陈隆升, 王瑞, 彭邵锋, 马力, 许彦明. 间种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及效益分析[J]. 湖南林业科技, 2016, 43 (02): 19-22.
[79]彭邵锋, 陆佳, 陈永忠. 山茶属植物叶片δ13C和δ15N与养分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关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 36 (01): 1-5.
[80]李园园, 陈永忠, 罗秀云, 田云, 卢向阳. 作物响应干旱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5, 32 (12): 3-8.
[81]胡长清, 欧阳硕龙, 陈永忠. 油茶种植效益分析及不同经营模式效益比较[J]. 湖南林业科技, 2015, 42 (06): 1-6.
[82]彭邵锋, 陆佳, 马力, 陈永忠, 王瑞, 陈隆升, 袁军. 油茶果实生长发育期氮磷钾含量变化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5, 35 (06): 26-30.
[83]王保明, 陈永忠, 王湘南, 陈隆升, 彭邵锋, 王瑞, 马力, 杨小胡, 罗键. 植物低磷胁迫响应及其调控机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4 (06): 567-575.
[84]彭邵锋, 陆佳, 喻锦秀, 陈永忠, 马力, 彭映赫. 21个山茶种质对炭疽病和软腐病的抗性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 35 (12): 20-24.
[85]李安亮, 陈永忠, 王瑞. 油茶施肥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 (31): 36-40.
[86]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陈隆升, 马力, 罗健, 杨小胡. 油茶组培苗高效增殖体系的建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 35 (10): 40-43.
[87]陈隆升, 陈永忠, 彭映赫, 李志刚, 彭邵锋, 唐炜. 草甘膦对油茶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15, 42 (04): 32-35.
[88]陈隆升, 陈永忠, 王瑞, 彭映赫, 彭邵锋, 王湘南, 唐炜. 不同油茶新种质产量差异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5, 35 (04): 95-98.
[89]王瑞, 陈永忠. 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提升思路[J]. 林业科技开发, 2015, 29 (04): 6-10.
[90]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陈隆升, 马力. 油茶组培苗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 经济林研究, 2015, 33 (02): 68-72.
[91]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王瑞, 杨小胡, 罗健. 利用水作溶剂提取油茶粕中茶皂素的工艺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16 (05): 1078-1080.
[92]杨小胡, 陈隆升, 彭映赫,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唐炜. 不同油茶无性系组合授粉亲和力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 35 (01): 30-33.
[93]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马力, 陈隆升. 油茶净光合速率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5, 42 (02): 32-35.
[94]马力, 钟海雁, 陈永忠, 彭邵锋, 冯纳, 陈隆升, 王瑞. 11个山茶属植物种子性状及其成分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5, 35 (01): 21-25.
[95]彭邵锋, 陈明皋, 陈永忠, 吴际友, 黄明军, 程勇, 刘球, 廖德志, 王旭军. 地表覆盖对油茶幼林树体生长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15, 42 (01): 12-14.
[96]杨小胡, 曾维洁, 欧阳硕龙, 陈永忠. 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湖南林业科技, 2015, 42 (01): 83-86.
[97]马力, 钟海雁, 陈永忠, 彭邵锋, 朱宁科, 陈隆升, 王瑞. 几种油料脂肪酸组成及化学成分与制油工艺相关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 (01): 253-255.
[98]马力, 钟海雁, 陈永忠, 彭邵锋, 朱宁科, 陈隆升, 王瑞. 油茶果采后处理对油茶籽内在品质的影响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4, 29 (12): 73-76.
[99]杨正华, 马力, 陈永忠. 德宏州油茶油脂含量初步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 2014, 43 (05): 151-153.
[100]陈永忠, 罗健, 陈隆升, 彭邵锋, 廖玉芳, 彭嘉栋, 杜东升, 赵辉. 湖南省油茶旱害及防治对策[J]. 经济林研究, 2014, 32 (03): 22-29+53.
[101]欧光湘, 吕芳德, 陈永忠, 彭邵锋, 王志伟, 谢辉, 王秋姣. 常宁市2008年冬至2012年春新造油茶林调查[J]. 经济林研究, 2014, 32 (03): 162-166.
[102]罗健, 陈永忠, 杨正华, 彭邵锋, 陈隆升, 彭映赫. 修剪对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 (19): 61-65.
[103]王金路, 陈永忠, 张党权, 陈隆升, 彭邵锋. 不同磷源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 34 (05): 47-50.
[104]王瑞, 谢国庆,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杨小胡, 马力, 陈隆升, 唐炜. 油茶叶绿素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年变化及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14, 41 (03): 9-13.
[105]陈隆升, 陈永忠, 杨小胡, 汤浪涛, 王瑞, 王湘南, 彭邵锋. 低磷胁迫对不同油茶无性系幼苗生长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8 (03): 45-49.
[106]黄勇, 陈永忠, 黄小飞, 魏海林. 建设孵化器推进油茶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考[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8 (01): 75-78.
[107]彭方仁, 梁有旺, 蔡苗, 陈隆升, 陈永忠. 油茶根际联合固氮菌的16SrDNA全序列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8 (01): 27-30.
[108]彭邵锋, 罗健, 陈隆升, 马力, 陈永忠, 王瑞, 蒋又来. 油茶新造林追肥试验[J]. 湖南林业科技, 2014, 41 (01): 25-28.
[109]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王瑞, 杨小胡, 罗健. 油茶饼粕品质研究及残油提取工艺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 (01): 73-76.
[110]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陈隆升, 彭邵锋, 马力, 杨小胡. 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过程中砧穗相关生理指标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2 (01): 46-50.
[111]王湘南, 陈永忠, 王瑞, 彭邵锋, 陈隆升, 马力, 唐炜, 罗健. 油茶主栽品种的开花授粉习性[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3 (12): 1-6+181.
[112]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王瑞, 杨小胡, 罗健. 利用水作溶剂提取油茶粕中茶皂素的工艺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9 (S1): 91-93.
[113]马力, 陈永忠, 刘宗传, 彭邵锋, 陈祥麟, 王湘南, 杨小胡, 陈隆升, 王瑞, 罗健. 油茶饼粕抑螺效果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3, 40 (06): 17-19.
[114]彭邵锋, 陈隆升, 殷元良, 陈永忠, 吴振明, 彭晓锋, 杨小胡. 油茶容器苗空气控根与分级培育技术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3 (10): 66-68.
[115]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王瑞, 杨小胡, 罗健. 油茶粕最优培养基及混菌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3 (10): 34-37.
[116]陈隆升, 陈永忠, 王瑞, 彭邵锋, 王湘南, 杨小胡. 低磷胁迫对不同油茶优良无性系酶活性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 41 (09): 23-25.
[117]王瑞,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罗健. 油茶扦插生根过程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 (04): 615-619.
[118]王瑞, 陈永忠, 罗健, 陈隆升, 彭邵锋, 王湘南, 马力, 杨小胡. 抗生素及防腐剂在油茶组织培养中的抑菌效应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3, 40 (04): 25-28.
[119]杨小胡, 陈永忠, 陈隆升, 罗建, 殷元良, 彭晓锋, 王瑞. 油茶育苗容器规格筛选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19): 54-56.
[120]王瑞, 陈永忠, 陈隆升, 王湘南, 彭邵锋, 马力, 杨小胡. 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3 (07): 77-80.
[121]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王瑞, 杨小胡, 罗健. 油茶资源培育产业经营模式探讨[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3, (11): 50-52.
[122]王磊, 陈永忠, 王承南, 陈隆升, 王瑞, 罗健. 磷活化剂对红壤吸磷特性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 33 (03): 20-24.
[123]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陈隆升, 马力. 油茶无性系不同生长时期光合特性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 33 (03): 31-36.
[124]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王瑞, 杨小胡, 罗健. 开发植物油脂在发乳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 (06): 186-188.
[125]马力, 陈永忠, 陈隆升, 杨小胡, 彭邵锋, 王湘南, 王瑞, 罗健. 生物有机肥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 (05): 142-143.
[126]彭邵锋, 陈永忠, 马力, 王瑞, 陈隆升, 王湘南. 湖南油茶产业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 湖南林业科技, 2013, 40 (03): 81-84+88.
[127]陈隆升, 陈永忠, 罗健, 吴振明, 彭晓锋, 王瑞.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 33 (02): 20-23.
[128]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陈隆升, 彭邵锋, 马力, 罗健. 碳源及蔗糖浓度对油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26 (01): 223-225.
[129]陈永忠, 罗健, 王瑞, 陈隆升, 王湘南. 中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3, 38 (01): 10-12.
[130]王瑞, 陈永忠, 陈隆升, 彭邵锋, 王湘南, 杨小胡, 马力. 油茶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3 (02): 77-80.
[131]罗健, 陈永忠, 陈隆升, 彭邵锋, 杨正华, 王湘南, 王瑞, 马力. 油茶小苗嫁接技术试验[J]. 林业科技开发, 2013, 27 (01): 104-107.
[132]彭邵锋, 陆佳, 陈永忠, 王瑞, 陈隆升, 马力, 王湘南. 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01): 1-6.
[133]周兰英, 王湘南, 陈永忠, 姜孝成. 油茶种质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技术和EST文库构建[J]. 生命科学研究, 2012, 16 (06): 557-564.
[134]彭邵锋, 陈永忠, 王瑞, 陈隆升, 罗健, 王磊. 油茶良种苗木质量标准与辨别技术[J]. 种子, 2012, 31 (12): 111-115.
[135]王玉娟, 陈永忠, 王瑞,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杨杨. 稻草覆盖对油茶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油茶生长的影响[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 (06): 811-816.
[136]罗健, 陈永忠, 杨正华, 彭邵锋, 杨小胡, 陈隆升, 唐炜. 冬季修剪对油茶抗软腐病能力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12, 30 (04): 77-81.
[137]彭邵锋, 陆佳, 陈永忠, 陈隆升, 王瑞, 王湘南, 马力. 油茶品种资源现状与良种筛选技术[J]. 经济林研究, 2012, 30 (04): 174-179.
[138]彭邵锋, 陈永忠, 马力, 陆佳, 王瑞, 王湘南, 陈隆升. 油茶标准化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34): 131-137.
[139]陈隆升, 陈永忠, 杨正华, 王瑞, 王湘南, 杨小胡. 生物菌肥对油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31): 75-78.
[140]王磊, 陈永忠, 王承南, 王瑞, 陈隆升. 植物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机制的综述[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 (05): 105-108+119.
[141]陈永忠, 李柏海, 陈隆升, 杨小胡, 马力, 王瑞, 王湘南, 彭邵锋. 湖南省油茶科技成果推广成效与经验[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 (05): 96-100.
[142]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杨正华.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 (05): 146-148.
[143]王湘南, 陈永忠, 王瑞, 彭邵锋, 陈隆升, 马力. 油茶栽培品种新梢生长特性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 (05): 9-13.
[144]杨正华, 陈永忠, 彭邵锋, 陈隆升, 罗健. 修剪对油茶春梢生长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 (05): 33-35+46.
[145]陈隆升, 陈永忠, 王瑞, 王湘南, 杨小胡. 苗木类型对油茶造林效果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 (05): 54-56.
[146]罗健, 陈永忠, 彭邵锋, 杨正华. 油茶低产林改造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 (05): 109-111.
[147]彭邵锋, 陈佳辉, 陈永忠, 王湘南, 陈隆升, 杨小胡. 油茶种子园高效营建与丰产培育技术[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 (05): 115-119.
[148]王瑞, 陈永忠, 杨正华, 彭邵锋, 杨小胡, 罗健. 油茶林地水土保持经营技术措施[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 (05): 123-125.
[149]王瑞, 陈永忠, 陈隆升, 王湘南, 马力, 唐炜. 油茶产业发展中科技支撑的形式与对策[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 (05): 139-141.
[150]杨正华, 陈永忠, 陈隆升, 王瑞, 王湘南, 杨小胡. 不同林地管理方式对油茶林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28): 66-68.
[151]彭邵锋, 陈永忠, 马力, 王瑞, 陈隆升, 王湘南. 油茶产业主要经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J]. 林业科技开发, 2012, 26 (05): 1-8.
[152]彭方仁, 吴莺莺, 郝明灼, 陈隆升, 陈永忠. 利用ISSR和SRAP标记分析油茶遗传多样性[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6 (05): 19-25.
[153]彭邵锋, 陈永忠, 杨小胡, 王湘南, 马力, 王瑞, 陈隆升. 油茶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25): 101-105.
[154]马力, 陈永忠. 油茶籽的综合利用现状[J]. 农业机械, 2012, (24): 78-82.
[155]杨正华, 马力, 陈永忠. 植物多酚的提取与检测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 (04): 63-65.
[156]马力, 陈永忠. 植物多酚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农业机械, 2012, (21): 119-122.
[157]秦洁, 陈永忠, 李福初, 吴立潮, 彭邵锋, 李婷. 活性硒元对油茶产量的影响及其在果实中的分布[J]. 经济林研究, 2012, 30 (02): 68-72.
[158]王瑞, 陈永忠, 罗健, 王湘南, 陈隆升, 彭邵锋, 马力. 油茶扦插育苗试验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林研究, 2012, 30 (02): 78-82.
[159]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陈隆升, 彭邵锋, 马力. 不同外植体及植物激素对油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19): 29-32.
[160]王磊, 陈永忠, 王承南, 王瑞, 陈隆升, 王金路. 生态栽培对油茶生长发育及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 39 (03): 61-63+68.
[161]蔡苗, 彭方仁, 陈隆升, 陈永忠. 油茶联合固氮菌的适宜培养条件及回接效应[J]. 林业科技开发, 2012, 26 (03): 57-61.
[162]王小艺, 曹一博, 张凌云, 陈永忠. 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酸成分的测定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 (13): 76-80.
[163]王湘南, 陈永忠, 王瑞, 朱朝阳, 彭邵锋, 陈隆升, 马力. 油茶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 32 (03): 17-22.
[164]杨正华, 陈永忠, 周小平, 程汝青. 云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 林业调查规划, 2012, 37 (02): 69-72.
[165]杨雪清, 钟海雁, 陈永忠, 王建龙, 马希兰. 油茶粕存放时间长短与杀福寿螺防效关系[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2, 33 (03): 50-52.
[166]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陈隆升, 王湘南, 王瑞, 唐炜. 油茶枯饼生产蛋白饲料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 (02): 9-10+14.
[167]彭邵锋, 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杨小胡, 王玉娟, 杨杨. 油茶无性系果实生长期光合特性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 27 (01): 28-34.
[168]罗健, 颜子仪, 陈永忠, 彭邵锋, 王瑞, 陈隆升. 我国油茶良种繁育方法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 2011, 38 (06): 79-81.
[169]陈永忠, 陈隆升, 孙建一, 罗建, 彭邵锋, 王瑞. 油茶修剪技术[J]. 湖南林业科技, 2011, 38 (06): 91-94.
[170]陈隆升, 陈永忠, 王瑞, 马力, 彭邵锋, 王湘南, 唐炜. 磷胁迫对不同油茶优良无性系Apase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31): 58-63.
[171]彭邵锋, 陈永忠, 王瑞, 陈隆升, 王湘南, 马力.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 2011, 25 (06): 86-89.
[172]蔡苗, 彭方仁, 陈隆升, 陈永忠. 油茶根际高效联合固氮菌的初步鉴定[J]. 林业科技开发, 2011, 25 (05): 62-64.
[173]陈永忠, 王玉娟, 王湘南, 王瑞, 彭邵锋, 杨小胡, 马力, 杨杨. 间种对油茶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幼林生长量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5 (05): 117-120.
[174]吴莺莺, 彭方仁, 郝明灼, 陈隆升, 陈永忠. 油茶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5 (05): 112-116.
[175]蔡苗, 彭方仁, 陈隆升, 陈永忠. 不同油茶林分联合固氮菌的分离及固氮效能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5 (05): 121-124.
[176]陈永忠, 王德斌, 刘欲晓, 彭邵锋, 粟粒果, 陈隆升. 油茶雄性不育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 (09): 1-6.
[177]王湘南, 蒋丽娟, 陈永忠, 王瑞, 彭邵锋, 陈隆升, 马力. 油茶花芽分化的形态解剖学特征观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 (08): 22-27.
[178]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陈隆升, 王湘南, 王瑞, 唐炜. 发酵油茶枯饼生产蛋白饲料的混合菌种的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16): 57-60.
[179]赵建平, 吴立潮, 陈永忠, 李福初, 秦洁. 活性硒元对油茶林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的初步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 (06): 75-81.
[180]王瑞, 陈永忠. 油茶高光效育种及其栽培技术探讨[J]. 林业科技开发, 2011, 25 (03): 1-4.
[181]马力, 陈永忠, 陈隆升. 膳食纤维的提取及其功能特性分析[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 (05): 15-18.
[182]王瑞, 陈永忠. 湖南省油茶产业标准化建设展望[J]. 湖南林业科技, 2011, 38 (02): 59-61.
[183]彭邵锋, 陈永忠, 马力, 王湘南, 王瑞, 陈隆升, 陆佳. 油茶良种枝梢生长特性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 2011, 25 (02): 24-28.
[184]王瑞, 陈永忠, 王玉娟, 彭邵锋, 王湘南, 马力, 陈隆升. 油茶林地不同间种处理土壤养分及生长量的主成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04): 30-35.
[185]陈隆升, 陈永忠, 马力. 油茶配方施肥技术研究进展[J]. 林业科技开发, 2011, 25 (01): 6-10.
[186]彭邵锋, 张党权, 陈永忠, 宋志丹, 韩欣, 章怀云. 14个油茶良种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 (01): 80-85.
[187]彭邵锋, 陈永忠, 陈隆升, 陆佳. 油茶SAD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24): 133-136.
[188]彭邵锋, 陈永忠, 王湘南, 王瑞, 马力, 陈隆升. 油茶育种研究进展与发展策略[J]. 湖南林业科技, 2010, 37 (06): 32-38.
[189]马力, 陈永忠, 陈隆升. 茶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分析[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0, (11): 11-13.
[190]陈隆升, 陈永忠, 彭邵锋, 马力, 王瑞, 王湘南. 油茶对低磷胁迫的生理生化效应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 (05): 782-786.
[191]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09): 171-172.
[192]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陈隆升, 王湘南, 王瑞, 彭争光. 蛋白饲料用油茶枯饼脱毒及发酵培养基初筛[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5): 15-18.
[193]王玉娟, 陈永忠, 王瑞, 王湘南, 何小三, 彭邵锋, 杨小胡. 覆草间种对油茶林土壤养分及生长量影响的主成分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 (06): 43-49.
[194]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王玉娟, 杨杨. 油茶无性系新梢生长期光合特性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 (03): 405-410.
[195]陈永忠, 王瑞,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王玉娟, 杨杨. 油茶无性系果实成熟期光合特性的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10, 28 (02): 1-6.
[196]杨杨, 陈永忠, 王瑞,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马力. 油茶遗传变异特性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 2010, 37 (03): 19-23.
[197]陈隆升, 陈永忠, 彭邵锋. 油茶光合特性研究进展与高光效育种前景[J]. 湖南林业科技, 2010, 37 (03): 33-39.
[198]王湘南, 陈永忠, 蒋丽娟, 刘志玲, 彭邵锋, 王瑞, 马力, 杨小胡. 油茶优良无性系花粉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 (05): 67-71+90.
[199]马力, 陈永忠. 油茶枯饼抑螺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 (05): 63-66.
[200]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王玉娟, 杨杨. 不同产量类型油茶无性系光合特性的研究Ⅳ—花期[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 (04): 85-90+100.
[201]王玉娟, 陈永忠, 何小三. 秸秆覆盖对林地土壤肥力及树体生长的影响[J]. 江西林业科技, 2010, (01): 49-52.
[202]陈隆升, 陈永忠, 彭邵锋, 马力, 王湘南, 王瑞. 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幼林生长的影响[J]. 湖南林业科技, 2010, 37 (01): 10-11+16.
[203]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王玉娟, 陈隆升. 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作用的日变化[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24): 236-239.
[204]陈永忠, 陈隆升. 油茶产业的潜力、活力、动力[J]. 经济, 2009, (10): 63-65.
[205]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王玉娟, 杨杨. 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影响因子——叶龄、叶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17): 113-118.
[206]马力, 陈永忠. 氯化锌法制备油茶籽壳活性炭的研究[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9, 16 (03): 19-21.
[207]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王玉娟, 杨杨. 油茶优良无性系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09, 27 (02): 35-39.
[208]王玉娟, 陈永忠, 王湘南, 王瑞, 彭邵锋, 杨小胡, 杨杨. 稻草覆盖对油茶幼林林地土壤温度及新梢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 2009, 27 (02): 49-52.
[209]马力, 陈永忠. 化妆品用茶籽油的分析检测[J]. 粮油加工, 2009, (05): 53-55.
[210]马力, 陈永忠. 茶油的功能特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08): 82-84.
[211]王瑞, 陈永忠. 油茶林培育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 2009, 36 (02): 67-70.
[212]彭邵锋, 陈永忠, 陆佳, 杨小胡, 王湘南. 不同育苗基质对油茶良种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9, 29 (01): 25-31.
[213]马力, 陈永忠. 化妆品用茶籽油脱色工艺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08, 35 (06): 47-49+53.
[214]彭邵锋, 陈永忠. 油茶冻害及其防治措施[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 (12): 184-188.
[215]肖志红, 李昌珠, 陈永忠, 刘汝宽. 核磁共振法测油茶籽含油率的研究[J]. 粮油加工, 2008, (10): 55-56.
[216]杨小胡,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油茶杂交组合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经济林研究, 2008, (03): 1-7.
[217]陈永忠, 王德斌, 彭邵锋, 王湘南, 杨小胡, 李党训, 黄展鹏. 油茶优良杂交组合选育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04): 27-35.
[218]王保明, 陈永忠, 谭晓风, 彭邵锋, 石明旺. 应用ISSR分析油茶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 (06): 19-23+36.
[219]王玉娟, 陈永忠. 农作物及果园地面覆盖研究综述[J]. 经济林研究, 2008, (02): 131-134.
[220]龙忠于, 王玉娟, 陈永忠, 张仁, 杨小胡, 伍利奇. 江西省油茶产业发展综述[J]. 湖南林业科技, 2008, (03): 56-57.
[221]王湘南, 陈永忠, 伍利奇, 刘汝宽, 杨小胡, 王瑞, 喻科武. 油茶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03): 11-17.
[222]王湘南, 陈永忠, 彭邵锋, 杨小胡. 5个油茶良种[J]. 林业科学, 2008, (04): 173-174.
[223]杨小胡,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油茶无性系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3): 152-158.
[224]彭邵锋, 陈永忠, 张日清, 李党训, 陆佳. 油茶优良无性系花粉形态和生活力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11): 179-183.
[225]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杨小胡, 贺军辉, 王德斌. 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J]. 林业科学研究, 2007, (05): 650-655.
[226]彭邵锋, 陈永忠, 张日清, 杨小胡, 王湘南, 陆佳. 油茶果形果色分类及经济性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 (05): 33-39.
[227]刘跃进, 欧日明, 陈永忠.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林业科技开发, 2007, (04): 1-4.
[228]陈永忠, 杨小胡, 徐林初, 马锦林, 彭邵锋, 王湘南, 王德斌. 油茶新造幼林挂果特性及其产量测定[J]. 经济林研究, 2007, (02): 1-4.
[229]陈永忠, 杨小胡, 王湘南, 彭邵锋, 贺军辉, 王德斌. 油茶树体培育修剪试验[J]. 经济林研究, 2007, (02): 39-41.
[230]王瑞, 陈永忠, 王湘南, 李靖, 何高峰. 经济林光合作用光抑制的研究进展[J]. 经济林研究, 2007, (02): 71-77.
[231]王瑞, 陈永忠, 杨小胡, 何高峰, 李靖. 油茶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经济林研究, 2007, (02): 78-83.
[232]王湘南, 陈永忠, 郭起荣, 彭邵锋, 杨小胡. 油茶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利用[J]. 湖南林业科技, 2007, (02): 16-18.
[233]陈永忠, 王湘南, 彭邵锋, 杨小胡, 贺军辉, 王德斌.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 (01): 25-29.
[234]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杨小胡, 王德斌, 庞文胜, 陈照亮. 油茶幼林结实与果枝特性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06, (06): 5-8.
[235]王瑞, 陈永忠. 油茶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 2006, (05): 63-66.
[236]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杨小胡, 李党训, 王德斌. 油茶子代林群体产量性状的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6, (05): 8-14.
[237]王湘南, 陈永忠. 油料冷榨及在油茶加工中的应用前景[J]. 湖南林业科技, 2006, (03): 93-94.
[238]陈永忠. 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 2006, (03): 69-71.
[239]吴际友, 陈永忠, 李书明, 毛洗荣, 庞文胜. 油茶在平江县退耕还林项目中的应用与成效分析[J]. 湖南林业科技, 2006, (02): 33-35.
[240]黄永芳, 陈锡沐, 庄雪影, 雷治国, 陈永忠, 彭邵峰. 油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林业科学, 2006, (04): 38-43.
[241]陈永忠, 肖志红, 彭邵锋, 杨小胡, 李党训, 王湘南, 段玮. 油茶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含量变化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1): 9-14.
[242]黄永芳,吴雪辉,陈锡沐,雷治国,陈永忠,彭邵峰. 引物对油茶种质资源聚类分析结果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05, (10): 37-41.
[243]陈永忠,王湘南. 油茶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前景展望[J]. 湖南林业科技, 2005, (04): 5-7.
[244]陈永忠,张智俊,谭晓风. 油茶优良无性系的RAPD分子鉴别[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 (04): 40-45.
[245]陈永忠,杨小胡,彭邵锋,李党训,王湘南,段玮. 我国油茶良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 林业科技开发, 2005, (04): 1-4.
[246]李党训,李昌珠,陈永忠,李培旺,张良波. 植物燃料油原料树种光皮树繁殖技术的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 2005, (03): 33-35.
[247]肖志红,陈永忠. 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J]. 林业科技开发, 2005, (02): 10-13.
[248]谭晓风,陈永忠. 油茶分子育种的重点和策略[J]. 湖南林业科技, 2004, (06): 13-14.
[249]黄永芳,陈锡沐,雷治国,陈永忠,彭邵峰. 油茶种质资源RAPD分析I.DNA提取和PCR扩增条件建立[J]. 河南农业科学, 2004, (12): 22-25.
[250]陈永忠,王德斌,彭邵锋,李党训,黄展鹏,庞文胜,粟粒果,刘欲晓. 油茶“XL”系列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的选育[J]. 林业科技开发, 2004, (05): 17-20.
[251]李党训,李昌珠,李培旺,陈永忠,彭邵锋. 五个蓖麻品种在湖南丘陵旱地引种栽培试验[J]. 湖南林业科技, 2004, (04): 41-42+45.
[252]毕方铖,谭晓风,张智俊,陈永忠,杨伟. 油茶离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的研究[J]. 经济林研究, 2004, (02): 5-9.
[253]陈永忠,谭晓风,David Clapham. 木质素生物合成及其基因调控研究综述[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3, (04): 613-617.
[254]陈永忠,谭晓风,David Clapham.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3, (04): 100-105.
[255]张智俊,谭晓风,陈永忠. 同时提取油茶中DNA和RNA的简便方法[J]. 生物技术, 2003, (03): 23-24.
[256]张智俊,谭晓风,陈永忠. 油茶总RNA及mRNA的分离与纯化[J].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3, (02): 76-78.
[257]陈永忠,王德斌,刘欲晓. 湖南油茶产业发展机遇与对策[J]. 湖南林业科技, 2002, (04): 50-52.
[258]陈永忠,谭晓风,王德斌,胡东兵. 林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J]. 湖南林业科技, 2002, (03): 17-20.
[259]陈永忠,王德斌. 湖南省油茶良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概况[J]. 湖南林业科技, 2001, (03): 23-27.
[260]王德斌,陈永忠. 油茶无性繁殖技术[J]. 湖南林业科技, 1999, (01): 57-60.
[261]王问学,莫建华,陈永忠,王世忠,滕纭菲. 松毛虫三种卵寄生蜂功能反应初步研究[J]. 森林病虫通讯, 1986, (02): 23-25.
发表会议论文:
[1]杨正华,陈永忠,陈隆升. 云南高原地区油茶产业培育与发展[C].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临沧市委、临沧市人民政府.第二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临沧市委、临沧市人民政府: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2:192-195.
[2]陈隆升,陈永忠,马力. 油茶配方施肥技术研究进展[C]. 中国林学会.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2010:49.
[3]王瑞,陈永忠,王玉娟. 油茶林地不同间种处理土壤养分及生长量的主成分分析[C]. 中国林学会.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2010:141.
[4]陈永忠,彭邵锋. 探索新模式、以科技促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C]. 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2009:30-36.
[5]杨杨,陈永忠. 油茶遗传变异特性研究进展[C]. 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2009:64-74.
[6]王瑞,陈永忠. 试论油茶高光效育种的前景[C]. 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2009:75-81.
[7]王湘南,陈永忠,蒋丽娟,刘志玲,彭邵锋,王瑞,马力,杨小胡. 油茶优良无性系花粉形态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C]. 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2009:231-240.
[8]陈隆升,彭方仁,陈永忠. 不同种源黄连木种子品质的地理变异分析[C]. 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2009:337-345.
[9]王玉娟,陈永忠,何小三. 间种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树体生长的影响[C]. 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2009:443-449.
[10]马力,陈永忠. 油茶籽壳中高活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C]. 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2009:550-558.
[11]陈永忠,王德斌. 湖南省油茶良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的现状与趋势[C]. 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2002:44.
报纸文章:
1 油茶果进入收获季,采收有方法 陈永忠 湖南科技报 2018-10-09
2 油茶怎样应对夏季干旱? 陈永忠 湖南科技报 2018-05-08
3 油茶常见病虫害防治 陈永忠 湖南科技报 2015-01-20
4 油茶早实丰产栽培 陈永忠 湖南科技报 2015-01-20
5 油茶冻害的防御措施(下) 陈永忠 湖南科技报 2013-01-08
6 油茶冻害的防御措施(中) 陈永忠 湖南科技报 2013-01-01
荣誉奖励:
所获荣誉:
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3、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
4、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
5、200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6、2007年荣获“湖南省先进个人”。
7、2009年获厅直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8、“湖南省先进工作者”。
9、“全国先进工作者”。
10、“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11、“湖南省光召科技奖”。
12、“湖南省优秀专家”。
所获奖励:
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9项。
1、2004年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油茶优良杂交组合、家系和无性系选育及其群体产量性状的研究》,排名第一。
2、1995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油茶‘寒露籽’优良无性系选育及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排名第一。
3、1994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油茶19个高产新品种的选育研究》,排名第六。
4、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油茶19个高产新品种的选育研究》,排名第六。
5、1990年获湖南科技进步二等奖:《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其授粉生物学特性》,排名第四。
6、1991年获湖南科技进步三等奖:《油茶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研究》,排名第四。
7、2005年获第五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
8、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
9、“湖南省光召科技奖”。
10、“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11、“全国林业突出贡献奖”。
媒体报道:
1 三十载倾情油茶梦——记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陈永忠 陈依妮 林业与生态 2018-01-01
2 油茶产业前途无量——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永忠 舸昊 湖南林业 2008-07-06
3 陈永忠研究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09-15
4 陈永忠研究员 湖南林业科技 2011-06-15
媒体报道一:
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经济林果研究所所长陈永忠。
陈永忠在油茶林里查看。
陈永忠在进行油茶树新品种苗木繁育试验。
红网时刻10月8日讯(记者 沈梦艳 李慧)“每天能到山边地头,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茶花,压满枝头的累累硕果,心里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宁静。”若说一辈子只为做好一件事,那么,追梦油茶便是陈永忠毕生的追求。
陈永忠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经济林果研究所所长,广西横县人。在旁人看来,陈永忠是油茶的忠实粉丝,不仅微信头像是油茶果子,他的朋友圈也常被油茶图片刷屏。
说起陈永忠与油茶的不解之缘,还得从他考入中南林学院(现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说起。因所学专业是经济林,从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从事油茶科研工作。大抵是农村家庭出生,陈永忠打小就有一种对土地的敬畏和热爱,从此他踏上了追寻“油茶梦”的漫漫征程,一晃眼便是32年。
油茶树是我国特有的、面积最大的经济林树种,产出的茶油色清味香,是营养丰富的优质食用油,被誉为“油中之王”。“当时平均每亩产茶油仅3-5公斤,年产值才200-300元,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很低。”陈永忠说。
如何提高油茶的产量?陈永忠认为最根本问题是要培育出一种产量高,收益大的新的油茶品种,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茶油的产量与质量,让更多的人能吃上品质优、健康的放心油,让油茶产业为林农带来更高的效益。
事实上,培育新品种是件极其乏味和耗时的事。“一个新品种,从发现,选择,测定到推广应用,最少需要十五年的时间,其过程须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孤独。”陈永忠感慨,培育新品种很不容易,最重要的嫁接培育过程需海量的寻找和发现物种。为收集各种基因资源,他与同事从湖南到海南,从东北到西北,这一寻找,便是20年的跨度。
不懈研究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不断的实验,上千种的组合淘汰,令陈永忠欣喜的是培育的杂交新品种慢慢茁壮成长。几十年的坚守,油茶育种工作终于到了子代测定和评价最为关键的时刻,他卯足了劲,带领助手经常在实验室试验和野外测定林调查,白天在田间地头开展试验观测,晚上继续进行样品处理,整理材料和统计分析经常持续到深夜。
在陈永忠的主持研发下,油茶科研工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9项,技术专利5项,制订技术标准12项。选育出油茶新品种4个,国家级良种19个,省级良种68个,打造“湘林系列”油茶良种品牌,在全国14个省(市)油茶产区推广种植300万亩。他也因此先后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入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湖南省光召科技奖”“湖南省优秀专家”等荣誉。
“十九大是从全面建成小康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征途过程中的盛会,希望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将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一线科技工作者党代表,陈永忠表示将尽可能将基层科技发展过程中热点难点问题,老百姓关切的问题反映出来。
来源:红网 作者:沈梦艳 李慧 编辑:向宏鑫 2017-10-08
媒体报道二:
来源:湖南日报 2017年10月08日 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档案】
陈永忠,52岁,省林科院油茶研究所所长,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2004年入党。他先后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全国生态突出贡献奖”“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故事】
以油茶籽加工生产的茶油,被誉为“油中软黄金”,但茶油的产量一直很低,平均每亩产茶油仅3到5公斤,年产值才200到300元;加之油茶的育种周期长达15年,运气差的话,会颗粒无收。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油茶产业处在最低谷,许多油茶产区农民因茶油产量低、效益差而改种柑橘等其他经济作物,科研经费也骤减,一些科研人员纷纷改行另谋生计。
唯有培育杂交良种提高产量,才能拯救油茶产业。
1985年,大学毕业的陈永忠进入省林科院,接过了改良油茶品种的“长跑接力棒”。“跑得就剩下我和王德斌老师两个人了。从1990年起,我们靠着每年4000元科研经费苦撑了几年。”陈永忠感叹道,“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干好。”
王德斌首次发现并选育的1株高产油茶“雄性不育系”,让杂交油茶育种“柳暗花明”。陈永忠采用的是与当时流行的杂交理论冲突的种子繁育法,一般要6至8年才进入生殖期。质疑声四起。所幸的是,苗子种下去第二年,陈永忠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几朵油茶花。
科技的耕耘,一份汗水就有一份收获。陈永忠选育的“湘林系列”油茶良种增产6倍以上,最高达75.5公斤/亩,产值超过5000元/亩,成为产区农民的“摇钱树”。以此为核心内容的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油茶领域的最高奖励。
陈永忠一直坚持“研究是为了应用”。为了加快油茶良种推广步伐,深入研发油茶规模繁育技术,他们集成了栽培良法,完善了良种繁育技术体系,油茶芽苗砧嫁接实现“流水线”作业,效率提高8成多;容器育苗则缩短育苗时间1年,延长造林季节两三个月,成活率提高10%以上。特别是在利用油茶的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突破了苗木生根的难关,使得育苗从大田转移到工厂,一年四季都能像复印机一样“复印”出想要的好苗子。
同时,他制订油茶栽培技术管理的周年历图册,将油茶早期树体培育简化为“下清脚枝、上控顶梢、中间密枝”的三部曲,简便易学,让群众一看就能掌握和实施。
2010年初,陈永忠作为科技特派员,带着他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来到邵阳县。
从油茶籽沙藏、芽苗砧嫁接、消毒,到移栽、杀虫治病、苗木培育……陈永忠手把手地将技术传授给一拨又一拨来取经的茶农。在他和同事的指导下,退伍伤残军人周根生、大学生创业代表吕金峰等一大批油茶种植户走上了致富路,陈永忠也被农民亲切地称为“油茶博士”。
【心愿】
陈永忠:“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但茶油产业尚属新兴产业。我希望油茶树能为更多的丘陵山地披上绿装、油茶花能盛开在更多的人身边,有更多的人能吃上真正的茶油,油茶的事业能为更多的人健康致富。”
媒体报道三:
【摘要】:正"党的十九大有哪些重要精神?""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将会给我们农民带来哪些实惠?"秋末冬初,湘潭县谭家山镇长塘村的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热闹非凡。林农们纷纷走到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经济林果研究所所长陈永忠身旁,聆听有关十九大的"新声音"。陈永忠从北京回来后一刻也没闲着,几乎每天都穿梭在浏阳、邵阳、湘潭等地的油茶苗圃基地,参加党员座谈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会、党代表工作站访谈、乡镇走访……一个接一个的主题活动让他充实而快乐。
来源:《林业与生态》 2018年01期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