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编辑专家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林学 »

洑香香——植物学专家洑香香——南京林业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6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专家信息:

 

洑香香,女,1969年6月出生。现任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种子中心实验室主任,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在职博士,研究方向为林木分子遗传。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1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林业专业;

 

1991年7月-1998年9月在本校树木园从事技术工作;

 

1999年7月硕土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专业,从事林木细胞遗传学研究;

 

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

 

主讲课程:

 

《设施栽培学》、《园林苗圃学》及硕士研究生课程《种苗质量检测专题》。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分子遗传、木本植物种子科学与技术、育苗技术与设施栽培。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主持了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美国梧桐种质资源的引进及遗传变异分析”,2002.6-2005.6。

 

2、主持完成了校基金课题“鹅掌楸属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3、“杂种马褂木的快速繁殖技术”。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

 

1、国家973项目“树木重要木材性状基因定位和克隆”,2000.10-2005.9。

 

2、国家948项目“美国北美鹅掌楸优良杂交亲本材料与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高非钙质土壤青檀造纸(宣纸)质量基础研究”。

 

4、“杨树新无性系微纤丝角时空变异及其重现性”。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钱柳种子休眠机理及其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2004.1-2006.12。

 

6、“我国松属主要造林树种的遗传鉴别研究”。

 

7、“杉木染色体的微切割及体外扩增”。

 

8、“青钱柳种质资源保存、选育及定向培育技术”,2009.1-2013.12。

 

9、“高效青钱柳优良新品种选育及其无性系化”,2006.7-2009.12。

 

10、“用SSR标记法鉴定松亚属(黑松组)种子”,2005.12-2006.12。

 

11、“高产优质能源植物定向培育体系引进”,2005.12-2009.12。

 

12、“美洲黑杨人工林定向培育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2006.12-2010.12。

 

科研成果:

 

2005年“青檀人工林的栽培机理及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获首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出版著作3部。

出版专著:

 

1、《中国青檀》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7

 

2、《林木种子采集加工和贮藏技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3、《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技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发表论文:

英文:

 

1. Effects of Ca2+ mineral elements in the components of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2003.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14(1):46-50. 第三作者

 

2. Biomass production and bark yield in the plantations of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2004. Biomass and Bioenergy. 26(4):319-328.第二作者.(SCI收录)

 

3. Variation of microfibrill angle and its correlation to wood properties in populus 2004.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15(4):261-267.第三作者

 

中文:

 

1 青钱柳花粉生活力及耐贮性的研究 冯岚; 洑香香; 方升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07-15

2 青钱柳开花习性及雄花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洑香香; 冯岚; 方升佐; 毛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15

3 青钱柳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理功能 洑香香; 方升佐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0-01

4 mRNA差异显示法研究杉木木材形成相关cDNA 洑香香; 杨立伟; 施季森; 王桂风 林业科学 2009-12-15

5 一球悬铃木优良家系及优良单株的选择 杨立国; 高栅梅; 顾旭忠; 王军; 唐雪元; 江文波; 杨立伟; 洑香香; 施季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7-30

6 NaCl胁迫对青檀种子发芽率、叶气体交换和苗木生长的影响(英文) 方升佐; 宋立奕; 洑香香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6-09-30

7 青钱柳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方升佐; 洑香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15

8 南平地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分析 陈幸良; 洑香香; 施季森; 林同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15

9 杉木CCoAOMT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同源模建 周猛; 洑香香; 童春发; 施季森; 杨立伟; 王桂凤 生物信息学 2008-06-15

10 杉木茎段皮层cDNA文库构建及EST分析 洑香香; 杨立伟; 施季森; 王桂凤 分子植物育种 2008-08-15

11 青钱柳种子的种皮构造及其对透水性的影响 杨万霞; 洑香香; 方升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9-30

12 不同家系光皮桦种子贮藏寿命差异及耐贮性研究 袁安全; 程宏益; 洑香香 林业科技开发 2005-11-28

13 利用微卫星标记(SSR)鉴定松属近缘种(英文) 洑香香; 施季森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5-12-30

14 不同Ca~(2+)浓度处理对青檀生物组分中矿质元素累积的影响(英文) 方升佐; 候常英; 洑香香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3-03-30

15 园林绿化和工业用材的优良树种——美国梧桐 洑香香 江苏林业科技 2004-02-29

16 钙离子浓度对青檀生长和檀皮质量的影响 洑香香; 方升佐; 田野; 洪赛华 应用生态学报 2004-09-18

17 杨树微纤丝角的变异及其与木材性质的相关关系(英文) 方升佐; 杨文忠; 洑香香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4-12-30

18 美国梧桐种质资源遗传变异的分子研究 洑香香; 江文波; 施季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5-01-25

19 木材微纤丝角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洑香香; 杨文忠; 方升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2-20

20 青檀种子休眠机理及发芽条件的探讨 洑香香; 方升佐; 杜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2-02-20

21 杂种马褂木繁殖方法的比较 洑香香 江苏林业科技 1999-09-30

22 原位杂交在林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施季森; 洑香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01-15

23 两种预处理方法对杉木核型的影响 洑香香; 施季森; 刘晓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02-20

24 青檀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 洑香香; 方升佐; 汪红卫; 侯常英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2-20

25 立地条件对青檀檀皮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方升佐; 李光友; 洑香香 林业科学 2002-01-25

26 外源激素对杂种马褂木生根能力的影响 洑香香; 叶建国; 尹增劳 林业科技开发 1998-02-15

27 杉木茎段皮层基因表达分析 洑香香 南京林业大学 2006-06-01

28 利用AFLP构建杉木的分子连锁图 胡小华; 杨立伟; 李力; 洑香香; 施季森 持续发展; 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 2002-10-01

29 杉木单染色体的微分离及微克隆研究 吴小萍; 洑香香; 徐进; 施季森; 胡赞民 持续发展; 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 2002-10-01

30 青檀人工林的栽培机理及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 方升佐; 虞木奎; 邱辉; 洑香香; 李成元; 林高兴; 李光友; 吕家驹; 李同顺; 许治平; 陈四清; 汪祥顺; 田野; 惠超; 候常英; 段风芝; 张锦; 宫荷花; 吴浩; 姜春武; 蒋明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京林业大学; 中德财政合作皖南生态造林扶贫项目办公室 2005-01-01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