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王继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家、东南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10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王继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家王继刚——东南大学教授 

专家信息:

王继刚,男,教授1973年12月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2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工艺专业。

2002年9月进入东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2004年4月晋升副教授。

2007年以副教授晋升博士生导师。

2009年4月晋升教授。

社会兼职:

1.中国硅酸盐学会江苏省分会会员,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加工应用专委会会员。

2. 《Global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工程塑料应用》、《科技创新导报》等期刊编委。

3.《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等期刊审稿人。

4. 法国La Fondation Franco-Chinoise pour la Science et ses Applications (FFCSA)基金会博士后。

5.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 l’Aéronartique et l’Espace (法国国家高等航空与航天学院,SUPAERO)任客座教授(2007,4-2008,3在法国)。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新型炭材料、梯度功能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生物医用陶瓷材料。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参与完成的项目有:

1. 2000,1~2003,12,“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型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Tokamak)核聚变实验装置”子课题“HT-7U用高性能炭基复合材料的研制(0120011704)”。

2. 2001,10~2004,6,国防科工委民口配套“粘胶基炭纤维XXX研制(MKPT-XX-004)”。

3. 2002,1~2005,1,总装备部预研课题“高密度XX散热材料(XXXXX)”。

4. 2007,4~2008,3,Airbus公司委托课题“Contribution à la modélisation des dommages structuraux dus à l’impact de glace”。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项目有:

1.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XXXX工程”课题“XXXX的耦合机理研究(2009-XXXX)。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03004、20874011)。

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人才课题(BK2004409)。

4.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2009]1001号)。

5. 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4012001003),东南大学科技基金(XJ2008321)等。

发明专利:

1. 一种耐热炭材料粘结剂及其使用方法,ZL99121262.2,刘朗,王继刚,郭全贵,宋进仁,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03-8-20。

2. 一种用于粘接炭材料的粘结剂,ZL99123064.7,刘朗,王继刚,郭全贵,宋进仁,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03-8-20。

3. 一种室温固化型高温粘结剂,ZL01131682.9,刘朗,王继刚,郭全贵,宋进仁,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05-12-14。

4. 混凝土加固用复合材料片材及加工方法,申请号:0313563.1,钱春香,王继刚,郑孝霞,东南大学,2003-11-19。

5. 一种可应用于陶瓷材料高温连接的树脂型高温粘结剂,申请号:200610098029.3,王继刚,蒋海云,东南大学,2007-05-16。

6. 利用化学转化法提高有机树脂残炭值的方法,申请号:200610098065.X,王继刚,,蒋海云,东南大学,2007-06-27。

7. 医用钛合金植入材料表面的氮化碳改性薄膜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200910030710.8,王继刚,刘敏,东南大学,2009-10-14。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

2010年

1.  Haiyun Jiang, Jigang WANG*, Shenqing Wu, Baosheng Wang, Zhangzhong Wang, Pyrolysis kinetics of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by non-isothermal thermogravimetry, Carbon,2010, 48(2) 532-536.

2.  Jigang WANG*, Nan Jiang, Haiyun Jiang,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modified by boron carbid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0,120(1)187-192.

2009年

3.  Jigang WANG *, Nan Jiang, Blood compatibilities of carbon nitride film deposited on biomedical NiTi alloy, 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2009,18(10),1321-1325.

4.  Jigang WANG *, Nan Jiang, Haiyun Jiang, Effect of the evolution of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on the high-temperature bon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2009,29(7),718-723.

5.  Jigang WANG *, Haiyun Jiang, Quangui Guo, Lang Liu, Jinren Song, Shihong Bai and Shengru Qiao,High-Temperature Joining of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by an Organic Resin Adhesive, Journal of Adhe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23(1)115-123.

6.  Jigang WANG *, Haiyun Jiang, Nan Jiang, Study on the pyrolysis of phenol-formaldehyde (PF) resin and modified PF resin, Thermochimica Acta, 2009,496(1-2)136-142.

7.  蒋海云,王继刚,吴申庆,B4C改性酚醛树脂粘接SiC陶瓷的高温性能,复合材料学报,2009,26(1) 7-12 。

8.  刘敏,王继刚,NiTi合金上沉积氮化碳薄膜的力学和血液相容性研究,无机材料学报,2009,24(3)491-496。

9.  王继刚, 蒋南, 蒋海云,B4C改性呋喃树脂在高温热裂解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9-11-07。

2008年

10. 蒋海云,王继刚, 吴申庆,酚醛树脂的高温裂解色谱质谱分析, 功能材料, 2008-06-20。

11. 刘敏,王继刚,生物医用氮化碳薄膜的力学性能比较研究, 化工时刊, 2008-06-25。

2007年

12. Haiyun Jiang, Jigang WANG *, Zhichao Duan, Fan Li,Study on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modified by ceramic additive,F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in China,2007,1(1)35-39.

13. 王继刚,李红, 张旭海, 李凡, 蒋建清,无定型CNx超硬薄膜的生长过程研究,材料工程, 2007-04-20。

14. 蒋海云,王继刚,吴申庆,B4C改性酚醛树脂对Si3N4的高温粘接性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7-02-15 。

2006年

15. Jigang WANG *, Nan Jiang, Haiyun Jiang,The high-temperatures bonding of graphite/ceramics by organ resin matrix adhesiv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2006,26(7)532-536.

16. Jigang WANG *, Nan Jiang, Quangui Guo, Lang Liu, Jinren Song,Study on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modified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adhesive for the high-temperature bonding of graphite,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2006,348(1-2)106-113.

17. 蒋海云,王继刚,段志超,李凡,碳化硼改性酚醛树脂的高温结构演变特性,材料研究学报, 2006-04-25。

18. 王继刚,李红,张旭海,李凡,蒋建清,磁控溅射法制备CNx薄膜及其结构表征, 材料工程, 2006-07-20。

2005年

19. Jigang WANG*, Quangui Guo, Lang Liu, Jinren Song,The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high-temperature adhesives for graphite bond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2005,25(6)495-501.

20. 王继刚, 郭全贵, 刘朗, 宋进仁,陶瓷改性酚醛树脂粘结剂的耐高温性能,  机械工程材料, 2005-02-20。

2004年

21. 王继刚, 郭全贵, 刘朗, 白世鸿, 乔生儒,酚醛树脂基胶粘剂的高温粘接性能,  材料工程, 2004-12-25。

22. 周效谅, 钱春香, 王继刚, 郑孝霞,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拉挤工艺研究与应用现状,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04-02-29。

23. 郑孝霞, 钱春香, 王继刚, 张亚瑜,加固用CFRTP模压成型工艺及片材力学性能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6-20。

2003年

24. 王继刚, 郭全贵, 刘朗, 宋进仁,炭材料的性质与炭-炭粘接性能关系的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03-12-30。

25. 王继刚, 郭全贵,刘朗,宋进仁,炭材料的高温粘结剂(Ⅱ),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3-09-30。

26. 王继刚,郭全贵,刘朗,宋进仁,炭材料的高温粘结剂(Ⅰ),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26(2)63-66。

2002年

27. Ji-gang WANG *, Quan-Gui Guo, Lang Liu, Jin-Ren Song,Study on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dhesives for graphite bonding,Carbon,2002,40(13)2447-245.

28. 王继刚,郭全贵,刘朗,翟更太,宋进仁,高温粘结剂对碳材料的粘接性能,宇航材料工艺,2002,(1)38-41。

29. 王继刚,郭全贵,刘朗,宋进仁,石墨高温粘接部件的抗热震性能研究,新型炭材料,2002,17(1)13-17。

30. 王继刚,郭全贵,刘朗,宋进仁,室温固化型高温粘结剂的制备及其性能,新型炭材料,2002,17(2)19-22 。

31. 王继刚,郭全贵,刘朗,宋进仁,不同添加剂对石墨材料高温粘结性能的影响,无机材料学报,2002,17(3)585-589。

32. 王继刚,郭全贵,刘朗,宋进仁,石墨/氧化铝陶瓷的粘接连接,硅酸盐学报,2002,30(4)465-469。

2001

33. 王继刚,郭全贵,刘朗,宋进仁,热处理对高温粘结石墨部件导电性能的影响,新型炭材料,2001,16(4)27-30,35。

34.王继刚,B4C改性酚醛树脂对石墨材料高温粘接性能的影响,耐火材料, 2001-02。

35. 王继刚,郭全贵,刘朗,宋进仁,白炭黑、B4C改性酚醛树脂粘接石墨高温性能研究,材料工程,2001(9)14-17。

2000年

36. 王继刚,郭全贵,刘朗,宋进仁,硅改性酚醛树脂高温粘结部件的粘接强度及导电性能,材料工程,2000(8)15-17。

37. 王继刚,郭全贵,刘朗,宋进仁,石墨高温粘接界面化学结构变化与粘接性能间的相关性,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25(5)29-33 。

38. 王继刚,郭全贵,刘朗,宋进仁,B4C在石墨高温粘接过程中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及改性机理,新型炭材料,2000,15(2)16-21。

39.王继刚,白炭黑、B4C改性酚醛树脂热解过程的红外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03。

 

 

荣誉奖励:

1.200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2.2004年入选“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

3.200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