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秋,教授、博导。男,浙江永康人,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本科、计算机及应用本科(辅修),采矿工程硕士、博士,东南大学控制工程博士后。中国矿业大学智能化开采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人才工程。中组部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挂职服务一年,任农一师统众国资公司副总经理。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2—1996年,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工程,本科。
1996—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博士期间,师从我国矿业工程学科主要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
2002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东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开始了新的研究,合作导师为著名导航专家万德钧教授。
学术兼职:
1、国家能源局、矿监局首批煤矿智能化专家。
2、中国煤协煤矿智能化与新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3、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委员。
4、山西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兼煤矿智能化专委会主任。
5、《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编委。
讲授课程:
主讲《智慧矿山》、《智能化开采》、《开采环境智能感知》、《智能采矿概论》、《采矿学》、《资源开发与规划》和《非煤开采技术》等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培养:
培养研究生数十名。
主编教材:
1、《智能采矿导论》,主编方新秋,梁敏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开采环境智能感知》,主编 方新秋,李爽 梁敏富 主审 曹胜根,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研究方向:
方教授近年来以“科学采矿”理念为指导,率先开展煤矿智能化开采方面的研究,建立了智能工作面系统工程模型,构建了智能工作面开采技术体系。主要从事:
(1)煤矿智能化开采;
(2)矿山智能感知与决策;
(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地下工程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研究领域: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纵向项目10多项;主持企业委托项目50多项。
研究成果: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高质量论文50余篇,入选领跑者F5000论文3篇;出版《采场三机姿态智能感知理论与实践》、《巷道围岩智能感知理论与实践》等专著6部;主编《开采环境智能感知》、《智能采矿导论》等煤炭高教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内发明专利32项、国外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7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4项排名第一)、二等奖5项(3项排名第一),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
1 煤层安全远控开采协调煤层气多维抽采关键技术及应用 张磊;唐俊;吴刚;李希建;方新秋;田世祥;李鹏 贵州大学 2016
2 矿山生产风险智能感知及预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马小平;缪燕子;赵作鹏;胡延军;方新秋;陈伟;代伟;杨春雨;徐姗姗;魏连江 中国矿业大学 2016
3 高瓦斯厚煤层一次采全高综采技术试验研究 付书俊;方新秋;李伟林;王刚;郑建平;杨晓成;吴刚;李维柱;武钢;薛广哲;王素立;谢小平;王永健;杨勇;赵杰;郭俊良;郭盛华;魏晓凯;司振明;刘宗柱;白杰 阳泉煤业 2014
4 薄煤层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与示范 方新秋;王方田;刘建高;屠世浩;梁敏富;薛广哲;吴刚;李虎威;谢小平;李进鹏;王凌鹤;姚晋国;姜小强;武金福 中国矿业大学 2014
5 高瓦斯综放工作面三角煤及采空侧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 李伟林;方新秋;樊国成;武钢;乔志英;许瑞强;李忠杰;王海云;丁日斌;张斌;张瑞功;郑建平;刘超军;杨晓成;李永峰;王修麒;石建文 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 2009
6 综放采场支架-围岩关系及其控制研究 方新秋;曹胜根;刘长友;刘克功;王建强;周廷振;黄汉富;尉瑞;唐军华;苏海;张亮;程远伟;马震;邹永洺;张新福 中国矿业大学 2008
7 深部易自燃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关键技术研究 李建新;屠世浩;张寅;别小飞;袁永;刘景书;李乃梁;李文社;窦凤金;魏向志;方新秋;张帅;吴其;郭万龙;王保松 义马煤业 2008
8 大倾角特厚煤层安全高效综放开采技术研究 贾民;刘健;徐仁亚;邓小林;李伟清;屠世浩;袁永;李小平;李乃梁;牛永志;窦凤金;陈守明;鲁岩;王富刚;方新秋;李国锋;马文顶;张少华;王方田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8
9 大采深煤层冲击地压原因分析及防治研究 柳俊仓;窦林名;王忠密;方新秋;李连华;陈广印;杨小刚;牟宗龙;陆莱平;李志华 临沂矿业集团古城煤矿 2006
10 薄基岩厚表土综放采场覆岩运动规律及支护与水防治技术研究 王建强;柏建彪;黄汉富;方新秋;牛建鹏;程润明;郎志俊;杨伟峰;王刚;郑世书;蒋国文;金桃;陈勇;段宏志;杜克辉 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 2006
11 破碎围岩大断面巷道桁架锚索联合控制技术 刘克功;赵洪亮;屠世浩;方新秋;沈永祥;彭程芳;谢耀社;张琳;丁永红;扬计先;扬志文;王俊章;李建宏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五阳煤矿 2005
12 冲击矿压危险前兆信息识别及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窦林名;陆菜平;牟宗龙;王恩元;刘贞堂;谢耀社;方新秋;高明仕;张小涛;李志华;秦玉红;姚精明;曹安业;张军;陈国祥 中国矿业大学 2005
13 冲击矿压危险前兆信息识别及预报技术研究 窦林名;陆菜平;牟宗龙;王恩远;刘贞堂;谢耀社;方新秋;高明仕;张小涛;李志华;秦玉红;姚精明;曹安业;张军;陈国祥 中国矿业大学 2005
发明公开:
[1]方新秋,宋扬,徐子岳,梁敏富,吴刚. 光纤传感器和刮板输送机直线度感知系统及其测量方法[P]. 江苏省:CN113899326A,2022-01-07.
[2]方新秋,徐子岳,宋扬,梁敏富,吴刚. 一种刮板输送机位姿模型建立方法和系统[P]. 江苏省:CN113772363A,2021-12-10.
[3]董成亮,方新秋,吕嘉锟,权志桥. 一种光纤弯曲度传感器标定控制设备[P]. 江苏省:CN112985291A,2021-06-18.
[4]方新秋,梁敏富,李爽,吴刚,尉瑞,谢小平,刘晓宁,张磊. 一种刮板输送机直线度监测方法[P]. 江苏省:CN111811427A,2020-10-23.
[5]方新秋,梁敏富,吴刚,谢小平,李爽,尉瑞,张磊,刘晓宁. 曲率感知组件、曲率感知组件的安装方法以及感知系统[P]. 江苏省:CN111811434A,2020-10-23.
[6]张磊,阚梓豪,李菁华,梁敏富,方新秋,李明雪,李爽. 一种甲烷浓度检测系统[P]. 江苏省:CN111812060A,2020-10-23.
[7]张磊,李菁华,方新秋,梁敏富,吴刚,李爽,唐俊,卢硕.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煤矿巷道风速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P]. 江苏省:CN111308121A,2020-06-19.
[8]张磊,李菁华,唐俊,陈帅,黄梦牵,方新秋,李爽,吴刚,卢硕. 一种烟气驱替增强采空区瓦斯抽采及采空区防治火灾方法[P]. 江苏省:CN109854294A,2019-06-07.
[9]张磊,卢硕,唐俊,黄梦牵,胡国忠,程健维,陈帅,方新秋,屠洪盛,李菁华. 一种煤层钻孔注高压高温水蒸气强化煤层气抽采装置及方法[P]. 江苏省:CN109630081A,2019-04-16.
[10]张磊,李菁华,唐俊,黄梦牵,胡国忠,程健维,陈帅,方新秋,屠洪盛,卢硕. 一种粉末颗粒-高注浆压力封堵裂隙的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装置及方法[P]. 江苏省:CN109577908A,2019-04-05.
[11]方新秋,梁敏富,陈宁宁,卢海洋,宁耀圣. 一种矿用光纤布拉格光栅测力锚杆的静态标定方法[P]. 江苏:CN108918025A,2018-11-30.
[12]方新秋,梁敏富,陈宁宁,卢海洋,宁耀圣. 一种光纤布拉格光栅倾角仪[P]. 江苏:CN108801216A,2018-11-13.
[13]张磊,黄梦牵,郝定溢,叶志伟,唐俊,方新秋,吴刚,张村,陈帅. 一种煤岩体应变#裂隙#渗透率的测试装置及方法[P]. 江苏:CN107870144A,2018-04-03.
[14]方新秋,梁敏富,柏桦林,吴刚,薛广哲,邢晓鹏.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捷联惯导的矿井罐笼定位系统及方法[P]. 江苏:CN107389062A,2017-11-24.
[15]方新秋,梁敏富,刘兴国,吴刚,陈宁宁.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矿井光纤光栅监测系统缺失数据补偿方法[P]. 江苏:CN107392786A,2017-11-24.
[16]方新秋,宁耀圣,梁敏富,吴刚,卢海洋,冯裕堂. 基于光纤光栅和三维激光扫描的煤矿工作面片帮监测系统[P]. 江苏:CN107367231A,2017-11-21.
[17]方新秋,梁敏富,陈宁宁,吴刚,马盟.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网络数据的巷道非线性变形预测方法[P]. 江苏:CN107368463A,2017-11-21.
[18]方新秋,陈宁宁,梁敏富,薛广哲,吴刚.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的微震监测系统及安装和监测方法[P]. 江苏:CN107356957A,2017-11-17.
[19]方新秋,刘兴国,严黄宝,梁敏富,邢晓鹏.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支架运行姿态在线监测方法[P]. 江苏:CN107356243A,2017-11-17.
[20]方新秋,卢海洋,梁敏富,刘兴国,吴刚,冯裕堂.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煤矿巷道顶板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P]. 江苏:CN107328503A,2017-11-07.
[21]方新秋,马盟,严黄宝,吴刚,梁敏富.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地应力方向检测装备及检测方法[P]. 江苏:CN107255536A,2017-10-17.
[22]方新秋,胡秀坤,梁敏富,薛广哲,蔡承锋,柏桦林. 基于光纤传感的矿压信号实时可视化解调系统及解调方法[P]. 江苏:CN107246886A,2017-10-13.
[23]方新秋,李绪锦,梁敏富,薛广哲,吴刚林. 一种光纤光栅横向受力应变传感器及检测方法[P]. 江苏:CN107246931A,2017-10-13.
[24]方新秋,吴刚,梁敏富,马盟,陈宁宁,柏桦林. 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薄煤层无人工作面开采设备及方法[P]. 江苏:CN107201901A,2017-09-26.
[25]方新秋,冯裕堂,梁敏富,吴刚,蔡成锋,卢海洋. 一种用于矿井瓦斯抽放的光纤光栅监测系统布置方法[P]. 江苏:CN107165677A,2017-09-15.
[26]方新秋,梁敏富,邢晓鹏,马盟,宁耀圣.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煤矿罐道损伤变形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P]. 江苏:CN107131843A,2017-09-05.
[27]方新秋,梁敏富,王刚,陈宁宁,马盟,刘兴国.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采煤机摇臂位姿监测装置及方法[P]. 江苏:CN107131878A,2017-09-05.
[28]方新秋,谢小平,梁敏富,袁保宁,颜邦华. 一种薄煤层无人工作面采煤机姿态角调整模型的构建方法[P]. 江苏:CN103775080A,2014-05-07.
[29]方新秋,谢小平,颜邦华,梁敏富,吴刚,薛广哲. 一种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保护层瓦斯综合治理方法[P]. 江苏:CN103775127A,2014-05-07.
[30]方新秋,谢小平,梁敏富,吴刚,王刚. 无人工作面采煤机自动记忆割煤自主定位装置测试方法[P]. 江苏:CN103776463A,2014-05-07.
[31]方新秋,谢小平,吴刚,梁敏富,刘晓宁. 一种薄煤层无人工作面开采地质条件综合评估方法[P]. 江苏:CN103778563A,2014-05-07.
[32]方新秋,王刚,梁敏富,刘晓宁. 一种自主定位采煤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P]. 江苏:CN103778279A,2014-05-07.
[33]方新秋,谢小平,薛广哲,梁敏富,刘晓宁. 一种薄煤层无人工作面自动移架约束模型的构建方法[P]. 江苏:CN103758523A,2014-04-30.
[34]方新秋,刘晓宁,樊海亮,梁敏富. 一种光纤光栅地应力的获取方法[P]. 江苏:CN103556992A,2014-02-05.
[35]方新秋,刘晓宁,梁敏富,王刚,刘宗柱.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巷道瓦斯监测系统[P]. 江苏:CN103528951A,2014-01-22.
[36]方新秋,樊海亮,梁敏富,刘晓宁. 基于光纤光栅的煤矿顶板隔水层稳定性监测系统及方法[P]. 江苏:CN103527248A,2014-01-22.
[37]方新秋,梁敏富,吴刚,刘晓宁,刘宗柱,樊海亮,刘兴国. 一种矿用光纤光栅顶板离层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P]. 江苏:CN103528530A,2014-01-22.
[38]方新秋,刘晓宁,梁敏富,樊海亮,刘宗柱.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物联网动态监测预警方法[P]. 江苏:CN103528613A,2014-01-22.
[39]方新秋,刘晓宁,梁敏富,薛广哲,袁保宁.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煤矿井筒冻结壁温度实时监测方法[P]. 江苏:CN103528712A,2014-01-22.
[40]方新秋,刘晓宁,梁敏富,薛广哲.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煤矿膏体充填在线监测系统[P]. 江苏:CN103528731A,2014-01-22.
[41]方新秋,吴刚,梁敏富,刘晓宁.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煤矿采空区顶板应变监测系统及方法[P]. 江苏:CN103528732A,2014-01-22.
[42]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吴刚,王刚,薛广哲. 光纤光栅压缩式矿井提升设备钢丝绳张力监测装置及方法[P]. 江苏:CN103528745A,2014-01-22.
[43]方新秋,刘宗柱,梁敏富,刘晓宁. 基于光纤光栅的煤矿巷道顶板水压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P]. 江苏:CN103528749A,2014-01-22.
[44]方新秋,袁保宁,刘宗柱,梁敏富,刘晓宁,白刚,张宇,任鸣龙.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矿压在线监测系统软件建模方法[P]. 江苏:CN103530128A,2014-01-22.
[45]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吴刚,樊海亮. 基于光纤光栅的巷道顶板离层动态监测系统及预警方法[P]. 江苏:CN103510986A,2014-01-15.
[46]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谢小平,刘宗柱,樊海亮. 光纤光栅拉伸式矿井提升设备钢丝绳张力监测装置及方法[P]. 江苏:CN103508288A,2014-01-15.
[47]方新秋,刘晓宁,梁敏富. 基于光纤光栅钻孔应力计的围岩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P]. 江苏:CN103454020A,2013-12-18.
[48]方新秋,刘晓宁,梁敏富.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巷道围岩应力监测装置[P]. 江苏:CN103454021A,2013-12-18.
[49]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 一种煤矿巷道分布式光纤光栅锚杆群应力监测系统[P]. 江苏:CN103362552A,2013-10-23.
[50]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煤矿井下安全综合监测系统[P]. 江苏:CN103362553A,2013-10-23.
[51]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 一种煤矿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光纤光栅感温监测系统及方法[P]. 江苏:CN103364104A,2013-10-23.
[52]方新秋,刘晓宁,梁敏富.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工作面矿压在线监测系统[P]. 江苏:CN103257009A,2013-08-21.
[53]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吕明俊. 矿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P]. 江苏:CN103196481A,2013-07-10.
[54]方新秋,刘晓宁,徐光,吴刚. 一种井下综采工作面大角度过拐点方法[P]. 江苏:CN103104290A,2013-05-15.
[55]方新秋,刘晓宁,刘宗柱,樊海亮. 一种岩层移动数值模拟自动化建模方法[P]. 江苏:CN103093048A,2013-05-08.
[56]方新秋,马震,尉瑞,邹永洺. 一种建筑物下充填开采回收煤柱的方法[P]. 江苏:CN102392643A,2012-03-28.
发明授权:
[1]梁敏富,方新秋,徐子岳,宋扬,吴刚. 一种刮板输送机位姿模型建立方法和系统[P]. 江苏省:CN113772363B,2022-05-20.
[2]方新秋,梁敏富,刘兴国,吴刚,陈宁宁.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矿井光纤光栅监测系统缺失数据补偿方法[P]. 江苏省:CN107392786B,2021-04-16.
[3]方新秋,刘兴国,严黄宝,梁敏富,邢晓鹏.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支架运行姿态在线监测方法[P]. 江苏省:CN107356243B,2021-03-23.
[4]张磊,李菁华,唐俊,黄梦牵,胡国忠,程健维,陈帅,方新秋,屠洪盛,卢硕. 一种粉末颗粒-高注浆压力封堵裂隙的瓦斯抽采钻孔封孔装置及方法[P]. 江苏省:CN109577908B,2020-12-18.
[5]张磊,李菁华,方新秋,梁敏富,吴刚,李爽,唐俊,卢硕.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煤矿巷道风速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P]. 江苏省:CN111308121B,2020-12-15.
[6]方新秋,梁敏富,陈宁宁,吴刚,马盟.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网络数据的巷道非线性变形预测方法[P]. 江苏省:CN107368463B,2020-11-24.
[7]方新秋,梁敏富,柏桦林,吴刚,薛广哲,邢晓鹏.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捷联惯导的矿井罐笼定位系统及方法[P]. 江苏省:CN107389062B,2020-08-04.
[8]张磊,李菁华,唐俊,陈帅,黄梦牵,方新秋,李爽,吴刚,卢硕. 一种烟气驱替增强采空区瓦斯抽采及采空区防治火灾方法[P]. 江苏省:CN109854294B,2020-06-12.
[9]方新秋,梁敏富,陈宁宁,卢海洋,宁耀圣. 一种矿用光纤布拉格光栅测力锚杆的静态标定方法[P]. 江苏省:CN108918025B,2020-04-17.
[10]方新秋,李绪锦,梁敏富,薛广哲,吴刚林. 一种光纤光栅横向受力应变传感器及检测方法[P]. 江苏省:CN107246931B,2020-03-10.
[11]方新秋,卢海洋,梁敏富,刘兴国,吴刚,冯裕堂.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煤矿巷道顶板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P]. 江苏省:CN107328503B,2019-12-06.
[12]方新秋,梁敏富,李爽,严黄宝,吴刚,马盟.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地应力方向检测装备及检测方法[P]. 江苏省:CN107255536B,2019-06-25.
[13]方新秋,吴刚,李爽,张磊,唐俊,梁敏富,马盟,陈宁宁,柏桦林. 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薄煤层无人工作面开采设备及方法[P]. 江苏省:CN107201901B,2019-03-22.
[14]方新秋,谢小平,梁敏富,吴刚,王刚. 无人工作面采煤机自动记忆割煤自主定位装置测试方法[P]. 江苏省:CN103776463B,2016-08-24.
[15]方新秋,刘晓宁,梁敏富,薛广哲,袁保宁.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煤矿井筒冻结壁温度实时监测方法[P]. 江苏省:CN103528712B,2016-04-06.
[16]方新秋,刘晓宁,樊海亮,梁敏富. 一种光纤光栅地应力的获取方法[P]. 江苏省:CN103556992B,2016-03-30.
[17]方新秋,李虎威,梁敏富,薛广哲,刘晓宁. 一种岩层移动数值模拟自动化建模方法[P]. 江苏省:CN103093048B,2015-12-09.
[18]方新秋,刘晓宁,梁敏富,樊海亮,刘宗柱.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物联网动态监测预警方法[P]. 江苏省:CN103528613B,2015-12-02.
[19]方新秋,梁敏富,刘兴国,薛广哲,吴刚,李虎威,谢小平. 一种薄煤层无人工作面自动移架约束模型的构建方法[P]. 江苏省:CN103758523B,2015-12-02.
[20]方新秋,刘晓宁,梁敏富,薛广哲.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煤矿膏体充填在线监测系统[P]. 江苏省:CN103528731B,2015-10-21.
[21]方新秋,梁敏富,吴刚,刘晓宁,刘宗柱,樊海亮,刘兴国. 一种矿用光纤光栅顶板离层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P]. 江苏省:CN103528530B,2015-10-14.
[22]方新秋,谢小平,梁敏富,袁保宁,颜邦华. 一种薄煤层无人工作面采煤机姿态角调整模型的构建方法[P]. 江苏省:CN103775080B,2015-09-23.
[23]方新秋,谢小平,颜邦华,梁敏富,吴刚,薛广哲. 一种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群保护层瓦斯综合治理方法[P]. 江苏省:CN103775127B,2015-09-23.
[24]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谢小平,刘宗柱,樊海亮. 光纤光栅拉伸式矿井提升设备钢丝绳张力监测装置及方法[P]. 江苏省:CN103508288B,2015-09-02.
[25]方新秋,刘宗柱,梁敏富,刘晓宁. 基于光纤光栅的煤矿巷道顶板水压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P]. 江苏省:CN103528749B,2015-09-02.
[26]方新秋,樊海亮,梁敏富,刘晓宁. 基于光纤光栅的煤矿顶板隔水层稳定性监测系统及方法[P]. 江苏省:CN103527248B,2015-07-29.
[27]方新秋,刘晓宁,梁敏富. 基于光纤光栅钻孔应力计的围岩应力在线监测方法[P]. 江苏省:CN103454020B,2015-06-24.
[28]方新秋,梁敏富,邢晓鹏,唐化林,李聪,何志强,刘晓宁. 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巷道围岩应力监测装置[P]. 江苏省:CN103454021B,2015-06-24.
[29]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 一种煤矿巷道分布式光纤光栅锚杆群应力监测系统[P]. 江苏省:CN103362552B,2015-06-10.
[30]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煤矿井下安全综合监测系统[P]. 江苏省:CN103362553B,2015-06-10.
[31]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吴刚,樊海亮. 基于光纤光栅的巷道顶板离层动态监测系统及预警方法[P]. 江苏省:CN103510986B,2015-05-20.
[32]方新秋,梁敏富,李虎威,吴刚,薛广哲,佟春天. 光纤光栅压缩式矿井提升设备钢丝绳张力监测装置及方法[P]. 江苏省:CN103528745B,2015-05-20.
[33]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吕明俊. 矿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P]. 江苏省:CN103196481B,2015-04-29.
[34]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 一种煤矿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光纤光栅感温监测系统及方法[P]. 江苏省:CN103364104B,2015-04-01.
[35]方新秋,刘晓宁,梁敏富,王方田,李虎威,徐光,吴刚. 一种井下综采工作面大角度过拐点方法[P]. 江苏省:CN103104290B,2015-01-21.
[36]方新秋,马震,尉瑞,邹永洺. 一种建筑物下充填开采回收煤柱的方法[P]. 江苏省:CN102392643B,2014-01-15.
实用新型:
[1]张磊,阚梓豪,李菁华,唐俊,李爽,方新秋,李明雪,吴刚,梁敏富. 阀门和具有该阀门的调控系统[P]. 江苏省:CN212899832U,2021-04-06.
[2]于洋洋,孙建国,贺小娅,梁敏富,方新秋. 一种高强高精度光纤光栅中空测力锚杆[P]. 江苏:CN204827501U,2015-12-02.
[3]孙建国,于洋洋,刘建伟,王志蒙,梁敏富,方新秋. 一种沿空留巷的巷道支护设备[P]. 江苏:CN204646284U,2015-09-16.
[4]方新秋,刘兴国,梁敏富,吴刚,刘晓宁,孙波洋,侯保全,雷顺. 一种矿用光纤光栅顶板离层监测装置[P]. 江苏:CN203518948U,2014-04-02.
[5]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 一种矿用光纤光栅锚杆锚索测力计[P]. 江苏:CN203259273U,2013-10-30.
[6]方新秋,梁敏富,刘晓宁. 一种煤矿井下光纤光栅多测点锚杆应力测量装置[P]. 江苏:CN203259281U,2013-10-30.
[7]张斌,方新秋. 一种管套式可回收锚杆[P]. 中国:CN201496086U,2010-06-02.
[8]方新秋,胡元,何杰,张斌. 采煤机自主定位装置[P]. 江苏:CN201090218,2008-07-23.
[9]窦林名,吕明俊,方新秋. 防护型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P]. 江苏:CN2937478,2007-08-22.
[10]方新秋,吕明俊. 一种注浆锚杆[P]. 江苏:CN2926509,2007-07-25.
[11]胡元,方新秋. 汽车碰撞缓冲装置[P]. 江苏:CN2918161,2007-07-04.
[12]方新秋,吕明俊,窦林名. 单体液压支柱防冲击保护装置[P]. 江苏:CN2809216,2006-08-23.
[13]窦林名,吕明俊,方新秋. 抗冲击气囊单体液压支柱[P]. 江苏:CN2809217,2006-08-23.
[14]窦林名,吕明俊,方新秋. 抗冲击气囊两柱式液压支架[P]. 江苏:CN2791253,2006-06-28.
[15]方新秋,吕明俊,窦林名. 抗冲击气囊四柱式液压支架[P]. 江苏:CN2782934,2006-05-24.
出版专著:
1、《巷道围岩智能感知理论与实践》,方新秋,梁敏富,薛广哲著,科学出版社。
2、《采场三机姿态智能感知理论与实践》,方新秋,梁敏富,吴刚 著 科学出版社。2021。
3、《薄煤层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方新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3.
发表英文论文:
[1]Liang, Minfu; Fang, Xinqiu*; Li, Shuang; Wu, Gang; Ma, Meng; Zhang, Yugeng.A fiber Bragg grating tilt sensor for posture monitoring of hydraulic supports in coal mine working face.Measurement, 2019, 138: 305-313.
[2]Liang, Minfu; Fang, Xinqiu*; Wu, Gang; Chen, Ningning; Ning, Yaosheng; Gu, Chao.A hydraulic fiber Bragg grating force sensor and its monitoring system for axial bolt load measurement in anchorage engineering.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29(12): 125105.
[3]Liang, Minfu; Chen, Ningning; Fang, Xinqiu*; Wu, Gang.Strain transferring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 surface-bonded FBG sensor.Applied Optics, 2018, 57(20): 5837-5843.
[4]Xinqiu Fang; Gang Wu.Researches on simultaneous extraction of coal and gas in protective layer with a manless working face.Disaster Advances, 2013, 6(S5): 200-207.
[5]FANG Xinqiu; ZHAO Junjie; HU Yuan.Tests and error analysis of a self-positioning shearer operating at a manless working face.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20(01): 53-58.
[6]Fang Xin-qiu; Zhao Jun-jie; He Jie.Study on mining the protective seam with the manless working face in coal and gas outburst mine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to 2009.
[7]Tu Shihao; Yuan Yong; Zhang Lin; Fang Xinqiu.Applied research of strata behavior in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in soft coal seam based on forecast-contro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ne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07-10-17 to 2007-10-17.
[8]Fang Xinqiu; Qian Minggao.Mechanical models of support-surrounding rocks under different top coal conditions in fully-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face.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ning Science and Safety Technology, 2007-04-16 to 2007-04-19.
[9]Fang Xinqiu; Qian Minggao.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monitor system about support-surrounding rocks in fully-mechanized mining with top coal caving.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10-24 to 2006-10-27.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方新秋,冯豪天,梁敏富,陈宁宁,芦楠楠,吴刚,李爽,宋扬.煤矿开采光纤光栅智能感知与安全决策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煤炭,2022,48(11):46-56.
[2]梁敏富,方新秋,陈宁宁,吴刚,薛小妹,宋扬,张璠.正交试验设计的FBG测力锚杆结构封装优化及应用[J].煤炭学报,2022,47(08):2950-2960.
[3]李爽,薛广哲,方新秋,杨奇峰,贺超,韩世锋,康钰晴.煤矿智能化安全保障体系及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20,45(06):2320-2330.
[4]方新秋,梁敏富,李爽,张磊,严黄宝,谢小平,尉瑞,吴刚,吕嘉锟.智能工作面多参量精准感知与安全决策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20,45(01):493-508.
[5]权志桥,方新秋,薛广哲,胡秀坤,谷超.表面粘贴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变传递耦合机理研究[J].中国激光,2020,47(01):163-172.
[6]方新秋,宁耀圣,李爽,梁敏富,吴刚,谷超.基于光纤光栅的刮板输送机直线度感知关键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47(01):152-158.
[7]方新秋,梁敏富,邢晓鹏,薛广哲,马盟.光纤光栅支架压力表的研制及性能测试[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8,35(05):945-952.
[8]谢小平,方新秋.深部破碎围岩开拓巷道支护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8,50(07):46-49.
[9]梁敏富,方新秋,陈宁宁,马盟,李绪锦.表贴式光纤光栅锚杆应变感知机理与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47(06):1243-1251.
[10]梁敏富,方新秋,柏桦林,邢晓鹏,吴刚.温补型光纤Bragg光栅压力传感器在锚杆支护质量监测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17,42(11):2826-2833.
[11]马盟,方新秋,吴刚.矿井越界开采混凝土防水隔离柱留设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45(07):50-54.
[12]梁敏富,方新秋,薛广哲,李虎威,吴刚.FBG锚杆测力计研制及现场试验[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7,34(03):549-555.
[13]马盟,方新秋,梁敏富.大采高综采面煤壁片帮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J].煤炭技术,2017,36(05):87-90.
[14]李虎威,方新秋,梁敏富.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顶板离层监测系统[J].煤矿安全,2016,47(04):143-145.
[15]李虎威,方新秋,梁敏富,薛广哲.基于光纤光栅的围岩应力监测技术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5,41(11):17-20.
[16]梁敏富,方新秋,薛广哲,刘兴国.光纤光栅测力锚杆的标定试验[J].煤矿安全,2015,46(01):44-46.
[17]方新秋,薛广哲,梁敏富,王刚,樊海亮.含水砂岩巷道破坏细观机理及锚注强化支护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43(04):561-568.
[18]王刚,方新秋,谢小平,阮飞雄.薄煤层无人工作面自动化开采技术应用[J].工矿自动化,2013,39(08):9-13.
[19]谢小平,方新秋,梁敏富.顶板千米定向钻孔瓦斯抽采技术[J].煤矿安全,2013,44(07):60-62.
[20]方新秋,邹永洺,程远伟,杨海新.建筑物下深部煤层二次条带开采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30(02):223-230.
[21]倪正华,方新秋,李嘉薇,叶小平.基于光纤光栅的顶板离层监测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3,No.361(02):68-69+72.
[22]方新秋,耿耀强,王明.高瓦斯煤层千米定向钻孔煤与瓦斯共采机理[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41(06):885-892.
[23]彭余生,徐光,方新秋.辛置矿软岩大巷破坏原因分析及加固对策[J].煤矿开采,2012,17(04):54-59.
[24]郭辉,方新秋,张亮.波状厚煤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分析[J].煤矿安全,2012,43(05):160-162.
[25]张亮,方新秋,郭辉.复合顶板松软煤层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合理支护设计[J].煤矿安全,2012,43(02):63-66.
[26]邹永洺,方新秋,刘士辉.赵庄矿边角煤矸石充填开采技术研究[J].煤,2012,21(01):5-8+34.
[27]马震,何立新,方新秋.基于关键层理论的建筑物下条带开采技术[J].煤,2012,21(01):17-21.
[28]方新秋,赵俊杰,洪木银.深井破碎围岩巷道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29(01):1-7.
[29]田建胜,王建利,王水利,方新秋,高海亮.松散表土薄基岩浅埋煤层矿压显现规律数值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0):22-25+28.
[30]方新秋,许瑞强,赵俊杰.采空侧综放工作面三角煤失稳机理及控制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40(05):678-683.
[31]王明,方新秋,许瑞强,张新福.大孔径超长定向钻孔综合瓦斯抽采技术[J].煤炭工程,2011,No.391(05):46-48.
[32]许瑞强,方新秋,王明,张新福.高瓦斯综放工作面采空侧巷道支护技术[J].煤炭工程,2011,No.390(04):42-44.
[33]张新福,方新秋,王明,徐瑞强,邹永洺.复合顶板巷道锚网索联合支护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技,2011,No.125(01):1-3.
[34]张斌,方新秋,邹永洺,尉瑞,程远伟.基于陀螺仪和里程计的无人工作面采煤机自主定位系统[J].矿山机械,2010,38(09):10-13.
[35]方新秋,郝宪杰,兰奕文.坚硬薄基岩浅埋煤层合理强制放顶距的确定[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02):388-393.
[36]方新秋,郭敏江,吕志强.近距离煤层群回采巷道失稳机制及其防治[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10):2059-2067.
[37]方新秋,何杰,李海潮.软煤综放面煤壁片帮机理及防治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38(05):640-644.
[38]方新秋,屠世浩.“无人开采技术”专业选修课设置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04):108-110.
[39]方新秋,何杰,何加省.深部高应力软岩动压巷道加固技术研究[J].岩土力学,2009,30(06):1693-1698.
[40]何杰,方新秋,许伟,洪木银.深井高应力破碎区巷道破坏机理及控制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25(04):494-498.
[41]方新秋,何杰,张斌,郭敏江.无人工作面采煤机自主定位系统[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No.102(02):349-353.
[42]方新秋,曹其伟,吕明俊,窦林名.冲击矿压工作面单体支柱防护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08,No.403(06):39-41+46.
[43]方新秋,黄汉富,金桃,柏建彪.厚表土薄基岩煤层开采覆岩运动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No.206(S1):2700-2706.
[44]方新秋,何杰,郭敏江,张斌.煤矿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J].科技导报,2008,No.255(09):56-61.
[45]方新秋,黄汉富,金桃,柏建彪.厚表土薄基岩煤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No.82(03):326-330.
[46]黄汉富,张彬,方新秋.松软厚煤层开切眼围岩稳定性研究及其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7,No.392(07):103-107.
[47]鲁岩,方新秋,柏建彪.基于模拟优化确定深井软岩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J].煤炭工程,2007,No.337(04):25-28.
[48]金桃,柏建彪,方新秋,黄汉富.薄基岩厚表土煤层开采的极限基岩厚度分析[J].煤,2007,No.89(03):4-6+51.
[49]方新秋,黄汉富,何杰. [J]. 煤炭学报:英文版,2007,13(4).
[50]胡元,方新秋.光纤陀螺在煤矿设备中的应用[J].煤矿机械,2006(12):166-168.
[51]方新秋,窦林名,柳俊仓,彭立正,牟宗龙.大采深条带开采坚硬顶板工作面冲击矿压治理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05):602-606.
[52]方新秋,李海潮,曹胜根.大采深条带开采放顶煤工作面冲击矿压治理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04):113-115.
[53]方新秋,钱鸣高.支架架型对综放顶板稳定性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05):581-584.
[54]方新秋.村庄下压煤条带开采的离散元模拟[J].矿山测量,2003(04):56-58.
[55]方新秋,万德钧,王庆,钱鸣高.离散元法在分析综放采场矿压中的应用[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3(04):11-14.
[56]冯宝红 ,郑小元 ,王庆 ,万德钧 ,方新秋.GPS-PDA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测控技术,2003(08):23-25.
[57]方新秋.综放采场支架-围岩稳定性及控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04):673.
[58]方新秋,钱鸣高,曹胜根,缪协兴.不同顶煤条件下支架工作阻力的确定[J].岩土工程学报,2002(02):233-236.
[59]方新秋,钱鸣高,曹胜根,缪协兴.综放开采不同顶煤端面顶板稳定性及其控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01):72-77.
[60]方新秋,贺宏华,臧传伟.松软煤层综放端面稳定性及控制研究[J].煤炭科技,2001(03):1-3.
[61]方新秋,张玉国,郭和平,王东岩.采场多裂隙直接顶破坏的模拟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02):36-38+89.
[62]姚志昌,方新秋,何富连,杨志伊,钱鸣高,黄会新,董京让.高架顶梁俯仰角的监测与控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02):41-43+89.
[63]方新秋,何富连,钱鸣高.直接顶稳定性的相似模拟试验[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9(Z1):41-44.
[64]瞿群迪,方新秋,何富连.综采面支架—围岩系统可靠性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8(04):49-52+80.
[65]方新秋,瞿群迪,何富连.高产高效综采面监控软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8(03):15-17.
[66]方新秋,何富连,梁袁.综采面支架—围岩保障系统软件设计[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7(Z1):62-64.
发表中文会议
[1]方新秋;张雪峰. 无人工作面开采关键技术[C]//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6.
[2]方新秋;于小金;屠世浩. 复杂地质条件下松软煤层综放面支架围岩稳定性研究[C]//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7.
荣誉奖励: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4项排名第一)、二等奖5项(3项排名第一)、三等奖6项。
1、曾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等功奖励。
2、中国矿业大学“十佳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3、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4、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
5、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人才工程。
6、薄煤层无人工作面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与示范 方新秋; 王方田; 刘建高; 屠世浩; 梁敏富; 薛广哲; 吴刚; 李虎威; 谢小平; 李进鹏; 王凌鹤; 姚晋国; 姜小强; 武金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科技进步, 省部二等奖, 2015.
7、蔚州矿区近距离煤层群安全高效开采技术 吕志强; 方新秋; 刘兆明; 李万名; 刘立国; 刘建军; 王贤明; 夏欢阁; 郭敏江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0.
智能矿山杂志报道:
2022-05-23
方新秋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智能化开采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智能化与新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及煤矿智能化专委会主任、《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杂志编委。中组部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曾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统众国资公司副总经理,并获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等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第一批煤矿智能化专家,以及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人才工程。
主要从事煤矿智能化开采、矿山智能感知与决策、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多年来,以“科学采矿”理念为指导,在国内率先开展煤矿智能化开采方面的研究,建立了智能工作面系统工程模型,构建了智能工作面开采技术体系。主讲《智慧矿山》《智能化开采》《开采环境智能感知》《智能采矿概论》《采矿学》《资源开发与规划》《非煤开采技术》等课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纵向项目10余项,主持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3篇论文入选F5000;出版《采场三机姿态智能感知理论与实践》《巷道围岩智能感知理论与实践》等专著6部;主编《开采环境智能感知》《智能采矿导论》等智能采矿工程专业教材2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内授权发明专利35项、国外授权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7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4项排名第一)、二等奖5项(3项排名第一)、三等奖6项。
2008年6月,一位学者在题为《无人工作面采煤机自主定位系统》论文中率先提出了利用惯性导航技术,并基于环境特征、路标识别和GIS技术来提高采煤机自主定位精度的设想。时隔3个月,该学者的另1篇题为《煤矿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研究》的论文在《科技导报》2008年第9期发表,论文基于“科学采矿”理念,首次指出了国内煤矿无人工作面开采的关键技术:采煤机自动调高、采煤机自主定位与导航系统、煤岩界面自动识别、井上井下双向通信、采煤工艺智能化等。
以这2篇论文为发轫,该学者带领团队在智能工作面采煤机姿态高精度感知、液压支架姿态智能感知、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直线度光纤感知、开采环境智能感知与安全决策、智能化监测仪器与装备研发等方面进行科研创新,十四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建立了煤矿智能工作面开采成套技术体系和煤矿开采光纤智能感知成套装备与技术,并将科技成果应用服务于中煤能源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华电煤业公司、晋能控股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等大型矿区40余个矿井,助力矿区实现智能高效安全生产,探索出一条煤矿智能化开采的科研创新之路。
这名学者,就是中国矿业大学的方新秋教授。
源于兴趣,智能开采求知探索路
1992—1996年,方新秋在中国矿业大学就读采矿工程本科的同时,怀着浓厚的兴趣辅修了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为后续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1996—2002年,方新秋又在中国矿业大学攻读了采矿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博士期间,师从我国矿业工程学科主要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导师的言传身教,对方新秋有着很大的影响。他始终牢记钱鸣高院士教导“永远不服输、永远不向困难低头、永远争第一”的采矿精神,并在深入采煤一线学习和科研攻关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矿井安全高效科学开采的未来,一定是向着无人化的方向发展,而无人化开采的实现,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控制。因此,2002年博士毕业后,方新秋又进入东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开始了新的研究,合作导师为著名导航专家万德钧教授。在万德钧教授的指导下,他逐渐打开了研究思路:围绕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通过采掘环境的智能感知、采掘装备的智能调控、采掘作业的自主巡航等功能和技术的实现,由采掘装备独立完成回采作业过程,着力研发新一代矿井智能感知技术与装备,尤其是惯性导航技术和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以实现智能、无人开采。
2004年8月,博士后出站后,方新秋回到了中国矿业大学工作,一边做着采矿、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一边坚持着对煤矿智能化、无人化开采的研究和探索。基于“科学采矿”理念,他意识到“采矿生产力水平越高,对安全生产状况的要求就越高,要解决困扰产业发展的安全问题,本质是要少人甚至无人开采;而通往无人开采的必经之路,便是先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化”。面对当时国内外矿山智能化开采研究水平较低、参考文献较少的现状,方新秋带领团队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没有现成的模型,便带领着研究生自己建模、推导、验证;没有实例可循,便积极与矿山企业、设备厂家沟通,在煤矿井下开展现场工业性试验。在拳拳不变的初心和求知若渴的探索下,团队硕果累累,一篇篇论文、一项项专利骈兴错出,从智能工作面采煤机姿态高精度感知、液压支架姿态感知、刮板输送机直线度光纤感知、开采环境智能感知与安全决策、智能化监测仪器与装备研发等方面探索出一条煤矿智能化开采的科研创新之路。
科技参谋,助力边疆矿山开发
2009年11月,方新秋作为中组部选派的“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赴疆工作,受到了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源潮同志的亲切接见。在新疆服务期间,方新秋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阿拉尔统众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任职公司)副总经理,充分发挥自身在矿业领域的专业优势,经常深入矿山生产一线,奔波在哈密、库尔勒、拜城和库车等地区戈壁滩、沙漠及山沟进行实地察看。在师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加速推进优势资源转化的总体部署下,他积极参与师市工业发展的能源、科技等领域,充分发挥科技参谋作用,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师市矿业资源收购整合工作中积极献言献策,成功收购了库车县榆树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和库车县榆树岭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两大煤矿,使农一师的工业发展有了保障;通过与外省优秀矿企合作,帮助塔河矿业公司下属小煤矿提升了煤矿产能;完成了新疆塔里木盆地资源状况及农一师矿产资源规划利用建议科研项目;利用自身专业和学校优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兵团干部培训学院举办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科学采矿的专题讲座,在师党校为全师连队干部举办了加快推进师市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专题讲座,并经常在公司内部开展专业技术讲座,扩宽了兵团技术人员的视野,强化了专业知识;此外,方新秋还与其他援疆干部一道,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各类活动。
援疆期间,方新秋严格按照博士服务团“科技参谋、桥梁纽带、人才培养”的要求,出色地完成了师党委和任职公司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师市工业和任职公司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并荣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等功奖励。服务期满,方新秋婉拒了农一师主要领导对他提出的从政建议,回到了自己钟爱的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并被中国矿业大学评为“十佳共产党员”。在中国矿业大学专门为他召开的“矿业学院方新秋博士援疆回校座谈会”上,回首援疆经历,他感慨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本身就是一部奋斗史,条件十分艰苦,许多人是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终生、奉献了子孙;新疆缺少的不是资金扶持,而是缺少专业人才,只有将屯工戍边转化为屯城戍边,搞活工业,才能吸引人才”。
深耕科研,智能开采累结硕果
“方新秋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采矿教学与科研工作,长期致力于智能化、无人化安全开采技术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外率先建立了智能工作面系统工程模型,经过多年的集成创新与应用探索,将传统煤炭开采科学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开采环境智能感知、采场空间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国工程院袁亮院士在方新秋的专著《采场三机姿态智能感知理论与实践》序言中写下如此评价。自2008年发表第1篇智能化开采方面的论文以来,方新秋一直致力于煤矿智能化开采、矿山开采智能感知与决策方面的研究,逐步形成了“跨学科-组团队-强联合”的团队发展思路,组建了“学术带头人—骨干成员—一般成员”梯队结构的安全智能开采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专业涉及采矿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及信息处理、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控制、光纤通信等学科背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多年从事科研工作的实践经验,成果丰硕。
在钱鸣高院士的指导下,方新秋教授团队首次提出了“以智能工作面首采保护层,多维时空抽采邻近层卸压瓦斯”的核心理念,攻克了高瓦斯煤层群安全智能开采关键技术难题,并在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沙曲煤矿得到成功应用,相关转化成果获得了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中国工业大奖。同时,跟随钱鸣高院士“科学采矿”理念的指引,沿着智能化开采之路,“长壁工作面采煤机自主定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薄煤层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基于光纤捷联惯导的长壁工作面采煤机运行姿态感知研究”等国家级项目陆续完成或开展,并被总结为独具特色的智能工作面开采成套技术体系和煤矿开采光纤智能感知成套装备与技术。
1)智能工作面开采成套技术体系。智能工作面开采技术是智能开采的关键组成部分,针对当前智能开采的技术瓶颈,方新秋教授团队对工作面“三机”姿态的智能感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构建了智能工作面开采成套技术体系。开发了智能工作面采煤机自主定位技术与系统,建立了系统误差补偿模型,研发了导航降误与系统误差处理技术,提高了采煤机定位精度;构建了采煤机动力学模型与自动移架约束模型,实现了采煤机姿态的实时检测与支架的自动化跟机;基于液压支架运动学原理,建立了液压支架姿态感知理论与技术体系,结合液压支架顶梁回转角、支架姿态与工作阻力关系、支架围岩耦合关系,以及支架稳定性特征,明确了液压支架姿态感知指标体系及安全范围,借助神经网络与多传感融合算法,实现了支架姿态对顶板运动状态、矿压强度、支架稳定性、支架关键结构工况等实时监测;采用回采巷道集中控制技术实现了智能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
2)煤矿开采光纤智能感知成套装备与技术。智能感知是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煤矿开采智能感知水平低、传感器种类少等技术问题,充分结合光纤光栅智能感知技术的先进性,通过分析FBG感知原理,揭示了应变场对光纤光栅反射波长的光谱分布规律,分析了均匀/非均匀应变场对光纤光栅反射光谱的变化规律,试验验证了均匀/非均匀应变场对光纤光栅的传感响应特征,实现了多特征参量动态应变函数光纤光栅目标光谱重构,建立了光纤光栅-基体应变感知传递理论及感知模型,构建了工作面开采环境智能感知系统,创新了巷道围岩状态信息智能感知技术,开发了煤矿开采环境光纤智能感知系统数据处理软件;基于光纤光栅曲率传感原理,首次设计并研发了光纤光栅三维曲率传感器,提出了刮板输送机三维弯曲形态拟合感知与重构方法,建立了刮板输送机三维弯曲测试实验平台,构建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直线度感知系统模型,提出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直线度光纤感知技术,实现了刮板输送机三维弯曲形态的实时感知,为刮板输送机直线度的精准控制奠定了基础。构建了基于光纤智能感知的智能工作面多参量精准感知与安全决策技术体系,实现了开采环境信息及装备姿态的全面感知,形成了煤矿开采光纤智能感知成套装备与技术。
方新秋教授及其团队研发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矿井光纤光栅监测系统缺失数据补偿方法》《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支架运行姿态在线监测方法》《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煤矿井下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等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的数据监测采集,其他多项发明获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国际专利授权。
传道授业,培养矿业科技人才
方新秋教授主讲《智慧矿山》《智能化开采》《开采环境智能感知》《智能采矿概论》《采矿学》《资源开发与规划》《非煤开采技术》等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主编的《开采环境智能感知》《智能采矿导论》等教材引领了《普通高等学校智能采矿工程专业系列教材》,《采场三机姿态智能感知理论与实践》《巷道围岩智能感知理论与实践》等专著是很多从事智能开采方向科技工作者的案头书。近几年,煤矿智能化开采、无人化开采等概念逐渐被煤炭行业熟知并成为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共识,而早在2008年,方新秋教授就已在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无人开采技术”专业选修课(《“无人开采技术”专业选修课设置探讨》文中可详细了解),使学生了解最前沿的采煤技术。
方新秋教授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应急管理部培训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学会、国家能源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煤化集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进行了数十场智能化开采的讲座,积极普及推广智能化开采思想与技术。
“一方新知,三秋桃李”,这是毕业学生镌刻在送给方新秋教授的钢笔上的文字。方新秋教授已培养硕士博士70余名,多数仍在矿业高校、科研院所、煤矿企业从事矿山开采相关工作,他们对方新秋教授严以治学、勤以修身、诚以做事、宽以待人的言传身教铭记于心,并外化于行,很多都已担任科研院所所长、煤矿总工程师、高校老师等。方老师和学生相处时真诚宽容,经常与课题组学生就具体的学术或工作问题展开讨论、激发思维,这种团队氛围也一直影响着学生们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作风。
牢记初心,智能开采科研脚步不息
智能开采光明,这是方新秋教授的网名,也是他对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期待。目前,智能开采和智能感知技术虽已取得系列成果,但距离真正实现智能化、无人化开采仍有很大差距。
如何利用多传感器信息与大数据深度融合,重点挖掘有效信息;如何加快感知与决策系统的可视化、智能化,实现矿井安全协同、决策管控的一体化;如何实现“人-机-环-管”一体化感知、分析、决策、控制、管理等诸多科技难题仍待深入研究解决。攻关智能开采关键技术,服务煤矿智能安全高效发展,是方新秋教授及其团队致力于采矿领域上下求索的初心和使命,也是矿山科研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