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高级搜索 人才直达
招聘推广
招聘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服务 » 科研成果 » 正文

EB病毒伏邪致病理论及益气解毒法治疗干预

 EB病毒伏邪致病理论及益气解毒法治疗干预

     EB
病毒EpsteinBarr1964年首次成功建株的疱疹病毒,它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该病分布广泛,多呈散发性,亦可引起流行。由于它与鼻咽癌恶性肿瘤相关而受到重视,目前已将EB病毒的血清学检查作为早期筛查鼻咽癌的方法。然而,随着鼻咽癌血清学筛查的进行,出现了大量的E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人群,这部分病人即鼻咽癌高危人群,他们急需相应的解释和治疗,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治疗EB病毒的药物。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周小军博士带领研究团队着眼于鼻咽癌高危人群的防治,分别从EB病毒流行病学、中医体质及证候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医基础理论探讨其发病病因及其中医脏腑定位,进而确立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为治疗该病的方法,制成了院内制剂治疗该病,并研究了其疗效机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分别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中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课题组从中医基础进行分析,提出EB病毒伏邪致病理论,通过对321例恶性肿瘤EB病毒感染者的调查,确定EB病毒感染者中医脏腑归属肝和肺。通过对EB病毒感染者中医体质调查,发现气虚质是其特异性的体质,提出了EB病毒邪伏的临床基础是气虚质,同时通过对鼻咽癌古文献分析也发现气虚是鼻咽癌的重要病因之一。通过实验发现EB病毒伏邪致病的分子基础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白介素2低下)和存在明显遗传物质不稳定性(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严重及微核率增高)。

课题组通过实验分析了EB病毒致癌可能机制,认为EB病毒潜伏膜蛋白1通过survivin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并可导致肿瘤坏死相关因子1表达并促进抗凋亡活性;EB病毒和TPA的协同作用促使人胚鼻咽上皮细胞逃避老化期进入永生化阶段,并具有体外转化特征。因而可将EB病毒感染者作为鼻咽癌高危人群。

针对EB病毒气虚邪伏病机,确立益气解毒法治疗EB病毒感染。在申请发明专利的同时,课题成果已被制成医院内制剂,名称为鼻咽解毒颗粒(批准文号:粤药制字Z07-0013),用于EB病毒感染的防治,通过改善EB病毒感染者气虚体质并提高IL-2水平实现疗效。实验研究显示益气解毒法可抑制淋巴瘤Raji细胞DNA复制,诱导EB病毒凋亡活力,促进机体树突状细胞成熟分化和功能活性表达,解除EB病毒相关抗体免疫封闭,改善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耐受,从而达到抑制EB病毒及肿瘤目的。

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EB病毒感染率为1.09%,显示该病治疗药物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目前全国并无治疗EB病毒感染者的药物。故课题所研发的药物开发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推广价值,在防治EB病毒感染的同时,还可达到预防鼻咽癌的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课题负责人简介

周小军,男,博士,博士后,中山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耳鼻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常务编委,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第一、二版)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中山市科技进步奖6项。参编著作10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发明专利1 

[ 创新服务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联盟在线
文章搜索
 
科研成果
等待您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