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平,男,1963年3月出生于杭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现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计量学院副院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加入浙江农业科学院工作。
1991、1995和1997年分别晋升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
1995年任命为植保所副所长。
1995年获浙江农业大学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招收的博士学位。
1997年至2000年分别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和日本九州农业试验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0年任命为所长。
2004年9月加入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05年3月被任命为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8年11月任中国计量学院副院长。
学术兼职:
1、浙江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
2、中国昆虫学会理事。
3、浙江省科协委员。
4、昆虫学报编委。
5、浙江农业学报编委。
6、中国水稻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7、浙江大学兼职博导。
8、安徽农业大学博导。
9、杭州师范学院生理生态点硕士生导师。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研究生课程“个体生态学”。
培养研究生情况:
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生2名,在杭州师范大学生态点招收硕士研究生5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昆虫致害性变异及其应用研究、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防治、生物制药和应用研究。
承担的科研情况:
近5年来共主持和承担包括国家攀登计划、国家支撑计划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人员重点项目、浙江省人才科技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
在研课题:
1 、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减灾控害治理系统( 2001-2003 ),浙江省科技厅“十五”重点攻关项目(编号 011102202 ),主持;
2 、生物多样性在稻田害虫可持续治理中的应用( 2001-200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人才科技专项基金( RC97018 ),主持;
3 、植物源高效低毒杀虫剂的研制和开发( 2002-2004 ),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编号: 021102533 ),主持;
4 、共生菌对褐飞虱致害性变异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理( 2003-2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270199 ),主持;
5 、茭白新品种选育及其在无害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004-2006 ),浙江省重点攻关项目( 2004C 22004 ),主持;
6 、褐飞虱共生菌的离体培养、分子鉴定和在不同地理种群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2005-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470227 ),主持;
7 、高效低毒蔬菜专用生物杀菌剂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 2004-2007 ),浙江省重大招标项目( 2004C 12015 ),主持;
8 、第二代新型生物农药产业化中试与利用——高效植物源杀虫剂的产业化中试研究( 2006-2009 ),浙江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 2006C 12032 ),主持。
科研成果: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第二完成人),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第二完成人),浙江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第三完成人),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分别为第一完成人和第五完成人),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均为第一完成人),浙江省丰收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其他奖励3次。
1、2004年12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茭白主要病虫害治理关键技术及无害化生产”项目获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2002年11月,浙江省科技进步奖,“褐飞虱致害性的检测、变异规律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项目获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3、1996年10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的国外虫源地和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项目获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4、1997年12月,国家科技进步奖,“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的国外虫源地和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项目获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5、1992年12月,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项目获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6、1996年12月,“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的国外虫源地和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项目获国家财政部,计委和科委颁发的国家八五重大成果奖,第二完成人;
7、2002年7月,浙江省农业丰收奖,“生境多样性对稻田天敌的保护作用及生境调节技术”项目获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8、2004年12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高产多抗杂交稻新组合协优 963 选育与推广”项目获二等奖,第五完成人;
9、2000年5月,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褐飞虱人工饲料的创制及氨基酸营养研究”项目获一等奖,第七完成人。
发明专利:
1 一种茶尺蠖的人工饲料,其制备及茶尺蠖的饲养方法 陈建明;俞晓平;李骁骏;周铁锋;陈列忠;郑许松;张珏锋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007-10-03
2 一种捕食性天敌对稻飞虱控制能力的田间评价方法 吕仲贤;郑许松;徐红星;俞晓平;陈建明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008-03-12
3 银杏作为植物杀虫剂的应用 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郑许松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003-02-26
4 雷公藤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徐红星;陈列忠;郑许松;张珏锋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004-11-10
5 新多抗菌素及制备方法和所产生的农作物病害防治药物 夏湛恩;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陈列忠;张珏锋;吴文娟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005-01-12
6 一种雷公藤生物碱复配微乳剂农药 陈列忠;俞晓平;陈建明;郑许松;张珏峰;申屠旭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006-09-06
7 一种雷公藤生物碱复配杀虫剂 俞晓平;陈列忠;陈建明;郑许松;张珏峰;申屠旭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006-09-06
8 一种评价稻飞虱天敌捕食能力的诱捕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吕仲贤;俞晓平;徐红星;香广伦;胡萃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007-02-28
9 一种高效防治茶尺蠖的雷公藤复配杀虫剂 陈建明;董道青;陈列忠;俞晓平;张珏锋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008-10-22
10 一种氟虫腈微胶囊悬浮卫生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陈列忠;王世贵;俞晓平;陈建明;张珏锋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008-11-19
11 一种毒死蜱和吡蚜酮复配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陈列忠;俞晓平;陈建明;张珏锋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008-11-19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近十年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一级核心刊物60余篇。
出版专著:
1、《中国无公害农业的发展策略和途径》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2、《茭白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大全》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发表论文:
1 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耐寒性的室内评价 何月平; 张珏锋; 陈列忠; 俞晓平; 陈建明 长江蔬菜 2010-07-28
2 浙江省茭白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陈建明; 俞晓平; 陈列忠; 何月平; 张珏锋; 沈学根; 符长焕 长江蔬菜 2010-07-28
3 类酵母共生菌与灰飞虱卵巢发育和产卵量的关系 白旭; 董胜张; 边亚琳; 俞晓平; 陈建明 植物保护学报 2009-10-15
4 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生长的影响 陈建明; 何月平; 张珏锋; 李娜; 陈列忠; 俞晓平 植物保护 2009-12-08
5 夹竹桃叶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活性 董道青; 陈建明; 俞晓平; 陈列忠 农药学学报 2009-03-15
6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耐虫特性研究 陈建明; 俞晓平; 程家安 作物学报 2009-05-12
7 施氮对白背飞虱在水稻上适应性的影响 徐红星; 张珏锋; 郑许松; 俞晓平; 吕仲贤 中国水稻科学 2009-03-10
8 夹竹桃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杀作用评价 董道青; 陈建明; 俞晓平; 陈列忠 浙江农业学报 2009-03-25
9 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及其2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 张珏锋; 陈建明; 陈法军; 郑许松; 陈列忠; 俞晓平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6-10
10 双季茭白龙茭2号的抗虫性和耐寒性评价 何月平; 张珏锋; 陈列忠; 俞晓平; 陈建明 中国蔬菜 2009-11-15
11 褐飞虱体内酵母类共生菌的形态观察 陈法军; 张珏锋; 夏湛恩; 吕仲贤; 俞晓平 动物分类学报 2006-01-30
12 雷公藤植物源农药的制备工艺及优化 陈列忠; 王开金; 陈建明; 吕仲贤; 郑许松; 徐红星; 张珏锋; 俞晓平 现代农药 2006-02-10
13 茭白害虫长绿飞虱的发生规律 郑许松;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张珏峰; 陈列忠;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1-25
14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陈建明; 俞晓平; 程家安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1-25
15 氮肥对天敌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及其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例证 吕仲贤; 俞晓平; Heong KL; 胡萃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3-25
16 褐飞虱不同致害性种群体内共生菌18SrDNA部分序列比较 张珏锋; 吕仲贤; 陈法军; 陈建明; 郑许松; 徐红星; 陈列忠; 俞晓平 昆虫学报 2006-03-20
17 茭白孕茭前后植株叶片和叶鞘器官中游离氨基酸和总糖含量的变化 郑许松; 陈法军; 陈建明; 陈列忠; 张钰锋; 俞晓平 科技通报 2006-07-15
18 三种稻飞虱成虫体内酵母类共生菌的形态差异 陈法军; 曾敏; 张珏锋; 陈列忠; 吕仲贤; 叶恭银; 俞晓平 动物分类学报 2006-10-30
19 共生菌在褐飞虱防治中的应用 陈列忠; 俞晓平; 陈建明; 吕仲贤; 郑许松; 张珏锋 农药 2006-11-10
20 雷公藤非生物碱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 徐红星; 陈建明; 吕仲贤; 陈列忠; 俞晓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10-30
21 一株银杏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申屠旭萍; 俞晓平; 夏湛恩; 徐红星 植物保护 2006-06-08
22 植物内生菌及其代谢物在生物农药创制中的应用 俞晓平; 陈列忠; 申屠旭萍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23 水稻与褐飞虱互作过程中虫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个体大小及数量变化 陈法军; 张珏锋; 陈建明; 郑许松; 陈列忠;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24 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王开金; 陈列忠;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25 雷公藤生物碱盐酸盐的制备及其活性测定 陈列忠; 王开金; 陈建明; 郑许松; 张珏锋;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26 九种无公害农药对铜绿金龟子和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测定 陈建明; 陈忠其; 俞晓平; 郑许松; 陈列忠; 张珏锋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27 雷公藤生物碱乳油中雷公藤次碱和吉碱的分析测定 陈列忠; 王开金; 陈建明; 郑许松; 张珏锋;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28 茭白种质资源对胡麻斑病和锈病的抗性鉴定和分析 郑许松; 陈建明; 陈列忠; 张珏锋; 郑春龙;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29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徐红星; 吕仲贤; 陈建明; 陈列忠;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30 茭白黑粉菌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林源吉; 夏湛恩;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31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 徐红星; 吕仲贤; 陈建明; 陈列忠;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32 茭白种质资源对二化螟和长绿飞虱的抗性评价 郑许松; 陈建明; 陈列忠; 张珏锋; 郑春龙;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33 茭白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综合鉴定与评价 郑许松; 陈建明; 陈列忠; 张珏锋; 郑春龙;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34 植物内生菌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徐红星; 吕仲贤; 俞晓平; 张传溪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35 新型微生物杀虫剂—Spinosad(多杀菌素)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陈建明; 左景行; 俞晓平; 郑许松; 陈列忠; 张珏锋 浙江农业学报 2006-09-25
36 氮肥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及其对水稻主要害虫种群的诱导 吕仲贤; 俞晓平; Kong Luen HEONG; 胡萃 中国水稻科学 2006-11-10
37 不同间栽模式对茭白病虫害的控制作用 郑许松; 郑春龙; 陈建明; 陈列忠; 张珏锋; 刘宝法; 俞晓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06-12-11
38 氮肥对水稻叶冠层捕食性天敌种群及其自然控制能力的影响 吕仲贤; 俞晓平; K L Heong; 胡萃 植物保护学报 2006-09-30
39 不同水稻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及其与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的关系 徐红星;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俞晓平 植物保护学报 2006-09-30
40 一枝黄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王开金; 陈列忠; 俞晓平 科技通报 2007-01-15
41 水稻植株在二化螟为害后的生理变化 徐红星; 吕仲贤; 蒋学辉; 俞晓平; 陈建明; 郑许松 中国水稻科学 2007-05-10
42 雷公藤生物碱及其杀虫作用研究进展 陈列忠; 王开金; 陈建明; 郑许松; 张珏锋; 俞晓平 中国生物防治 2007-05-08
43 枸骨内生真菌抗菌代谢产物的鉴定及活性研究 陈列忠; 陈建明; 郑许松; 张珏锋; 俞晓平 农药学学报 2007-06-15
44 银杏内生真菌No.1028代谢产物的抗真菌活性及其培养生物学特性 申屠旭萍; 陈列忠; 俞晓平 植物保护学报 2007-04-15
45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哈茨木霉菌代谢产物中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的含量 陈列忠; 申屠旭萍; 陈建明; 郑许松; 张珏锋; 俞晓平 分析化学 2007-09-15
46 一株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张珏锋; 吴鸿; 陈建明; 郑许松; 陈列忠; 俞晓平 中国水稻科学 2007-09-10
47 浙江省灰飞虱对吡虫啉、锐劲特和毒死蜱的抗药性监测 张晓婕; 陈建明; 陈列忠;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7-11-25
48 RP-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雷公藤根皮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 陈列忠; 王开金; 陈建明; 郑许松; 张珏锋; 俞晓平 药物分析杂志 2007-02-28
49 茶皂素对雷公藤乳油防治茶尺蠖幼虫的增效作用 董道青; 陈建明; 俞晓平; 陈列忠; 张珏锋 茶叶科学 2008-06-15
50 高温对灰飞虱体内类酵母共生菌和耐药性的影响 张晓婕; 俞晓平; 陈建明 中国水稻科学 2008-07-10
51 褐飞虱在适应抗性水稻品种“IR26”过程中的氨基酸含量变化 徐红星;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俞晓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07-15
52 木霉菌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石一珺; 申屠旭萍; 俞晓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10
53 不同产地硅藻土对储粮害虫的杀虫效果评价 陈建明; 俞晓平 粮食储藏 2008-10-25
54 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其抗白背飞虱的关系 陈建明 ; 俞晓平; 陈俊伟; 吕仲贤; 程家安; 陶林勇; 郑许松; 徐红星 核农学报 2003-12-20
55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为害的耐性和补偿作用评价 陈建明; 俞晓平; 程家安; 吕仲贤; 郑许松; 徐红星 中国水稻科学 2003-09-30
56 银杏叶粗提物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 徐红星;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王清 中国生物防治 2003-05-08
57 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郑许松;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叶恭银 植物保护 2003-06-08
58 稻株含氮量和密度对褐飞虱存活、发育和生殖特性的影响 吕仲贤; Heong Kong-Luen; 俞晓平; 胡萃 生态学报 2005-08-25
59 电子取食监测仪在植物抗虫性研究中的应用 陈建明; 俞晓平; 程家安 昆虫知识 2005-09-26
60 植物耐虫性的研究方法 陈建明; 俞晓平; 程家安 植物学通报 2005-08-30
61 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抗性的筛选及评价 陈建明; 俞晓平; 程家安; 吕仲贤; 郑许松; 徐红星 中国水稻科学 2005-12-30
62 稻飞虱酵母类胞内共生菌的组织学研究进展 陈法军; 张珏锋; 俞晓平 昆虫知识 2005-11-26
63 不同营养源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及寄生能力的影响 郑许松;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应用生态学报 2003-10-30
64 白背飞虱对水稻抗虫品种N_(22)的适应性研究 陈建明; 俞晓平; 吕仲贤; 陶林勇; 郑许松; 徐红星; 程家安 应用生态学报 2003-11-30
65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耐虫性反应及稻株营养成分的变化 陈建明; 俞晓平; 吕仲贤; 郑许松; 徐红星; 程家安; 刘光杰 应用生态学报 2003-12-30
66 雷公藤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 徐红星; 俞晓平; 陈建明; 吕仲贤; 郑许松; 韩国兴 浙江农业学报 2003-04-25
67 水生蔬菜茭白及其无害化生产技术 俞晓平; 李建荣; 施建苗; 邓树青; 邓曹仁; 吴春; 李宝福 浙江农业学报 2003-06-25
68 茭白田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郑许松;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张珏锋; 叶恭银 浙江农业学报 2003-06-25
69 二化螟取食茭白和水稻后生物学特征表现的比较 陈建明; 俞晓平; 郑许松; 徐红星; 吕仲贤; 张珏锋 浙江农业学报 2003-06-25
70 茭白锈病和胡麻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无害化防治 叶琪明; 顾国平; 李建荣; 蔡国梁; 符长焕; 周仕龙; 邓曹仁; 陈丽萍; 方华平;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3-06-25
71 茭白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规律及其防治策略 张珏锋; 俞晓平; 陈建明; 吕仲贤; 郑许松; 徐红星 浙江农业学报 2003-06-25
72 茭白田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和无害化治理技术 陈建明; 俞晓平; 郑许松; 徐红星; 吕仲贤; 张珏锋 浙江农业学报 2003-06-25
73 夹竹桃叶提取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郑许松;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张珏锋; 叶恭银 浙江农业学报 2003-06-25
74 银杏叶粗提物对茭白二化螟的生物活性 郑许松; 叶恭银;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浙江农业学报 2003-06-25
75 农药新剂型在茭白无害化生产中的应用 陈列忠; 俞晓平; 陈建明; 叶琪明; 方华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3-06-25
76 浙江省茭白无害化生产技术规程及实施意见 徐红星; 俞晓平; 陈建明; 吕仲贤; 郑许松; 张珏锋 浙江农业学报 2003-06-25
77 不同水稻品种受褐飞虱危害后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 陈建明; 俞晓平; 程家安; 吕仲贤; 徐红星 植物保护学报 2003-08-15
78 氮肥对稻株含水量和伤流液的影响及其与对褐飞虱为害耐性的关系 吕仲贤; Sylvia VILLAREAL; 俞晓平; HEONG Kongluen; 胡萃 中国水稻科学 2004-04-30
79 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和治理策略 陈建明; 俞晓平; 陈列忠; 吕仲贤; 郑许松; 徐红星; 张珏锋 浙江农业学报 2004-12-25
80 我国近年来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重要研究进展——非化学控害技术研究 何忠全; 毛建辉; 张志涛; 禹盛苗; 范永坚; 俞晓平; 黄炳超; 陈其志 植物保护 2004-04-08
81 二化螟在茭白上的钻蛀行为及其防治方法 俞晓平; 郑许松; 徐红星; 陈建明; 张珏锋 植物保护学报 2004-02-15
82 放养中华鳖防治茭白田福寿螺试验 郑许松;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张珏锋; 陈列忠; 俞晓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05-02-11
83 稻田氮肥施用量对黑肩绿盲蝽捕食功能的影响 吕仲贤; 俞晓平; HEONG Kong-Luen; 胡萃 昆虫学报 2005-02-15
84 浙江省12个主栽茭白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俞晓平; 张珏锋;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徐红星; 陈列忠 科技通报 2005-03-20
85 植物耐虫性研究进展 陈建明; 俞晓平; 程家安; 郑许松; 徐红星; 吕仲贤; 张珏锋; 陈列忠 昆虫学报 2005-04-15
86 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郑许松; 陈列忠; 张珏峰; 申屠旭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05-02-25
87 雷公藤次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陈列忠; 陈建明; 吕仲贤; 申屠旭萍; 郑许松; 徐红星; 张珏锋; 俞晓平 农药 2005-04-01
88 尖钩宽黾蝽的越冬研究 陈建明; 俞晓平; 吕仲贤; 郑许松 昆虫知识 1999-02-15
89 褐飞虱越冬种群和田间种群的致害性比较 吕仲贤; 俞晓平; 陈建明; 郑许松; 唐健; 张志涛 中国水稻科学 1999-01-10
90 淹水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稻株营养成分的影响 郑许松;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胡继承 中国水稻科学 1999-04-10
91 籼型杂交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研究 王建军; 俞晓平; 吕仲贤; 陶林勇; 石守鋆; 董文其1 中国水稻科学 1999-10-10
92 除草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影响 陈建明; 俞晓平; 吕仲贤 广西植保 1999-08-30
93 田间发生与室内驯化的褐飞虱生物型2的特性比较 吕仲贤; 俞晓平; 陈建明; 郑许松; 徐红星; 张志涛 中国水稻科学 2002-03-30
94 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抗性的评价 吕仲贤; 俞晓平; 陶林勇; 巫国瑞; 陈建明; 郑许松; 徐红星 中国农业科学 2002-02-20
95 银杏叶粗提物对小菜蛾的拒避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 徐红星;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华东昆虫学报 2002-06-30
96 茭白田蜘蛛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 郑许松;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昆虫天敌 2002-06-25
97 白背飞虱取食为害后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抗虫性的关系 陈建明; 俞晓平; 陈俊伟; 吕仲贤; 程家安; 郑许松; 徐红星; 刘光杰 武夷科学 2002-06-15
98 定量研究刺吸式昆虫取食行为的有效方法——电子取食监测仪的原理和应用技术 陈建明; 俞晓平; 程家安; 吕仲贤; 郑许松; 徐红星 浙江农业学报 2002-08-25
99 银杏叶粗提物对桃蚜种群的抑制作用 郑许松;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浙江农业学报 2002-10-25
100 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的致害性变异和为害特征(英文) 吕仲贤; 俞晓平; 巫国瑞; 陶林勇; 陈建明; 郑许松 Entomologia Sinica 1999-05-15
101 农用化学品对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英文) 陈建明; 俞晓平; 吕仲贤; 郑许松; 程家安 Entomologia Sinica 1999-05-15
102 杂交水稻的褐飞虱抗性研究 王建军; 俞晓平; 陶林勇; 吕仲贤; 石守鋆; 董文其 浙江农业学报 1999-07-25
103 浙江省水稻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的模式和今后发展的思考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1999-11-25
104 水稻病虫害治理中新的范例和研究机会 K.L.Heong; 俞晓平 浙江农业学报 1999-11-25
105 除草剂和杀菌剂对白背飞虱成虫的杀伤作用 陈建明; 俞晓平; 吕仲贤; 郑许松; 程家安 浙江农业学报 1999-11-25
106 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逆性 吕仲贤; 俞晓平; 陈建明; 郑许松; 张志涛 浙江农业学报 1999-11-25
107 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持抗性的鉴定 陶林勇;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浙江农业学报 1999-11-25
108 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963的抗性研究 王建军; 俞晓平; 吕仲贤; 柴荣耀; 董国堃; 周扬 浙江农业学报 1999-11-25
109 水稻害虫及其天敌在生境间迁移的监测方法和原理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徐红星; 陶林勇; K.L.Heong 浙江农业学报 1999-11-25
110 稻飞虱天敌在茭白田与水稻田之间的迁移规律 郑许松;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浙江农业学报 1999-11-25
111 捕食性天敌在单季稻田与非稻田生境间的迁移规律及其保护利用 刘志龙; 王连生; 杜一新; 俞晓平; 吕仲贤; 郑许松; 梅晓青; 潘慧萍 浙江农业学报 1999-11-25
112 温度和密度对尖钩宽黾蝽越冬代成虫耐饥力和生殖力影响 陈建明; 俞晓平; 吕仲贤; 郑许松 浙江农业学报 1999-11-25
113 除草剂和杀菌剂对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影响 陈建明; 俞晓平; 吕仲贤; 郑许松; 程家安 植物保护学报 1999-05-15
114 不同生物型褐飞虱的取食和产卵行为 吕仲贤; 俞晓平; 谢忠平; 陈建明; 郑许松 植物保护学报 1999-08-15
115 不同温度下浸水对褐飞虱生存、繁殖及其寄主的影响 吕仲贤; 俞晓平; 郑许松; 陈建明 生态学报 2000-07-30
116 水稻植株防御白背飞虱为害的某些生理反应 陈建明; 俞晓平; 葛秀春; 吕仲贤; 程家安; 颜红岚; 刘光杰; 郑许松; 陶林勇; 孔令军 中国水稻科学 2000-01-10
117 越冬代尖钩宽黾蝽耐饥力的研究 陈建明; 俞晓平; 吕仲贤; 郑许松 应用生态学报 2000-08-18
118 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的抗逆性 吕仲贤; 俞晓平; 陈建明; 郑许松; 唐健 应用生态学报 2000-10-18
119 杀虫剂对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影响 徐红星; 郑许松; 童中华; 吕仲贤; 陈建明; 俞晓平; 陶林勇 浙江农业学报 2000-05-25
120 共生菌在褐飞虱致害性变化中的作用 吕仲贤; 俞晓平; 陈建明; 郑许松; 徐红星; 陶林勇 昆虫学报 2001-05-15
121 二化螟在水稻培矮和秀水11上的为害和生长发育比较 徐红星;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浙江农业科学 2001-12-11
122 不同虫源和致害性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种群动态 吕仲贤; 俞晓平; 陈建明; 郑许松; 徐红星 华东昆虫学报 2001-06-30
123 缨小蜂对颜色的选择性和粘卡技术的应用研究 郑许松; 徐红星;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陶林勇 华东昆虫学报 2001-12-30
124 卵跳小蜂Ooencyrtus nezarae Ishii对豆缘蝽和豆璧蝽卵的选择性和密度反应(英文) 俞晓平; 和田节 Entomologia Sinica 2001-09-30
125 太湖灌溉稻区植被多样性研究初报 徐红星; 郑许松; 吕仲贤; 陈建明; 俞晓平; 陶林勇 杂草科学 2001-03-25
126 水稻田和茭白田越冬代二化螟成虫习性研究 徐红星;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陶林勇; 卜卫良 浙江农业学报 2001-05-25
127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和治理 俞晓平; 和田节; 李中方; 吕仲贤; 孙乐平; 朱亚红; 陈建明; 郑许松; 徐红星 浙江农业学报 2001-09-25
128 拟水狼蛛在水稻与茭白田之间的转移 俞晓平; 郑许松; 徐红星; 吕仲贤; 陈建明; 陶林勇 昆虫学报 2002-10-15
129 黑肩绿盲蝽在寄生植物、飞虱和叶蝉卵上的生长和发育 俞晓平; 胡萃 中国水稻科学 1996-10-10
130 非稻田生境与稻飞虱卵期主要寄生蜂的关系 俞晓平; 胡萃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6-04-06
131 稻飞虱和叶蝉的寄主范围以及与非稻田生境的关系 俞晓平; 胡萃 浙江农业学报 1996-05-25
132 稻田生态系统中飞虱、叶蝉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和相互关系 俞晓平; 胡萃 科技通报 1997-07-20
133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灾害的长期预测 巫国瑞; 俞晓平; 陶林勇 中国农业科学 1997-08-20
134 褐飞虱虫源的致害特性研究 吕仲贤; 俞晓平; 陶林勇; 陈建明; 郑许松; 张启华; 黄凤宽; 唐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10-30
135 稻田常用杀菌剂对褐飞虱若虫的杀伤作用 陈建明; 俞晓平; 昌仲贤; 郑许松 中国水稻科学 1998-07-10
136 尖钩宽黾蝽不同翅型成虫的生殖力比较研究 陈建明; 俞晓平; 吕仲贤; 郑许松 昆虫天敌 1998-06-25
137 不同猎物对尖钩宽黾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陈建明; 俞晓平; 吕仲贤; 郑许松 浙江农业学报 1998-03-25
138 褐飞虱泌露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俞晓平; 巫国瑞 昆虫知识 1992-04-30
139 我国褐飞虱生物型监测初报 陶林勇; 俞晓平; 巫国瑞 中国农业科学 1992-03-31
140 褐稻虱生物型监测技术的研究 俞晓平; 叶恭银 科技通报 1993-08-29
141 水稻品系“9101”对白背飞虱产卵的抗性以及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性的关系 许跃; 俞晓平 植物保护学报 1988-04-01
142 稻飞虱饲料苗中昆虫卵的清除方法 俞晓平 昆虫知识 1990-05-01
143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耐性和抗生性的研究 俞晓平; 巫国瑞; 胡萃 植物保护学报 1990-12-31
144 水稻品种抗稻飞虱筛选技术的评价 俞晓平; 巫国瑞; 陶林勇 昆虫知识 1991-01-31
145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水稻品种上的为害特性 俞晓平; 巫国瑞; 陶林勇 中国水稻科学 1991-07-02
146 褐飞虱若干地理种群的主要为害特性研究 俞晓平; 巫国瑞; 张志涛 浙江农业学报 1991-10-01
147 高温和浸水对褐稻虱繁殖及生存的影响 俞晓平; 巫国瑞 浙江农业科学 1991-05-31
148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种群及其与抗性水稻品种的关系 吕仲贤; 俞晓平; 陈建明; 郑许松; 徐红星; 陶林勇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0-10-01
149 拟水狼蛛在两种生境间的迁移规律 俞晓平; 郑许松; 徐红星; 吕仲贤; 陈建明; 陶林勇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0-10-01
150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耐虫性反应及稻株营养成分的变化 陈建明; 俞晓平; 吕仲贤; 郑许松; 徐红星; 程家安; 刘光杰 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2-06-30
151 茭白田中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郑许松; 俞晓平; 吕仲贤; 陈建明; 徐红星; 陈列忠; 张珏锋; 申屠旭萍 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4-06-30
152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 陈列忠; 陈建明; 吕仲贤; 郑许松; 徐红星; 张珏锋; 俞晓平 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4-06-30
153 昆虫离体细胞生测法在杀虫剂研究中的应用 徐红星; 俞晓平; 陈建明; 吕仲贤; 郑许松; 张珏锋; 陈列忠 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4-06-30
154 褐飞虱与其共生菌——类酵母菌的相互作用 张珏锋; 陈建明; 吕仲贤; 郑许松; 徐红星; 陈列忠; 申屠旭萍; 俞晓平 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4-06-30
155 几丁质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申屠旭萍; 俞晓平 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 2004-11-01
156 杀虫剂离体细胞生物测定研究 徐红星; 俞晓平; 陈建明; 吕仲贤; 郑许松; 张珏锋; 陈列忠 第三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生物农药研讨会论文集 2004-11-01
157 氮肥对水稻主要害虫种群及其天敌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 吕仲贤; 俞晓平; Heong K L; 胡萃 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 2005-06-30
158 银杏内生放线菌HG2393菌株发酵过程及其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徐红星; 吕仲贤; 陈建明; 郑许松; 张珏锋; 陈列忠; 俞晓平; 王向军 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 2005-06-30
159 外源茉莉酸对水稻植株抗褐飞虱的诱导作用 徐红星; 吕仲贤; 俞晓平; 陈建明; 郑许松; 陈列忠; 张珏锋 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11-01
160 氮肥和杀虫剂对稻田生物多样性及稻飞虱和天敌的影响 郑许松; 吕仲贤; 俞晓平; 王济良; 裘列群; 陈建明; 徐红星; 陈列忠; 张珏锋 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11-01
161 银杏内生链霉菌HG2393菌株发酵后的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 徐红星; 吕仲贤; 俞晓平; 陈建明; 郑许松; 陈列忠; 张珏锋 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11-01
162 夹竹桃植物对福寿螺的杀螺活性研究 董道青; 陈建明; 俞晓平; 陈列忠 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10-01
荣誉奖励:
1、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2、1997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3、1997年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同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4、1998年获浙江省“青年科技金奖”,同年获“全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
5、1999年获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
6、2005年获“浙江省优秀博士后”。
7、2006年获“浙江省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资料更新中……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