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科技创新网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编辑专家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人物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林华峰——害虫生物防治与昆虫病理学研究专家 林华峰——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5-04-26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免费注册为会员后,您可以...
发布专家信息 推广科研成果
建立专家网页 在线洽谈生意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还不是会员,立即免费注册
 
 
 林华峰——害虫生物防治与昆虫病理学研究专家 林华峰——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专家信息:

林华峰,男,1957年4月生, 安徽庐江人。现任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理学博士。安徽省重点学科——昆虫学科负责人,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负责人。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后师从著名昆虫生态学家庞雄飞院士、

著名生物防治与资源昆虫学专家胡萃教授。

1997年6月在浙江大学昆虫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9年任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2002年任昆虫学教研室主任兼实验室主任和昆虫学学科点负责人。

2004年任副院长。

2005年任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1.“微生物防治”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

3.安徽农业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4.植保学院党总支委员。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主讲《作物保护学》、《农业生态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昆虫研究技术》、《资源昆虫学》、《农业文献检索等本科课程》、《害虫生物防治》、《昆虫病理与实验技术》、《昆虫学新进展》等研究生课程。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一直从事昆虫学教学与研究,主攻害虫生物防治、昆虫病理和资源昆虫研究方向。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重大攻关项目。

2.国家行业科技项目。

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

5.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省学术带头人项目。

7.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8.省重点实验室科研项目。

9.“棉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2002,分项主持。

10.“白僵菌在越冬松毛虫种群中宿存的研究2001,主持。

11.“安徽省蔬菜害虫种类与综合防治研究” 1991,第二主持。

12.“农业昆虫学重点课程建设”、“普通昆虫学重点课程建设”2004,主持。

科研成果:

主持的“转Bt基因抗虫棉鉴定与纯度检测技术的研究”获国家专利二项。尤其在白僵菌及其应用、蔬菜害虫与防治、地下害虫的微生物防治、复合生物杀虫剂及资源昆虫利用方面作了深入研究。

发明专利:

1 一种转Bt基因作物抗性的快速检测方法 王清; 魏梅生; 吴振廷; 林华峰 安徽农业大学 2005-11-23

2 快速检测转Bt基因作物抗性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 王清; 魏梅生; 吴振廷; 林华峰 安徽农业大学 2005-11-23

3 白僵菌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陈培荣; 李增智; 樊美珍; 黄勃; 王滨; 林华峰 安徽农业大学 2009-04-22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参加编写了全国通用教材《农业昆虫学》、《普通昆虫学》、《药用昆虫学》、《害虫综合治理》。

发表论文:

1 5种生物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胡娟; 花日茂; 李世广; 林华峰; 操海群; 胡鹏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3-05

2 植物保护专业园艺植物昆虫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唐庆峰; 江俊起; 李世广; 李桂亭; 缪勇; 林华峰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02-15

3 金龟子绿僵菌对褐飞虱若虫的毒力测定 刘苏; 林华峰; 李茂业; 李世广; 王君 农药 2010-07-10

4 四种生物农药及其与二种化学农药混配对稻飞虱混合种群的防治效果 李世广; 花日茂; 林华峰; 操海群; 胡娟; 胡鹏 昆虫知识 2010-07-15

5 黄粉虫饲养中几个重要技术参数的测定 吴书侠; 林华峰; 李茂业; 唐小康 经济动物学报 2009- 03-15

6 白蚁与真菌的关系研究进展 周维; 林华峰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04-25

7 提高布氏白僵菌产孢量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研究 李茂业; 林华峰; 刘苏; 李世广 生物技术通报 2009-06-26

8 几种生物农药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李世广; 花日茂; 林华峰; 操海群; 胡娟; 胡鹏 农药 2009-11-10

9 绿僵菌大孢变种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蛴螬的毒力研究 林华峰; 李世广; 张磊; 王萍莉; 周义文 应用生态学报 2006-02-28

10 布氏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两变种的生长性状及其对蛴螬的毒力测定 林华峰; 王萍莉; 张磊; 杨新军; 李世广; 周义文 中国生物防治 2006-05-08

11 怀牛膝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吴福中; 林华峰; 刘志红; 李世广; 高亿波; 杨新军; 张世玉 经济动物学报 2006-06-30

12 无公害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与建议 吴福中; 刘志红; 林华峰; 李世广; 高亿波; 杨新军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06-06-25

13 6种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杨新军; 林华峰; 鲍晓莉 中国植保导刊 2006- 09-20

14 不同饲养基质对豆天蛾越冬影响的研究 林华峰; 吴福中; 李世广; 刘志红; 高亿波; 杨新军; 张世玉; 夏顺安; 吴书侠 经济动物学报 2006-09-30

15 无公害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与策略 关福中; 林华峰; 李世广; 李志红; 高亿波; 杨新军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06-10-25

16 新型储粮保护剂硅藻土对2种重要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初报 李世广; 杨莉; 林华峰 ; 沈宗海; 胡金飞; 秦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06-11-05

17 重阳木帆锦斑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李世广; 林华峰 ; 李利华; 邓小荣; 陈永华; 张世玉 昆虫知识 2006-11-30

18 莱氏野村菌Nr05菌株的培养性状及其对斜纹夜蛾的毒力 杨新军; 林华峰; 李茂业; 吴书霞 中国生物防治 2007-02-08

19 合肥地区检疫性实蝇监测调查 林华峰 ; 高亿波; 杨新军; 陶卫平; 于立繁 植物检疫 2007-03-15

20 几种虫生真菌对斜纹夜蛾的致病性 林华峰 ; 杨新军; 高亿波; 李世广 应用生态学报 2007-04-30

21 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毒力测定 李世广; 胡娟; 李利华; 黄衍章; 林华峰; 沈宗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07-11-15

22 荒草地红火蚁工蚁活动性程度研究 高亿波; 曾玲; 陆永跃; 林华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10-15

23 对家蚕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孙伟屹; 张磊; 鲍先巡; 林华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07-15

24 利用标记基因检测转Bt基因棉种子纯度的研究 李长福; 吴振廷; 王学林; 孟海; 林华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3-03-25

25 两种重要储粮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李世广; 杨莉; 林华峰 ; 张磊; 沈宗海; 许发钱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5-30

26 合肥市园林植物蚜虫种类调查初报 李世广; 林华峰; 杨春材; 唐燕平; 王萍莉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5-30

27 中国黄粉虫产品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对策 吴福中; 林华峰; 刘志红; 胡萃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8-30

28 豆天蛾的人工饲养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林华峰; 吴福中; 李世广; 刘志红; 汪文凯 经济动物学报 2005-09-30

29 不同条件下几种虫生真菌对棉铃虫的侵染致病效应 李世广; 林华峰 华东昆虫学报 2003-06-30

30 贮存的真菌和细菌混合制剂对棉铃虫的毒力 林华峰; 李世广; 张磊; 张丽; 张山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06-25

31 蛴螬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林华峰; 张磊; 李世广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12-25

32 种子生测法鉴定转Bt基因棉抗虫性 王清; 李长福; 吴振廷; 郑厚今; 王学林; 林华峰 植物保护 2004-08-08

33 几种植物性物质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 李世广; 林华峰; 刘志红; 沈宗海 粮食储藏 2005-02-25

34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前景 王清; 吴振廷; 王学林; 唐庆峰; 金涛; 林华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05-03-30

35 白僵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林间应用研究 林华峰; 胡萃; 李增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9-02-15

36 三种虫生真菌培养性状的研究 林华峰; 李世广; 徐庆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9-11-15

37 白僵菌不同菌株DNA扩增图谱与其来源的相关性分析 林华峰; 黄勃; 李增智; 胡萃 菌物系统 1999-02-22

38 转Bt基因棉的检测和抗虫性鉴定研究进展 李长福; 吴振廷; 沈基长; 张玉翠; 林华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02-06-25

39 转Bt基因抗虫棉的筛选和抗性鉴定 李长福; 吴振廷; 张玉翠; 唐庆峰; 林华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02-10-25

40 施菌方式和寄主状态对白僵菌萌发与侵染的影响 林华峰; 李增智; 胡萃 应用生态学报 1999-10-18

41 以菌治虫,生产无公害蔬菜 林华峰 北京农业 2000-08-05

42 微生物防治害虫研究进展 郭莉华; 林华峰 白蚁科技 2000- 09-30

43 几种虫生真菌对烟青虫的致病性研究 李世广; 林华峰; 徐庆丰; 张晓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12-25

44 对我省新形势下生物治虫研究的审视与思考 林华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01-04-25

45 虫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林华峰; 胡萃 华东昆虫学报 2001-06-30

46 几种杀虫真菌在不同培养料中的生长性状 林华峰 ; 李世广; 曹炳宏; 鲍周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2-03-25

47 黑肩绿盲蝽对白背飞虱卵的捕食效应 林华峰 植物保护学报 1995-08-15

48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在虫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林华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6-08-15

49 皖南松林使用白僵菌“带菌越冬”防治马尾松毛虫的研究 林华峰; 李增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6-08-15

50 白僵菌菌株特征的研究及宣州林区菌株类型的确定 林华峰; 李增智; 樊美珍 安徽农业科学 1996-12-30

51 害虫治理与医药卫生中的虫生真菌研究 林华峰 安徽农业科学 1996-12-30

52 白僵菌胞外蛋白酶的测定及其与酯酶型的关系 林华峰; 李连德; 李增智; 樊美珍 中国生物防治 1997-02-08

53 虫生真菌研究进展(综述) 林华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8-07-15

54 不同环境中松毛虫感染白僵菌过程的组织病理变化 林华峰; 李增智; 胡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8-10-15

55 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影响因素与用药时机 林华峰; 李增智; 李小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8-10-15

56 白僵菌在松毛虫体上宿存侵染的电镜扫描观察 林华峰; 黄勃; 李增智; 胡萃 菌物系统 1998-11-22

57 不同温湿度下白僵菌对松毛虫的侵染致病效应 林华峰; 樊美珍; 李增智; 胡萃 应用生态学报 1998-04-18

58 用酯酶同工酶技术检测球孢白僵菌株型 林华峰 植物保护学报 1998-11-15

59 小麦穗蚜及其天敌的空间生态位分析 林华峰; 周树宗; 王先结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3-04-02

60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有关问题研究概况 林华峰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 ——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0-10-01

61 不同菌类的生物活性及其对茶毛虫的毒力 林华峰; 李世广; 张磊; 方洁红 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4-06-30

62 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及微生物防治研究 李世广; 林华峰; 尹楚道; 陈树仁; 张磊; 王萍莉; 徐太珍; 孟庆雷 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4-06-30

荣誉奖励:

1.1991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2.1995年评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3.1997年评为安徽省首届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7年评)。

4.2001年获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和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5.2002年获安徽农业大学“九五”期间科技先进个人奖励。

6.2002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2004年获安徽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8.2004年获安徽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简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免责声明:  

1、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的大型云平台,平台主要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与科技创新人物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实现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暨“互联网+”科技创新人物开放共享平台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都是采用计算机手段与相关数据库信息自动匹配提取数据生成,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发现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3、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编辑词条

4、如果发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提供的内容有误或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向本站反馈,网站编辑部邮箱:kjcxac@126.com。

5、中国科技创新人物云平台建设中尽最大努力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但由于一些信息难于确认不可避免产生错误。因此,平台信息仅供参考,对于使用平台信息而引起的任何争议,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同类创新人物
 
 
Powered by kjcx.ac.cn 9.0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