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周春来——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技术专家周春来——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5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专家信息:

周春来,男,1956年2月出生,汉族。工学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6---1986.8 河北承德行署计经委助理工程师。

1986.9---1989.2 哈尔滨工业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1989.3---1992.8 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1992.9---2002.8 中国航空工业科学技术总公司,通讯工程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2002.9--- 中国传媒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

2006年获河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

研究生课程:《模式识别》、《智能控制技术》。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智能控制系统,智能设计方法、广播电视自动监控系统等。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在河北承德行署计经委工作期间,独立设计并完成“粮食加工厂挂面自动生产线”项目。

2.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期间,参加“863”课题—信息处理技术课题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手写楷书汉字识别系统”。

3.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期间,独立完成“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

4.参加河北省科研课题,完成“工程图自动识别系统”的识别算法及相应的程序。

5.在中国航空工业科学技术总公司独立完成“激光照排机”控制系统的全部硬件及软件的设计、调试,实现商品化。

6.独立开发完成控制条形码打印机的条形码打印软件(先后3个版本);独立开发“资产管理软件”。

7.独立设计多个单位的无线扩频计算机网络,完成调试并组织安装。

8.独立完成多个扩频微波通讯系统的组网设计,完成调试及组织安装;所做的网络、通讯工程涉及众多行业,技术方面包括:语音、数据通讯,图像监控等。

9.从2001年到2003年,参加(排名第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承担的国防科技预研项目:“武器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继电器CAD技术研究”,负责系统总体,算法及全部软件的编程实现,成果形式:软件。已完成。

10.2004年完成广电总局项目“基于动态联盟的协同设计技术研究”(排名第二)。

科研成果:

长期在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很强的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以及丰富的控制系统、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开发经验。在中国航空工业科学技术总公司工作期间,研发了激光照排机等多种产品;设计实施了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等众多工程项目。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广播电视自动监控技术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

发表论文:

1 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井下铁路信号PLC控制系统的研究 苗志全; 周春来; 张波 煤矿机械 2009-02-15

2 0.4kV供电网智能监控系统研究 杨红波; 周春来; 牟春明; 李红梅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9-11-10

3 决策规则获取算法及规则表示 周春来; 李志刚; 孟跃进; 孟庆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02-01

4 复杂背景下的条码类图像提取与校正 姜忠诚; 周春来; 纪蕴宜 微计算机信息 2007-01-30

5 供电网工况参数SCADA系统设计 李红梅; 周春来; 牟春明; 杨红波 自动化博览 2008-11-15

6 基于ICP算法的距离图像配准研究 赵成安; 周春来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30

7 走进现代工艺系列之四 CAPP在电气行业应用探讨 孟跃进; 孟庆龙 ; 王卫成; 周春来 电气制造 2008-07-25

8 基于嵌入式Web的发射机远程监控系统 周春来 ; 赵成安; 孙芳 控制工程 2008-09-20

9 基于MDT三维参数化模型的继电器建模技术 周春来; 孟跃进; 孟庆龙 低压电器 2005-11-20

10 基于蚁群算法的故障树构造算法 周春来; 李志刚 第一届维修工程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6-10-01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获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2.获文化部科技进步奖。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