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作物学 »

王守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9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王守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专家信息:

王守海,男,1954年1月生,安徽合肥人。水稻育种专家,中共党员,研究员。1982年1月安徽劳动大学农学本科毕业,学士。毕业留校后任教,进行棉花育种和教学工作。同年8月考取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1985年研究生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随后被分配到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从事稻米品质研究。1987年本院水稻所成立,调入该所继续从事稻米品质和两系稻育种研究。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5年晋升研究员,批准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7年被人事部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王守海长期从事稻米品质和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863”计划、农业部和安徽省攻关科研课题20余项。“九五”、“十五”是“863”计划课题主持人,前后参加该同志主持的“863”计划课题的合作单位有辽宁、江西、福建三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发表论文百余篇。参与编写专著6部。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稻米品质和两系稻育种研究。

研究课题:

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863”计划、农业部和安徽省攻关科研课题20余项。“九五”、“十五”是“863”计划课题主持人。

科研成果:

育成15个水稻不育系和15个杂交水稻新组合或品种,均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或品种审定,其中国审品种1个,育成品种或组合累计种植100万公顷左右。获水稻新品种保护权6项,发明专利1项。

在稻米品质研究方面,根据稻米品质调查分析结果,选择代表品种23个,在省内进行多点分期播种,分析指出灌浆成熟期的温度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建议本省优质商品稻米生产应优先发展优质粳米,再发展优质中、晚籼稻米生产。

在两系杂交稻研究方面,在省内率先育成国内最实用的粳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该不育系表现育性稳定、综合性状优良、能直接用于生产;用其做母本育成2个在国内最早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的两系杂交粳稻组合;首先提出并最早建立“优选单株、剥蘖繁殖、三年种子到大田,大田种子不回头”的两系光敏核不育系原种生产技术体系;最早建立健全两系杂交稻安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针对杂交粳稻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高温﹙﹥35℃﹚易导致BT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育性敏感期低温导致光温敏核不育系自交结实,给杂交粳稻制种造成风险的实际问题,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并用该方法率先育成一批粳型光温敏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经过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的不育系可以克服高温对BT型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低温对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的不良影响,使杂交粳稻的种子生产更为安全。。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

1.王守海 ,吴爽,杜士云,王德正,罗彦长,李成荃。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的选育。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85-6386

2.王守海 ,杜士云,王德正,吴爽,罗彦长,李成荃。杂交晚粳稻新组合双优3404。杂交水稻,2009,24(3):92-93

3.杜士云,王守海 *,黄忠祥,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爽。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及不育系S和A所配F1产量优势和配合力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8,31(3):13-18

4.王德正,杜士云,王守海 ,罗彦长,李成荃,吴爽。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广茉S的选育及其应用。杂交水稻,2008,23(1):6-8

5.王德正,杜士云,王守海 ,罗彦长,李成荃,吴爽。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皖稻181号。 杂交水稻,2008,23(2):76-77

6.王守海 ,吴爽,杜士云,王德正,罗彦长,黄忠祥,李成荃。优质两系杂交晚籼两优3401的选育与应用。中国稻米,2007,78(4):23-24

7.罗彦长,吴爽,杜士云,王守海 ,王德正,李成荃。优质抗病高产新品种早籼2430选育与应用。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71

8. 王守海 ,王德正,罗彦长,李成荃,吴爽,杜士云。高产、高抗两系杂交粳稻70优9号。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华安种业专刊),2007,2:5

9.罗彦长,王守海 。分子标记辅助水稻抗病虫育种进展。安徽现代农业科技论坛论文集, 2007,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56-59

10.吴爽,孙传清,王守海 。中国野生稻资源的发掘及利用。安徽现代农业科技论坛论文集,2007,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56-59

11.张培江,付强,占新春,吴爽,李泽福,王守海 。安徽省杂交粳稻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北方水稻,2007,04:8-11

12.吴 爽,杜士云,王学会,罗彦长,王德正,李成荃,张士陆,王守海 。优质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皖稻19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杂交水稻,2006,21(5):46-47

13.杜士云,王守海 ,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 爽。超级稻育种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195-198

14.杜士云,王守海 ,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 爽。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的育性和可恢复性研究。杂交水稻,2006,21(4):69-73,77

15.李成荃,杨惠成,王守海 ,等。安徽杂交籼稻30年的育种和生产发展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70-6473,6477

16.李成荃,王守海 ,王德正,罗彦长,张培江,吴爽,杜士云,等。安徽省杂交粳稻研究回顾与展望。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4,26

17.WANG Shou-hai,DU Shi-yun,WANG De-zheng and LI Cheng-quan.Development of Japonica Male Sterile Lines Integrating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and Phot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5,4(12):883-889

18.王守海 ,杜士云,王德正,李成荃。核质互作不育和光敏核不育聚合的粳稻不育系选育。中国农业科学,2005,38(7):1289-1294

19.Li Cheng –quen,Wang Shou-hai,Wang De-zheng,Luo Yan-chang,Zhang Pei-jiang,Wu Shuang,Du Shi-yun,Xu Chuan-wan. Review and prospect on japonica hybrid rice research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Rice Science, 2005,12(2):137-144

20. Li Cheng –quen,Wang Shou-hai,Wang De-zheng,Luo Yan-chang,Zhang Pei-jiang,Wu Shuang,Du Shi-yun,Xu Chuan-wan. Review and prospect on japonica hybrid rice research in Anhui province, Hybrid Rice

21.Li Chengquan, Wang Shouhai, Luo Yanchang et al。Review and Strategies on Studies of Japonica Hybrid Rice in Anhui Province。《Hybrid Rice and World Food Security》,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5,P130-141

22.罗彦长,王守海 ,李成荃,王德正,吴 爽,杜士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稻白叶枯病基因在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上的应用。中国水稻科学,2005,19(1):36-40

23.罗彦长,李泽福,吴敬德,台德卫,夏加发,张效忠,李成荃,吴跃进,王守海 ,苏泽胜,王元垒。以早籼14、紫恢100和M3122为背景的导入系构建及其筛选鉴定。分子植物育种,2005,3(5):642-648

24.罗彦长,王守海 ,李成荃,张端品,吴 爽,王德正,杜士云。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稻白叶枯病的低温敏核不育系3178S。分子植物育种,2005,3(5):685-690.

25.吴 爽,张书标,李成荃,王守海 ,杨仁崔。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系X07eS的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核农学报,2005,19(4):255~259

26.李成荃,王守海 ,王德正,罗彦长,张培江,吴 爽,杜士云,许传万。安徽省杂交粳稻研究回顾与展望。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4,26

27.罗彦长,吴 爽,王守海 ,李成荃,王德正,张端品,杜士云。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03。杂交水稻,2005,20(6):64-66

28.罗彦长,吴 爽,王守海 ,等。聚合抗稻白叶枯病双基因三系不育系R106A的选育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2157-2164

29.陈周前,王守海 ,张培江,等。无公害水稻生产的农药和氮肥使用技术及其安全性。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545,597

30.杨联松,白一松,王守海 ,陈周前,张培江,等。安徽省水稻新组合(品种)米质评价。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611-613

31.王德正,王守海 ,吴 爽,李成荃,焦德茂,罗彦长,汪秀峰,杜士云。玉米pepc基因在杂交转育的转基因水稻后代中的传递和表达特征。遗传学报,2004,31(2):195-201

32.王德正,迟 伟,王守海 ,焦德茂,吴 爽,李 霞,李成荃,张云华,罗彦长。 转C4光合基因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作物学报,2004,30(3):248-252.

33.Luo Y C ,Wang S H, Li C Q,Wu S, Wang D Z, Du S Y. Improvement of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by molecular maker-assisted selection in a wide compatibility restorer line of hybrid rice. Rice Science , 2004,11(5-6):231-237 34.吴 爽,李成荃,王守海 ,王德正,罗彦长,杜士云。两系杂交中籼2301S/H7058栽培技术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13-14

35.罗彦长,王守海 ,李成荃,王德正,吴 爽 杜士云。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白叶枯病光敏核不育系3418S。作物学报,2003,29(3):402-407

36.王守海 ,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杜士云,吴 爽。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Ⅳ)—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与高产技术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8-13

37.王守海 ,罗彦长,王德正,李成荃,杜士云,吴 爽。BT型粳稻不育系双九A的选育及其利用。杂交水稻,2003,18(3):6-7 38.王德正,王守海 ,李成荃,罗彦长,宛 麟,胡先文,吴 爽,杜士云。两系杂交籼稻皖稻79制种技术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511-513 39.吴 爽,李成荃,王守海 ,杨仁崔,张书标。几种优良品种花器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2):171-172,174

40.杜士云,王守海 ,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 爽。低温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3,31(2):227-230

41.杜士云,王守海 ,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 爽。温度对三系BT型粳稻不育系育性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343-344

42.王德正,焦德茂,吴 爽,李 霞,李 莉,迟 伟,王守海 ,李成荃,罗彦长,汪秀峰。转玉米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亲本的选育。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0):1165-1170

43.Wang De-zheng, Jiao De-mao, Wu Shuang, Li Xia, Li Li, Chi Wei, Wang Shou-hai, Li Cheng-quen, Luo Yan-chang and Wang Xiu-feng. Breeding for parents of hybrid rice with maize pepc gen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2,1(10):1067-1073

44.李成荃,王守海 ,罗彦长,王德正,吴 爽,杜士云。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Ⅰ)—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2,30(1):1-3,23

45.王守海 ,王德正,罗彦长,李成荃,吴 爽,杜士云。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Ⅱ)—籼型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157-161

46.王守海 ,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 爽,杜士云。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Ⅲ)—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技术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2,30(6):831-833

47.王守海 ,王德正,李成荃,罗彦长,黄士尧,吴 爽,杜士云。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7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安徽农业科学,2002,30(5):649-650,653

48.吴 爽,李晓兵,李成荃,王守海 ,王德正,罗彦长,杜士云。两系杂交中籼65002(两优培九)的栽培技术研究(Ⅱ)—65002有关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2,30(1):11-12

49.李 霞,焦德茂,戴传超,王守海 ,吴 爽,李成荃。转育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 的光合生理特性。作物学报,2001,27(2):137-143

50.王守海 ,罗彦长,王德正,李成荃,吴 爽,杜士云。早籼低温敏核不育系399S的选育。安徽农业科学,2001,29(4):422-425

51.王守海 ,杜士云,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吴 爽。温度对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育性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1,29(2):129-132

52.王德正,王守海 ,罗彦长,李成荃,吴 爽,杜士云。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的选育。 杂交水稻,2001,16(5):8-10

53.王德正,王守海 ,李成荃,罗彦长。安徽省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利用。安徽农业科学,2001,29(1):12-15

54.罗彦长,李成荃,张端品,王守海 ,王德正,吴 爽,郑智慧。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配合力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1,29(1):1-3,11

55.罗彦长,李成荃,张端品,王守海 ,王德正,吴 爽。粳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1,29(4):417-421

56.吴 爽,王德正,罗彦长,王守海 ,李成荃,杜士云。两系杂交中籼2301S/H7058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1,29(6):705-707

57.李 霞,吴 爽,焦德茂,王守海 ,李成荃,古森本。转育PEPC基因水稻的选育。江苏农业学报,2001,17(3):143-147

58.Luo Yanchang,Wang Shouhai,Li Chengquan,et al.Improvement of Bacterial Blight Resistance of PGMS line 3418S by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4th International Rice Genetic Symposium, 2000.10,Philippines

59.罗彦长,王守海 ,李成荃,等。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光敏核不育系3418S研究简报。安徽农业科学,2000,(6):

60.李成荃,王守海 ,王德正,等。安徽两系杂交稻育种开发与种子产业化。安徽农业科学,2000,(4):

61.王守海 ,王德正,罗彦长。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现状与进展。世纪之交的安徽科技进步与科学发展,2000,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62.吴爽,王守海 ,罗彦长,等。两系杂交中籼65002的栽培技术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99,(1):8-10

63.王守海 ,王德正,罗彦长,等。两系粳杂70优双九的选育。杂交水稻,1998,13(6):5-6

64.王德正,王守海 ,罗彦长,等。两系粳杂双晚超稀播壮秧的分蘖穗型质量研究初报。杂交水稻,1998,13(2):13-16

65.王守海 ,王德正,罗彦长,等。两系杂交粳稻种子生产技术研究。安徽省农业重点课题论文集,1997,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7-18

66.王守海 ,李成荃,罗彦长,等。粳型广亲和光敏核不育系3502S的选育。安徽省农业重点课题论文集,1997,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9-10,21

67.王守海 ,许克农,王德正,等。粳型光敏核不育系8087S的选育。安徽省农业重点课题论文集,1997,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8,24

68.李成荃,王守海 ,王德正,等。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的利用。安徽省农业重点课题论文集,1997,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5-7

69.李成荃,王守海 ,罗彦长,等。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的选育。安徽省农业重点课题论文集,1997,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4

70.罗彦长,张端品,李成荃,王守海 ,王德正,吴爽。两系杂交籼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安徽省农业重点课题论文集,1997,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4-16,107

71.罗彦长,张端品,李成荃,王守海 ,王德正,吴爽。两系杂交粳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安徽省农业重点课题论文集,1997,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1-13,93

72.Li Chengquan,Wang Shouhai,Luo Yanchang etal. Japonica PGMR 7001S and Its Hybrid Combinations Breeding.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wo-line System Heterosis Breeding in Crops, 1997,Changsha China, 170-176

73.王德正,王守海 ,罗彦长,等。两系粳杂超稀播壮秧的分蘖成穗率初探。杂交水稻,1997,(4):16-19

74.罗彦长,李成荃,王守海 ,等。6个水稻品种(系)广亲和性鉴定与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97,(1):1-3

75.王德正,李成荃,王守海 ,罗彦长,吴爽。两系杂交粳稻双晚超稀播壮秧分蘖特性探讨。杂交水稻,1996,(4):26-29

76.罗彦长,李成荃,王守海 ,等。光敏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1996,(4):289-290,349

77.王守海 ,李成荃,王德正,等。两系法杂交粳稻的优势潜力和应用前景。安徽农业科学,1996,(4):291-293,305

78.王德正,王守海 ,许克农,罗彦长,李成荃。两系杂交粳稻70优04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杂交水稻,1995,(5):36-37

79.王守海 ,许克农,王德正,罗彦长,李成荃。粳型光敏核不育系8087S的选育。安徽农业科学,1995,(23):193-194

80.许建新,王道龙,张泽生,程融,李成荃,王守海 。两系杂交粳稻剑叶形态与产量因素间关系得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22,增刊):23-27

81.王守海 ,罗彦长,王德正,李成荃。两系杂交籼稻亲本配合力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22,增刊):11-17

82.王德正,王守海 ,夏维陆,等。两系粳杂70优04亩产250公斤制种技术。安徽农业科学,1994,(22,增刊):56-58

83.王德正,王守海 ,等。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配组组合高产制种技术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94,(22,增刊):48-52

84.王守海 ,等。两系杂交晚粳新组合70优04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农业科学,1994,(22,增刊):37-38

85.李成荃,许克农,王守海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的育性与利用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94,(1):11-15

86.王守海 ,李成荃,许克农,等。生态条件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1994,(2):119-123

87.许克农,李成荃,王守海 ,等。两系法杂交粳稻70优9号主要栽培特性和高产技术。安徽农业科学,1993,(4):289-294

88.王守海 ,等。两系杂交粳稻70优9号组合特性及栽培要点。安徽农业科学,1993,(21,增刊):25-26

89.李成荃,许克农,王守海 ,等。水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产量优势和选育对策。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论文集,1992.12,北京,农业出版社

90.王守海 ,李成荃,袁勤,等。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的选育天及主要特性研究。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论文集,1992.12北京,农业出版社

91.王守海 。水稻胚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92,(2):114-117

92.李泽宫,王守海 ,吴李君。安徽省优质稻米生产区划研究(上)。安徽农业科学,1992,(3):202-208

93.李泽宫,王守海 ,吴李君。安徽省优质稻米生产区划研究(下)。安徽农业科学,1992,(4):320-324

94.王守海 ,袁勤,李成荃。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主要特性的研究。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及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论文选编,1990,农业部科教司, 88-92

95.王守海 ,李泽宫,吴李君。灌浆成熟期的气候条件对早籼稻米米质指数的影响。安徽作物学杂志,1990,(1):15-19

96.王守海 ,李泽宫,吴李君。灌浆成熟期的气候条件对早籼稻米垩白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安徽作物学杂志,1990,(1):20-24

97.袁勤,王守海 ,程融。两系杂交粳稻配合力测定及通径分析。安徽农业科学,1990,(3):205-210

98.王守海 ,李泽宫,吴李君。灌浆成熟期气候条件对早籼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1990,(4):293-297

99.王守海 ,李泽宫。水稻成熟过程中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90,(1):21-24

100.袁勤,王守海 ,李成荃,等。两系杂交粳稻优势研究初报。安徽农业科学,1989,(2):1-5

101. 王守海 ,袁勤,许克农,等。粳型光敏核不育系La7001S的育性转换及其应用研究。安徽农业科学,1989,(3):1-6

102.张乔,李伟格,李泽宫,王守海 ,和有杰。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环境科学,1988,(1):47-51

103.王守海 ,李泽宫,吴李君。安徽省稻米品质调查。安徽农业科学,1988,(3):54-60

104.李泽宫,王守海 ,吴李君。安徽省晚稻加工品质调查初报。安徽农业科学,1987,(2):36-40

105.王守海 。灌浆期气候条件对稻米糊化温度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1987,(1):16-18

参与编写的专著:

1.邓华凤主编。中国杂交粳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编第八章。

2.李成荃主编。安徽稻作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编第八章第二节,第十四章。

3.张培江主编。水稻优质高效栽培答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编四。

4.张培江主编。优质水稻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编八。

5.卢兴桂,顾铭洪,李成荃,等编著。两系杂交水稻理论与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合编第九章。

6.李成荃等编著。水稻新品种与制种技术。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编六、七。

 

荣誉奖励:

荣誉:

1.  199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 1996年课题组被原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授予“八五”期间“863”计划先进集体

3. 1997年课题组受到安徽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

4. 1997年被人事部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5. 1999年被中国农学会评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

6. 2006年获“全国南繁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奖励:

1.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三、四等奖各1项

2.获农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3.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4.获安徽省农科院农牧渔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