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园艺学 »

修德仁——葡萄栽培与葡萄保鲜专家修德仁——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7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修德仁——葡萄栽培与葡萄保鲜专家修德仁——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研究员 

专家信息:

修德仁,研究员,男,现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援救中心任副主任,现为上述两单位学术委员会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6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在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任品种资源,果树栽培副主任。

1990年代至今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任副所长。

社会兼职:

1.中国葡萄协会会长。

2.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

3.中国农产品保鲜工程协会秘书长。

4.中国农学会农产品储藏加工分会储藏专业委员会主任。

5.《保鲜与加工》 杂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葡萄品种、区域化、栽培和葡萄的贮运保鲜研究与开发工作。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借助担任国家保鲜中心教授级讲学团团长职务之便,吸纳了国内20余所院校、 科研单位的教授、专家参加讲学活动,建立了从南方水果、蔬菜到北方水果、蔬菜,从产前品种、栽培到 产后储、运、包、销的较宽的联系网络。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家庭自酿葡萄酒与观光葡萄酒庄》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葡萄无公害贮运保鲜与加工》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发表论文:

1 巨峰冬芽一次副梢粗度与二次果重的相关性 修德仁; 高扬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0-05-15

2 南方精品葡萄保鲜商品性研究 凌建刚; 康孟利; 林旭东; 俞静芬; 毛继华; 修德仁 北方园艺 2010-02-28

3 影响红地球贮运保鲜主要因素及其调控技术 田勇; 修德仁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3-10-30

4 昌黎家庭式葡萄酒堡 修德仁; 刘建华; 郭意茹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3-12-30

5 加拿大冰酒葡萄气候指标分析 王世军; 修德仁; 刘建华 河北林业科技 2004-10-28

6 我国北方鲜食葡萄栽培区域的划分(黄河故道及环渤海湾片) 周荣光; 修德仁; 张开春; 许桂兰; 叶金伟 天津农业科学 1994-12-07

7 我国北方鲜食葡萄栽培区域的划分(西北及东北片) 修德仁; 张开春; 许桂兰; 叶金伟 天津农业科学 1995-03-07

8 干红葡萄酒用品种气候区域化指标分析及基地选择 修德仁; 周润生; 晁无疾; 山立宏 葡萄栽培与酿酒 1997-09-30

9 浅谈庭院园艺 修德仁; 程瑞平 天津农业科学 1997-09-07

10 酒用葡萄单芽工厂化育苗技术总结 高献亭; 修德仁 葡萄栽培与酿酒 1998-03-15

11 萄萄卷叶病毒对蛇龙珠产量品质的影响 修德仁; 朱秋瑛; 李桂珍; 胡忠慧 天津农业科学 1992-03-01

12 南方巨峰葡萄低产原因与增产技术 修德仁; 叶金伟; 刘朝芝; 吴德海; 尹廷相 中国果树 1993-06-30

13 葡萄品种运输性能及相关因素分析 修德仁; 许桂兰; 叶金伟; 张开春 天津农业科学 1993-05-01

14 重庆都市型葡萄园 修德仁 葡萄产业化与标准化生产——2007年第十三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08-01

15 初议葡萄覆膜防寒越冬 修德仁; 高扬 葡萄产业化与标准化生产——2007年第十三届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08-01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获省级二等奖。

2.获国家人事部突贡专家。

3.获国务院特贴专家及天津市政府授衔专家称号。

媒体报道:


设施栽培助推我国葡萄产业快速发展——访著名葡萄专家、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修德仁

“继我国成为世界鲜食葡萄第一生产大国之后,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必将成为世界葡萄第一生产大国。”这是近日由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在辽宁省瓦房店市举办的葡萄设施栽培及新技术应用观摩会上,记者就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展望等问题,专访著名葡萄专家、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修德仁时,他所作的表述。

葡萄产业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

修德仁说,目前,我国葡萄产业正处于传统农业与工业、农业混合型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时期。一些新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正在快速地融入葡萄产业。设施葡萄与现代材料和生物技术、数字农业、有机农业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将使葡萄栽培遍布我国各省区,庞大的内需为主的消费群体、鲜食葡萄出口量的增加和多样的生态条件,葡萄耐旱、节土的种性特性,使得我国葡萄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处于可持续稳步发展阶段。

葡萄栽培的高效益也是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尤其是设施葡萄能使光热资源增值,使水、土、肥资源减耗,一年两熟、立体种植使设施葡萄成为高光合产能产业。比如,在高寒的藏族山区栽培一亩设施红地球葡萄(美国红提)的效益相当于超过100亩青稞,但其用水量只相当于一亩青稞的耗水量。

目前我国葡萄面积达700余万亩,产量700多万吨。近十年来,我国葡萄的绝对面积和产量与解放后的前50年相比,整整增加了一倍,葡萄面积年均增加30万亩。据现有的发展势头,修德仁预计再过7~10年,我国的葡萄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我国葡萄的总产量将位居世界第一位。

设施葡萄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葡萄产业之所以发展较快,修德仁认为,重要的推动力是设施葡萄带动了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设施葡萄是工业化与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结合的产物,设施葡萄正在成为葡萄产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核心推广技术。

据介绍,目前,设施葡萄使葡萄栽培已遍布全国,设施葡萄推动南方各省(市、区)及甘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葡萄面积快速增长。特别是寒地、高寒山区及南方多雨区等葡萄栽培非适宜区,现在已成为我国葡萄生产的高效区。避雨设施使“长三角”成为我国葡萄优良鲜食品种的“大观园”,在北方都不易种好的“里查马特”、“美人指”成了南方的高效益品种。

设施葡萄还推动了我国葡萄品种的世界化、栽培的标准化和区域化。修德仁说,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红地球葡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使“红提葡萄”家喻户晓,推动了红地球葡萄在我国的大发展,并为我国培育了一个庞大的葡萄鲜食内需市场。加之观光葡萄产业的价格拉动、设施葡萄的推动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使葡萄产业成为内需拉动发展且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产业。

进口红提的质量标准推动了我国葡萄栽培技术的标准化和红提栽植向优势区域的转移。由于有美国红提的进口价格比较,凡是达到或接近这个标准的产地收购价格,近十年来始终都维持在每公斤5~9元之间。该品种正在推动其他一系列品种的推广,并引领中国鲜食葡萄走向世界市场。

观光葡萄产业促农增收显著

我国葡萄产业快速发展的另外一个推动力来自观光葡萄产业迅速崛起。观光葡萄园的兴起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人生活质量、理念提高的产物。

葡萄在观光中的作用在于葡萄的特性所决定,修德仁认为,由于葡萄果实具有色、香、味、形的多样性,成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奇葩。葡萄可延迟采收长达两个月之久,加之设施与一年多收技术,可基本实现四季有鲜果,不像多数果树“瓜熟蒂落”观赏期太短;葡萄为蔓生可“占天不占地”,少占地多占空间,可占路、溪、池、停车场、娱乐、餐饮、屋顶等场所的上部空间,既改善了休闲环境,又挖掘了土地资源。

观光葡萄园成为提升葡萄价格,实现第二、三产业互动的纽带。葡萄的观光园、采摘园、葡萄小酒庄、乡土餐饮、娱乐休闲、农产品物流等产业为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向三产转移,增加单位土地劳动力的容纳量,为农民不离土的同时变成多元业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合作组织成为产业发展助推器

合作组织与公司的发展行为是促进我国葡萄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随着葡萄产业的大发展,一家一户的生产关系已无法适应商品性极强的葡萄产业发展。与十年前相比,葡萄种植农户已从坐等市场走到组织起来联合走向市场的发展阶段。合作组织的建立推动了品牌化、质量安全标准化和栽培的标准化,推动了包装的标准化和从静态的储藏保鲜向动态的储藏保鲜的转化,推动了全程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实现产销一体化,使葡萄产业进入大流通。

修德仁说,组织起来,建立产销联合体,共同面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建立软件链条和硬件链条相结合的技术服务体系,实现技术统一、质量统一、包装与品牌统一,是目前葡萄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是迈向现代农业的途径。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2010年6月30日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