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孙立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6-05-26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孙立贤,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材料学院院长。长期从事能源材料热化学与传感器方面的研究二十五年。是我国能源材料热化学重点学科的带头人,引领能源材料热化学领域发展。近五年来主持能源材料热化学领域科研,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可用于重要电子器件热控制、建筑节能、电动汽车供氢、高能推进剂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显著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与美国、日本、瑞典、新家坡等有关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关系。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SCI论文300余篇,应Elsevier出版社邀请合作出版著作一部。  

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共同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带领了三十多人的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团队,完成了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获省部级成果四项。

教育及工作经历:

教育背景

1980-1984湖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学士

1984-1987湖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硕士

1991-1994湖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

学历

1994年湖南大学研究生毕业

学位

1994年获湖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俞汝勤院士)。

出国学习工作

1995.2-1995.4 获日本STA基金,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STA)。

1995.5-1996.10 获洪堡基金(AvH)资助在德国耶拿大学无机分析化学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洪堡基金会员。

1996.10-2002.9  获日本AIST/NEDO基金,日本工业技术院特别研究员(AIST)/产业技术研究员(NEDO)。

2002.7-2002.9获日本AIST基金,客座研究员。

工作简历

1987-1990湖南农业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讲师/主任。

1992-1995湖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副教授。

2001.8-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洁净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热化学组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与终期评估优秀获得者,辽宁省能源材料热化学重点实验室(筹)主任,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湘南学院兼职教授。

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八桂学者"。

学术兼职:

1、国际化学热力学协会顾问[Counsellor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IACT)]。

2、国际化学热力学理事会理事[Board of Directors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

3、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4、国际期刊《The Journal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编委。

5、国际热分析与量热学杂志《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 Calorimetry》地区编辑。

6、国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cience》杂志编委,

7、国际《Recent Patentson Corrosion Science》编委

8、担任国际期刊《Thermochimica Acta》、《Talanta》、《Electrochimica Act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国内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化学物理学报》、《应用化学》、《航空学报》和《过程工程学报》等的审稿人。论文审专家。

9、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

10、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11、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客座教授。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