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龙,男,汉族,湖北宜昌人,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美国佐治亚大学(UGA)、南京农业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乌龙茶加工岗位团队骨干成员,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品质评价岗位专家,海峡茶叶交流协会第三届理事,福建省茶叶学会理事,福建省茶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茶叶加工工程与品质调控、茶叶加工装备、茶叶品质化学与代谢物调控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乌龙茶、白茶、红茶和绿茶加工工艺技术对品质的影响,茶叶加工新装备与配套技术研发与应用,茶叶品质化学及代谢物调控研究等。主要授课有《茶叶加工学》、《茶业机械》、《茶叶加工与品质评价》、《茶叶加工工程进展》、《茶叶深加工学》等。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农业部重大农技推广项目子项目、省厅级项目及横向课题10余项。在《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X》、《npj Science of Food》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4部,其中副主编1部;参编省地方标准2项;获授权专利技术20余项。获农业农村部2019-2021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三),福建省神农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三),首届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排名第一),获省教育厅评审成果2项(均排名第三),获中国茶叶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奖。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23年获福建农林大学茶学博士学位。
2006年获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硕士学位。
2017-2018年在美国佐治亚大学(UGA)园艺系做访问学者。
2009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做国内访问学者。
2016年晋升副教授,2018年获硕导资格。
现任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主任。
学术兼职:
1、海峡茶叶交流协会第三届理事。
2、福建省茶叶学会理事。
3、福建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
主讲课程:
主要授课有《茶叶加工学》、《茶业机械》、《茶叶加工与品质评价》、《茶叶加工工程进展》、《茶叶深加工学》等。
1、《茶叶加工学》(本科)。
2、《茶业机械》(本科)。
3、《茶叶深加工学》(本科)。
4、《茶叶加工工程进展》(研究生)。
5、《茶叶加工与品质评价》(研究生)。
6、《茶叶深加工研究进展》(研究生)。
7、《特种茶加工》(留学生)。
培养研究生情况:
指导的2022届硕士研究生林冬纯获福建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领域:
1、茶叶加工工程与品质调控研究
2、茶叶加工装备与配套技术研究
3、茶叶品质化学与代谢物调控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农业部重大农技推广项目子项目、省厅级项目及横向课题10余项。
1.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乌龙茶、白茶智能化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2022YFD2101101-2),2022-2026 (主持,在研)。
2.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特色花(果)茶智能化窨制及数字化拼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22YFD2101102-1),2022-2026 (主参,在研)。
3.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茶饮品质的茎叶用枸杞评价体系构建”(2022BBF02003),2021-2023(主持,结题)。
4.生态低碳茶生产技术集成创新研究(KKY22059XA),2022-2024(主持,在研)。
5.高香型武夷岩茶加工关键工艺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2022R1009001),2022-2023(主持,在研)。
6.武夷岩茶绿色、高效、智能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22-2023,(主持,结题)。
7.茶叶智能化和清洁化加工创新研究(K1520005A06),2020-2023,(主参)。
8.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体系专项(闽财指[2021]637号),2019-2021(主持,结题)。
9.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19),2023,(主参,结题)。
10.福建省现代农业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加工与品质岗位专家(闽财指[2017]625号),2017-2018(支持,结题)。
11.福建省茶产业重大农技推广项目子项目,农业部重大农技推广项目(子课题KNJ-151006),2015.09-2016.11 (主持,结题)。
12.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智能化节能茶叶采摘与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制”(2014BAD06B06),(主参,结题)。
13.省级科技特派员专项计划,省科技厅扶贫项目(**A),2017.07-2018.06(主持)。
14.省级扶贫重点县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省科技厅扶贫项目(**A),2015.07-2016.06(主持)。
15.乌龙茶节能新技术集成萎凋系统研发,企业横向课题(KH**),2014.06-2016.07(主持)。
16.乌龙茶全自动无不包揉技术与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2012N5005),2012.04-2015.03(主参,结题)。
科研成果:
在《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X》、《npj Science of Food》、《食品科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5部,其中副主编1部;参编省地方标准2项;获专利技术20余项。
主参完成的“福建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成果获农业农村部2019-2021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一等奖(排名第四),“乌龙茶清洁化自动化精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三),福建省神农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三),主持的“乌龙茶智能化清洁化加工设备”获首届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排名第一),获省教育厅评审成果2项(均排名第三),获中国茶叶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奖。
1. 参与起草福建省地方标准《初制茶厂清洁化生产规范》(DB35/T 1988—2021),2021年;
2. 参与起草福建省地方标准《乌龙茶精加工成套设备》(DB35/T 1181-2011),2012年;
3. 乌龙茶自动化清洁化精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金心怡;张敬强;郝志龙;孙云;陈济斌;陈寿松;于国锋;郭玉琼;吴光兴;李天习;叶秋萍;林振传;吉克温;刘素惠;林宏政;刘伟;占杨;陈霖熙;郑功宇;魏诗琴 福建农林大学 2012
4. 乌龙茶振动式做青新技术 陈济斌;金心怡;林清矫;孙威江;郝志龙;徐世耀;孙云;袁地顺;吉克温;郭玉琼;蔡建明;宋建设;王文建;王吾河;江丽萍 福建农林大学 2006
实用新型:
[1]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具备除杂功能的炒茶机[P]. 福建省: CN220476787U, 2024-02-13.
[2]潘冠均, 郝志龙, 李史仪, 朱津辰, 庄加耘, 张峰峰, 田维素, 王金源, 陈倩莲, 帅平, 黄佳鹏. 一种茶叶色泽数字化判别设备[P]. 福建省: CN220473362U, 2024-02-09.
[3]李史仪, 郝志龙, 朱津辰, 潘冠均, 庄加耘, 张峰峰, 王金源, 田维素, 陈倩莲, 申天赐, 闭晓彤, 田富俊. 一种用于茶叶感官审评的茶汤色泽数字化判别装置[P]. 福建省: CN220473363U, 2024-02-09.
[4]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凸面锅体茶叶自动杀青机[P]. 福建省: CN220441798U, 2024-02-06.
[5]李史仪, 郝志龙, 田富俊, 余文英, 林宏政, 颜燕芬, 潘冠均, 廖献盛, 田维素, 王金源, 帅平. 一种茶树精油雾化加湿干眼治疗装置[P]. 福建省: CN219461640U, 2023-08-04.
[6]孙志琳, 郝志龙, 林宏政, 项应萍, 谭艳娉, 黄春池, 庄加耘, 陈倩莲, 封娇. 茶叶清洁化仿炭焙自动烘焙设备[P]. 福建省: CN218527524U, 2023-02-28.
[7]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毛茶筛分选精加工装置[P]. 福建省: CN218531802U, 2023-02-28.
[8]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茶叶杀青机使用的铺料装置[P]. 福建省: CN217986553U, 2022-12-09.
[9]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毛茶加工用匀混送料装置[P]. 福建省: CN217989105U, 2022-12-09.
[10]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炒茶机用翻转装置[P]. 福建省: CN217826599U, 2022-11-18.
[11]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具有除渣功能的炒茶机[P]. 福建省: CN217826600U, 2022-11-18.
[12]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便于收取的富硒绿茶茶叶晾晒装置[P]. 福建省: CN217826601U, 2022-11-18.
[13]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具有均匀干燥功能的绿茶加工设备[P]. 福建省: CN217826603U, 2022-11-18.
[14]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用于毛茶加工的炒茶装置[P]. 福建省: CN217826606U, 2022-11-18.
[15]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毛茶晾晒架[P]. 福建省: CN217826607U, 2022-11-18.
[16]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毛茶生产使用的微波杀青装置[P]. 福建省: CN217826608U, 2022-11-18.
[17]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毛茶加工用高效烘干装置[P]. 福建省: CN217830723U, 2022-11-18.
[18]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一种茶叶加工使用的混合装置[P]. 福建省: CN217698760U, 2022-11-01.
[19]庄加耘, 郝志龙, 林宏政, 庄莉萍, 余步贵, 封娇, 陈凯阳, 陈倩莲, 林冬纯, 魏子淳, 帅平, 黄佳鹏. 基于多通道计量投料的茶叶动态拼配匀堆机[P]. 福建省: CN216874829U, 2022-07-05.
[20]林冬纯, 郝志龙, 余步贵, 魏子淳, 林宏政, 陈凯阳, 孙志琳, 谭艳娉, 庄莉萍, 余传栋, 封娇, 陈倩莲, 庄加耘, 陈阳. 茶叶萎凋槽[P]. 福建省: CN216453102U, 2022-05-10.
[21]魏子淳, 郝志龙, 林冬纯, 林宏政, 孙志琳, 谭艳娉, 庄莉萍, 毕婉君, 封娇, 庄加耘, 陈倩莲, 孙云. 乌龙茶气流辅助摇青连续化做青设备[P]. 福建省: CN216453103U, 2022-05-10.
[22]封娇, 郝志龙, 余步贵, 林冬纯, 林宏政, 陈凯阳, 魏子淳, 谭艳娉, 孙志琳, 陈倩莲, 庄家耘, 陈阳, 张涛, 陈宁. 一种联合太阳能和空气能的节能茶叶萎凋室[P]. 福建省: CN216453106U, 2022-05-10.
[23]肖婧仪, 郝志龙, 封娇, 林进龙, 甘诗雅, 项应萍, 陈思宇, 李史仪, 黄子媛, 李明金. 一种便携式茶酒实时调饮装置[P]. 福建省: CN214284505U, 2021-09-28.
[24]封娇, 郝志龙, 肖婧仪, 林进龙, 甘诗雅, 林宏政, 徐邢燕, 魏子淳, 陈思宇, 李史仪, 李明金, 黄子媛. 便携式茶酒调饮装置[P]. 福建省: CN214259004U, 2021-09-24.
[25]李史仪, 郝志龙, 陈思宇, 湛水秀, 黄子媛, 薛瑞欣, 林宏政, 谭艳娉, 孙志琳, 庄丽萍. 一种茶提取液自净与自动雾化的湿房镜[P]. 福建省: CN213851389U, 2021-08-03.
[26]徐邢燕, 郝志龙, 项应萍, 林宏政, 李鑫磊, 金心怡, 于敬亚, 郭楚嘉. 一种红茶发酵装置[P]. 福建省: CN211020818U, 2020-07-17.
[27]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具有风选功能的茶叶杀青装置[P]. 福建省: CN208940878U, 2019-06-07.
[28]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隔断分塞枕芯小包的枕头[P]. 福建省: CN208625153U, 2019-03-22.
[29]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具有等离子体杀菌功能的白茶提香机[P]. 福建省: CN208370830U, 2019-01-15.
[30]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碳纤维地热红茶发酵装置[P]. 福建省: CN208370835U, 2019-01-15.
[31]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岩茶摇青机[P]. 福建省: CN208318133U, 2019-01-04.
[32]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具有碳纤维发热环的发酵罐[P]. 福建省: CN208318140U, 2019-01-04.
[33]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双层联动茶叶揉捻机[P]. 福建: CN208274017U, 2018-12-25.
[34]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碧螺春茶叶烘炒装置[P]. 福建: CN208242736U, 2018-12-18.
[35]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快速茶叶烘干磨粉机[P]. 福建: CN207413569U, 2018-05-29.
[36]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茶叶筛分除杂装置[P]. 福建: CN207401769U, 2018-05-25.
[37]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茶叶抖水除尘装置[P]. 福建: CN207401868U, 2018-05-25.
[38]郝志龙, 金心怡, 林宏政, 陈寿松, 陈加友, 李鑫磊, 俞少娟, 胡楚祺, 赵小嫚. 一种茶叶雨水青动态快速除表面水装置[P]. 福建: CN205682333U, 2016-11-16.
[39]林宏政, 金心怡, 郝志龙, 王婷婷, 李鑫磊, 李若愚. 一种低温红外线辐射加热的茶叶萎凋发酵两用房[P]. 福建: CN205611661U, 2016-10-05.
[40]郝志龙, 金心怡, 林宏政, 李鑫磊, 俞少娟, 张妍, 黄俊炜, 唐若楠. 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发热的茶叶加工设备[P]. 福建: CN205585225U, 2016-09-21.
[41]艾合麦提江.喀迪尔, 郝志龙, 吴春柏, 钟凤林, 林碧英. 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立体水培装置[P]. 福建: CN205284508U, 2016-06-08.
[42]郝志龙, 吴春柏, 艾合麦提江·喀迪尔, 金心怡, 林碧英. 一种植物交互式立体水培设备[P]. 福建: CN204443491U, 2015-07-08.
[43]郝志龙, 张峰峰, 金心怡, 潘丽娜, 林宏政. 一种乌龙茶速包机茶球自动紧固装置[P]. 福建: CN203646432U, 2014-06-18.
[44]金心怡, 郝志龙, 李天习, 陈寿松. 一种茶叶烘干机燃煤热风炉的智能恒温控制系统[P]. 福建: CN202973567U, 2013-06-05.
[45]金心怡, 郝志龙, 陈寿松, 陈济斌. 一种茶叶含水率在线快速检测装置[P]. 福建: CN202956341U, 2013-05-29.
[46]郝志龙, 张峰峰, 金心怡, 陈济斌. 乌龙茶自动碾揉成型设备[P]. 福建: CN202819513U, 2013-03-27.
[47]许国忠, 金心怡, 许振祥, 陈毅斌, 郝志龙. 一种乌龙茶全自动无布包揉设备[P]. 福建: CN202190694U, 2012-04-18.
[48]陈加友, 郑迺辉, 陈济斌, 魏中南, 郝志龙. 乌龙茶茶叶压揉快速成型机[P]. 福建: CN201781921U, 2011-04-06.
[49]金心怡, 张敬强, 陈济斌, 郝志龙. 平面圆筛机的动平衡结构[P]. 福建: CN201380158, 2010-01-13.
[50]金心怡, 陈加友, 陈济斌, 刘森光, 郝志龙, 王亮. 包装机抽真空装置[P]. 福建: CN201292022, 2009-08-19.
发明公开:
[1]郝志龙, 魏子淳, 林宏政, 庄加耘, 毕婉君, 陈倩莲, 封娇, 庄莉萍, 林冬纯, 孙志琳, 谭艳娉, 孙云. 基于青叶物理特性及挥发物的岩茶智能做青判别方法[P]. 福建省: CN116046995A, 2023-05-02.
[2]郝志龙, 李史仪, 余文英, 田富俊, 林宏政, 湛水秀, 潘冠均, 田维素, 王金源, 帅平, 林恩照, 黄倩倩, 闭晓桐, 郭艺嫚. 一种可用于干眼SPA雾化的抑菌草本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 福建省: CN115844977A, 2023-03-28.
[3]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乌牛早茶智能化摘茶装置[P]. 福建省: CN114847001A, 2022-08-05.
[4]黄建, 王瑞国, 宁芊, 郝志龙, 范水生. 一种具有润肺止咳的百合煎茶及其制备方法[P]. 福建省: CN112602802A, 2021-04-06.
[5]郝志龙, 封娇, 温圣菁, 马园园, 丁凤娇, 梁子钧, 周小芳, 李玉方, 林宏政, 魏子淳, 林冬纯. 一种茶叶智能采摘装置[P]. 福建省: CN112314177A, 2021-02-05.
[6]张妍, 金心怡, 郝志龙, 林宏政, 李鑫磊, 黄仪鹏, 徐邢燕. 一种乌龙茶包揉叶压缩力学特性的测定方法[P]. 福建省: CN110987620A, 2020-04-10.
[7]郝志龙, 徐邢燕, 项应萍, 林宏政, 李鑫磊, 金心怡, 于敬亚, 郭楚嘉. 一种基于太阳能供热的红茶控温控湿发酵装置[P]. 福建省: CN110637900A, 2020-01-03.
[8]郝志龙, 徐邢燕, 俞晓敏, 林宏政, 陈思, 项应萍, 刘国英, 高峰, 苏峰, 孙云, 魏子淳. 一种武夷肉桂茶等级及烘焙程度判别方法[P]. 福建省: CN110646267A, 2020-01-03.
[9]李鑫磊, 金心怡, 郝志龙, 林宏政, 张妍. 一种白茶毛茶去青醇化的方法[P]. 福建: CN108112713A, 2018-06-05.
[10]郭楚嘉, 郝志龙, 林宏政, 金心怡, 徐邢燕, 于敬亚, 李鑫磊, 张妍, 陈寿松, 郭红军. 一种保健普洱袋泡茶及其加工工艺[P]. 福建: CN108077477A, 2018-05-29.
[11]郝志龙, 危力云, 林建雄, 林宏政, 金心怡, 徐邢燕, 林华雨, 殷永珍, 危力志, 林文明. 一种茶香糕的制作工艺[P]. 福建: CN108041432A, 2018-05-18.
[12]郝志龙, 章芳敏, 林宏政, 金心怡, 徐邢燕, 黄建, 李鑫磊, 陈寿松, 张妍, 周思露, 陈颖. 一种天麻乌龙茶及其加工方法[P]. 福建: CN107996759A, 2018-05-08.
[13]郝志龙, 章芳敏, 林宏政, 金心怡, 徐邢燕, 黄月萍, 李鑫磊, 陈寿松, 张妍, 陈颖, 周思露. 一种天麻红茶及其加工工艺[P]. 福建: CN107996760A, 2018-05-08.
[14]郝志龙, 徐邢燕, 林宏政, 金心怡, 李鑫磊, 张妍, 郭楚嘉, 于敬亚, 陈建平. 一种天麻白茶饼及其加工工艺[P]. 福建: CN107996761A, 2018-05-08.
[15]于敬亚, 郝志龙, 林宏政, 金心怡, 徐邢燕, 郭楚嘉, 李鑫磊, 陈寿松, 张妍. 一种天麻六堡茶及其加工工艺[P]. 福建: CN107927238A, 2018-04-20.
[16]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压扁绿茶的制备方法[P]. 福建: CN107712124A, 2018-02-23.
[17]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富钙白茶的制备方法[P]. 福建: CN107712125A, 2018-02-23.
[18]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碳纤维地暖发酵红茶的制备工艺[P]. 福建: CN107691688A, 2018-02-16.
[19]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中药、茶复合材料枕头及其制备方法[P]. 福建: CN107669056A, 2018-02-09.
[20]黄建, 郝志龙, 陈清欢. 一种护肝保健红茶的制备方法[P]. 福建: CN107624926A, 2018-01-26.
[21]田玉庭, 张雅玲, 郑婷, 郝志龙, 陈小红, 郑宝东, 刘文聪. 一种富含茶黄素的速溶乌龙茶粉及其加工方法[P]. 福建: CN106819245A, 2017-06-13.
[22]林宏政, 陈建平, 金心怡, 郝志龙, 张峰峰. 一种乌龙茶智能做青装置及方法[P]. 福建: CN105974792A, 2016-09-28.
[23]郝志龙, 金心怡, 林宏政, 李鑫磊, 俞少娟, 张妍, 黄俊炜, 唐若楠. 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发热的绿色能源茶叶加工系统[P]. 福建: CN105724622A, 2016-07-06.
[24]郝志龙, 金心怡, 林宏政, 陈寿松, 陈加友, 李鑫磊, 俞少娟, 胡楚祺, 赵小嫚. 一种茶叶雨水青动态快速除表面水的方法[P]. 福建: CN105613802A, 2016-06-01.
[25]张峰峰, 郝志龙, 潘丽娜. 一种乌龙茶包揉的控制方法[P]. 福建: CN104855549A, 2015-08-26.
[26]郝志龙, 吴春柏, 艾合麦提江·喀迪尔, 金心怡, 林碧英. 一种植物交互式立体水培设备与工艺[P]. 福建: CN104620964A, 2015-05-20.
[27]金心怡, 郝志龙, 陈寿松, 陈济斌, 郑功宇. 一种茶叶含水率在线快速检测装置及实现方法[P]. 福建: CN103528958A, 2014-01-22.
[28]金心怡, 郝志龙, 李天习, 陈寿松. 一种茶叶烘干机燃煤热风炉的智能恒温控制系统[P]. 福建: CN103032965A, 2013-04-10.
[29]郝志龙, 张峰峰, 金心怡, 陈济斌. 乌龙茶自动碾揉成型设备及成型工艺[P]. 福建: CN102885170A, 2013-01-23.
[30]林金科, 郑金贵, 金心怡, 邹双全, 赵文净, 杨志坚, 涂良剑, 陈云海, 蔡森源, 李婧, 陈华强, 许明, 黄志伟, 陈祖锌, 吴亮宇, 郝志龙, 张明泽, 孙平, 林艺端. 一种提高速溶茶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加工工艺[P]. 福建: CN102763743A, 2012-11-07.
[31]许国忠, 金心怡, 许振祥, 陈毅斌, 郝志龙. 一种乌龙茶全自动无布包揉工艺及其设备[P]. 福建: CN102687772A, 2012-09-26.
[32]陈加友, 郑迺辉, 陈济斌, 魏中南, 郝志龙. 乌龙茶茶叶压揉快速成型机[P]. 福建: CN101828610A, 2010-09-15.
[33]金心怡, 张敬强, 陈济斌, 郝志龙. 茶叶风选装置[P]. 福建: CN101507458, 2009-08-19.
[34]金心怡, 陈加友, 陈济斌, 刘森光, 郝志龙, 王亮. 原叶茶自动连续真空包装机[P]. 福建: CN101402401, 2009-04-08.
发明授权:
[1]郝志龙, 李史仪, 余文英, 田富俊, 林宏政, 湛水秀, 潘冠均, 田维素, 王金源, 帅平, 林恩照, 黄倩倩, 闭晓桐, 郭艺嫚. 一种可用于干眼SPA雾化的抑菌草本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 福建省: CN115844977B, 2024-03-29.
[2]危力云, 危力志, 潘志明, 林文明, 郝志龙, 陈康, 殷永珍. 乌牛早茶智能化摘茶装置[P]. 福建省: CN114847001B, 2023-03-21.
[3]郝志龙, 章芳敏, 林宏政, 金心怡, 徐邢燕, 黄建, 李鑫磊, 陈寿松, 张妍, 周思露, 陈颖. 一种天麻乌龙茶及其加工方法[P]. 福建省: CN107996759B, 2021-04-20.
[4]郝志龙, 章芳敏, 林宏政, 金心怡, 徐邢燕, 黄月萍, 李鑫磊, 陈寿松, 张妍, 陈颖, 周思露. 一种天麻红茶及其加工工艺[P]. 福建省: CN107996760B, 2021-04-20.
[5]郭楚嘉, 郝志龙, 林宏政, 金心怡, 徐邢燕, 于敬亚, 李鑫磊, 张妍, 陈寿松, 郭红军. 一种保健普洱袋泡茶及其加工工艺[P]. 福建省: CN108077477B, 2021-04-20.
[6]于敬亚, 郝志龙, 林宏政, 金心怡, 徐邢燕, 郭楚嘉, 李鑫磊, 陈寿松, 张妍. 一种天麻六堡茶及其加工工艺[P]. 福建省: CN107927238B, 2021-03-30.
[7]林宏政, 陈建平, 金心怡, 郝志龙, 张峰峰. 一种乌龙茶智能做青装置及方法[P]. 福建省: CN105974792B, 2019-04-02.
[8]郝志龙, 吴春柏, 艾合麦提江·喀迪尔, 金心怡, 林碧英. 一种植物交互式立体水培设备与工艺[P]. 福建省: CN104620964B, 2017-05-10.
[9]金心怡, 郝志龙, 李天习, 陈寿松. 一种茶叶烘干机燃煤热风炉的智能恒温控制系统[P]. 福建省: CN103032965B, 2015-08-12.
[10]林金科, 郑金贵, 金心怡, 邹双全, 赵文净, 杨志坚, 涂良剑, 陈云海, 蔡森源, 李婧, 陈华强, 许明, 黄志伟, 陈祖锌, 吴亮宇, 郝志龙, 张明泽, 孙平, 林艺端. 一种提高速溶茶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加工工艺[P]. 福建省: CN102763743B, 2014-11-19.
[11]许国忠, 金心怡, 许振祥, 陈毅斌, 郝志龙. 一种乌龙茶全自动无布包揉工艺及其设备[P]. 福建省: CN102687772B, 2013-07-03.
[12]金心怡, 张敬强, 陈济斌, 郝志龙. 茶叶风选装置[P]. 福建省: CN101507458B, 2011-09-21.
出版著作:
1、参编《园艺学总论》(第二版)(面向21世纪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张绍铃,郝玉金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年10月;
2、副主编《茶业机械学》(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金心怡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年4月;
3、参编《茶叶加工工程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金心怡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7月;
4、参编《园艺设施建造技术》,郭世荣、王健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4月。
发表英文期刊论文:
[1]Jiao Feng, Jiayun Zhuang, Qianlian Chen, Hongzheng Lin, Qiang Chu, Ping Chen, Fang Wang, Bugui Yu, Zhilong Hao*(通讯作者).The effect of maturity of tea leaves and processing methods on the formation of milky flavor in white tea - A metabolomic study. Food Chemistry (2024),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4.139080(Q1,IF=8.8,中科院1区,Top期刊)
[2]Hao, Zhilong*; Feng, Jiao; Chen, Qianlian; Lin, Hongzheng; Zhou, Xiaohong; Zhuang, Jiayun; Wang, Jinyuan; Tan, Yanping; Sun, Zhilin; Wang, Yanfei; Yu, Bugui.Comparative volatiles profiling in milk-flavored white tea and traditional white tea Shoumei via HS-SPME-GC-TOFMS and OAV analyses. Food Chemistry: X, Volume 18, 30 June 2023, 100710. https://doi.org/10.1016/j.fochx.2023.100710 (Q1,IF=6.443)
[3]Hao Z, Tan Y, Feng J, Lin H, Sun Z, Zhuang JY, Chen Q, Jin X, Sun Y. 2023. Integrated metabolom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 the effect of mechanical stress on sugar metabolism in tea leaves (Camellia sinensis) post-harvest. PeerJ 11:e14869. DOI 10.7717/peerj.14869. https://doi.org/10.7717/peerj.14869(Q2,IF=3.061,February 8, 2023)
[4]Hao Zhilong, Ting Zhou, and Donglin Zhang.Clonal impact of rooting on 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 stem cuttings. HortScience, 2020, 55(9): S34-35.(Q2,IF=1.455,)
[5]Hao Zhilong, Liao Zhongying, Xu Xingyan, Lin Hongzheng, Li Xinlei, Yu Xiaoming, Zhang Donglin, Jin Xinyi. Catechin and Volatile Compounds in Oolong Tea under Vibrating Stimulus. HortScience, 2018, 53(9): S354-355. (Q2,IF=0.906)
[6]Zhou, Su; Li, Zhiying; Song, Haizhao; Hu, Hao; Ma, Shicheng; Tao, Yike; Hao, Zhilong; Feng, Xinyu; Pan, Yani; Gong, Shuying; Fan, Fangyuan; Chen, Ping; Chu, Qiang*.Recent advances in tea seeds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Active ingredients, health effect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141: 104192.
[7]Lv, Helin; Feng, Xinyu; Song, Haizhao; Ma, Shicheng; Hao, Zhilong; Hu, Hao; Yang, Yunyun; Pan, Yani; Zhou, Su; Fan, Fangyuan; Gong, Shuying; Chu, Qiang; Chen, Ping*.Tea storage: A not thoroughly recognized and precisely designed process.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140: 104172.
[8]Ni, Zixin; Yang, Yun; Zhang, Yining; Hu, Qingcai; Lin, Jiaqi; Lin, Hongzheng; Hao, Zhilong; Wang, Yuefei; Zhou, Jihong*; Sun, Yun*.Dynamic change of the carotenoid metabolic pathway profile during oolong tea processing with supplementary LED light.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3, 169: 112839.
[9]Zheng, Yucheng; Hu, Qingcai; Wu, Zongjie; Bi, Wanjun; Chen, Bin; Hao, Zhilong; Wu, Liangyu; Ye, Naixing*; Sun, Yun*.Volatile metabolomics and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es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cultivar aroma of oolong tea (Camellia sinensis).LEBENSMITTEL-WISSENSCHAFT UND-TECHNOLOGIE-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164: 113666.
[10]Yifei Peng, Zhenghua Du, Xiaxia Wang, Ruimei Wu, Chao Zheng, Wenbo Han, Li Liu, Feng Gao, Guoying Liu, Baoshun Liu, Zhilong Hao*(通讯作者), Xiaomin Yu*(通讯作者).From heat to flavor: Unlocking new chemical signatures to discriminate Wuyi rock tea under light and moderate roasting. Food Chemistry,Volume431,2024,137-148,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3.137-148.(Q1,IF=8.688,中科院1区,Top期刊)
[11]Yifei Peng, Chao Zheng, Shuang Guo, Fuquan Gao, Xiaxia Wang, Zhenghua Du, Feng Gao, Feng Su, Wenjing Zhang, Xueling Yu, Guoying Liu, Baoshun Liu, Chengjian Wu, Yun Sun, Zhenbiao Yang, Zhilong Hao*(通讯作者) & Xiaomin Yu*(通讯作者). Metabolomics integrated with machine learning to discriminate the geographic origin of Rougui Wuyi rock tea. npj Science of Food, 2023, 7(1): 7. https://doi.org/10.1038/s41538-023-00187-1.(Q1,IF=7.000)
[12]Chuan Yue, Hongli Cao, Shaorong Zhang, Zhilong Hao*(通讯作者), Zongjie Wu, Liyong Luo, Liang Zeng*(通讯作者) . Aroma characteristics of Wuyi rock tea prepared from 16 different tea plant varieties. Food Chemistry: X Volume 17, 30 March 2023, 100586. https://doi.org/10.1016/j.fochx.2023.100586.(Q1,IF=6.443)
发表期刊论文:
[1]封娇, 谭艳娉, 庄莉萍, 庄加耘, 孙志琳, 林宏政, 余步贵, 俞晓敏, 郝志龙. 造型工艺对白牡丹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1-11.
[2]潘冠均, 封娇, 段淋渊, 张炫鹂, 戴国礼, 帅平, 秦垦, 郝志龙, 张波*. 不同单株枸杞芽叶茶风味品质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1-15.
[3]王金源, 张佳慧, 庄莉萍, 林宏政, 封娇, 田维素, 陈章盛, 郝志龙*(通讯作者).HS-SPME-GC-TOF-MS 结合 ROAV 分析花果香型红茶特征香气成分[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3,35(12): 2015-2026(CSCD核心期刊)
[4]李史仪, 陆显格, 湛水秀, 郝志龙, 余文英*. 茶提取物复合方对眼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J]. 茶叶通讯, 2023, 50 (04): 532-541+564.
[5]孙志琳, 庄加耘, 陈倩莲, 谭艳娉, 封娇, 申天赐, 林宏政, 郝志龙*. 新型热源材料烘焙工艺对铁观音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23, 48 (06): 55-61.
[6]郝志龙,林宏政,徐邢燕,李鑫磊,俞晓敏,岳川,孙云,金心怡*.采后茶青叶对振动力胁迫的生理响应[J].食品科学,2023,44(1):30-37.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11205-061.(EI收录)
[7]陈倩莲, 刘仕章, 占仕权, 潘冠均, 刘宝顺, 高峰, 郝志龙*(通讯作者).基于HS-SPME-GC-MS和OAV鉴定4种武夷岩茶关键呈香物质[J].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44 (14): 296-303.https://doi.org/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90092(北大核心)
[8]魏子淳, 庄加耘, 孙志琳, 林冬纯, 毕婉君, 谭艳娉, 林宏政, 俞晓敏, 孙云, 蔡小勇, 郝志龙*(通讯作者). 不同摊叶厚度晾青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44 (07): 97-106.(北大核心)
[9]毕婉君, 魏子淳, 郑玉成, 邓慧莉, 倪子鑫, 林宏政, 郝志龙, 孙云*. 基于ATD-GC-MS技术检测铁观音做青过程环境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J]. 食品科学, 2023, 44 (08): 201-211.
[10]陈彬, 柳镇章, 林宏政, 赵梦莹, 郝志龙, 林振传, 孙云*. 白茶精加工过程茶尘分布与除尘措施研究[J].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53 (09): 2585-2594.
[11]谭艳娉, 于学领, 陈倩莲, 庄加耘, 封娇, 林宏政, 郝志龙*. 采前和采后胁迫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2, 18 (03): 184-191.
[12]叶秋萍, 余雯, 郑世仲, 曾新萍, 陈菲, 郝志龙.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水分变化与香气品质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 食品科学, 2022, 43 (24): 266-272.
[13]陈倩莲, 王芳, 陈百文, 魏子淳, 谭艳娉, 孙志琳, 庄加耘, 郝志龙*(通讯作者). 环境湿度对大红袍做青品质的影响[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 13 (02): 593-598.(北大核心)
[14]林宏政, 俞少娟, 郝志龙, 金心怡, 林振传, 邵克平, 孙云. 多波长LED白茶复合式光萎凋生产线设计与关键模块配置[J]. 中国茶叶, 2021, 43 (11): 19-25.
[15]林冬纯,魏子淳,谭艳娉,孙志琳,余步贵,俞晓敏,孙云,林宏政*,郝志龙*(通讯作者).不同干燥温度对萎凋叶压制白茶饼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学. 2022,43(15):109-116(EI收录)
[16]项应萍, 郑明龙, 郝志龙, 林宏政, 林琛婕, 金心怡. 乌龙茶烘焙能耗与品质研究[J]. 中国茶叶, 2021, 43 (06): 54-58.
[17]魏子淳, 林冬纯, 于学领, 项应萍, 林宏政, 郝志龙. 乌龙茶智能化做青技术研究进展[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1, 17 (01): 34-39.
[18]徐邢燕, 陈思, 俞晓敏, 赵小嫚, 林宏政, 刘国英, 苏峰, 高峰, 孙云, 郝志龙*(通讯作者). 不同烘焙程度与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J]. 食品科学, 2020, 41 (13): 22-28.(EI收录)
[19]于敬亚, 庄晓丽, 郭楚嘉, 于学领, 项应萍, 徐邢燕, 郝志龙. 补光对‘金观音’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 15 (04): 246-250.
[20]钟秋生, 林郑和, 郝志龙, 陈常颂, 陈志辉, 游小妹, 单睿阳. 氟铝互作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9, 39 (05): 537-546.
[21]徐邢燕, 沈萍萍, 郝志龙*(通讯作者), 林宏政, 李鑫磊, 张妍, 金心怡, 孙云, 项应萍.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茶树叶片色泽差异研究[J]. 茶叶通讯, 2019, 46 (03): 276-283.(北大核心)
[22]李鑫磊, 俞晓敏, 龚智宏, 林宏政, 郝志龙, 张妍, 金心怡. 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白茶中主要代谢产物的差异[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8 (05): 559-566.
[23]项应萍, 徐邢燕, 刘国英, 魏子淳, 林冬纯, 郝志龙. 乌龙茶烘焙技术研究进展[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 15 (03): 211-216.
[24]李鑫磊, 俞晓敏, 林军, 赵小嫚, 张妍, 林宏政, 郝志龙, 金心怡.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白茶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代谢产物特征比较[J]. 食品科学, 2020, 41 (12): 197-203.
[25]林宏政, 李鑫磊, 周泳锋, 张妍, 郝志龙, 金心怡. 白茶散茶与茶饼在色泽、滋味及香气组分上的差异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40 (15): 207-214.
[26]游芳宁, 陈寿松, 周子维, 李鑫磊, 郝志龙, 孙云. 不同的光照萎凋时间对铁观音风味组分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39 (09): 1856-1862.
[27]陈寿松, 金心怡, 游芳宁, 周子维, 李鑫磊, 郝志龙, 孙云. 多次间歇LED光照射对铁观音风味组分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 (02): 308-314.
[28]李鑫磊, 林宏政, 郝志龙, 陈寿松, 俞少娟, 金心怡. 白茶压饼过程理化指标与感官品质的动态变化[J].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32 (12): 1365-1369.
[29]吴亮宇, 郝志龙, 屈艳勤, 曹红利, 孙云. 《茶叶深加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 (39): 209-210.
[30]郝志龙, 林宏政, 李磊磊, 叶乃兴, 孙云, 郭玉琼, 金心怡. 基于新技术成果的茶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升探讨[J]. 福建茶叶, 2017, 39 (09): 176-177.
[31]林郑和, 钟秋生, 郝志龙, 游小妹, 陈志辉, 陈常颂, 单睿阳, 阮其春. 低氮对不同茶树品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7, 37 (04): 363-372.
[32]郝志龙, 林宏政, 金心怡, 江丽萍, 黄毅彪, 陈寿松. 乌龙茶振动做青气流和摊叶厚度对青叶做青物理特性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版),2017,46(2):147-153(CSCD核心)
[33]林宏政, 陈寿松, 李鑫磊, 郝志龙, 许国忠, 金心怡. 低温真空干燥气流循环方式对铁观音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31 (11): 1231-1237.
[34]林宏政, 郝志龙, 金心怡, 叶乃兴, 孙云, 郭玉琼. 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创新发展思路[J]. 福建茶叶, 2016, 38 (01): 170-171.
[35]魏诗琴, 金心怡, 黄家春, 郝志龙, 欧阳经盛, 林杰. 烘干机温度PID控制系统及大红袍烘焙效果试验[J]. 茶叶科学, 2014, 34 (06): 557-564.
[36]陈寿松, 郑功宇, 金心怡, 郝志龙, 叶秋萍, 赖智龙. 茶叶含水率近红外在线快速测定及其应用研究[J]. 茶叶科学, 2014, 34 (04): 337-343.
[37]陈霖熙, 占杨, 郝志龙, 黄碧玉, 施成斌, 金心怡. 架式储青设备的储青厚度对鲜叶理化变化影响[J]. 中国茶叶, 2014, 36 (04): 26-29.
[38]郝志龙, 陈建先, 金心怡, 柯存祥. 温室行走式喷灌系统应用效果试验与分析[J]. 福建农机, 2013, (04): 2-4.
[39]郝志龙, 陈贤玉, 金心怡, 蔡银笔, 陈寿松. 造型工艺中烘焙时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2 (04): 351-355.
[40]林燕萍, 金心怡, 郝志龙, 叶乃兴, 黄毅彪, 汤慧英, 陈新华, 周小勇. 茶树嫩梢力学特性与粗纤维试验[J]. 茶叶科学, 2013, 33 (04): 364-369.
[41]郝志龙, 陈济斌, 金心怡, 林清矫, 黄毅彪. 乌龙茶振动做青设备研制与做青环境调控性能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0): 269-277.
[42]林宏政, 郝志龙, 刘伟, 金心怡. 一种新型茶叶低温真空干燥技术[J]. 福建茶叶, 2013, 35 (02): 11-14.
[43]刘伟, 金心怡, 郝志龙, 林宏政, 苏水火. 两种不同造型工艺对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的影响[J]. 茶叶科学技术, 2013, (01): 5-9.
[44]陈济斌, 金心怡, 郝志龙, 江丽萍, 方守龙, 刘素惠. 节能日光萎凋设施及其对白茶萎凋效果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9): 171-177.
[45]郝志龙, 蔡银笔, 金心怡, 陈贤玉, 林燕萍. 不同造型工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2, 33 (06): 105-109.
[46]刘素惠, 金心怡, 郝志龙, 陈寿松, 黄家春, 胡凤仁. 我国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及茶机标准化建设探析[J]. 福建茶叶, 2011, 33 (06): 39-42.
[47]郝志龙, 金心怡, 范春梅, 江丽萍, 黄毅彪, 陈寿松.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乌龙茶做青叶品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J].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32 (11): 2157-2162.
[48]黄毅彪, 陈济斌, 郝志龙, 林燕萍, 金心怡. 乌龙茶振动摇青双因素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2): 340-342.
[49]金心怡, 陈济斌, 廖希彦, 郝志龙. 闽台茶机产业发展探析[J]. 中国茶叶, 2011, 33 (10): 10-12.
[50]郝志龙, 黄毅彪, 金心怡. 《茶业机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武夷学院学报, 2011, 30 (05): 105-109.
[51]郝志龙, 刘必龙, 陈青青, 吴少华, 戴清洪, 廖昱杰. 光照对绿宝石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1, 7 (01): 17-21.
[52]林燕萍, 金心怡, 郝志龙, 黄毅彪. 茶叶物理特性及乌龙茶造型工艺的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 2011, 33 (02): 9-13.
[53]刘江平, 金心怡, 郝志龙, 于国锋. 速溶茶生产工艺技术及中试设备选型[J].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10, 28 (04): 57-60.
[54]郝志龙, 赵爱凤, 金心怡, 谭智峰, 江丽萍. 利用计算机视觉研究白茶加工中色泽的变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9 (03): 325-329.
[55]郝志龙, 金心怡, 江丽萍, 黄毅彪, 张艳丽, 林燕萍. 化学指纹图谱在茶叶品质鉴定与控制上的应用[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9, 5 (01): 60-63.
[56]金心怡, 于国峰, 郝志龙. 茶博会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平台[J]. 福建茶叶, 2008, (S1): 15-17.
[57]郑诚乐, 林义章, 林碧英, 吴少华, 郝志龙. 创建福建地域特色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思考[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91-93.
[58]陈宗辉, 林加渲, 郝志龙. 温度调控在福建设施农业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 (06): 277-278.
[59]郝志龙, 谢芬, 林郑和. 浅析加工标准化对茶叶竞争力的影响[J]. 茶叶科学技术, 2007, (04): 11-13.
[60]郝志龙, 刘乾刚, 陈济斌, 金心怡.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四) 清香型乌龙茶贮藏保鲜关键技术及设备[J]. 中国茶叶, 2007, (05): 16-17.
[61]陈济斌, 金心怡, 江丽萍, 郝志龙. 户用型乌龙茶振青机试验研究[J]. 福建农机, 2007, (03): 14-18.
[62]林郑和, 陈荣冰, 陈常颂, 林金科, 郝志龙, 高水练, 陈梁城. ISSR分子标记在茶树遗传关系分析中的初步应用[J]. 茶叶科学, 2007, (01): 45-50+60.
[63]金心怡, 郝志龙, 陈济斌, 孙云, 吉克温. 振动式乌龙茶做青新技术及其效益研究[J]. 中国茶叶, 2006, (03): 24-25.
[64]谢芬, 郝志龙. 闽南闽北乌龙茶加工艺对比[J]. 福建茶叶, 2006, (01): 21-22.
[65]郝志龙,林郑和,高水练,陈梁城. 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的措施[J]. 福建茶叶, 2005, (02): 27-28.
[66]林郑和,陈梁城,郝志龙,高水练,谢芬. 我国乌龙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 2005, (02): 33-34.
[67]高水练,郝志龙,林郑和,陈梁城. 关于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探讨[J]. 中国茶叶, 2005, (01): 36-37.
[68]郝志龙,孙云,袁弟顺,金心怡. 倡导高效、安全、清洁生产方式,实现茶叶加工标准化[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5, (01): 69-72.
[69]郝志龙,林郑和,高水练,陈梁城. 茶叶高产优质理论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茶叶科学技术, 2004, (04): 9-10.
[70]高水练,林郑和,郝志龙,陈梁城. 新旧工艺制成铁观音的品质化学比较[J]. 茶叶科学技术, 2004, (03): 27-28.
[71]高水练,郝志龙,林政和,陈梁城. 从新工艺谈增强铁观音“音韵”的关键技术[J]. 福建茶叶, 2004, (02): 25-26.
[72]林郑和,郝志龙,陈良城,高水练. 乌龙茶品种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 2004, (02): 30-31.
[73]高水练,林郑和,郝志龙,陈梁城. 新工艺增强安溪铁观音“音韵”的技术措施[J]. 茶叶科学技术, 2004, (02): 37-38.
[74]郝志龙,林郑和. 化感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 2004, (01): 25-26.
会议论文:
[1]刘伟, 金心怡, 郝志龙, 林宏政 & 苏水火. (2013). 不同造型工艺铁观音茶香气品质的比较分析. (eds.)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pp.270-275).
[2]林宏政, 金心怡, 郝志龙, 许国忠 & 许振祥. (2013). 低温真空干燥对清香型铁观音品质的影响. (eds.)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pp.302-310).
[3]金心怡, 郝志龙, 林燕萍, 叶乃兴 & 刘伟. (2012). 铁观音、黄旦茶梢粗纤维含量及其力学特性研究. (eds.) 第七届海峡两岸茶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 (pp.81).
[4]郝志龙, 陈贤玉, 金心怡, 蔡银笔, 林燕萍 & 陈寿松. (2010). 造型工艺中不同烘焙时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影响. (eds.) 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提升装备技术水平,促进农产品、食品和包装加工业发展分会场论文集 (pp.281-287).
[5]黄毅彪, 陈济斌, 金心怡, 郝志龙, 陈寿松 & 简文斌. (2010). 乌龙茶振动摇青与滚筒摇青对比试验. (eds.) 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提升装备技术水平,促进农产品、食品和包装加工业发展分会场论文集 (pp.288-294).
[6]郝志龙, 陈贤玉, 金心怡, 蔡银笔, 林燕萍 & 陈寿松. (2010). 造型工艺中不同烘焙时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影响. (eds.)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278-285).
[7]黄毅彪, 陈济斌, 金心怡, 郝志龙, 陈寿松 & 简文斌. (2010). 乌龙茶振动摇青与滚筒摇青对比试验. (eds.)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286-292).
[8]陈济斌, 金心怡, 江丽萍, 方守龙 & 郝志龙. (2009). 白茶日光萎凋房设计及其对萎凋环境的影响. (eds.) 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311-320).
[9]金心怡, 柯国良, 郝志龙, 张艳丽 & 刘素惠. (2009). 远红外萎凋与遮阳萎凋对铁观音品质的影响. (eds.) 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348-355).
[10]郝志龙, 陈济斌, 金心怡, 江丽萍, 黄毅彪 & 张艳丽. (2008). 乌龙茶摇青机械研究进展. (eds.) 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pp.31-37).
[11]于国锋, 郝志龙 & 金心怡. (2008). CFD在茶叶工程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eds.) 2008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 (pp.121-130).
[12]郝志龙, 吴少华, 于国峰 & 廖昱杰. (2008). CFD在园艺设施环境调控工程中的应用. (eds.) 2008园艺学进展(第八辑)——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暨现代园艺论坛论文集 (pp.706-709).
[13]金心怡, 郝志龙, 陈济斌, 孙云 & 江丽萍. (2006). 振动式做青新工艺对安溪铁观音品质影响研究. (eds.) 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p.181-191).
所获荣誉:
[1] 2019年,获中国茶叶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奖。
所获奖励:
[1] 郝志龙(1/10),乌龙茶智能化清洁化加工设备,首届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中国茶叶学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厅,2022年12月;
[2] 郝志龙(4/25),福建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2019-2021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一等奖,农业农村部,2022年10月;
[3] 郝志龙,第六届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茶叶学会,2019年12月;
[4] 郝志龙(3/10),乌龙茶清洁化自动化精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福建省人民镇府,2014年;
[5] 郝志龙(3/10),乌龙茶清洁化自动化精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神农福建农业科技奖二等奖,福建省农业厅,2013年。
[6]获省教育厅评审成果2项(均排名第三)。
——记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郝志龙
2024-01-18
中国人大多是爱茶的,即便有些人“六茶不识”,也总能在嗅到茶香、品到茶味时心生静谧。茶本起源于中国,一杯中国茶,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茶和天下”的文化、“清静和雅”的理念既被书写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一次次技术革新的支持中,鲜活于当下。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郝志龙投身茶叶加工工艺研究十数年,正是茶韵悠长的见证者,也是继续为茶香添韵的行路人。
茶香尽处是吾乡
地处东海与南海交通要冲的福建以“福地”的姿态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而傍海多山的地理结构更使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润,天生一方富硒宜茶的水土。可以说,这片土地既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蓄养了丰富的茶类,也凭自古以来海上通商的经济外向度积淀下许多热腾腾的茶事。正如苏轼诗中所言:“闽中茶品天下高。”甚至连“茶”的英文发音“TEA”,也是来源于福建古闽语的发音“TEY”。由此可见,郝志龙扎根这一方水土开展茶叶研究是“天时地利人和”,但他却说自己最初走上“茶道”更多是因为阴差阳错,并不是“主动选择”。
▲郝志龙(左五)与茶叶加工工程实验室成员合影
生于湖北,考至湖南,当郝志龙的求学历程前进到需要进一步决定未来职业走向的时刻,他是迷茫的。“选择专业纯粹是出于对茶类植物的兴趣,但我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所幸,大学班主任罗军武教授的指引将他的目光引向了乌龙茶乡,也就是这个让他甘愿驻留超过20年的地方。对郝志龙而言,福建农林大学算得上是自己的“福地”,在这里他邂逅恩师、重获方向、频获课题、崭露锋芒,日日与茶为伴,岁岁收获芬芳。“心里都好似长出一株茶根”,如今在他的字里行间,无措与未知都被一扫而空,处处弥漫着对茶的深情厚爱,虔诚而深远。而这枚种子的播下,还要从跟随导师金心怡教授下茶区开始算起。
郝志龙攻读硕博研究生期间,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安溪铁观音曾被卖出天价。这种产于福建的乌龙茶之所以贵,就贵在其对气候的挑剔,以及对制作工艺的要求上,其中环节犹以“做青技术”为关键。当现代机械还未进入茶园工厂时,传统的做青方式对人工的依赖度极高,摇青、晾青分置式的乌龙茶做青步骤使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很大。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价格便水涨船高。而彼时,虽然郝志龙还是一名初出茅庐的“科研新人”,但他对于行业痛点的敏锐觉察却很有天赋,“当我在茶区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便开始困惑于为什么它没能被解决”。
当时应运而生的“振动做青技术”,其研究历程覆盖了郝志龙的整个求学时期,甚至到2006年他正式参加工作后,仍在为突破技术壁垒而奋斗。“直到今天它仍有进步空间”,郝志龙谦虚地表示,但这项技术在当时已算得上创新性进展。简单而言,“摇青”是让乌龙茶受到外力刺激,从而滋生出更多决定香气、颜色的化学物质,达到改善茶叶品质的目的;“晾青”则顾名思义,指通过摊晾,散失水分,进一步诱发乌龙茶香气。而“振动做青”,就是让上述所有环节都以机械完成,将人力从中解放出来,挑战产量上限。
但做茶如品茶,急不得也重不得,大口贪饮是禁忌,必要斯文些再耐心些,才能从一碗茶中品出时光的沉积——虽然振动做青初步代替了人力,但其桎梏在于产量上不去。这里说的“产量”是指机械化角度的产量,并非只与人工作比。郝志龙介绍:“当摇青之后的茶叶进入晾青环节时,需要占用设备较大,且静置时间较长,被利用效率相对较低,难以构成大批次的产量。”
“质量”与“速度”的平衡算得上是世间极难解决的困境之一,所以当这个难题落在郝志龙头上时,他也自然要付出极大的精力与努力,不过其间他从未生出放弃的念头,“但凡茗茶,都是一泡苦涩,二泡浓陈,三泡甘香,四泡清逸。不经磨砺,是泡不出好茶的”。有此态度加上岁月沉淀,终于功不唐捐。虽然当时的技术仍属初级阶段,缺憾未被全然扫除,但落地推广至实际生活的切实效益已经让郝志龙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就如同沐浴在阳光中的鲜茶,只要循着光的来路,奋力生长,就有望被有心人采撷,变成“价值千金”的珍品。也是从那时起,他决心就将家安于茶香尽处。
且将新火试新茶
直至今日,郝志龙仍然喜欢待在茶山里。不仅因为“满目皆丹青”的惬意,更因为茶所带来的不动声色的力量——每当深入茶园就会发现,茶的四周仍旧是茶,就如同路的尽头仍旧是路,之于人生,之于事业,皆同此理。虽然“做青技术”得以初步改善,但对于茶叶加工工艺的研究仍是道阻且长。因此郝志龙十分清楚,自己脚下的科研之路,仍须心怀坚定,且歌且行。
“茶叶加工本质上其实就是持续失水的过程,无可避免地需要消耗能源,但‘双碳’政策的推行为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也因此开始思考如何将茶叶加工工艺变得清洁而节能,为‘绿水青山’进一步添砖加瓦。”怀此初心,郝志龙在“十三五”期间便开始与金心怡教授合作,锚定乌龙茶精制加工关键技术铺陈画卷,陆续开展了“茶叶物性及其应用技术”“茶叶水分在线检测技术”“CFD技术在茶厂除尘的应用”等茶叶精加工技术理论的研究工作,并参编教材《茶叶加工工程学》,在茶叶加工工程教学领域的空白处,绘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技术上,郝志龙与团队规范了“色选、静态目视拣剔、静电拣剔、动态目视拣剔、磁力拣剔、风力选别、金属探测、烘焙”8道乌龙茶净化工艺流程,并完善了系列专利技术;他们首次在生产上专配了自主研发的“脉冲滤筒除尘器”,显著降低了车间粉尘;另外,针对茶叶含水率,他们开发了在线快速检测技术,首次实现精加工茶叶水分在线检测与可追溯手段;并在其后开展“风选参数对茶叶拣剔质量的影响”“光照条件对目视拣剔效果的影响”“烘焙工艺对茶叶灭菌效果的影响”等乌龙茶精加工生产线工艺试验,相关成果对提高乌龙茶精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不仅实现了乌龙茶精加工的清洁化、自动化、标准化,还使茶叶生产从粗泛型向集约型、精细型方面转变,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将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和提高了茶叶行业的文明生产水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郝志龙曾凭借茶叶清洁化、智能化和节能化的相关技术成果,将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奖一等奖收入囊中。项目成果中不仅有太阳能发电—LED特征光谱—空气能供热绿色节能萎凋系统,为建成单次萎凋3000~4000斤茶鲜叶的全自动连续化白茶萎凋生产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包含着在线上反馈参数系统基础上完善推出的乌龙茶智能化做青系统——“茶小智”,为“茶”与“智能”的融合发展所突破的“次元壁”。
“此外,我们团队还正在承研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乌龙茶、白茶智能化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旨在集成多物联感知及PID光离子传感器技术,研发基于在线监测反馈理化参数的乌龙茶做青智能化装备与白茶智能化萎凋装备。”如今,让郝志龙满怀热情谈论的主题,还是离不开“茶”。而刚现世不久的“茉莉花茶智能化窨制关键技术”“仿碳焙专利技术”已经让世人看到了清洁能源烹茶、全程温度精准且自动化焙茶的曙光。郝志龙将用属于青年学者的创意与诚心,在不紧不慢流淌着的品茗文化中,继续添上一把把新火,让千年来滋润国人心田的茗茶,重新焕发出时代的活力。
在人和山水的会意中,纤纤青茶是时光的使者,它一路从老祖先的汤药,走向文人的诗句、雅士的生活,现在又慢慢潜入现代人的日常。郝志龙总说“茶如人生”,苦尽则甘来。因此,他表示自己未来将始终抱有一颗恒心,纵使不同的茶滋味各异、加工方式各具挑战,他也会兼而爱之,通过源源不断地探索新技术,让世人看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中,不只有波澜壮阔的英雄故事,也有饮茶文化的闲情逸致。正是这样丰富饱满的历史,塑造着中华文明的雍容气度。
来源:科学中国人 2023年12期 创新之路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