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园艺学 »

江用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9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江用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专家信息:

江用文,男,1965年11月生,安徽怀宁人。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6年7月,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

1992年3月,晋升助研;

1994年10月,任业务处处长;

1998年3月,晋升副研;

1999年2月,任所长助理兼科技处处长;

2000年2月,任所党委委员、所长助理兼科技处处长;

2000年12月,任副所长、党委委员;

2003年1月,晋升研究员;现任茶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研究员。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社会任职:

1.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2.中国农学会理事、华东科学基金管理研究会理事。

3.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4.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5.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茶叶加工、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研究等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参加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20余项。

主持部重点科技项目“茶桑烟等特产作物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课题。

科研成果:

江用文研究员研制出高香冷溶速溶茶、γ氨基丁酸茶、超微绿茶粉、葛根素、茶多糖等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制定出《绿色安全茶叶田间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安全茶叶加工技术规程》,并在茶叶企业进行示范;明确了西湖龙井茶铅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提出茶叶包装材料的选择指标。育成一大批优质、抗病品种,在生产中推广约2000万亩,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他制定茶树等52种作物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制定23种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并审定为农业行业标准;建立了52种作物的描述符数据库及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主持科技部基础性工作重点项目:“多年生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取得以下重要进展:

1.收集、保存作物种质资源2934份。

2.完成性状鉴定6846份、编目19250份、衰老种质资源更新复壮17706份、提供优异种质利用15260份。

3.编写出版《国家种质资源圃资源保存名录》工具书,收录资源3.9万份。

4.提出22种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程》和32个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管理技术规程》。

发明专利:

1 一种提取葛根中多种有效成分的方法 江和源; 蒋迎; 江用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004-06-23

2 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 林智; 尹军峰; 谭俊峰; 江用文; 杨亚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004-11-17

3 超微绿茶粉加工方法 江用文; 金寿珍; 江和源; 刘栩; 林智; 尹军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005-08-24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5部。

出版专著:

《茶艺技师培训教材》,金盾出版社,2008年9月。

《2008中国茶业年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12月。

《中国茶产品加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科研道德规范探析 江用文 白坤元 农业科技管理 1994年 第03期

2. 浙江省基础性研究的实力分析 江用文 宣晓东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995年 第02期

3. 浙江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现状与发展战略探讨 江用文 宣晓东 科学学研究 1995年 第02期

4. 改革为我所带来了勃勃生机 白坤元 江用文 卢振辉 陈霄雄 农业科技管理 1995年 第12期

5. 科学基金与基础性研究布局的调整 江用文 白坤元 朱晓明 运筹与管理 1995年 第03期

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茶业发展对策 卢振辉 王小英 江用文 白坤元 中国茶叶 1996年 第01期

7.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茶业发展对策(续1) 卢振辉 王小英 江用文 白坤元 中国茶叶 1996年 第02期

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茶业发展对策(续2) 卢振辉 王小英 江用文 白坤元 中国茶叶 1996年 第03期

9. 茶树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九五”设想 江用文 杨亚军 中国茶叶 1996年 第05期

10. 茶叶深加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江用文 白堃元 杜琪珍 罗龙新 中国茶叶 1997年 第01期

11. 茶树—害虫—天敌三者间化学通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江用文 中国茶叶 1997年 第04期

12. 鼓励基础性研究在国家目标引导下创新 江用文 姜爱芹 王国庆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7年 第04期

13. 微电热(DZR)新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江用文 中国茶叶加工 1998年 第03期

14. 21世纪我国茶业科技展望 江用文 陈宗懋 茶叶 1999年 第01期

15. 加入WTO后我国茶业发展的对策 江用文 中国茶叶 2002年 第06期

16. 我国茶叶的安全质量现状与建议 江用文 陈宗懋 鲁成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年 第05期

17. 余姚市茶叶生产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杨贤强 龚淑英 江用文 朱跃进 赵建国 郑业 茶叶 2000年 第01期

18.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茶业发展 王运浩 杨亚军 江用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年 第03期

19. 余姚市茶叶生产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杨贤强 龚淑英 江用文 朱跃进 赵建国 郑业 中国茶叶加工 2000年 第 01期

20. 食品农药残留与分析控制技术展望 王运浩 江用文 成浩 现代科学仪器 2003年 第01期

21. 我国茶叶产销现状与居民消费水平 江用文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3年 第01期

22. 我国茶业面临的环境与发展趋势 江用文 中国茶叶 2004年 第01期

23. 我国茶叶加工发展战略的研究 江用文 熊兴平 王国庆 成浩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4年 第01期

24. 提高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熊兴平 江用文 王国庆 杨珍伟 江苏农业科学 2004年 第04期

25. 葛根异黄酮的提取技术研究 江和源 江用文 蒋迎 食品工业 2005年 第01期

26. 在茶叶加工企业推行5S管理 江用文 中国茶叶 2006年 第01期

27. 加强茶叶品牌建设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江用文 中国茶叶 2006年 第04期

28. 我国茶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分析 江用文 陈宗懋 中国科技论坛 2007年 第05期

29. 茶多糖的分级纯化及组成分析 江和源 陈小强 寇小红 王川丕 崔宏春 江用文 茶叶科学 2007年 第03期

30. 咖啡碱和蛋白质对酯型儿茶素氧化形成TFDG的影响 张建勇 江和源 江用文 茶叶科学 2007年 第03期

31. 打造浙江绿茶品牌的思考 江用文 中国茶叶 2007年 第04期

32. 茶黄素的酸性氧化形成研究 张建勇 江和源 江用文 食品科学 2008年 第01期

33. 基于.NET技术的茶树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兰 江用文 熊兴平 朱建淼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年 第04期

34. 我国茶树种质资源地区分布及部分植物学性状分析 李兰 江用文 熊兴平 朱建淼 中国茶叶 2008年 第05 期

35. 超高压食品处理技术在绿茶浓缩汁加工中应用的可行性 陈小强 叶阳 成浩 尹军峰 江用文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8年 第12期

36. Bayes逐步判别法在绿茶板栗香化学识别上的应用 叶国注 袁海波 江用文 尹军峰 汪芳 陈建新 茶叶科学 2009年 第01期

37. 不同树脂载体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研究 袁新跃 江和源 张建勇 刘晓辉 崔宏春 江用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年 第07期

38. 基于Internet的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朱建淼 熊兴平 江用文 施润身 中国农学通报
        2009年 第06期

39. 茶叶功能成分提取制备专题(五) 茶多糖的提取制备技术 崔宏春 江和源 张建勇 江用文 中国茶叶 2009年 第 05期

40. 影响茶多糖含量测定的干扰因素分析 崔宏春 江和源 张建勇 袁新跃 刘晓辉 江用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 第18期

41. 绿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江用文 茶博览 2009年 第04期

42. 茶学科与茶产业的关系与“看茶做茶” 江用文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十三 发表时间:2007-09 -18

43. 中国茶叶加工及深加工现状 江用文 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论坛 发表时间:2008-05-01

44. 茶业50年回顾及展望 王运浩 杨亚军 江用文 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 发表时间:2000-04-01

45. 我国茶叶产销现状与居民消费水平 江用文 2002年团体会员会议 发表时间:2002-06-30

46.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撑我国茶产业发展 江用文 陈宗懋 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 发表时间:2006 -09-01

47. 茶是最具生命力的健康饮料(节选) 江用文 朱永兴 第二届“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高峰论坛” 发表时间:2007-11-01

48. 我国保存的茶树种质资源地区分布及相关性状分析 李兰 江用文 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 发表时间:2007- 07-01

49. 茶叶水溶性多糖的分级纯化及理化分析 江和源 陈小强 寇小红 王川丕 崔宏春 江用文 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
         发表时间:2007-07-01

50. 咖啡碱和蛋白质对酯型儿茶素氧化形成TFDG的影响 张建勇 江和源 江用文 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 发表时间:2007-07-01

51. 西部地区茶叶现状与发展对策 杨亚军 江用文 权启爱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发表时间:2000-09-23

52. 企业创新要从科研选题开始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 江用文 科技日报 发表时间:2001-05-11

53. 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研制与应用 刘旭 曹永生 江用文 李锡香 王述民 刘庞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发表时间:2008-07-13

54. 一种提取葛根中多种有效成分的方法 江和源 蒋迎 江用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发表时间:2004-06- 23

55. 一种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茶叶加工方法 林智 尹军峰 谭俊峰 江用文 杨亚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发表时间:2004-11-17

56. 超微绿茶粉加工方法 江用文 金寿珍 江和源 刘栩 林智 尹军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发表时间:2005- 08-24

 

荣誉奖励:

1.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跨世纪151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

2.2007年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

3.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6.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佳青年”。

7.中国农科院先进工作者。

8.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先进工作者。

媒体报道:

研究茶叶20多年的江用文:中国人应该四岁开始喝茶

20多年前,填报大学志愿时,江用文填上了茶学专业。没想到,他的生活就这样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饮茶,品茶,读茶,他的工作,更成为他的生活。

江用文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在“茶都”杭州研究了20多年茶,在他眼中,杭州人爱喝茶,但在健康饮茶上,却存在误区。他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大家讲讲怎么喝茶,让爱茶的杭州人更懂茶。

茶叶冲泡不过三次

车子驶入云栖路,漫山遍野的茶园,一下子将都市的喧嚣抛在脑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就隐藏在这一片茶园中。这里就是江用文工作的地方。

泡上一壶西湖龙井,鲜绿的茶芽在沸水中优雅地跳舞,清香四溢。“这是我一天中的第二壶茶。”

一天三壶茶,江用文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吃过早餐,一杯茶下肚,头脑清晰,浑身舒服。有时急着出去开会办事,一定要随身泡壶茶带着。”

很多白领一到办公室,泡上一壶茶,一直要喝到下班为止。在江用文看来,这样的喝茶方式,三杯下肚,后面的基本上就是在喝白开水了。“冲泡三次后,茶叶里大约90%的可溶性成分差不多就被浸出了,再泡下去,茶汤里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维生素、蛋白质之类的有效成分就很少了。”江用文喝茶,泡过三次之后,一定要倒掉换茶叶重新泡。

空腹喝绿茶很伤胃

江用文专门研究茶叶的加工。“绿茶、红茶、乌龙茶,各种茶叶的差别,主要就在于加工工艺。因为加工工艺的不同,不同种类茶的口感、营养成分都会有很大差别。”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这种加工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茶多酚是个好东西,能够抗氧化、抗辐射、抗癌、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可茶多酚的含量过于丰富,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茶多酚具有收敛性,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在空腹时喝,刺激性更强。“很多人起床后,会先泡杯绿茶清清肠胃,这样的习惯,长此以往,会伤到胃。”

起床后如果想喝茶,不妨将绿茶换成红茶。红茶经过发酵烘制而成,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了酶促氧化反应,茶多酚的含量减少了,对胃的刺激也随之减少。不仅如此,这些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能帮助消化,还有养胃功能。“经常饮用加了糖的红茶,加了牛奶的红茶,能保护胃黏膜,治疗胃溃疡。”

黑茶、乌龙茶减肥效果最好

绿茶、白茶偏寒,红茶偏温,乌龙茶、黑茶和黄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茶叶也有药性,根据个人体质、季节气候的变化选茶,喝茶才更能喝出健康来。

体质偏热,手足心热、容易上火便秘的人,要多喝绿茶和白茶,绿茶比如浙江的西湖龙井、开化龙顶,白茶比如福建的白毫银针、白牡丹。体质偏寒,冬天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的人,可以多喝红茶和花茶,比如安徽的祁门红茶、云南的滇红。身体肥胖的人,多喝茶能减肥,减肥效果最好的是黑茶和乌龙茶。体质弱的老人和脾胃虚寒的人适宜选择性温的茶,比如红茶、普洱茶。

另外,夏天适合喝绿茶、白茶,有利于消暑,冬天适宜喝红茶或重发酵的乌龙茶,春秋季宜饮乌龙茶和花茶。从气候来讲,炎热地区的人适宜喝绿茶,而北方寒冷地区的适宜饮红茶。

“冬天喝红茶暖胃暖心,但很多人对红茶味苦、色重的口感觉得不习惯。”要让红茶变得清淡点,其实很简单,可以通过茶叶用量和放水量来调节。一般人放3-5克茶叶就可以,口味淡者放得再少些,保证茶和水的比例为50∶1。放3克红茶,用150毫升水来冲泡。“红茶不适于放凉饮用,那样会影响暖胃效果,时间放置长了还会降低它的营养物质。”

 培养饮茶习惯从四岁开始

在年轻人的饮品选择中,喝茶正在被喝咖啡、喝雪碧、喝可乐取代,即便喝茶,也是茶饮料,加了大量的香精、甜蜜素,茶多酚等营养物质却少得可怜。

“茶是最健康的饮料。如今,日本已经提出一天一杯茶,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每天适量饮茶的习惯。”人们一直坚持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应避免给孩子饮用。其实,从四岁开始,就应该慢慢培养孩子的饮茶习惯。小于四岁,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没完善,茶中的咖啡因会影响孩子的神经发育。而幼儿时期又是孩子口味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此时他们习惯了雪碧、可乐的甜味,以后就会无法适应茶的清淡。因此,四岁是培养孩子喝茶的最佳时机。给孩子饮茶,茶叶量要减半,一次在1.5~2克,不要给他们喝浓茶。浓茶含有较多的咖啡因,会使孩子过度兴奋,不利睡眠和专心学习。

年轻人习惯了喝口味重的咖啡可乐,要培养起饮茶习惯,需要循序渐进。“建议从喝乌龙茶开始。”绿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口味比较涩,而红茶的口味又偏浓,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口味温和,芳香浓郁持久。“习惯了乌龙茶后,再尝试绿茶、红茶、普洱茶,你会慢慢发现,生活中再也少不了茶。”

来源:每日商报 2008-01-22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