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作物学 »

刘兴贰——玉米育种专家刘兴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7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刘兴贰——玉米育种专家刘兴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 

专家信息:

刘兴贰,男,1962年生,汉族,九三学社社员。现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第四研究室主任、学科专家,三级研究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4年沈阳农业大学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1995年5月至11月赴匈牙利基斯昆农业研究中心进行玉米抗旱育种合作研究。

2003年晋升研究员。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科技部成果转化“高产优质高抗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及配套技术集成”2008-2010年,首席专家

2、农业科技跨越计划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种子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2009-2010年,主持人

3、科技部“863”子课题 “玉米分子聚合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 2008-2010年,主持人

4、省科技厅“优质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及高效配套技术集成”2008-2010年,主持人

5、省科技厅重点项目“耐密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 主持人

6、.农业部项目低水份饲料专用玉米新品种选育(2003-04-06A),第二主持人

7、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高演粉玉米新品种与高产配套技术集成及示范” 2004-2006年第二主持人

8、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优质饲用玉米新品种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2007-2009年,第二主持人

9、省科技厅重大项目“超级玉米育种与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2006-2008年,第二主持人

科研成果:

1.育成玉米品种有22个通过审定,其中第一完成人5个(吉单507、吉单505、吉单525、吉单408、612),第二完成人10个(吉单501、吉单522、吉单515、吉单535、吉单536、吉单502、吉单503、吉单517、吉单519、吉单602),其余品种本人是主要完成人。上述玉米品种已累计推广面积已超过3000多万亩,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育成的玉米新杂交种和自交系有25份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参加编写了《选用良种五谷丰登》,科学出版社, 1998年 ;《东北玉米》,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发表论文:

1 Lancaster类群及其衍生系对吉林省玉米育种的影响 徐艳荣; 刘兴贰; 孙发明; 焦仁海; 曹宏丽 农业与技术 2006- 02-28

2 78599选系及其衍生系种质对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 孙发明; 岳尧海; 焦仁海; 刘兴贰; 徐艳荣 种子科技 2008-04-15

3 玉米新品种吉单618及高产栽培技术 焦仁海; 孙发明; 徐艳荣; 任军; 候宗运; 刘兴贰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9-05

4 早熟、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吉单189的选育研究 孙发明; 焦仁海; 刘兴贰; 徐艳荣 农业与技术 2008-06-15

5 浅谈78599种质杂种优势模式 焦仁海; 刘兴贰; 孙发明; 张志军; 齐瑞; 高智明 玉米科学 2004- 09-25

6 近红外光谱仪分析玉米籽粒品质准确性的验证 焦仁海; 孙发明; 刘兴贰; 徐艳荣; 张志军; 徐明慧 农业与技术 2005-04-30

7 玉米外来种质研究和利用及其进展 檀国庆; 刘兴贰; 王玉贞; 吴凤新 吉林农业科学 2002- 10-25

8 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及其与株型和配合力关系的研究 金明华; 矫树凯; 刘兴贰; 王树春 玉米科学 1995- 03-15

9 玉米优良种质的筛选和利用 刘兴贰; 檀国庆; 吴凤新 玉米科学 1998-09-15

10 玉米单交种及亲本自交系穗部性状的研究 矫树凯; 刘峻屏; 刘兴贰; 金明华 吉林农业科学 1990-05-01

11 10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刘兴贰; 李永忠; 常华章; 柳迎春 吉林农业科学 1990-05-01

荣誉奖励:

1. 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2. 获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3.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4. 获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