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古菊云——知名的地质学家和环保专家古菊云——广州市巍峰矿产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7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古菊云——知名的地质学家和环保专家古菊云——广州市巍峰矿产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专家信息:

古菊云,男,教授,高级工程师,1936年生,广东五华人。现为广州巍峰矿产应用研究所所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60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提任高级工程师。

1987年晋升为教授。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地质找矿与科研工作;退休后,自谋二次创业,致力于环保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古菊云是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典范,在生产实践中认识自然规律,建立科学理论,然后又以理论指导生产实践。他参与或主持:

1.国家科委。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3.国家白银地质勘查基金会。

4.冶金工业部。

5.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的多类矿产的大型科研项目6个。

科研成果:

1.他牵头组建了以教授、专家为主体的研究——制造——销售一条龙的民营机构广州巍峰矿产应用研究所,开创性地以复合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研制成“NMSTA天然矿物污水治理剂”等水处理系列产品。10年应用证明,这些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独具一格的污水克星,治理高浓度的、有毒的工业废水更显示其特殊的功效。

2.通过大量的实践与研究,古菊云独创性地提出了多种成矿规律、学术观点或理论概念:隐伏脉钨矿床的单一与双重形态分带模式,矿床(田)的球面分带,隐伏矿床的线细脉标志与成矿标志学,4种型式的脉状隐伏矿床和4个类型的破碎带矿床,成矿断裂系统与引裂构造,矿产的成矿体制,中国东南沿海北东向3条深源岩浆带及其与成矿关系,珍珠岩与沸石是分异形成的类质异相体等。

3.与此同时,他也非常重视找矿实践。他亲自带领专题组,无论是酷夏还是寒冬都战斗在找矿第一线。先后发现了多个有较大价值的矿床:广东一六稀有金属矿、金石嶂银矿、凡口铅锌矿外带菱铁矿、上举沸石矿等。

发明专利:

1 回收镀金属废水,制造水处理剂的方法 古菊云; 尚光荣; 陈希明; 伍东森 古菊云 2000-07-12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

1 平运下举珍珠岩最佳膨胀条件实验研究 张刚生; 周卫宁; 谢英奎; 古菊云 矿产与地质 1996-04-01

2 浅谈广东珍珠岩资源、膨化工艺条件和开发应用前景 古菊云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1997-02-20

3 矿化细脉(带)是寻找隐伏矿床的重要标志 古菊云 地质论评 1979-03-02

4 矿液扩散分异球面分带及其找矿意义 古菊云 地质与勘探 1980-03-16

5 大宝山大陆次火山—火山活动和矿床成因的初步研究 古菊云; 吴琼英; 廖雪苹 地质与勘探 1984-02-15

6 华南隐伏—半隐伏脉钨矿床的地表标志带 古菊云 矿床地质 1984-04-01

7 广东钼矿的成矿特征和找矿评价标志 刘连捷; 古菊云 地质与勘探 1985-05-16

8 略论矿区的引裂构造 古菊云 矿床地质 1986-07-02

9 中国主要斑岩钨矿床特征 古菊云 矿产与地质 1988-03-01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古菊云教授:从地质学家到环保专家

古菊云今年72岁,虽是古稀之年,但他仍然活跃在环保科技第一线。为了青山碧水蓝天,古菊云老当益壮,志在千里,他走遍东南沿海和内蒙古草原,考察和治理各类水污染。他开发的“NMSTA天然矿物污水治理剂”对于根治皮革、电镀等工业污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被授予中国发明专利权。

 

古菊云,20世纪60年代初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早期留校任教,后调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工作。在40年的地质生涯中,无论在地质找矿或矿产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众人尊重、国内外知名的地质学家。由于古菊云在科学技术上的突出贡献,他荣获了“政府特殊津贴”。年近 60岁时,古菊云开始第二次创业。他牵头组建了以教授、专家为主体的研究——制造——销售一条龙的民营机构广州巍峰矿产应用研究所,开创性地以复合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研制成“NMSTA天然矿物污水治理剂”等水处理系列产品。10年应用证明,这些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独具一格的污水克星,治理高浓度的、有毒的工业废水更显示其特殊的功效。

 

古菊云是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典范,在生产实践中认识自然规律,建立科学理论,然后又以理论指导生产实践。他参与或主持了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白银地质勘查基金会、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的多类矿产的大型科研项目6个,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古菊云调研过的遍及全国各地的钨、铁、稀有金属、金、银、铅、锌、铜矿床及某些非金属矿床数以千计,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还发现了地球上第一个具规模的伟晶岩型白钨矿床,使钨矿床的分类增加了一个新类型。这些重大发现和理论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和赞誉。在对各类矿产的成矿自然规律的研究与认识上,古菊云造诣最深的是钨矿床。他发现与总结的脉钨矿床的垂直分带—环形分带—球面分带规律,被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用于指导找矿,找到了大量的工业矿产。古菊云这一功绩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用数字来衡量。

 

古菊云在地质科学、特别是在钨矿地质学的伟大贡献,令国内许多钨矿地质工作者称他为“一代宗师”。在生产现场工作的地质人员,更是对古菊云崇敬万分,称他是“当代钨矿第一人”。

 

古菊云的二次创业,始于到广东梅州平远山区开发非金属矿产珍珠岩。1993年,古菊云55岁,他产生一个想法:自己来自农村山区,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回报农村。由此他牵头以5个教授为主体集资40万元到平远县上举镇,与镇政府联合开发该地矿产资源珍珠岩。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光明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权威媒体均在显著的版面上刊登这一新闻,其中心内容是“五教授集资开发矿产资源,支援山区建设”或“技术扶贫,振兴山区”。这个项目现在还在进行中,取得了应有的成效。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发加工珍珠岩矿产过程中,古菊云又发现了与之共生的沸石岩矿床,它被称为万能非金属矿产,其用途非常广泛。那时,正遇上国家“金融收缩”时期,珍珠岩和沸石岩原料市场很不景气,古菊云又牵头组建了以高级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广州巍峰矿产应用研究所,并任所长。

 

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资源,任何国家的人都要喝水,任何一个到中国来的人也都要喝水,因此水质的好坏一定程度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现代文明水平。古菊云说:“在我有生之年,我要同关心江河水的人一起,为人类和子孙后代解决用水问题打下某些可作继往开来的基础。”

 

任何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主宰着他的人生旅程,历史上有成就的人都有他的远大理想和执著追求。古菊云的许多记事本的头页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语句:人生短暂如弹指,留点英名在人间;既然来到了人间,就应该给后代留下一点可作纪念的礼物……显然,这就是古菊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菊云人生历程的前半段,是在国营单位从事地质矿产工作,大部分时间就职于产业部门。他的黄金时期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的年代。那个年代要想专心致志搞科学研究、搞发明创造是反叛时代潮流的,而他还能全心扑在事业上,并且作出了惊人的成绩。他的办法是把科学研究融汇到日常工作中去,再加上八小时之外的自我奋斗。

 

古菊云从事地质事业的时期,虽然经历了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但他还是以其坚强的毅力矫健地走过来了。而困难与挫折最多的是第二次创业。“二次创业,对我们来说,首先难在资金,其次是维权。”古菊云对记者说:“资金是我们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那个时候的秀才一般都无积蓄,幸好我是搞地质矿产的,有很多开矿老板请我做技术指导,有一笔收入,这点收入就是我们办所初期的基本费用,但很难维持。于是我想到了向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环保局等单位申请科研经费,它们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为了使研究所生存下去,我也找过时任广东省常务副省长的卢钟鹤和时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的陈开技,他们都十分关心我和我的事业,批转有关部门提供了一定数额的经费。‘只要一息尚在,绝不轻易言败’,这是我时刻铭记在心的自慰之词。”

 

在采访中,古菊云道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事情。按党的十七大精神,我国的执法部门是否应对那些为建立创新型国家而拼搏奋斗的优秀人才给予更多的法制保障?

 

如今,对古菊云来说,最宝贵的财富不是荣誉,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时间。他告诉记者:“我还有很多心愿未了,恐怕上帝没有那么多时间给我了。”记者内心十分敬佩古教授,因为他是科学工作者的光辉榜样。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年轻知识分子,至少应该向他学点儿精神。

 

认识古菊云教授至今8年,为人低调的他一直婉拒记者的采访要求。在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年逾古稀的古教授兴奋得像个小孩,一改往日低调作风,爽快地接受了笔者采访。8月26日本报头版刊出访问文章《古稀教授赶上百年奥运》。碍于版面,笔者文章写得不长,但古菊云的故事很长。

 

访问结束时,古菊云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本泛黄的工作手册递给记者:“这是我的心情记录,几十年来一直陪伴我。”记者十分感动,接过手册,只见封面写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记者在想,这不正是他一生不畏艰险、科研报国的真实精神写照吗?

来源:《科学时报》 2008年9月3日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